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

本書根據《新牛津英語詞典》(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第一版(1998年)和第二版(2003年)編譯而成,是牛津大學出版社授權在中國大陸編譯出版的全球規模最大的英漢雙解詞典。

收錄單詞、短語及釋義355000餘條,滿足教學、閱讀、翻譯的查考需要。精選新詞新義5000餘項,反映語言的最新發展。收入科技術語52000餘條、百科知識條目12000餘項,兼具語文語典與百科詞典功能。釋義區分核心詞義與次要詞義,詞義關係清晰,方便查閱與記憶。提供詳細詞法、句法、語用、搭配信息,並設定用法說明專欄500餘處,實現小型語言教學詞典與大型語言查考詞典全新結合。配例證逾70000條,均來自英國國家語料庫,語料真實、地道。記錄世界各地英語使用情況,堪稱真正的國際英語詞典。漢語翻譯以提供對應詞為原則,力圖準確、自然、簡潔再現原版內容,部分詞條屬在國內首次翻譯。英漢雙解,既利於準確理解,又利於地道翻譯。英語教師、英語研究人員、翻譯工作者及其他中等以上水平的英語學習者案頭必備之權威工具書。

基本信息

簡介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
《新牛津英語詞典》牛津大學出版社70多年來推出的首部完全重新編寫的英語詞典,其影印本由外教社出版後,受到國內廣大讀者,特別是英語教師和翻譯工作者的推崇。為滿足更多讀者的需要,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經牛津大學出版社授權,於2001年啟動了《新牛津英語詞典》英漢雙解版的翻譯出版工作。全國各地近百位專家學者歷時6年傾心打造,力圖使《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成為一個翻譯質量過硬、體例統一規範的整體。
 

說明

根據《新牛津英語詞典》(TheNewOxfordDictionaryofEnglish)第一版(1998年)和第二版(2003年)編譯而成,是牛津大學出版社授權在中國大陸編譯出版的全球規模最大的英漢雙解詞典。雙解版收列單詞、短語及釋義355,000餘條,其中包括新詞新義5,000餘項,科技術語52,000餘條,百科知識條目12,000餘項。此外,該詞典從英國國家語料庫(TheBritishNationalCorpus)選取例證逾70,000條,語料真實地道;漢語翻譯以提供對應詞為原則,力圖準確、自然、簡潔地再現原版內容,部分詞條屬國內首次翻譯。

