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鱲角國際機場

赤鱲角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簡稱:HKIA,IATA代碼:HKG,ICAO代碼:VHHH)於1998年7月6日正式啟用,第二條跑道於1999年5月啟用。是現時香港唯一運作的民航機場。由於機場位於新界的大嶼山以北赤鱲角的人工島,因此也稱為赤鱲角國際機場(Chek Lap Kok International Airport,並常被航空業界簡稱以CLK)。香港國際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負責管理及運作。

機場簡介

香港赤角國際機場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管理機構 香港機場管理局
啟用日期 1998年7月6日
服務城市 香港
市區距離 34 公里
海拔高度 9米
機場代碼
IATA:hkg
ICAO:VHHH
地理位置
緯度:北緯22°18´32" ; 經度:東經113°54´52"
跑道
方向 長度
07L/25R 3,800米 
07R/25L 3,800米 
香港國際機場(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簡稱:HKIA,IATA代碼:HKG,ICAO代碼:VHHH)於1998年7月6日正式啟用,第二條跑道於1999年5月啟用。是現時香港唯一運作的民航機場。由於機場位於新界的大嶼山以北赤鱲角的人工島,因此也稱為赤鱲角國際機場(Chek Lap Kok International Airport,並常被航空業界簡稱以CLK)。香港國際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負責管理及運作。
香港國際機場是國泰航空、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華民航空及甘泉航空的基地機場。包括二號客運大樓、機場行政大樓、新商用航空中心飛機庫等多項重要設施於2007年啟用;海天客運大樓的永久化工程及第二間機場酒店香港天際萬豪酒店等則在2008年完成。
香港國際機場是地區轉運機場,現階段設有96個停機坪,全日24小時運作,每年可處理旅客5000萬人次及貨物400萬公噸。現時有89家航空公司每日提供約750架次定期客運及全貨運航班,來往香港及約150個遍布全球的目的地。此外,每周亦平均有約31架次不定期的客運和貨運航機來往香港。
為滿足日益增加的航空交通需求,香港國際機場正不斷增添新設施及建築;隨著多項擴展計畫完成,香港國際機場正發展成亞洲的客貨運樞紐。香港國際機場發展目標,機場每年的客運量將達8700萬人次,貨物吞吐量達900萬公噸。2006年,香港國際機場以乘客量計是亞洲第3繁忙機場,全球排名14;以貨運量是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孟斐斯國際機場)。以國際交通計,香港國際機場自1998年以後即成為全球第三繁忙客運機場(2006年全球排名第5,亞洲第1);全球貨運則排名第一。根據統計,2006年,乘客流量 4,445萬人次,貨運量 358萬公噸,飛機升降班次 280,000。香港國際機場已多次獲得全球最佳機場的殊榮。香港國際機場被Skytrax評為五星級機場。
建設歷史
1988年前,香港唯一的民航機場是位於九龍的九龍城區的香港啟德國際機場,舊機場位於市區中心,接近民居,多年以來對九龍城區的居民造成很大不便。機場於1990年代已經遠超飽和量。但由於新機場的造價高昂,雖然港英政府就新機場選址及規劃完成研究,但計畫一直沒有落實。1989年,香港港督衛奕信隨即於同年10月11日在立法局宣讀的施政報告中,宣布興建新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即後來的香港機場核心計畫,被外界稱為「玫瑰園計畫」。
