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赤佬

小赤佬

"小赤佬"一詞為部分吳語地區方言,為"赤佬"的衍生,其中以上海方言中出現頻率較高。意思和用法與其他方言中的"小鬼"類似。 "小赤佬"一詞一般用作口語,貶義詞。舊時窮人死後,家人買不起棺材,往往是赤身用草蓆卷了,草草埋了了事。大雨後,暴屍於野也是常見,在野地里走的人遇到這個屍體,就是“赤佬”。在他們的臉上刺成記號或文字,並塗上硃砂。"赤佬"最早是指宋朝的兵(宋兵穿紅衣的),由於宋兵社會地位不高,軍紀差,經常擾民,所以民間有“碰著赤佬”一說。

基本信息

出處

“小赤佬”,即小“赤佬”,“赤佬”一詞在吳語中是“鬼”的意思,“小赤佬”的意思和“小鬼”相似。

說法一(獲得認同度較高)

“赤”在漢語中有“一無所有”和“裸露”的意思

,“佬”在漢語中的意思是“成年人”(含輕視意)

故“赤佬”意即“一無所有、衣不蔽體的人”,也就是“窮人”、“窮鬼”的意思(尤指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說法二(獲得認同度較高)

舊時窮人死後,家人買不起棺材,往往是赤身用草蓆卷了,草草埋了了事。

大雨後,暴屍於野也是常見,在野地里走的人遇到這個屍體,就是“赤佬”。

說法三

“赤佬”這個詞,其實來源於我國古代的一種“黥面”制度。封建統治者為防止囚犯和軍中士卒逃跑,

在他們的臉上刺成記號或文字,並塗上硃砂。於是,當時對囚犯和士卒便侮辱性地稱為“赤佬”。

說法四

"赤佬"最早是指宋朝的兵(宋兵穿紅衣的),由於宋兵社會地位不高,軍紀差,經常擾民,所以民間有“碰著赤佬”一說。

用法

成年人用作對未成年人或者朋友之間的粗口稱謂。

(不一定是貶義)

成年人用來辱罵未成年人的用詞。

(貶義)

父母對於自己孩子(特指男孩)的謙稱,同“犬子”、“小犬”。(貶義褒用)

上海方言

“小赤佬”是上海話中經常出現的一個辭彙,在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中也有相關的段子演出,不管“小赤佬”本身的褒貶含義,都是地方語言中的一個縮影和體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