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傳奇》[賈樟柯電影]

《海上傳奇》[賈樟柯電影]
《海上傳奇》[賈樟柯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海上傳奇》是賈樟柯接受上影廠的邀請,為上海世博會執導拍攝的紀錄片。該片將於5月16日在坎城電影節上首映。在一年時間內,劇組遊走全國採訪了80多位上海人,而在最終的成片裡,他選出了18個人的採訪片段,片長共2小時18分。以陳丹青開頭,以韓寒結尾,其中包括曾國藩的曾外孫女張心漪、杜月笙的小女兒杜美如等。

基本信息

簡單概述

《海上傳奇》《海上傳奇》

《海上傳奇》是賈樟柯接受上影廠的邀請,為上海世博會執導拍攝的紀錄片。該片將於5月16日在坎城電影節上首映。在一年時間內,劇組遊走全國採訪了80多位上海人,而在最終的成片裡,他選出了18個人的採訪片段,片長共2小時18分。以陳丹青開頭,以韓寒結尾,其中包括曾國藩的曾外孫女張心漪、杜月笙的小女兒杜美如等。

每個受訪者都用上海話講述了自己的上海往事,有關於愛情的,關於革命的,關於十里洋場爾虞我詐的,這些職業不同、年齡各異、閱歷有別的上海同胞細述了記憶中聚散離合的傳奇故事,展現了這座城市的滄桑巨變。而像余秋雨和周立波這樣的上海名人,賈樟柯說:“我主要更多的是考慮受訪對象過去的經歷,他們的經歷不光和上海有關,而且都很有故事性,他們這方面弱了點,所以沒選。”

拍攝過程

《海上傳奇》劇組參加電影節《海上傳奇》劇組參加電影節

拍攝《海上傳奇》對於賈樟柯而言是一次特別的經歷。他隨時隨地籌備著飛往某處採訪某位傳奇人物,每採訪完一位歷史人物都會陷進其中,感嘆好幾天。賈樟柯表現,以前自己的電影拍攝的都是普通人,而這一次幾乎每一個都是傳奇人物。他為自己選擇採訪對象定了一個規矩:不找專家學者,直接找歷史當事人、有故事的人。由於“我不需要理論的論述,尋找的是當事人鮮活、可貴的個人回想,從歷史事件中看到個人的命運。”而他還奇妙地把一些可貴的影像材料與採訪對象聯合起來套用。比如在採訪安東尼奧尼來中國拍片的中方製片人,他就在湖心亭,用安東尼奧尼1972年的紀錄片《中國》中同樣的機位拍攝畫面。

他一共訪問了88位和上海發展有著緊密關係的人物以及他們的後代。“很多人實在不好找!這一年裡,我連睡覺都不敢關手機,生怕錯過了哪個大人物。”終極影片選擇了楊杏佛之子楊小佛、杜月笙的小女兒杜美如、曾國藩的曾外孫女張心漪費穆的女兒費明儀、上官雲珠的兒子韋然、陳圖畫、陳圖畫、韓冷楊百萬等18位人物講述百年“海上傳奇”。影片長達138分鐘,賈樟柯還是意猶未盡,籌備製作一個電視版本,此外還將出版同名圖書。

賈樟柯感嘆,自己經常在採訪當事人時,被他們的隻言片語、生活細節激動。張心漪教授是曾國藩的曾外孫女,她的父親又是吳佩孚的秘書長。她對賈樟柯講述了自己的愛情故事。賈樟柯說:“我請陳圖畫看了這個段落伍,他說保存了舊上海的語言,她的上海話與現在年輕人的上海話完整不一樣,非常優雅。你聽她的語言,就感到是在讀張愛玲的小說。我問她這么多年沒回上海有什麼感受,她說,‘女人嘛隨著丈夫到處跑,對我來說,這樣一種流浪是一種浪漫。’我感到很激動,感到就像小說一樣。”

