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

《新聞聯播》

《新聞聯播》是中央電視台王牌欄目,啟播於1978年1月1日,現於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1套)、新聞頻道19:00首播;新聞頻道21:00、中文國際頻道(4套)01:00重播。(台北時間)。2013年,央視計畫對《新聞聯播》進行改版,決心要展現“國家發言人”的“新”氣質,加大民生和國際新聞的報導量。

概述

《新聞聯播》《新聞聯播》
1978年1月1日開始,CCTV《新聞聯播》開播。《新聞聯播》中國大陸知名度最廣、全世界觀眾數量最多的電視欄目。《新聞聯播》里不苟言笑的播音員,被稱為國臉;時政新聞里不同級別領導人的出鏡時間,被精確到秒;主持人服飾的顏色冷暖,意味著國家大事當天可能呈現的基調;節目形態和播音員人選的些許變動,就意味著政治格局的調整徵兆;而“今天的新聞聯播大約需要59分鐘”,往往意味著有重大事件發生。

大到當晚播發的一篇次日見報的《人民日報》社論,小到主持人的髮型和服飾的些微變化,它總是被頻繁地解讀、演繹甚至攻擊。

誕生

《新聞聯播》《新聞聯播》

《新聞聯播》一開始並不叫《新聞聯播》,它有個冗長的名字:《全國電視新聞節目聯播》。這個節目從1976年7月1日開始在當時的北京電視台播出,內容主要是各地電視台寄來或專程送來的電視新聞片。當時電視新聞都由膠片拍攝,加上路途遙遠,等到膠片送到北京再沖洗出來播出,新聞往往成為舊聞。等到1977年底,微波線路網相繼建成,實現真正的《新聞聯播》的技術條件已經具備了。設計新片頭的任務交給了美工組的負責人張德生,建議把名字改成《新聞聯播》。

就這樣,從1978年1月1日起,《新聞聯播》這個名字正式啟用。

歷史

《新聞聯播》歷代主播
1976年7月1日,北京電視台第一次試播《全國電視新聞聯播》,播出時間10~15分鐘,只有外景片,沒有播音間的口播,是為《新聞聯播》的前身。

1978年1月1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正式開播。1958年中央電視台建台伊始,新聞欄目就承擔起“新聞立台”的責任。目前,《新聞聯播》是中國收視率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電視新聞欄目,同時它也是全世界擁有觀眾最多的電視欄目。

1979年9月1日起,央視創辦新欄目——《國際新聞》:新華社每天專門為它編髮5分鐘國際簡訊;加播英美合資的“合眾獨立電視新聞社”外景片;並從香港收錄新聞,航寄北京。

1980年勞動節起,《國際新聞》保留欄目名稱併入《新聞聯播》。後來,《新聞聯播》改進編排,不再把口播國際新聞與國際新聞外景片分開,《國際新聞》完全併入《新聞聯播》,鞏固了《新聞聯播》的龍頭地位。此間,地方台新聞由航送改為微波幹線傳送,《新聞聯播》播出時間增至30分鐘。

從1982年報導中國共產黨十二大開始,中央把重大時政的發布時間從20點提前至《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間19點,重要新聞首先在《新聞聯播》中發布。從此,不論國際新聞還是國內新聞,不論中央政令還是地方民生,《新聞聯播》都是最權威的發布機構。

1982年9月1日開始,重大時政訊息由《新聞聯播》首發,確立了她獨立的新聞發布機構的地位。

1984年起,《新聞聯播》派遣駐外記者,收錄台灣中華電視台《華視新聞》;並和亞廣聯A、B、C區的國家、地區交換新聞,加強了有關第三世界的報導。

1987年起,《新聞聯播》收錄美國CNN等國際新聞。

1991年9月1日,《新聞聯播》通過國際衛星頻道走向世界,覆蓋全球。

1996年1月1日起,《新聞聯播》由錄播改為直播,時效性進入爭分奪秒的新時期。
2005年以來,《新聞聯播》越發注重“貼近民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越發關注百姓身邊的好人好事,關注普通黨員的奉獻,關注普通單位的經驗。弘揚了真善美,起到“感動中國”的公益效應,遏制了不良現象蔓延。

2006年新聞頻道改版後,各節目都有自身的側重點,而《新聞聯播》則是全部新聞的精選與總結。其間,播音員的新老更替,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

2012年上半年,《新聞聯播》全國總收視率高達10.72%,市場份額達33.48%,保持全國之冠。

在2013年,央視計畫對《新聞聯播》進行改版,決心要展現“國家發言人”的“新”氣質,加大民生和國際新聞的報導量。

歷代主播

《新聞聯播》《新聞聯播》
最早的主播:李娟、趙忠祥李娟北京廣播學院第一批播音專業學員,1973年被選調入央視,1980年成為《新聞聯播》的第一代主播。趙忠祥:《新聞聯播》第一代主播,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位進入白宮採訪美國總統的記者。