由於新機場造價昂貴,而且工程所需的借貸無可避免會跨越1997年,即香港主權移交的年份。中方曾經多次批評新機場工程將會對香港特區政府造成財政負擔,中英兩國其後透過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就新機場的財務安排進行談判。1991年9月3日,英國與中國簽署《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備忘錄主要申明:港英政府在其管理期間負責建設並在最大程度上完成機場核心計畫,留給未來特區政府的儲備不少於250億港元;中國政府支持新機場建設,對需在1997年6月30日以後償還的港英政府的舉債採取積極的態度,並同意中國銀行發揮適當的作用;中英兩國成立一個由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領導的機場委員會,而港英政府則成立香港機場管理局和諮詢委員會。實際上,港英政府在談判時期就已經成立臨時機場管理局(1990年4月),並逐步批出新機場的工程契約。
新機場的工程於1992年正式動工,新機場位於大嶼山以北的人工島上,面積為12.5平方公里。人工島包括原赤鱲角島、欖洲以及填海所得的土地。初期計畫原定於1997年年中完成,港督彭定康更曾表示希望在政權交接後能夠從新機場離開香港。不過新機場還是於6年後才建成,1998年7月2日由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主持開幕儀式,7月6日正式運作。連同其它相連基建設施,造價約為90億美元,占香港機場核心計畫成本的百分之四十。
新機場於1998年7月6日啟用時,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不少設備、器材等在當晚午夜後才從啟德機場通宵地搬遷往新機場,停泊在啟德機場的飛機也要飛到新機場。早上6時30分,機場完成遷移,赤鱲角新機場正式開始運作。首班抵達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班,是由美國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不停站直達香港的國泰航班,於1998年7月6日清晨順利降落在機場南跑道。時至今日,不少市民仍以「新機場」和「舊機場」分別稱呼兩個機場。機場啟用初期曾一度出現混亂,新機場的混亂其後逐步獲得解決,並逐漸被市民及旅客所接受。
跑道
香港國際機場有南、北兩條跑道,均長3800米,寬60米,可以容納新一代的大型飛機升降。至於儀表降落系統進場類別,南跑道(07R/25L)屬第II類,北跑道(07L/25R)則第IIIA類,可供飛行員在能見度(RVR)只有200米的情況下著陸。兩條跑道的最終容量為每小時超過60架次起降,而現時繁忙時段的跑道流量則高達每小時53架次。香港國際機場的北跑道(07L/25R),一般用於客機降落;南跑道(07R/25L)則一般用於客機起飛和貨機起降。
機場南跑道於1998年7月6日與機場同日啟用,首班抵達航班為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的國泰航空航班;北跑道則於1999年5月26日正式啟用,首班抵達航班為由上海起飛的港龍航空航班。 
客運設施
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大樓是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場航廈建築,總平方面積71萬平方米。
一號客運大樓
一號客運大樓為香港國際機場首座客運大樓。大樓占地57萬平方米,內設登機櫃位、接機區及香港機場購物廊。機場客運廊(即登機閘口)也位於一號客運大樓的建築內。一號客運大樓南北兩側均預留擴建空間。
香港國際機場的一號客運大樓由英國著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設計,有55,000平方米的玻璃幕牆。客運大樓的設計靈感來自飛行概念,呈Y字型,儘量使乘客方便而設計,包括簡單清晰的指示牌、3公里長的自動行人扶手電梯、無人駕駛軌道交通捷運系統等。設計亦使旅客能使用最短的時間,可以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往返市區,因此除於大樓旁設有機場快線外,也設有地面運輸中心,提供機場巴士服務、計程車服務、酒店專車泊位等。一號客運大樓先後兩次進行擴建,西北客運廊於2000年1月啟用,而擴建後的東面大堂則於2004年落成。
一號客運大樓(非禁區)的設施
3/F -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附有巴士總站、計程車站、酒店接送車上下客站)、停車場穿梭巴士站