《海上傳奇》劇照《海上傳奇》劇照

該片拍攝時間長達1年多,賈樟柯流露,自己本來的構思是一個背著行囊的旅人,從重慶登船,經過武漢,一路到上海,沿途有人講述對上海的情感和記憶,當船終極駛進上海,影片結束。不過最後他顛覆了自己的假想:“最初的構思是討巧,由於我不是上海人,這樣可以迴避我的毛病。但我發明既然有充裕的資金和時間,不如硬碰硬地觸摸這座城市,確實很累,但很過癮。”為此賈樟柯查閱了海量的歷史材料,為了選景,他用了一個月時間當“背包客”,天天早上6點半背著包出門,一直走到進夜,用自己的眼睛和腳步往感受這種城市。
影片最初名叫《上海傳奇》,但在剪輯過程里,他的想法又變了。“底本《上海傳奇》是想講述上海的歷史,但最後保存在電影裡的18個人物,他們的講述從1930年代一直到了2010年,內容不僅包含個人的歷史,也包含了這個城市的歷史,也可算是中國的歷史。《上海傳奇》感到有些局限了,似乎講的只是上海,實在不是,它包含了中國近現代生存經驗的一種描寫。想改成《海上傳奇》,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信息量也更大。”該片由世博局協助拍攝,但賈樟柯表現:“這還是賈樟柯作品,不是世博會宣傳片,而是在世博會上將要向世界浮現的一件展品。”

拍攝感悟

首部商業片拖了四年逼得買家退款

劇照劇照

或許是《海上傳奇》讓賈導元氣大傷,也有可能是連續4年拍攝紀錄片導致“審美疲勞”,反正他說:“我現在該換換口味,回歸劇情片了。”可是從最初的劇情片《小武》到最後的《三峽好人》,無一不是文藝片,所以他決心挑戰自己駕馭市場的能力。這部名為《在清朝》的古裝片講述的是1905年清末時期,科舉制度廢除之後一個山西閉塞縣城裡所發生的愛情武俠故事,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峯將擔任監製。
賈樟柯苦笑著說:“這部戲必須馬上拍了,因為我和片方四年前簽的契約,一些片商又提前買了它的發行權,看到我一直不拍,紛紛要退款,片方都把錢還給別人了。”對於自己的首部商業片,賈樟柯有兩個夢想,一是要在銀幕再現縈繞在自己心中多年的武俠夢;二是要給中國觀眾還原一個最真實的清朝。

首映情況

法國當地時間5月16日下午,中國導演賈樟柯帶著新片《海上傳奇》走過了坎城電影節為今年“一種關注”單元新鋪設的紅毯。雖然賈樟柯拍攝的上海世博會獻禮片《海上傳奇》是一部紀錄片,但當天前來捧場的嘉賓分量之重卻是讓人咋舌。走紅毯時,除了該片的主演趙濤、顧問林旭東、出品方代表安鋼及上影集團代表徐傑外,中國導演王小帥、演員秦昊,法國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也逐一亮相。而映後派對更是雲集了著名導演阿巴斯以及歐洲多個電影節的主席。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盛讚《海上傳奇》,“沒想到賈樟柯會這樣拍電影,他的藝術實踐又往前進了一步。”

作品反響

《海上傳奇》劇照《海上傳奇》劇照

影片歷時2小時18分,全場以18個人物的講述為主,畫面變化也相對比較靜態,不過影片放映過程中無人離場。在敘事方式上,《海上傳奇》和賈樟柯舊作《二十四城記》一樣以人物的講述為主,當中穿插了大量的紀錄影像和老電影片段。片中,杜月笙之女杜美如回憶了父親參與抗日地下工作的經歷,王佩民講述了從未謀面的父親王孝和因為罷工而被槍殺,陳丹青回憶起文革前期胡同里孩子好勇鬥狠……相繼出場的還有楊杏佛之子、張逸雲之孫、曾國藩曾外孫女、費穆之女、上官雲珠之子、安東尼奧尼拍攝《中國》時的陪同人員、陳丹青、侯孝賢、潘迪華……最後出場的韓寒以一句“我希望可以拿賽車比賽的第一名,這樣我就可以說自己是一個作家了”引發觀眾的笑聲。賈樟柯在首映前站在台上說,當代中國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到答案。賈樟柯的“老對手”王小帥也讚賞賈樟柯蒐集素材的用心,“一些老電影的畫面都被他找出來了,這很不容易”。  

記者提問幾位國外影評人“為何關注賈樟柯”,回答是:“賈樟柯一直堅持現實主義,堅持對歷史和社會的獨特視角,我喜歡他對感情的表達方式,從《小武》到現在,他的作品之間都有著某種聯繫,我習慣了要看他的作品。”也有部分觀眾有人認為,片子過於零碎,“賈樟柯想說的太多,這么多故事,這么多人物,如果拿其中兩三個來展開會更好看,更深入”。

