《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劉潔修先生編著《漢語成語考釋詞典》既蕆事,復於耄耋之年殫精竭慮,續成《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基本信息

簡介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由開明出版社出版。
全書約700萬字,以考源求實為重點,“源”“流”並重,對漢語成語的詞義、詞形、用法在歷代文獻中的演變進行了嚴謹而細緻的梳理。全書共收主條、次主條、副條及部分成語縮略語形式總計逾五萬條。主詞條中先引語源書證,並釋義;後對歷代文獻中的不同詞形分做次主條及副條列出,並引書證;對於成語的古義、今義,本義、比喻義等做分別義項處理。
作者劉潔修,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2006年5月被中國辭書學會授予“辭書事業終身成就獎”,其所編辭書曾榮獲第四屆中國圖書獎二等獎、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

創作

劉潔修的巨著《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簡稱《源流大辭典》),將按作者手書近700萬字正文原稿重排出版。

《漢語成語考釋詞典》(簡稱《考釋詞典》)教益,對其堅毅博雅,十分欽佩,於是友誼日篤,成為知交。

說到《考釋詞典》(1991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實為今《源流大辭典》的雛形。《源流大辭典》的選目、寫作、編輯諸原則和方法,內容的主要方面即條目取捨、溯源、釋義、形態,甚至書證、出處、寫法等,在《考釋詞典》中都有科學的規定,經過實踐已完全成熟。《源流大辭典》的宏大規模,也由《考釋詞典》奠定了基礎。《源流大辭典》是循《考釋詞典》確定的道路進行的正常的、必要的補充。

《考釋詞典》的撰著,昉自1972年,積近20年的努力而成書。故語言研究所所長語言學權威呂叔湘先生援筆作序,介紹作者說:“他做事認真,這是我早就知道的,可是他熟悉古書,卻是後來才漸漸發現的。”怎樣發現的呢?呂先生沒有說。後來,我們聽說過一件事:改革開放之初,國家提出建設“精神文明”,胡喬木院長想知道這一詞語最早的出處。這個問題難倒了許多博學鴻儒,語言研究所一名不起眼的助理研究員聽說後,立即說:“梁啓超。”他接著從卷帙浩繁的《飲冰室合集》中查得出處。這位雖無高學歷、高職稱,卻有真見識、真學問的學者,就是劉潔修。這件事無疑給呂叔湘留下了深刻印象。呂先生後來又知道他獨立編撰漢語成語辭典,表示讚賞,稱譽為“一項巨大的工程”,“並不那么輕而易舉”,“是很愉快然而很不輕鬆的工作”。呂先生採取這種態度,不是偶然的。

合併研讀呂叔湘的《序》、《考釋詞典》的《凡例》和《後記》,就知道從《考釋詞典》到《源流大辭典》最重要的特點,首推高度重視資料的原始性、完備性和可靠性。其他的特點,如成語釋義的高度精確性,成語的正體、變體、略語等,都是從這個特點生髮出來的,或者說這個特點為其他特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潔修先生認為,萬千困難中,“最大的困難,歸根結底,仍是面臨資料的匱乏”。成語的選目、釋義、窮源、溯流、舉證、排比、分合等等,任一環節,都要靠原始的書證資料說話,完全拒絕望文生義,拒絕推測。每條資料都要親自到浩瀚的典籍海洋中翻找,以求探驪得珠。潔修先生根據經驗和實例,表示對第二手資料不予信任。他說:“第二手資料往往不可信據,嚴肅認真的態度是逐一經過核實。”對資料問題的認識和處理,充分反映出作者繼承我國樸學傳統中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治學態度一絲不苟,極為嚴謹。他寧願自找麻煩,自建詞庫,不借第二手資料解決問題,數十年如一日,堅持每天從早到晚仔細研讀典籍,理解透徹,從中找出成語,抄成卡片。辭典中每一條目、每一書證,都是這樣取得的,否則寧可不用。如“墮甑不顧”,本可列為一條目,他知道元人謝應芳曾用過此語,但因沒有借到謝應芳別集《龜巢集》全書加以查核,寧願將其割愛。後來聽說他的家屬設法在網上購到《四部叢刊》三編中的《龜巢稿》影印本,確認後,從中查出“墮甑不顧”四字成文例證,才據以補入此一成語條目。當我們從潔修先生的辭典受益時,恐怕很難想像他為此項事業做過多大努力,耗費多少才智和心血,吃過多大苦頭。他說,幾十年間他是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支撐自己進行不懈怠、不停息的奮鬥的。這與馬克思關於科學的入口處就是地獄的入口處的名言,是完全吻合的。這不是拿刀山劍樹、牛頭馬面嚇人,只不過藉以說明科學探索的艱辛。如同《西遊記》中的唐僧,不經歷八十一回險進鬼門關的大劫難的鍛鍊,是難以脫胎換骨取得真經的。持續數十年的苦讀深思,也極大地提高和進一步充實了潔修先生的科學素質,把他造就為大學者。讀《考釋詞典》的《凡例》、《後記》,那樣精深、細緻、周全地梳理、分析、總結關於漢語成語辭典的種種問題的文字,不是學富五車,是絕對寫不出來的。

