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辭典

中文大辭典

《中文大辭典》共收錄單字49905個,詞語37萬多條。 《中文大辭典》是大型的漢語詞典,自問世以來,以詞目豐富、義項周備、引證詳盡著稱。 如:施民權著,《〈中文大辭典〉、〈中華大字典〉傳訛一例》,出自《吉安師專學報》,1993年2期。

《中文大辭典》《中文大辭典》

簡介

《中文大辭典》是我國台灣地區在20個世紀60年代編撰的一部大型辭書。該辭書由《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纂,由位於中國台北的“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發行。全書共40冊,其中正文38冊,第39冊是部首總索引,第40冊是筆畫總索引。

辭書體例

《中文大辭典》共收錄單字49905個,詞語37萬多條。各單字下首列該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等形體,並註明出處。下引古韻書反切、羅馬字注音。次釋字義。
釋義注重考源,並探究形音義三者之間的關係。每字後列複詞,博採歷代文獻中的詞語、典故、成語、詩詞、人名、地名、官職名、年號、書名、動植物名等,廣泛反映中文辭彙。
釋詞廣泛採用書證、徵引原文。全書按《康熙字典》的部首分類法排列,略加改動。各部首內的字先分筆畫多少,再按字形起筆為序(“永”字筆法)排列。字下辭彙以第二字筆畫由少到多排列,第二字筆畫相同者,再接字形起筆為序。三個字以上的詞,依次類推。每冊冊首有《部首檢字法》、《筆畫檢字表》。
該書收字、詞較多,引用資料豐富,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該辭典注重漢字源流,考證博綜古今文獻,解說力求精確扼要,例句均註明出處和引用書目。

辭書的出版

《中文大辭典》樣頁《中文大辭典》樣頁
《中文大辭典》初版於1968年8月出版;16開本,共40冊,收入單詞約5萬個,詞條37萬多條,總計約5千萬言。
1976年曾出版修訂普及本,共10冊。
中文大辭典 普及本中文大辭典 普及本
1982年冬,中國內地曾經翻印,當時各大圖書館一般均有這一套工具書。

辭書的瑕疵

《中文大辭典》是大型的漢語詞典,自問世以來,以詞目豐富、義項周備、引證詳盡著稱。當然,它作為一部成於眾手的巨著,象其他大型工具書一樣,不可能沒有失誤。昔《康熙字典》成書,王引之作《字典考證》,糾正其引書錯誤凡二千五百八十八條,而《康熙字典》的錯訛遠不止此。據雪克考證,“《中文大辭典》己部“已”字,巾部“帝”字,幹部“平”字、“翰”字,麼部“幽”字,弋部“式”字等部分詞條,每見其釋義、引書亦頗有失誤或可商兌者,因略作考索、核對;擇若干條,以原詞條為目,不另作歸納,匯而成篇。有些詞頭,義多事繁,擬另成專篇,茲不具。惟《中文》多本日本《大漢和辭典》,其錯訛失當處,亦多襲《大漢和》,或輾轉相襲其他舊時辭書如《中華大字典》、《辭源》(舊)、《辭海》(舊)等而致誤,為避免繁複,不一一說明”。
近年來多有學者指出該辭書中出現的一些紕漏與瑕疵。如:施民權著,《〈中文大辭典〉、〈中華大字典〉傳訛一例》,出自《吉安師專學報》,1993年2期。高放(中國人民大學)著,《台灣版〈中文大辭典〉不盡可信》,出自《中華讀書報》。雪克著,《台灣〈中文大辭典〉(訁為)誤舉例》,出自《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