4/F - 非開放區
5/F - 接機大堂:商店、銀行服務、食肆、中國旅行社、行李託管、酒店專車櫃檯、報案中心、會合點、酒吧;機場快線往市區月台;天橋連線富豪機場酒店
6/F - 航空公司辦公室、香港政府部門辦公室、機管局辦公室、失物認領處、診所
7/F - 旅客登記大堂:旅客服務中心、商店、銀行、食肆、超額行李託運、中華旅行社、報案中心、機場郵政局、祈禱室:機場快線抵達機場/往博覽館月台
離境夾層:食肆
8/F - 機場巴士(由市區出發)落客站
五樓及七樓均設有遊客用洗手間及嬰兒室。
現時一號客運大樓(禁區)的設施如下:
1/F - 旅客捷運系統月台(來回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與西大堂(第33-80閘口)及二號客運大樓)
2/F - 行李處理區
3/F - 機場運作控制中心、停機坪
4/F - 非開放區
5/F - 抵港層:轉機登記處
6/F - 離境層:登機閘口、髮廊、公用候機樓、航空公司貴賓室、免費上網設施、休憩區、兒童遊戲區、銀行服務、信箱、食肆及商店
7/F - 離境層:沐浴設施、公用候機樓、航空公司貴賓室、食肆、商店及小禮堂
機場客運廊
香港機場客運廊設有49個停機位,設於停機坪上的停機位有28個,而貨運停機坪的停機位則有25個。西北客運廊的兩個停機位也已改裝,包括建設兩度不同高度的登機橋,可供新一代的大型飛機空中客車A380停泊。此外,機場於2005年10月特別為小型客機設定專用的N20登機橋,並且10個北面專為小型客機的遠方停機坪於2009年啟用。
機場購物廊
香港機場購物廊(SkyMart)是在一號客運大樓內的購物設施,東大堂於2003年完成擴建工程後,連同西大堂及中央廊等,共占地3萬9千平方米。購物廊內有提供各項多種設施及服務的商店,合計逾150間零售店鋪;另設有各類食肆,包括再次引入香港的美式快餐Burger King、日式料理及港式食店等。
貴賓專用候機樓
政府貴賓候機樓是專供香港特區政府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國家領導人及外國訪港貴賓使用的候機樓,位於一號客運大樓以北,入口設於暢達道。
二號客運大樓
二號客運大樓於2007年2月初開始投入服務。二號客運大樓占地約14萬平方米,為海、陸、空交通的樞杻,海路可接駁海天客運碼頭;陸路設有往中國內地、本地酒店及團隊的客車服務。二號客運大樓與多項新落成的設施,將構成機場未來發展計畫-航天城(SkyCity)。
二號客運大樓與客運大樓三樓兩端有出入口連線,現有12間航空公司在此辦理登機手續。乘客於二號客運大樓辦理登機手續及通過海關後可轉乘捷運系統,前往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惟前往33號及以後的閘口則需於東大堂轉線。
二號客運大樓(非禁區)的設施
3/F - 過境巴士大堂(往中國內地過境巴士、旅遊巴士停泊處)、商鋪、食肆、沖曬店、便利店、報案中心、洗手間、嬰兒室;通道前往一號客運大樓及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5/F - 便利店、登記大堂:旅客登記櫃檯、商店、食肆、洗手間、嬰兒室;機場快線抵達機場/往博覽館月台
6/F - 4D巨幕影館、星光無間、航空探知館、挑戰擂台、食肆、商店、銀行服務、洗手間、嬰兒室;機場巴士(由市區出發)落客站(尚未開放)
現時二號客運大樓(禁區)的設施如下:
1/F - 旅客捷運系統月台(來回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及二號客運大樓)
2/F -
3/F - 離境層:出境檢查大堂
翔天廊
翔天廊(SkyPlaza)是在二號客運大樓內的綜合消閒娛樂中心,商鋪樓面面積達3萬5千平方米,其中逾9成面積為非禁區,包括110間商鋪及23間食肆,更設有4D超立體巨幕影館、航空探知館等娛樂設施。
香港商用航運中心
香港商用航運中心(BAC)是位於機場禁區內、擁有獨立的設施和服務的專用航運中心,它提供私人旅客和貴賓全面的服務,包括休息室、獨立房間連淋浴設備、商用會議設施、地勤和行李運輸服務、加油服務、出入境和保全服務,還提供管理飛行計畫等設備。另外,也提供專用的空間和登機閘予使用的私人飛機。商用航運中心主要使用者為私人包機和貴賓接持。
旅客捷運系統