拍攝手法

《海上傳奇》《海上傳奇》

影片的拍攝手法和《二十四城記》相似:將對記錄城市生活的鏡頭和受訪者的訪談結合。賈樟柯表示,雖然都是記錄人與城市關係的變遷,《三峽好人》運用長鏡頭來表達,《海上傳奇》則把鏡頭肖像化。影片開頭與結尾都是用交通工具的鏡頭結束,他解釋,這是一種“在路上”的狀態,既是上海的現狀、也是中國的現狀。
影片從陳丹青的講述開始,片中既出現了杜月笙女兒杜美如、費穆的女兒費明儀、上官雲珠的兒子韋然、韓寒等名人,也有平凡百姓,賈樟柯表示拍攝當初並沒有特意挑選過受訪者,“希望採得越多越好”;最後被剪進影片裡的十八位,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最私人、最精彩、語言感染力最好”,他也不擔心外國觀眾會有理解障礙,“像第一個故事,就是一個暗殺的故事,一個兒子目睹父親被人殺死,人物的地位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上海發生過這件事,這些故事在世上是共通的。”
有細心的記者發現片頭“海上傳奇”四個字是毛澤東的筆跡,賈樟柯也笑著解釋道,這四個字是從毛澤東的書法作品裡挑出來、再組合到一起。

影片看點

《海上傳奇》《海上傳奇》

《海上傳奇》通過十八位相關人士的講述,展現出一個中國近現代史上的真實上海。

電影《海上傳奇》雖然是紀錄體裁,之前也傳過審查受阻的訊息,但最終這部作品能夠走進國內院線,並與《槍王之王》等華麗巨製同天上映,在華語影壇還屬於非常罕見的現象。不過提起電影的票房,賈導卻信心十足,因為《海上傳奇》雖然是紀錄電影,但不像大多數同類型作品那樣乏味,相反本片的優勢看點非常之明顯。

史上最豪華陣容紀錄片

為了拍攝《海上傳奇》,賈樟柯在兩年的時間內採訪了兩岸三地近百位相關人士,最後選擇了18位最具代表性的嘉賓,由他們來講述上海近百年的滄桑故事。這些受訪嘉賓中名流薈萃,有陳丹青、侯孝賢、王童等的藝術工作者,也有杜美如(杜月笙之女)、費明儀(費穆之女)、楊小佛(楊杏佛之子)、張原孫(“味素大王”張逸雲後人)這樣的名人之後,還有傳奇勞模黃寶妹、

80後文化名人韓寒等知名人士,陣容強大,意義深重。

上海百年風雲當事人首次述說私人經歷

對於中國近現代史非常關注的賈樟柯曾表示,中國現代發展中的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尋到答案。所以他拍攝《海上傳奇》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找尋和揭秘歷史真相的過程。像電影中楊小佛先生將會回憶父親楊杏佛被軍統特務暗殺的過程,烈士王孝和之女王佩民講述父親因參與罷工運動而被害的始末,杜美如女士訴說杜家離開上海後的窘境等等都是不曾揭露過的歷史秘辛。

紀錄片也好看

電影《海上傳奇》採訪的18個人看似沒有關係,訪談順序也較為凌亂,其實這種敘事方式不但大有文章,也正是賈樟柯的用心所在。看似雜亂,實則有一股內在的情緒張力做牽引。比如勞模黃寶妹在講述了自己被毛主席接見之後,接著就是上官雲珠之子韋然,回憶自己母親在文革中縱身跳樓的悲劇。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兩名女性,他們兩人都在銀幕上塑造過傳奇,但在一些客觀因素下,竟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命運。再比如導演侯孝賢和記者朱黔生、費明儀與潘迪華等等都是如此。每個人物之間都有一定的潛在聯繫,若從整體把握,完全能理解賈樟柯所要表達的那種對於中國近代歷史帶有批判性的反思態度。

全新歷史觀再讀國共關係

賈樟柯對於半個世紀以來一直處於尷尬敏感狀態的國共關係並沒有迴避,而是選擇了去正視。他在電影裡採訪的嘉賓,就有國民黨軍方嫡系,比如台灣導演王童。導演並沒有因為自己所處的立場而去像《非誠勿擾》里的葛優一樣,去不斷糾正“是解放不是淪陷!”,而是以平等友好的態度去聆聽對方的講述。對於歷史問題,賈樟柯的創作態度非常理智。