在《源流大辭典》出版以前,廣大讀者和學人都是從《考釋詞典》受益。我們這一代人,還有我們所見的一些後輩,都知道漢語成語的優美、豐富、簡約、齊整,在寫作時喜歡搬用。毋庸諱言,也有人有掉文賣弄的習慣,就更加故意濫用。但是一般說來,我們學問的根底疏淺,有時對某些成語並沒有懂或沒有全懂就望文生義地用上去了。齡修很慚愧,在過去寫的論文中兩三處用過“空穴來風”這一成語,把它當做與憑空生事、無風起浪相似的意思。後讀《考釋詞典》,見到這一成語的最完滿詮釋:“有了孔洞,才招進風來。”語出《莊子》:“空門來風,桐乳致巢。”“後來用‘空穴來風’比喻自身存在著弱點,病菌、流言等才得以乘隙而入。”白居易詩句“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釋義最明白。齡修於此深受教益,後論文結集,忙將誤用處或塗抹或改易。還有一位學術名人自序其集,一上來就寫道:“拙著”某集,“尺澤鮒鯢,片羽吉光,不慚自穢,獻給讀者。”單說其中“片羽吉光”四字,據《考釋詞典》引《藝文類聚》、《西京雜記》、《十洲記》等為據,釋吉光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片羽則指“吉光身上的一毛”。後來用“吉光片羽”比喻殘存的極其珍貴的詩文、字畫或其他文物。由此可見,顛倒成“片羽吉光”為不知所云。本想謙虛一下,由於不懂而濫用,結果適得其反。這就說明,認真讀潔修先生所撰漢語成語詞典,將會提高人們漢語文素質,使之避免誤用成語造成的尷尬。《源流大辭典》、《考釋詞典》對維護漢語文的準確性、純潔性,其功實在不小。所以說,《源流大辭典》原汁原味不走樣出版,真是國家文化事業的幸事。