香港國際機場設有旅客捷運系統。
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為無人駕駛電動列車系統,分別接載乘客往返東大堂及西大堂共兩個車站,及由二號客運大樓前往一號客運大樓的東大堂。此系統及後將會延展至海天客運碼頭。
由東大堂往西大堂:3公里
由二號客運大樓往東大堂:430米
由海天客運碼頭往二號客運大樓:750米(預計長度,尚未啟用)
貨運設施
香港國際機場擁有完善的貨運設施,每年能夠處理300萬噸的貨物,最終達至處理每年900萬公噸的目標。而這些貨運設施均以專營權或特許經營牌照方式批授予第三方服務商經營。現時機場設有兩層的貨運服務。
第一層貨運服務
香港空運貨站(HACTL),現時處理機場中約一半的貨物量。而香港空運貨站的總部「超級一號貨站」占地27萬平方米,耗資10億美元興建,由全自動化的航空貨箱貯存系統控制,是世界上最大型只處理空運貨物的設施,每年能容納260萬噸貨物,同時亦是世界上單一最大的空運貨站。
亞洲空運中心(AAT),現時一年能處理150萬噸貨物(包括擴建後的一號及二號貨運站),並正擴建以應付更龐大的空運貨物數量,打算興建第三個空運貨站。
DHL中亞區樞紐中心(DHL Central Asia Hub),是香港國際機場第一座快遞貨運站,每小時處理量超過20,000個包裹及15,000件快遞檔案。
空郵中心(AMC),由香港郵政營運,占地2公頃,耗資5.66億港元興建。中心設有先進的郵件機械處理系統,郵件分類、包裝、裝箱及運上航機的所有工序,均全部自動化。每天可處理郵件量為70萬件。
第二層貨運服務
海運碼頭,是24小時運作,年貨運可達15萬公噸,由 珠江海空聯運有限公司營運。
機場空運中心,占地6公頃,總樓面面積為139,000平方米,提供貨物倉儲設施和物流服務。
商貿港物流中心,由 商貿港香港有限公司營運,占地1.38公頃總樓面面積為31,400平方米,位於機場島的南商業區,提供物流服務。
其他服務設施
香港國際機場附近設有以機場為中心的綜合商業設施,提供消閒娛樂、展覽、酒店等服務。
富豪機場酒店
香港機場範圍內設有兩間5星級酒店,其中富豪機場酒店於1999年落成,設有1104間客房。酒店與機場之間建有一條空調行人通道連線。第二間酒店——香港天際萬豪酒店於2008年投入服務。
機場行政大樓
二號客運大樓東北面的七層高的機場行政大樓(HKIA Tower)為香港機場管理局的總部,於2007年2月26日正式開幕,總樓面面積為19000平方米。大樓天台闢為機場展望台,與航空探知館連線。
機場世貿中心
機場世貿中心(Airport World Trade Center)位於二號客運大樓東南邊,為香港國際機場的甲級商業大樓。
亞洲國際博覽館
亞洲國際博覽館在2005年落成,面積約有7萬平方米,設有10個單層無柱式展館,包括一個適合舉辦大型表演的多用途場館,另設有不同的商店食肆。
登機設施管理及行李處理
香港國際機場的登機橋管理由香港機場地勤服務、怡中機場地勤服務及明捷航空服務提供。它們也需處理空運貨物、空郵郵件、行李運輸、登機橋及登機梯的管理。
機場擁有先進的行李處理系統(BHS):其主要部份位於客運大樓的底層,西端大堂擁有獨立的自動運輸設備去確保轉機行李的運輸。該系統處理抵港、到港和轉機行李、並利用超過24千米長的輸送帶傳送行李。條形碼掃瞄器負責讀取標準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行李條形碼,並運送至它們的目的地。大部份的行李會在航機降落後20分鐘、卸貨後4分鐘送到12條鏇轉行李輸送帶。
香港國際機場已於2005年安裝RFID行李分揀系統,是全球首個採用端對端RFID行李標籤及分揀系統的機場。
航空管制
香港機場管理局根據民航處發出的機場牌照,管理和營運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空交通管制大樓(ATCX),位於機場的中心範圍,是整個航空交通管理的神經中樞,24小時提供航空交通管制服務,以確保香港飛行情報區內的航班能有效率及安全地駛經。在航空控制搭中,航管員給予場內飛機提供24小時機場管制服務;而位於航空控制搭北方的是後備航空管制中心連控制搭、則是當航空交通管制大樓因意外無法運作時使用,也作為航管訓練的設施。
香港民航處計畫引入衛星通訊、導航、監督及航空管制系統去提高飛行安全及效率,以及維持香港國際及地區航運中心的地位。一些新服務如電子自動機場泊位信息系統(D-ATIS)、航行飛機用電子氣象信息系統(D-VOLMET)和使用數據在線上傳送預備離陸許可,已由香港國際機場提供,以提升機師及航管員工作效率。