序言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辭書研發部張春明同志來電告知,該社根據《新牛津英語詞典》(TheNewOxfordDictionaryofEnglish,1998,2002)翻譯而成的《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不日將付梓刊印,聞後甚喜,這大概是我國近年來所出版的篇幅最大的一本英漢雙解詞典。它的出版,必將為廣大英語學習者和研究者帶來福音,也會對我國英語教學與研究產生積極的影響。隨後,他通過“伊妹兒”發來相關材料,要我抽時間翻閱一下,並囑筆寫一篇序文。該社盛意拳拳,我也不敢拂逆其厚愛,於是連日來埋首研讀,邊看邊想,漸漸形成了下面一段雜感式的文字,現謹錄於此,就教於同好與方家。
眾所周知,創始於15世紀末的牛津大學出版社是世界上老牌出版社中的王牌,在國際學術出版界始終處於執牛耳的地位。100多年前出版的《牛津英語詞典》(TheOxfordEnglishDictionary,1928)以凝重的歷史感、翔實的內容、慎密的考據、嚴謹的筆風著稱,有“詞典之帝”之美譽(美國語言學家門肯[H.L.Mencken]語),一直被視作英語詞典的“終極權威”(法國學者貝儒安[H.Bejoint]語),此後它連同以其為母本繁衍出來的“子子孫孫”,成了英語詞典編纂史上的一座座豐碑。
《新牛津英語詞典》僅比《牛津英語詞典》多了一個“新”字,難道它是後者的新版本?非也。它是牛津大學出版社70多年來推出的首部完全重新編寫的英語詞典。這是一部由在堅持傳統又不斷創新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的“新牛津”(NewOxford),依據“新原則”(NewPrinciples),編就的“新詞典”(NewDictionary)(《新牛津英語詞典》前言)。編者們標舉三個“當代”的詞典編纂新原則,即“當代英語”(CurrentEnglish)、“當代思維”(CurrentThinking)、“當代語料中可獲取的例證”(CurrentlyAvailableEvidence)(同上)。正是這三個“新”和三個“當代”深中肯綮地總結了這部詞典的本質特徵,道出了它與《牛津英語詞典》的區別性特徵。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宋代詩人王安石的一句詩:“總把新桃換舊符”(七絕《元日》)。這句詩表達人們對新世界的一種期盼,希冀以全新的形象來告別過去迎接未來。拿它來形容《新牛津英語詞典》也不為過。當然它已不僅僅是一種期盼的對象,而是一種切切實實的存在。它是以《牛津英語詞典》為主幹的牛津系列詞典這棵枝葉扶疏的綠色大樹發出的新芽,它更是“換舊符”的“新桃”。隨著詞典一頁頁地翻過,筆者深切地感受到其自主原創、與時俱進的品格。這種品格,似乎可以用下列幾句話來加以概括:理念:與時代同行`,與語言同步;措施:充分利用語料庫,吸收現代語言學、認知科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著力加強信息和深度的同時,突出精品意識,對傳統編纂工藝進行改造和革新,以使之更加適應讀者的需求;效果:詞典內容構成更加合理、結構布局更加清晰、信息量和重點得到突出和加強,厚實的內容散發著清新的時代氣息。
縱觀英語語言學的發展史,可見詞典學隨語言學的層層演進而得以“水漲船高”式地發展,詞典力作也隨之問世。例如,歷史主義語言學催生了《牛津英語詞典》這部曠古之作。描寫主義語言學濫觴之時,《韋氏三版新國際詞典》便應運而生。《新牛津英語詞典》以現代語言學理論尤其是認知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為指導,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向世人昭示了新世紀英語詞典編寫的新模式。拿詞典中的義項排列來說,這歷來是詞典學家感到頭疼的問題。有的詞典著眼於歷史,譬如《牛津英語詞典》,從最早的意義講起,往往是廢義、古義、罕用義打頭,把活潑潑的常用義掩藏其間,急煞查閱人。有的詞典按詞義的邏輯關係來排列,比如《桑戴克英語詞典》(ThorndikeEnglishDictionary),把意義相關的義項,不論其詞性,一個義群接一個義群地堆砌在一起,給查閱帶來極大的不便。有的詞典著眼於當代,根據詞頻統計,最典型的是《朗文當代英語詞典》(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從最常用的意義講起,方便是方便了,但有“見樹不見林”之弊,來源不一的詞義雜陳一起,不利於把握詞義與詞義之間的關係和脈絡。《新牛津英語詞典》釋義的理論基礎是認知語言學中的“原型理論”(prototypetheory)。傳統的語義學認為語義就是使語句表達的命題成真的必要充分條件,或稱“真值條件”。然而認知語言學認為,語義不僅僅是客觀的真值條件,還跟人的概念結構和概念結構的形成過程有直接的關係;還認為,範疇與範疇之間的邊界是模糊的,一個範疇內部各成員的地位是不均等的,有的是範疇的典型成員,有的是非典型成員。正如詞典前言中說:“語言學家、認知科學家等研製出分析用法和語義的新技術,《新牛津英語詞典》充分利用這些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強調用法和語義的‘中心和典型性’,以區別與傳統的‘意義的充分必要條件’……。”具體做法是:義項的排列首先考慮其詞性,最主要的詞性排在前面,次要的排在後面;然後,再列出詞目的中心義或典型義,隨後列出由中心義演變而來的若干次要意義,次要意義則按照使用頻率的高低來排先後順序。這種以中心義或典型義為基礎的排列方法,既方便檢索,又顯示出詞義之間的聯繫,還突出使用頻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一直困擾詞典學家的義項排列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釋義撰寫方式的改革。編者通過對語料庫所提供的大量語料進行分析和研究,確定每個單詞的一個或多個核心意義,然後再撰寫釋義,這無疑是一種更客觀、更科學的方法。