大江大河1949

1949

年的離亂讓很多人從此與親人天各一方,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很難明白那種痛苦的記憶。《海上傳奇》中受訪的嘉賓就有很多是那時去到香港,台灣或者國外的上海人,電影中他們將回憶

1949年真實的離亂圖景,和自己與親人從此永別的感傷往事。

不迴避文革

文革問題一直是很多藝術工作者創作時的禁區,之前有很多我們可以耳熟能詳的導演因涉及到這段敏感歷史時期而受到一定的影響,但賈樟柯卻是出奇地大膽。在《海上傳奇》中,他在電影開始就讓陳丹青講述自己文革時期真實的成長生活,之後還有上官雲珠之子韋然回憶自己母親文革時受迫害跳樓的經歷等等。當然這樣的內容安排還能過審,一方面說明文化環境的逐漸寬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賈樟柯創作手法上的巧妙之處。

重述文革背景中的“《中國》事件”

1972年,義大利著名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來華拍攝紀錄電影《中國》,之後該片在上世紀70年代引起軒然大波,國內一片討伐之聲,稱安東尼奧尼醜化了中國,據說當時還出現了一份長達200頁的批判書。《海上傳奇》就涉及到了這一事件,本片中賈樟柯請到了當年《中國》隨團拍攝的上海記者朱黔生先生,由他講述《中國》誕生前後,國內的反映和自己的真實遭遇,並且在電影中加入了很多《中國》的片段,可見賈樟柯對這位世界電影大師的尊敬之情。

紀錄仍然虛構

據趙濤說《海上傳奇》是她第一部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演什麼的電影,沒劇本,沒台詞,沒名字,直到看過電影之後才明白自己角色深重的象徵意義。電影中她將如一個精靈般在上海這座城市不停地行走找尋,也正是這一人物串聯起了電影的結構。很多國內外電影人看完電影之後,都對這一人物設計稱讚不已。到底該角色在電影中將會如何表達自己被賦予的特殊意義,讓我們拭目以待。

陳丹青童年往事

畫家陳丹青在《海上傳奇》里作為第一個登場的人物,於開篇講述出自己的童年往事。這是他第一次在大銀幕上講述出至今仍影響著自己的幼年記憶。

陳丹青指出,移民家庭構成了上海絕大部分弄堂的居民主體,弄堂是上海整個城市的血脈。

而文化大革命打亂了鄰里之間的隱私格局,發現了各自家庭里的秘密,而有一戶資本家家庭的考究生活讓陳丹青記憶猶新。

現今儒雅的陳丹青記憶里也有孩童時期的打鬥,“每一個坊、每一個里都有那么一兩個所謂流氓,很活潑的男孩。就是互相會打,打了以後忽然又交朋友,忽然又打。”

韓寒銀幕處女作

電影《海上傳奇》不但是賈樟柯與韓寒的首次合作,也是韓寒的銀幕處女作。本片中賈樟柯安排韓寒最後出場,寓意上海的未來和自由的夢想。這次合作後,賈樟柯表示自己對韓寒極為欣賞,當被問及自己之後的武俠電影《在清朝》會不會請韓寒出演的時候,賈樟柯表示韓寒如果願意做電影,將會成為非常好的導演。同時韓寒也對賈樟柯的電影非常讚賞,並呼籲中國少點偽大片,多點這樣的文藝好片。一次合作就擦出了默契的火花,可以預見兩人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加令人期待的合作。

影片定位

《海上傳奇》《海上傳奇》

賈樟柯2010年的最新紀錄片《海上傳奇》,則代表了他自信地進入了另一個更為激動人心的層面:表達自由。

《海上傳奇》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徹頭徹尾忠於自我的作者電影風格,通片所呈現出來的靛藍色調是所有目前表現上海的電影中所沒有的。這種意外的靛藍色很快在影片所引用的《戰上海》那褪色膠片的靛藍色中得到了對應。