飛機維修
香港國際機場的線路或外勤和基礎維修保養工作由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HAECO)負責,另外中國飛機服務及泛亞太平洋航空服務也提供線路或外勤維修服務。線路或外勤服務包括飛機於正常運行期間及臨時滯留期間的例行服務。香港飛機工程公司有3個機庫泊位,可以同時容納三架波音747及兩架空中巴士A320飛機,和一個在旁的支持工作室。該公司同時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機庫懸架,重量達400噸;它可以用於圍住半架廣體飛機,使懸架使用時、整個設施能圍著4部波音747客機。2006年底,兩個新機庫泊位已落成啟用。
氣象服務
香港天文台(HKO)的機場氣象所負責提供天氣訊息連國際民航組織的標準和建議的慣例予各航空機構。機場氣象所也製作慣例和特彆氣象報告、提供定時機場天氣預報和起降預報給香港國際機場;並負責於惡劣天氣時發放機場警報,以保護機場設施和地面飛機,另於發放惡劣天氣信息,如雷暴、颱風、狂風暴雨、冰墬和其它會影響香港負責管理的範圍內、航空安全危險的天氣警告。為了提高香港國際機場航班起降的安全率,機場氣象所會於有湍流及風切變時發生警告。在傳送數據方面,香港天文台營運了一個使用網路信息服務,使航空公司能收到最新的氣象資料及航行文檔案﹐包括出發地和目的地以及相關機場的天氣預報、航線途中的突變天氣、風及天氣的數據、以及天氣雷達和衛星圖片。
消防
香港國際機場中的滅火及救援工作由消防處的 機場消防隊負責。機場消防隊負責兩個消防局及兩個救護站的24小時緊急服務;擁有14件消防措施,可以在情況許可下(能見度及地面情況),兩分鐘至達有關現場,符合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相關建議。另有兩隻拯救船和八艘快艇,組成海上拯救單位。
保全
香港國際機場的安全和保全工作由轄下的機場保全有限公司負責。保全隊伍主要工作地點是機場範圍及來往香港國際機場至珠江三角洲(珠三角)跨境客運渡輪碼頭。他們會監察、保護及檢查任何乘客、行李、車輛、貨物等等。
其它地勤服務
航空膳食營辦商有 國泰飲食服務(香港)有限公司、 德國漢莎航空膳食服務(香港)有限公司、 佳美航空膳食香港有限公司。所有營辦商的廚房都位於機場南跑道北端附近。
航空煤油服務設施由 香港航煤供應營運有限公司負負運作。航空煤油接收設施位於沙洲,即機場以北約6公里。而飛機燃料儲存庫則位於機場島上南端的觀景路,由9個儲存庫所組成,容量達十八萬立方米。香港航空煤油供應加油有限公司及 環美加油航務(香港)有限公司同時負責利用加油栓為飛機提供加油及放油服務。
為禁區車輛供應汽油及免稅柴油的是埃克森美孚香港有限公司。
發展規劃
香港機場管理局自2001年起,每五年發表《香港國際機場發展藍圖》,該藍圖是1992年《新機場總綱計畫》後的發展方針,以《機場大型發展策略總綱研究》為基礎,預測了香港國際機場在2020年以後的需求,並提出相應的發展規劃及策略,發展及研究項目涵蓋客運、貨運、飛行區、附屬設施等方面。至今,機管局共發表兩次的發展藍圖,針對香港國際機場在2020年及2025年的預計需求量,訂立相應的發展策略。2006年至2010年,香港機場管理局將投資45億港元,提升機場的客運大樓和停機坪設施。客運大樓抵港層現有的兩個入境大堂將會合併,並增加入境櫃位數目。
《香港國際機場發展藍圖2020》提出的航天城計畫第一期將於2008年落成,至於第二期及以後的發展仍以在機場周圍發展商業、娛樂及住宿設施為目標,尚未有定案。在《藍圖2020》發表後約十年進行擴建計畫。一號客運大樓南北面分別預留了兩個可擴建空間。
根據《香港國際機場發展發展藍圖2020》提出的中場客運廊規劃,在飛行區將興建客運廊,以提供更多的登機設施及飛行泊位。短期將繼續興建造全新的衛星客運廊,供小型飛機及廉價航空使用,衛星客運廊樓高兩層,設有10個停機位及登機橋,供載客量少於200人的小型客機停泊,另增建5個停機位供廉價航空公司使用。長期而言,則會興建中場客運廊,以供大型飛機使用。《藍圖2025》亦首次提出機管局將就香港國際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的構思,進行在工程及環境方面的前期研究,初步確定第三條跑道的選址為機場北面。
