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深處的音樂》

《心靈深處的音樂》

《心靈深處的音樂》講述了傑出演講家理察·皮門托的真實故事。本片通過理察·皮蒙特(朗·利文斯頓飾)的遭遇,向人們接露了世間種種不幸。作為一名傷殘軍人,理察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將其轉化為動力,並為實現那些傷殘人士的權利奔走疾呼。理察·皮蒙特在戰爭中負傷,失去聽力,但他沒有放棄,在意識到自己超常的演講能力後,理察重回學校學習知識。在一群新朋友的幫助下,理察找回自信,並意識到自己內心的聲音,也領悟了導師的深刻用意。通過傷殘人士組織,理察為改變行動不便人們的生存條件做著不懈的努力。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心靈深處的音樂》心靈深處的音樂
影片講述了傑出演講家理察·皮門托的真實故事。皮門托(朗·里維斯頓飾)有著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去。年輕時,他意識到自己有著非凡的演講天賦。他的偶像是College Bowl的創始人佩德羅博士(哈克特·埃利桑多飾),在追隨偶像的過程中,雄心勃勃的皮門托被告知,沒有度過一生也就沒有演講的素材。皮門托很快報名參軍,並準備奔赴越南戰場。不久,經歷了戰爭的腥風血雨之後,皮門托喪失了聽力。回國後的他失望至極,因為很多人都告訴他,由於他已經成為殘疾人,所以不可能實現夢想。頑強的皮門托希望推翻他們的成見,然而改變常人對殘疾人的看法談何容易。在腦癱天才阿特·哈尼曼(麥克·辛飾)、我行我素的美女克里斯汀(梅利莎·喬治飾)和酗酒老兵邁克·斯托茲的幫助下,皮門托在醞釀《美國殘障法案》的進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並最終發現了源於自己內心的樂章……

幕後製作

【關於影片】

心靈深處的音樂心靈深處的音樂

影片講述了一位人權鬥士真實的人生經歷,從50年代的陰暗時期、到6、70年代的社會巨變,再至8、90年代的維權顛峰,理察·皮門托由一個毛頭小子成長為堅韌頑強的演講家,並為《美國殘障法案》的通過推波助瀾。不過,《心靈深處的音樂》絕不僅僅是一部傳記片,它傳遞出積極向上的訊息,那就是殘疾人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的品性絲毫不遜於健全人。

早在試映會上,本片就博得了與會觀眾的廣泛好評,後來影片參加了一系列電影節,全都不同凡響,甚至在美國電影學會達拉斯國際電影節上摘得了觀眾獎。

導演史蒂文·薩瓦里克談到產生拍攝本片的想法時回憶說:“大約在8年前,我遇見了理察·皮門托,當時他正在我參加的會議上演講。他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以及在職殘疾人的相關話題。他具有一種驚人的能力,聽眾時而歇斯底里的大笑,時而黯然神傷的落淚,強烈的感染力讓聽眾如同坐上了跌宕起伏的情感過山車。後來我走過去進行了自我介紹,我說我們一定要將他的故事拍成電影。”

在編寫劇本之前,影片的幾位編劇曾與皮門托在維加斯交流數日,並拍攝了大量錄影帶。同樣,為了扮演皮門托,朗·里維斯頓也曾與人物原型推杯換盞。他回憶說:“我們在一起呆了一個下午,他非常樂意回答我的所有問題。他很情願談論自己的陰暗面,這種毫不掩飾的坦誠對我很有幫助。”

由於影片故事跨越了半個世紀,所以重現年代特徵和氛圍至關重要。製作設計師克雷格·斯蒂姆斯(Craig Stearns)說:“我們在俄勒岡州的波特蘭拍攝,那裡不僅是故事發生的真實地點,而且我們美工部門的工作人都是波特蘭當地人,清楚去哪才能找到符合不同年代的家具和道具。”