賈樟柯清醒地意識到他面對的是一個自己並不熟悉的城市(影片中當口述者說完淮海路上當年沒幾家咖啡館,轉場之後居然就出現了淮海路興國路的鏡頭,誰說賈樟柯不懂這個城市?),所以選用了最適合他的進入這個城市的方式:老電影(既彌補了資料的缺失,也是一種對應,比如賈樟柯直接引用了婁燁1999年《蘇州河》那段著名的蒙太奇段落,並用相同的剪輯手法和幾乎相同的機位記錄了2009年的蘇州河,形成了對比)、共同記憶(與《二十四城記》一樣的流行歌曲運用)、工業化城市遺蹟(上海在被打造成金融中心之前難道不正是工業化城市嗎,靛藍色也正是這種遺蹟的最恰當的色彩表述)。

這種色彩上的對應,是一種電影化、小心翼翼的自我審視與自我矛盾:一方面,影片採用了數碼攝影機拍攝,影像可以按照導演的意圖調整到他喜歡的顏色(造成欺騙觀眾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褪色的原始畫面與口述者的記憶一樣,其真實性或者歷史感,都存在著嚴重的、令人質疑的空隙。

正如在勞模黃寶妹的回憶段落里,上海展覽中心的東大廳從未被拍得如此富麗堂皇,在視覺上與黃寶妹充滿幽默感的回憶一樣達到了雙重奇觀的效果,一種關於1950年代的懷舊熱情被燃燒了起來。但很快地,黃寶妹出現在了如今已成廢墟的國棉十七廠之中,她依然自豪的神情和話語可以被多義讀解,而這與影片中很多類似的筆觸一樣(比如陳丹青在敘述外弄堂小赤佬打架之後,出現的卻是現存的上海老城廂的生活空間,但這種空間已與口述的記憶成了形同陌路的情境),卻正是這部“難分真與假”(影片中引用了許冠傑的《浪子心聲》)的紀錄片的奇妙之處,它昭示了賈樟柯從容進入的不僅僅是上海這座城市,而是整箇中國近代史。

為了讓《海上傳奇》成為更具野心或者視點更為廣闊的作品,影片除了在上海,還在香港和台灣拍攝了若干段訪談,在他們的訪談中,或與大江大海的歷史瞬間碰撞(王童的《紅柿子》)、或與延綿自足的世外新地接軌(賈樟柯直接翻拍了侯孝賢的《南國,再見南國》里的林強以及火車行進的場面)、或與中國電影史上曾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擁抱(《小城之春》女主角韋偉自述拍攝內幕),所有這些個體的敘述,與上海的主體敘述一起(“味素大王”張逸雲的孫子張原孫唱歌跳舞不是重點,重點是張逸雲花了10萬兩銀子捐獻的那架飛機、上官雲珠之子韋然的敘述帶到了壓抑的年代對個體的殘害),構成了一部信息量巨大的、活生生的中國近代史。在這一時刻,歷史活了過來(就像影片開篇外灘交通銀行門口的銅獅),或,歷史被沖洗出了它原來的模樣(就像影片中有大量雨水的象徵性鏡頭),或,歷史被還原到了某一個層面,就像影片的英文片名I Wish I Knew,這樣也好。

《海上傳奇》中所有被引用的影片,包括《小城之春》這種1.37:1畫幅的,均被沖印成了《海上傳奇》本身的畫面比例:2.35:1,這些畫幅統一、畫質千差萬別的畫面無一例外地在宣告著一個事實:它們雖然是不同的歷史殘片,但卻在《海上傳奇》里展現出了賈樟柯眼中的中國近代史,它也許不完整、也許不符合一些人的心理預期,但它顯示了一個中國青年導演對於本國歷史完整的自我表達的可能性,終於在《海上傳奇》這部光芒四射的傑作中,被開拓了出來。

即將全國公映

《外灘》劇照《外灘》劇照

繼賈樟柯導演的世博獻禮紀錄片《海上傳奇》公映之後,SMG紀實頻道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外灘》目前已完成製作,計畫於8月底9月初上映。昨天記者觀看了此片一段20分鐘的世博特別版,這個版本將在世博文化中心的世博影院循環播映,為世博遊客解讀上海外灘的歷史與文化。

影片詳解

《海上傳奇》被賈樟柯定位為純粹的紀錄片。

關於取捨:80多位訪談者中選出18位

費穆之女費明儀、杜月笙之女杜美如、全國勞模黃寶妹、歌星潘迪華、導演侯孝賢、作家韓寒……這些交集幾乎為零的人物齊聚在《海上傳奇》中。賈樟柯透露,在前期拍攝的過程中採訪了80多位人物,最終只有在同一類的人物中選擇講述最精彩、講述內容最私密的個人故事放進電影裡。其他訪談者的故事,以後將會以書和電視版本的形式與觀眾見面。