香港特區政府提出大嶼山發展計畫,香港國際機場將配合計畫中的物流園,使用機場本身的設施及貨運碼頭;利用空運、海運及陸運的優勢,把貨物運住珠三角及世界各地。發展藍圖建議發展速遞業,使香港成為速遞貨運樞紐、也成為國際及地區的貨運樞紐。配合未來發展,以香港作為基地的國泰航空也計畫繼香港空運貨站(Hactl)的超級一號貨站和亞洲空運中心(AAT)後,興建第三空運貨站。配合貨運業的發展,將會考慮擴建機場空運中心及商貿港物流中心,機場也在中場範圍的西部預留空間發展。
《藍圖2025》提出香港國際機場必須與內地機場、尤指珠江三角洲地區其餘四大機場合作,因此機場管理局表示支持興建鐵路連線香港國際機場與廣東省的鐵路網路。
環境影響
聲音污染
香港國際機場對民居的環境影響較啟德機場低,飛行航道經過青衣、荃灣、葵涌及沙田一帶,飛行高度較啟德機場時期為高。亦會經過鰂魚湧上空,但通常只會在雲層較低時,才會對當地造成聲音污染。
海洋污染
香港國際機場在興建時的大型填海造地工程破壞了原有的海洋生態,最為令人關注的是經常出沒於大嶼山北部海域的中華白海豚。
榮譽
香港國際機場曾多次獲得「最佳機場」的稱譽以及多個建築設計獎項,其中英國一家獨立航空調查機構Skytrax便曾連續5年指香港國際機場為全球最佳機場(2001年至2005年)。
「最佳機場」榮譽列表
Critics' Choice Award —— 美國旅遊雜誌 《旅遊及怡閒》(en:Travel + Leisure)(1999年1月)
「新聞從業員之選」(Journalists' Choice)獎項 ——旅遊刊物出版商 OAG Worldwide(1999年1月)
全球最佳機場之一 —— 英國旅遊雜誌《 旅行者》(Condé Nast Traveler)(1999年10月號刊載)
亞洲最佳機場 —— 《 亞洲新聞》(Asiaweek)(2000年)
亞太區最佳機場 —— 牙買加 蒙特哥貝第七屆世界旅遊獎(World Travel Awards)(2000年)
全球最佳機場 —— 英國獨立航空調查機構-Skytrax(2001年至2005年、2007年)
最傑出貨運機場 —— 英國航空貨運雜誌《Air Cargo News》(2002年至2003年)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金鷹獎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2002年)
全球最佳機場 —— 國際著名旅遊業刊物出版機構-Travel Trade gazette(2003年至2006年)
全球最佳機場特別嘉許獎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2004年)(為表揚機場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發前後提供的卓越服務。)
全球最佳機場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及 國際機場協會舉辦的意見調查頒獎禮-AETRA(2004年)
最便捷貨運機場 —— 亞太航空貨運協會(2005年)
全球最佳機場(年客運量逾4,000萬人次的機場類別) —— 國際機場協會(2007年)
亞太區機場效率昭著獎 —— 航空運輸學會(2007年)
最佳國際機場 —— 英國旅遊雜誌《Travel Weekly》(2007年)
建築獎項列表
二十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 —— 美國1999建築博覽會(1999年)
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牌獎 —— 香港建築師學會(1998年)
倫敦1999年結構鋼材設計大獎 —— 英國結構鋼材協會、鋼材建築研究所及英國鋼鐵公司
交通系統
機場快線鐵路系統
旅客可乘撘由港鐵營運的機場快線,從香港國際機場前往位於香港島中環的香港站只需二十四分鐘,同時中途設有青衣站及九龍站。旅客可於出發前一天至航班起飛前約兩小時,於香港站或九龍站辦理登機手續,包括暫存行李及領取登機證(服務不函括所有航空公司)。
巴士服務
機場的巴士服務可分為五類。分別為機場巴士、對外巴士、通宵巴士、機場及東涌區內巴士服務,以及跨境巴士。
機場巴士
A10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鴨脷洲邨