中途離開的主播:薛飛杜憲楊柳賀紅梅薛飛:上世紀80年代任《新聞聯播》主播,1992年赴匈牙利。杜憲:上世紀80年代任《新聞聯播》主播,2000年受聘鳳凰衛視。楊柳:1989年7月進入央視,現為《子午書簡》、《電視詩歌散文》主持人。賀紅梅:曾是《新聞聯播》的“小字輩”。1994年4月1日,央視新聞節目大改版,確定由她和康輝共同主持《世界報導》。

《新聞聯播》《新聞聯播》主播

現任主播:李瑞英張宏民李修平王寧康輝李梓萌海霞郭志堅歐陽夏丹郎永淳。 


運作體制

《新聞聯播》《新聞聯播》

相比央視其他欄目,《新聞聯播》是一個相當獨特的運作機構。在新聞形式上,它不同於一般的訊息,也不同於純粹的專題,其大致內容播出的順序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外交、訪問、會議以及視察活動,中共中央或中央政府開的某項會議,有意思的是,這裡面的新聞先後次序排列完全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由領導人的排名先後決定的,同樣,在重要會議上,政治局常委以外的每一個政治局委員,也都會給與時長大體相等的鏡頭。

在組織架構上,《新聞聯播》雖然隸屬於央視新聞中心的新聞編輯部,但迥異於央視絕大部分欄目採用的製片人負責制,也沒有專門的采編團隊,主要由中心下轄的時政新聞部、社會新聞部、地方新聞部和新聞採訪部四個部門供稿。負責時政新聞供稿的時政新聞部,是其中最為要害的部門。和央視對駐國外記者站人選的要求一樣,在該部工作的記者編輯一般要求是台聘以上的職工,這些在政治上要求絕對可靠的職工,因為近水樓台,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地方官員爭相結識的對象,以至於一位跟隨採訪了幾年某屆國務院主要領導的時政新聞部年輕記者,在家鄉舉行婚宴時,竟有當地4名以上副省級領導出席。

每天下午五時半左右,分管新聞的副台長和新聞中心主任便在這裡審看當天播出的《新聞聯播》樣片,重要的時政新聞往往還需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領導審看。一條新聞最後能否上聯播,除了分管的副台長和新聞中心主任,誰也心裡沒底。巨大的聯播審看間裡,朝西是一台同樣巨大的電視,審片時,分管的副台長和中心主任坐在東邊的兩張大沙發上,送審的記者、陪審的製片人和部主任等則分坐在南北兩側的長椅上,沙發中間的茶几上有兩部引人注目的電話,其中一部是可以直通中南海的紅機電話。在審看時,紅機電話一響,審看的台領導手一抬,送審的記者立即按住暫停鍵,眾人馬上屏息靜氣。鴉雀無聲中,就見領導對著電話一邊點頭一邊說是是是,等到領導放下電話,手一指,記者馬上按下PLAY鍵,大家也跟著鬆了一口氣,繼續審片。審過了的,歡天喜地,趕快將樣片送到新聞編輯部聯播組當天的值班編輯手上;要改的,屁滾尿流,也立即蹦到隔壁機房修改;片子斃了的,垂頭喪氣而去。

欄目音樂

《新聞聯播》《新聞聯播》主播

在中國名流譜上,作曲家孟衛東的名字是與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開始曲一起載入史冊的。這首短短十六秒的樂曲自從一九八八年三月從孟衛東的手中誕生並被《新聞聯播》啟用為開始曲之後,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頻率在中央電視台的黃金時間、金牌欄目里播放,至今沒有更換過,孟衛東因此被人們譽作“你每天都能聽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

孟衛東是中國鐵路文工團的作曲家,是一位被樂壇認定為已經形成獨特風格卻又不會為追求“新潮”而改變自己風格的成熟的作曲家。他的軍旅文藝生涯給了他一副健壯的體魄,他說拉彈唱樣樣在行。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的兩次專門作曲修煉又給了他紮實的理論功底和深廣的藝術視野。《新聞聯播》開始曲的創作任務時能夠得心應手、匠心獨運。後來他在回顧這次足以載入中國電視音樂史冊的創作過程時,是這么坦言當時心中的創作心態的:“首先應當莊重、大度,以保持‘國家級’形象。另外,鏇律要優美,格調要清新,色彩要明麗,要有激情,還要給人以美感。”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一段十六秒的樂曲,他竟先後寫了十幾段來反覆比較、自我淘選,他希望樂曲中的每一個音符都要與“國家級”相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