語料庫語言學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詞典的編寫帶來了一場革命,使得原來不可能的事變得可能。詞典的編纂現在已經成為與語料庫有高度依存關係的工作。《新牛津英語詞典》的主要依據是擁有1億詞的“不列顛國家語料庫”(TheBritishNationalCorpus)以及包括美國英語的語料庫在內的其他幾個語料庫。充分利用語料庫為詞典的選詞和義項的確立、慣用法說明和交代搭配信息、例證的擇取等方面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和雄厚的基礎。除了語料庫之外,《新牛津英語詞典》的編寫還利用了“牛津閱讀計畫”(OxfordReadingProgramme)的引文語料庫。這項研究計畫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60多位專家,閱讀用加拿大英語、美國英語、加勒比英語、印度英語、南非英語、澳大利亞英語和紐西蘭英語等各種英語變體撰寫的專業和非專業文獻,收集新詞、新義和新的成語,以確保這本詞典在充分描寫英國英語的同時能全面反映出作為世界通用語的英語使用的真實情況。
詞典編纂中經常爭論的一個問題,是詞典究竟該是“規定的”還是“描寫的”。描寫主義和規定主義是語言研究中兩種對立的研究方法,分別由描寫語法和規定語法所代表。規定主義“制定被認為是最佳或最正確用法的規則”,把與其規則相悖的語言用法一概看作是語言蛻變;描寫主義強調客觀地記錄和分析語言現實,重視語言的個性和特性。詞典只規定不描寫受到了語言學家的批評,因為語言是在社會交際中自然產生的,而不是規定出來的。但另一方面,社會語言群體的構成十分複雜,語言變體成千上萬,任何一部詞典也無法描寫整個語言系統;而且,不加鑑別地把廢棄詞、古詞古義、方言、俚語、切口、行話、粗俗語、禁忌語等都一股腦兒地塞進詞典,只能起誤導作用;因此,把握好規定與描寫的度是一部現代詞典能否成功的標尺之一。《新牛津英語詞典》的編者們認識到,時代在前進,語言在發展,特別是當今世界範圍內“全球化”之風勁吹,文化呈多元化趨勢,人們的價值觀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面對“規定”與“描寫”這對矛盾,他們在釋義的表述中,在所設的數以百計的“慣用法說明”欄中,根據語言使用的事實,搭準時代的脈搏,充分尊重今人的價值判斷趨向,既修正傳統,肯定了如“分裂不定式”、“hopefully”等被語法學家視為非規範的用法,但也不時地提醒讀者在使用女性化後綴-ess,Christianname,Negro等詞語時要持謹慎態度,要注意諸如此類的用法的敏感性,把描寫和規定巧妙地結合起來,這是對語言學理論的具體運用,是對詞典學理論的升華。
英國詞典學家哈特曼(R.R.K.Hartmann)曾經指出:“一些英國學習詞典的特色正在被本族語詞典吸收過來,例如《新牛津英語詞典》(1998)……。”《新牛津英語詞典》的很多特色明顯地借鑑了學習詞典。首先,傳統意義上的為本族人編寫的詞典一般不提供詳細的語法信息。而該詞典提供較為詳細的語法信息,使用簡明的表示方式,儘量避免使用語法術語和縮略語。這是因為,語法信息包括搭配、句法結構和一些詞法規則,也是語詞意義形成的基本條件。這是向學習詞典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其次,該詞典注重提供詞的搭配信息。詞的意義往往取決於本詞與他詞的搭配以及所使用的語法結構。如前所說,該詞典在詞典編寫中充分利用計算機語料庫技術。語料庫提供了大量的詞語搭配和語法結構素材,使人們對語言的運用,特別是對詞的使用情況,有更準確的理解。《新牛津英語詞典》把常用的搭配信息都用黑體字標出,有的列在釋義之前,有的出現在例句中,便於學習和模仿。
英國詞典傳統奉行將“詞語”和“事實”分開的原則,認為一部詞典只能收錄普通語詞,而不收百科性詞目,認為詞典只管釋“名”,即提供有關“指物符號”的信息;而釋“物”,即是對“所指之物”的解釋,應是百科全書的任務。《新牛津英語詞典》卻不落窠臼,認為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是語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收錄了1萬餘條的人名、地名和其他專業辭彙,這類詞目不光提供基本信息,還扼要地提供一些相關資訊,加強了詞典的“解疑釋惑”的功能,大大方便了普通讀者。
這部詞典還有其他特色,茲不一一列舉。筆者有幸做過“不幸的噍類”的工作,而且現在還是一名“無害的苦工”。大概是出於“職業”的習慣吧,見到一本好詞典,總是愛不釋手。但我願將《新牛津英語詞典》以及《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公諸同好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我是我的神》
《天行者》
《你是我的寶貝》
《彎彎》
《廣西大百科全書》
《共和國糧食報告》
《紅袋鼠幽默童話》
《北京跑酷》
《宋畫全集》
《中國彈起》
《苦難輝煌》
《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安塔拉傳奇》
《西班牙文學:黃金世紀研究》
《郁達夫全集》
《明式家具研究》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中國家譜總目》
《馬克思傳》
《澳門編年史》
《基於特徵模型的智慧型自適應控制》
《中國古代建築史》
《歷代文話》
《太平寰宇記》
《中國棉花品種志(1978~2007)》
《河北動物志》
《西藏藏族人類學研究》
《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
《彈藥發射安全性導論》
《唐有祺文集》
《電子晶體學與圖像處理》
《中國潔淨煤》
《生態水利工程原理與技術》
《中國海相油氣勘探》
《中國氣候變化科學概論》
《大黃的現代研究》
《冉氏釋名本草》
《神經導航外科學》
《膝關節交叉韌帶外科學》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
《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
《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
《解放戰爭》
《母語教材研究》
《魯迅譯文全集》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
《東亞華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華商網路、移民與一體化趨勢》
《敦煌佛教音樂文學研究》
《國民經濟統計前沿問題》