A11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北角碼頭
A12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小西灣(藍灣半島)
A21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紅磡車站
A22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藍田站
A31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荃灣(愉景新城)
A33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屯門富泰
A35 梅窩↔ 機場(客運大樓)
A41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沙田愉翠苑
A41P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馬鞍山耀安
A43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粉嶺聯和墟
DB02R 機場(客運大樓)- 愉景灣碼頭
NR334 機場 - 珀麗灣
對外巴士
大嶼山或機場巴士
E11 赤鱲角 / 機場博覽館- 天后站
E21 赤鱲角 / 機場博覽館- 大角咀維港灣
E22 赤鱲角 / 機場博覽館- 藍田北
E22A 赤鱲角 / 機場博覽館- 寶林
E22B 赤鱲角 / 機場博覽館- 寶林
E22P 赤鱲角 / 機場博覽館- 油塘
E23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彩虹
E31 東涌逸東- 荃灣愉景新城
e32 機場 / 機場博覽館- 葵芳鐵路站
E33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 屯門市中心
E34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 天水圍市中心
E34P 天水圍市中心→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E34S 天水圍市中心→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E41 機場 / 機場博覽館- 大埔頭
E42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 沙田博康
通宵巴士
N11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 中環(港澳碼頭)
N21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 尖沙咀碼頭
N21A 尖沙咀碼頭-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N23 東涌站- 慈雲山(北)
N26 東涌站- 油塘
N29 東涌站- 寶林
N30 東涌鐵路站- 元朗(東)
N31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荃灣(愉景新城)
N42 東涌鐵路站- 馬鞍山耀安
N42A 東涌鐵路站- 粉嶺聯和墟
機場及東涌區內巴士服務
S1 東涌鐵路站 機場(客運大樓)/機場博覽館
S56 東涌站/東涌新發展碼頭 機場(客運大樓)
S64 逸東 機場(客運大樓)
跨境服務
跨境巴士服務在2003年開始運作,連線各珠三角城市。機場認可的營運商包括香港中旅汽車服務、永東直通巴士、環島大陸通。
計程車
香港計程車有三種類型,各使用不同的專用通道:
市區計程車:可行走機場及香港各區,但不得行走東涌道及大嶼山南部的道路。
新界計程車:只可行走新界地區,以及大嶼山及赤鱲角若干指定道路,以接載乘客往返地面運輸中心。
大嶼山計程車:可行走大嶼山及機場島各區。
渡輪服務
海天客運碼頭(SkyPier)由珠江船務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及信德中旅國際物流投資有限公司組成的香港國際機場碼頭服務有限公司營運,由珠江客運提供前往中山、深圳蛇口、東莞虎門(太平)、珠海九洲及由噴射飛航提供前往澳門及深圳福永的境外客輪服務。於蛇口港亦設有預辦登機櫃檯。