為了集中精力完成這一大事業,潔修先生早早就辦理了離休。儘管他家境並不寬裕,但也沒有以職稱、待遇為念。這就是蝸角蠅頭不為賢者所重之意吧。潔修先生採取這樣罕見的步驟,當時卻很少有人相信此類浩大工程能靠他獨立完成。只有丁聲樹、呂叔湘兩位先生慧眼識人,一開始就給以關注和支持。《考釋詞典》問世後,北京大學吳小如教授發表《“差強人意”究應如何理解?》,表示“此文稿酬應由劉潔修先生享有”,因為文章“全靠翻檢劉書之後寫成”。吳先生後來又發表《釋“風流罪過”》,稱讚劉書“釋義精當”、“實獲我心”云云。季羨林先生更慨然應潔修先生賜序,稱其“窮多年之力,完成了這樣一部巨著,探幽燭微,功在士林”。《古籍整理出版簡報》也發表書評,一語中的,抓住了《考釋詞典》最具關鍵意義的特點,指出它與時下不少詞典盛行抄襲的編纂風氣不同,其資料都是作者從典籍中發掘出來的,選目、釋義都是作者研究原始資料的結果。這些權威學者的積極評價,說明劉潔修的工作引起了學界的注意,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國家也不會長期埋沒真正作出巨大貢獻的人才,潔修先生後來被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院老幹部工作局也批給一些經費。經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推薦,他還被中國辭書學會授予“辭書事業終身成就獎”。此前,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圖書獎評審會曾授予他“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潔修先生雖淡泊名利,但國家機關、學術團體的這些舉措,畢竟表現出對他為辭書事業始終堅持艱苦奮鬥、默默奉獻的感人事跡的肯定和表彰,對他的愚公移山式的敬業精神、毅力和卓越的學術成就的認同和激勵。