賈樟柯透露,這部因上海世博會而獲得投資的電影,希望經由18個被訪者的敘述讓觀眾體會到,無論是大富大貴者還是普通人,在歷史變動中,在各種戰爭、政治、運動下,每個個體都深受影響,並顯得相當被動。

關於趙濤:她是一個“隱形人”

眾所周知,趙濤是賈樟柯的御用女一號,在這部《海上傳奇》中也不例外。不過觀片後很多觀眾卻表示,貫穿始終的趙濤在片中“走來走去”卻有點游離於影片,她的出現也很是莫名其妙。導演賈樟柯是為了用趙濤而硬安插這么一個角色?

賈樟柯解釋:“這次有很多地方可以讓我去拍,外灘、黃浦江、蘇州河、渡輪,需要一個人統領出來,類似一個模特。”趙濤在片中僅有的戲份中,全部神情憂傷,對此賈樟柯表示,“她的角色有點像一個從過去回到現在的隱形人。片中的18個人物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但在歷史中還有很多沉默的人,他們的故事都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這就是記憶的尷尬,也是趙濤‘憂傷’的由來。”

關於上海:真正的詩意有關人生

除去筆墨最重的訪談外,電影中還出現不少和上海有關的電影片段:侯孝賢的《海上花》、王家衛的《阿飛正傳》、王童的《紅柿子》、安東尼奧尼的《中國》、費穆的《小城之春》、謝晉的《黃寶妹》等。賈樟柯以不同的方式向自己喜歡的導演致敬:以相同的地點、相同的機位採訪當年《中國》的中方製片人;以相同的機位穿過蘇州河,是向好友婁燁的《蘇州河》“打招呼”;在侯孝賢電影裡出現最多的火車上採訪侯孝賢,火車所走的路線正是侯孝賢電影《戀戀風塵》、《南國,再見南國》中主人公走過的路線。

不少導演都有上海情結,如今賈樟柯也用《海上傳奇》抒發自己的情懷。不過他表示,對於他來說,真正的詩意不是旗袍,不是風花雪月,而是生命經過大風大浪之後依然挺立不倒。此外,之所以該片取名《海上傳奇》,而不是《上海傳奇》,賈樟柯解釋說,他喜歡把水的意象放在第一位,河流帶來的流動感、滄桑感,更令人動容。

關於結尾:韓寒更有代表性

《海上傳奇》以兩個當代上海人物結尾:楊懷定和韓寒。賈樟柯表示,自己也採訪過周立波、張行等當代上海人,他們的故事也很有代表性,但自己最終還是選擇了楊懷定和韓寒。在賈樟柯看來,人稱“楊百萬”、“中國第一股民”的楊懷定通過金錢改變命運,堪稱“財富夢”的代表;而韓寒身上更多體現了一種自由精神,他堅決捍衛自己選擇的權利。兩種精神拼在一起,最能代表當下的上海精神,甚至是中國精神。

關於票房:觀眾對紀錄片有誤解

一部低調的紀錄片進駐熱鬧的暑期檔,賈樟柯對於票房也有一些擔心:“現實是現在我們還不太具備發行紀錄片的經驗,幾年才有一部紀錄片進入影院。此外,觀眾群也不固定,還沒有真正培養起來。”賈樟柯表示,其實現在的觀眾對於紀錄片存在很大的誤解,在紀錄片裡同樣有一個豐富的影像世界,紀錄片不只講歷史,也講述人生。他不忘為自己的片子叫賣:“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分享到不同人的人生處境,是一件很值得、也很幸福的事情。個人的經歷和經驗有局限,在這部電影裡,你可以分享到不同人生的各種可能性。”

幕後花絮

《海上傳奇》通過十八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三代上海人講述他們在上海的經歷,表現上海在不同時期的風貌;影片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上海世博會形象片”,有記者質疑這種身份以及對上海“傳奇”大書特書的用意都讓影片變成一部政治宣傳片,賈樟柯反駁稱“《海上傳奇》不承載傳播政府聲音的任務...這是一個尊重個人記憶的電影,也很大膽地觸及了許多過去不準觸及的話題。”

只挑名人出鏡太精英化?