停車場
香港國際機場提供4個停車場。
1號及4號停車場與一號客運大樓相連,1號停車場(露天)提供短期停車位;4號停車場(室內)提供短期及長期停車位。兩者合供提供二千多個停車位。2號及3號停車場與二號客運大樓相連,2號停車場(露天)提供短期停車位;3號停車場(露天)提供長期停車位。兩者合供提供一千四百多個停車位。而二號客運大樓東北邊亦設有機管局及政府專用停車位。
客運航空公司及航點
國泰航空:北京、上海-浦東、廈門、台北-桃園、東京-成田、大阪-關西、名古屋-中部、札幌-新千歲、福岡、首爾-仁川、馬尼拉、宿霧、金奈 [08年6月1日開始] 、河內、胡志明市、曼谷、吉隆坡、檳城、新加坡、雅加達、峇里島- 登巴薩、泗水、科倫坡、德里、孟買、喀拉蚩、杜拜、巴林、利雅得、悉尼、墨爾本、阿德萊德、布里斯班、凱恩斯、珀斯、奧克蘭、倫敦-希斯路、巴黎-戴高樂、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羅馬-達文西、約翰內斯堡、溫哥華、多倫多、紐約-甘迺迪、洛杉磯、舊金山
港龍航空:班加羅爾 [08年5月1日開始] [3]、北京、天津、上海-浦東、重慶、瀋陽、大連、烏魯木齊、西安、青島、南京、杭州、寧波、成都、武漢、長沙、福州、廈門、昆明、桂林、廣州、海口、三亞、台北-桃園、高雄、釜山、、布吉、亞庇、達卡、汶萊鎮、金邊、仙台、福岡、哈爾濱(包機)、旭川(包機)、 宇部(包機)、北九州島(包機)、加德滿都、台中(包機)
香港快運航空(前港聯航空):成都、重慶、西安、南京、杭州、寧波、台中、清邁、 佬沃、沖繩-那霸(包機)、 黃山(包機)、仰光、吉隆坡、加德滿都
甘泉香港航空:倫敦-格域、溫哥華
中國國際航空:北京、天津、重慶、大連、杭州、成都、貴陽
中國東方航空:上海-浦東、西安、太原、石家莊、濟南、青島、煙臺、合肥、黃山、南京、無錫、溫州、杭州、寧波、南昌、福州、昆明
中國南方航空:北京、瀋陽、長春、大連、烏魯木齊、鄭州、南京、溫州、武漢、長沙、廈門、昆明、桂林、廣州、汕頭、湛江、梅縣、海口、三亞
上海航空:上海
廈門航空:福州、廈門、武夷山
四川航空:成都、重慶、宜昌
山東航空:濟南、青島、煙臺
東星航空:武漢
中華航空:台北-桃園、高雄、曼谷、吉隆坡、雅加達
華信航空:高雄、台中
長榮航空:台北-桃園
立榮航空:台中
日本航空:東京-成田、大阪-關西
全日空:東京-成田及羽田(包機)[4月1日開始]、大阪-關西
大韓航空:首爾-仁川、釜山
韓亞航空:首爾-仁川
汶萊皇家航空:汶萊鎮
印度尼西亞航空:雅加達
馬來西亞航空:吉隆坡、亞庇、古晉、檳城、美里
菲律賓航空:馬尼拉
宿霧太平洋航空:馬尼拉、宿霧、 達沃
新加坡航空:新加坡、舊金山
捷星亞洲航空:新加坡
泰國國際航空:曼谷、布吉、台北-桃園、首爾-仁川
泰國東方航空:曼谷、布吉
曼谷航空: 蘇梅
暹粒航空:金邊、暹粒
越南航空:河內、胡志明市
孟加拉國航空:達卡
印度航空:德里、孟買、大阪-關西、首爾-仁川、曼谷
皇家尼泊爾航空:加德滿都
巴基斯坦航空:伊斯蘭瑪巴德
斯里蘭卡航空:科倫坡、曼谷
以色列航空:特拉維夫
卡達航空:多哈
沙烏地阿拉伯航空:利雅得、馬尼拉
阿聯航空:杜拜、曼谷
皇家約旦航空:曼谷、安曼
美國聯合航空:芝加哥-奧黑爾、洛杉磯、舊金山、胡志明市、新加坡、阿特蘭大、丹佛、波士頓
美國西北航空:東京-成田、洛杉磯
美國大陸航空:紐瓦克、關島
加拿大航空:多倫多、溫哥華
澳洲航空: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珀斯、倫敦-希斯羅
紐西蘭航空:奧克蘭、倫敦-希斯羅
紐幾內亞航空:莫爾茲比港、馬尼拉
法國航空: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
荷蘭皇家航空:阿姆斯特丹
英國航空:倫敦-希斯羅
維珍航空:倫敦-希斯羅、悉尼
芬蘭航空:赫爾辛基
德國漢莎航空:法蘭克福、慕尼黑
瑞士國際航空:蘇黎世
俄羅斯航空:莫斯科-舍列梅季耶夫
土耳其航空:伊斯坦堡
毛里裘斯航空:模里西斯
南非航空:約翰內斯堡
衣索比亞航空:亞的斯亞貝巴、曼谷
肯亞航空:奈洛比、曼谷
Transaero:莫斯科-多莫傑多沃,悉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