《北京宣南歷史地圖集》
《國運:南方記事》
《道藏說略》
《崇善樓書系》
《陸儼少全集》
《中國磁州窯》
《靳尚誼全記錄》
《內蒙古珍寶》
《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
《西安鼓樂全書》
《中國當代作曲家曲庫》
《戲曲文獻學》
《中國藏戲史》
《全球兒童文學典藏書系》
《繪本中國故事》
《喜羊羊與灰太狼電視動畫系列叢書》
《甜趣新童謠》
《當代中國俄語名家學術文庫》
《中國民族文化走廊叢書》
《當著落葉紛飛》
《世界經典橋樑書》
《學問有道:學部委員訪談錄》
《兩漢全書》
《中醫古籍孤本大全》
《閩台族譜彙刊》
《上海博物館藏甲骨文字》
《趙翼全集》
《王士禛全集》
《呂祖謙全集》
《實現高效率學習的認知科學基礎研究》
《藏族十明文化傳世經典叢書·寧瑪系列》
《朝鮮語聯關語大辭典》
《彝漢大詞典》
《唐加勒克作品集》
《帕米爾柯爾克孜約隆》
《哈尼族口傳文化譯註全集》
《羌族釋比經典》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新時代西漢大詞典》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
《光纖材料技術》
《歐洲歷史大辭典》
《紡織辭典》
《好好玩泡泡書》
《夢跟顏色一樣輕:90後作家高璨詩繪本》
《中國城市巡禮》
《漢藏交融:金銅佛像集萃》
《私想者》
《工業設計教程》
《中國記憶:五千年文明瑰寶》
《中國本草彩色圖鑑:常用中藥篇》
《金屬材料理化測試全書》
《季羨林全集》
《中國美術60年:1949-2009》
《所思所見入畫圖》
《超聲速飛機空氣動力學》
《中國侗族在三江》
《李味青花鳥畫》
《中國富寧壯族坡芽歌書》
《莊學本全集》
《靈魂深處的樂思:西方音樂與觀念》
《中華五色》
《西部地理:甘肅印象》
《秦始皇帝陵》
《現代思想中的建築》
《廣州沉香筆記》
《純影》
《畫說紅樓夢》
《女紅:中國女性閨房藝術》
《中國墓葬史》
《比文較字:圖說中西文字源流》
《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音像集:柳子戲》
《魅力中國:中國文化精粹、中國工藝珍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列寧專題文集》
《南京傳統手工藝術》
《地下工程淺埋暗挖技術通論》
《藏經音義隨函錄研究》
《工藝美術大師俞海青作品集》
《鋼琴藝術大百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貌圖》
《磁場輔助超精密光整加工技術》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
《中國藝術動畫30年》
《古都瑰寶》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星火燎原全集》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
《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費孝通全集》
《中國近代通史》
《中國古代圖書印刷史》
《羅常培文集》
《潘菽全集》
《鄭成思著作權文集》
《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和當代戰爭》
《清代理學史》
《中國古代青銅器綜論》
《中國近代邊界史》
《中國教育史研究》
《中國清真飲食文化》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
《生物入侵與中國生態安全》
《流態化手冊》
《500年來環境變遷與社會應對叢書》
《非線性科學若干前沿問題》
《中國生態交錯帶》
《杭州灣跨海大橋技術創新與套用》
《中國木本植物分布圖集》
《當代藥用植物典》
《北京譜儀(Ⅱ正負電子物理)》
《流域泥沙動力學模型》
《陳國達全集》 | 《清宮醫案集成》
《張金哲小兒腹部外科學》
《超寬頻天線理論與技術》
《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
《清代東南書院與學術及文學》
《廢名集》
《邊坡與滑坡工程治理》
《古希臘悲劇喜劇全集》
《地下空間科學開發與利用》
《中國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全集》
《春華秋實·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
《顏真卿書法全集》
《楊蔭瀏全集》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書系》
《笑貓日記:那個黑色的下午》
《大秦鐵路重載運輸技術》
《新中國出土墓誌》
《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
《中國路譜》
《敦煌經部文獻合集》
《蒙古英雄史詩大系》
《先哲遺書》
《中朝大詞典》
《漢維大詞典》
《漢俄大詞典》
《嫦娥書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
《溯歷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前史》
《中國財政60年》
《中國人權建設60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論綱》
《中國戰爭史地圖集》
《解放西藏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圖志》
《邁向現代化的中國經濟發展叢書》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
《中國思想學說史》
《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研究:市場化進程與經濟成長和結構演進》
《梵華樓》
《中古漢字流變》
《漢語方言地圖集》
《老子古今(修訂版)》
《資本主義理解史》
《獸醫病理學原色圖譜》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
《社會政策論叢》
《法哲學通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