潔修先生在科學上是一位追求至善至精,勇於攀登科學高峰的學者,總想把最完美的學術產品獻給社會,留傳後人。儘管《源流大辭典》出版在即,眼下卻仍然沉浸在繁忙的修訂補充工作里,大有生命不息訂補工作不止之勢。我們知道,他還有數十盒卡片沒有用上,還有古籍中夾著紙條沒有把卡片抄出來,無疑還有許多可以收穫的成果。但是科學本身是發展、變化的,其發展、變化是無窮無盡的過程,沒有或者不知何處是終點。漢語成語也由無數具有不同生命力的成語個體所構成,它們有的永存,有的衰朽,有的廢棄,有的新生。這就決定科學工作是接力跑,大量的研究和撰述是要由後人去繼續完成的。我們衷心地希望,潔修先生在付出智慧和心血數十年以後,享受若干年晚年生活。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我是我的神》
《天行者》
《你是我的寶貝》
《彎彎》
《廣西大百科全書》
《共和國糧食報告》
《紅袋鼠幽默童話》
《北京跑酷》
《宋畫全集》
《中國彈起》
《苦難輝煌》
《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安塔拉傳奇》
《西班牙文學:黃金世紀研究》
《郁達夫全集》
《明式家具研究》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中國家譜總目》
《馬克思傳》
《澳門編年史》
《基於特徵模型的智慧型自適應控制》
《中國古代建築史》
《歷代文話》
《太平寰宇記》
《中國棉花品種志(1978~2007)》
《河北動物志》
《西藏藏族人類學研究》
《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
《彈藥發射安全性導論》
《唐有祺文集》
《電子晶體學與圖像處理》
《中國潔淨煤》
《生態水利工程原理與技術》
《中國海相油氣勘探》
《中國氣候變化科學概論》
《大黃的現代研究》
《冉氏釋名本草》
《神經導航外科學》
《膝關節交叉韌帶外科學》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
《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
《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
《解放戰爭》
《母語教材研究》
《魯迅譯文全集》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
《東亞華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華商網路、移民與一體化趨勢》
《敦煌佛教音樂文學研究》
《國民經濟統計前沿問題》
《北京宣南歷史地圖集》
《國運:南方記事》
《道藏說略》
《崇善樓書系》
《陸儼少全集》
《中國磁州窯》
《靳尚誼全記錄》
《內蒙古珍寶》
《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
《西安鼓樂全書》
《中國當代作曲家曲庫》
《戲曲文獻學》
《中國藏戲史》
《全球兒童文學典藏書系》
《繪本中國故事》
《喜羊羊與灰太狼電視動畫系列叢書》
《甜趣新童謠》
《當代中國俄語名家學術文庫》
《中國民族文化走廊叢書》
《當著落葉紛飛》
《世界經典橋樑書》
《學問有道:學部委員訪談錄》
《兩漢全書》
《中醫古籍孤本大全》
《閩台族譜彙刊》
《上海博物館藏甲骨文字》
《趙翼全集》
《王士禛全集》
《呂祖謙全集》
《實現高效率學習的認知科學基礎研究》
《藏族十明文化傳世經典叢書·寧瑪系列》
《朝鮮語聯關語大辭典》
《彝漢大詞典》
《唐加勒克作品集》
《帕米爾柯爾克孜約隆》
《哈尼族口傳文化譯註全集》
《羌族釋比經典》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新時代西漢大詞典》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
《光纖材料技術》
《歐洲歷史大辭典》
《紡織辭典》
《好好玩泡泡書》
《夢跟顏色一樣輕:90後作家高璨詩繪本》
《中國城市巡禮》
《漢藏交融:金銅佛像集萃》
《私想者》
《工業設計教程》
《中國記憶:五千年文明瑰寶》
《中國本草彩色圖鑑:常用中藥篇》
《金屬材料理化測試全書》
《季羨林全集》
《中國美術60年:1949-2009》
《所思所見入畫圖》
《超聲速飛機空氣動力學》
《中國侗族在三江》
《李味青花鳥畫》
《中國富寧壯族坡芽歌書》
《莊學本全集》
《靈魂深處的樂思:西方音樂與觀念》
《中華五色》
《西部地理:甘肅印象》
《秦始皇帝陵》
《現代思想中的建築》
《廣州沉香筆記》
《純影》
《畫說紅樓夢》
《女紅:中國女性閨房藝術》
《中國墓葬史》
《比文較字:圖說中西文字源流》
《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音像集:柳子戲》
《魅力中國:中國文化精粹、中國工藝珍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列寧專題文集》
《南京傳統手工藝術》
《地下工程淺埋暗挖技術通論》
《藏經音義隨函錄研究》
《工藝美術大師俞海青作品集》
《鋼琴藝術大百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貌圖》
《磁場輔助超精密光整加工技術》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
《中國藝術動畫30年》
《古都瑰寶》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星火燎原全集》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
《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費孝通全集》
《中國近代通史》
《中國古代圖書印刷史》
《羅常培文集》
《潘菽全集》
《鄭成思著作權文集》
《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和當代戰爭》
《清代理學史》
《中國古代青銅器綜論》
《中國近代邊界史》
《中國教育史研究》
《中國清真飲食文化》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
《生物入侵與中國生態安全》
《流態化手冊》
《500年來環境變遷與社會應對叢書》
《非線性科學若干前沿問題》
《中國生態交錯帶》
《杭州灣跨海大橋技術創新與套用》
《中國木本植物分布圖集》
《當代藥用植物典》
《北京譜儀(Ⅱ正負電子物理)》
《流域泥沙動力學模型》
《陳國達全集》 | 《清宮醫案集成》
《張金哲小兒腹部外科學》
《超寬頻天線理論與技術》
《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
《清代東南書院與學術及文學》
《廢名集》
《邊坡與滑坡工程治理》
《古希臘悲劇喜劇全集》
《地下空間科學開發與利用》
《中國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全集》
《春華秋實·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
《顏真卿書法全集》
《楊蔭瀏全集》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書系》
《笑貓日記:那個黑色的下午》
《大秦鐵路重載運輸技術》
《新中國出土墓誌》
《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
《中國路譜》
《敦煌經部文獻合集》
《蒙古英雄史詩大系》
《先哲遺書》
《中朝大詞典》
《漢維大詞典》
《漢俄大詞典》
《嫦娥書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
《溯歷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前史》
《中國財政60年》
《中國人權建設60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論綱》
《中國戰爭史地圖集》
《解放西藏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圖志》
《邁向現代化的中國經濟發展叢書》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
《中國思想學說史》
《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研究:市場化進程與經濟成長和結構演進》
《梵華樓》
《中古漢字流變》
《漢語方言地圖集》
《老子古今(修訂版)》
《資本主義理解史》
《獸醫病理學原色圖譜》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
《社會政策論叢》
《法哲學通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