“他們不是精英,是知情人”

賈樟柯曾表示,在影片拍攝過程中,實際積累了80多個人物的訪談素材,最終保留了畫家陳丹青、杜月笙之女杜美如、曾國藩之曾外孫女張心漪、費穆 之女費明儀、上官雲珠之子韋然、台灣電影導演侯孝賢、青年作家韓寒等等最具特色的18位。名人的故事固然講得動人,不少觀眾更被潘迪華、上官雲珠的故事煽得落淚。但也有挑剔的記者不滿為何上海的歷史只能由名人代言。賈樟柯表示,《海上傳奇》強調的是“傳奇”,影片首先不是歷史教科書;上海從民國至今濃縮了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歷程;影片希望通過這些私人的記憶,呈現無論王公貴族還是金枝玉葉,在歷史裡都是被動的狀態,而這些受訪者不是精英,而是歷史的知情人。

在當事人口述歷史之外,影片還穿插了很多上海里弄里的民生寫照、老電影的片段,賈樟柯表示將影片裡的人物雖然各有傳奇性,但影片的空間還是要回到日常生活,才不像在錄影棚里採訪,不存在“演”的感覺。

也有記者質疑影片作為“上海世博會形象片”,創作有強烈的宣傳企圖。賈樟柯不以為然,他先反問記者“什麼是宣傳片?”,又解釋稱《海上傳奇》既不傳播主流價值觀,也不承載傳播政府聲音的任務,“相反,這是一部尊重個人記憶的電影,很大膽地觸及了過去不準觸及的話題-講述49年前後新政權成立時期的國共關係、文革時期中國人遭到的迫害,突破了過去的約束。”

邀張曼玉合作幾率大 《在清朝》主創未定

如果不算上半真半假的《二十四城記》,《海上傳奇》才是賈樟柯第一部進入主流院線的紀錄片,他表示這在中國是非常難得的事,紀錄片市場也是一片值得長久開墾的處女地,希望觀眾進入影院後會發現紀錄片不再是三、四十年前的樣子。談及票房,他也笑稱自己必然要靠拍電影掙錢,但《海上傳奇》並沒有這方面的壓力,他過去的藝術片也設計過很多成本回收的路徑,“比如通過跟一線高端品牌合作、發售海外著作權。《海上傳奇》已經回收了2/3的成本,還會有一些契約在多倫多電影節簽署。”

賈樟柯也表示自己目前更有興趣拍攝商業片,因為“對電影的感受最早來自吳宇森、林嶺東等人的商業動作片,最初也是想拍商業片”,也相信自己拍攝商業片的能力不比藝術片差;他在發布會上提及自己下一部古裝商業大片《在清朝》籌備情況,表示目前最頭疼主創陣容,因為相中的演員片約都太滿。而另一部籌備中的《雙雄會》則還未敲定能否與張曼玉合作,他表示只是因為自己劇本還未完成,而張曼玉要求看過劇本再決定;他也自信滿滿稱攜手張曼玉機會很大,“因為我是個優秀的導演啊!”

導演談本片

導演導演

在介紹影片由《上海傳奇》改名為《海上傳奇》時,導演賈樟柯稱,原本以為工作很簡單是在寫一篇關於上海的精緻散文,但沒有想到寫成了長篇小說,《海上傳奇》概括了1930年代――2010年的上海經驗,而這種經驗更可看作是由私人講述構築的中國的近現代史,因為決定更名為《海上傳奇》,雖一字之差,但突破地域限制有更豐富的歷史感。談到坎城電影節,賈樟柯表示雖然獲獎是被別人選擇是很被動的事,但他這次有獲獎的欲望,因為《海上傳奇》是獻給上海,獻給國人的禮物,也希望這部影片能得到全世界的認同。

榮獲獎項

2010年5月,《海上傳奇》入圍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成為第一部進入坎城競賽環節的中國紀錄片;

2010年8月,該片在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展映,贏得了榮譽“金豹獎”;

2010年9月,該片入選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大師單元”;

2010年10月19日,《海上傳奇》榮膺第30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金蘭花獎”。

2010年12月20日,影片《海上傳奇》再奪杜拜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單元金獎。

賈樟柯作品集合

賈樟柯,出生於1970年,山西省汾陽人,當今亞洲最活躍的電影導演之一。法國《電影手冊》評論他的首部長片《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誌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