心靈深處的音樂心靈深處的音樂

對里維斯頓來說,影片拍攝的最大挑戰是經常要往返於不同年代。他說:“我剛剛扮演過20齣頭的理察,就要緊接著扮演45歲的他。當你沒有足夠時間求助於效果和化妝部門,你只能靠你自己。有時我們剛剛拍完70年代鏡頭就要在25分鐘之後轉換到90年代,之後只有20分鐘又回到60年代。”里維斯頓在大銀幕上流暢自如的外形轉變全都歸功於化妝師朱迪·洛弗爾(Judy Lovell)。在化妝的所有步驟中,最棘手的是處理髮型。因為髮型款式在60年代至80年代變化頻繁,不可能每次轉換年代時都重新修剪,而且也沒有時間製作假髮,洛弗爾於是決定充分利用髮型的特點來掩蓋或突出頭髮的長度。

【美國殘障史】

理察·皮門托出生於1948年,當時的殘障人士都在默默無聞、深居簡出的生活,殘疾人家庭更是很少參加社會活動。如果你的孩子是殘疾兒童,那么最好讓他呆在家中。因為小兒麻痹的流行正日益嚴重,所有人都談之色變,唯恐自己的孩子會遭遇殘疾的厄運,誰都不願看到殘疾患兒在眼前晃來晃去。

當時的殘疾人不可能融入主流社會,因為他們有專門的學校,可除了聾啞和盲人學校之外,幾乎別無選擇。

二戰之後,很多傷殘軍人回到美國,好萊塢拍攝了《黃金時代》,裝有假臂的哈羅德·拉塞爾(Harold Russell)出現在片中,殘疾人由此第一次博得了同情。拉塞

心靈深處的音樂心靈深處的音樂

爾憑藉在該片中的出色表演摘得了奧斯卡獎,而在此之前,好萊塢一直將殘疾人刻畫為運氣不佳的惡棍。

然而,整個美國對殘疾人的偏見和歧視是根深蒂固的。阿拉巴馬州的立法機構稱,殘疾人威脅到社會的幸福;德州法律要求隔離殘疾人,因為他們給社會造成

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損失;在賓夕法尼亞州,殘疾人被稱作“反社會人群”;在華盛頓,殘疾兒童被認為不適合與正常兒童交往;在佛蒙特州,殘疾人是人類的破壞者;在威斯康星州,殘疾人威脅到種族;在堪薩斯州;殘疾人是自身和公眾的雙重不幸;猶他州的政府報告稱,殘疾人的危害比瘟疫嚴重一千倍;在南達科他,他們沒有普通人的權利和自由。

二戰老兵發起的運動終於提出了肢體殘疾問題,但情感殘疾、精神疾病和學習障礙等其他相關問題依然不為人知。在5、60年代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中,開始有人提出殘疾人應該享有與正常人相同的各項權利,反對殘疾人在住房、教育、交通和就業方面受到不當對待的呼聲也愈加高漲。

60年代末,從越南戰場歸來的皮門托發現越戰其實是一場肢體戰爭,有太多人的身體因戰爭而不再完整,殘疾人的數量急劇攀升。70年代初的民權運動再次影響了殘疾人權利運動。儘管殘疾人不在民權保護之下,但至少在法律上能夠行使權利,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之母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在公車上拒絕為白人讓座的壯舉讓殘疾人倍受鼓舞。

1979年,加州州長委員會批准當年為殘疾人年。1978年,諾曼·李爾(Norman Lear)拍攝了一部名為“A Different Approach”的電影,影片不但為殘疾人運動注入了幽默,還鼓勵雇用殘疾人。1980年,殘疾人就業總統委員會成立,會長就是曾出演《黃金時代》的哈羅德·拉塞爾。

心靈深處的音樂心靈深處的音樂

1990年,在美國殘障人公共運輸協會(ADAPT)的一再敦促下,美國交通部長正式責令在公車上安裝升降機。1992年,《美國殘障法案》獲得通過。然而,維護殘疾人的權益依然任重道遠,制度化和政策化的進程一直延續至今。

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有15萬老兵從伊拉克返鄉,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創傷性腦損傷和截肢的傷兵不斷增加。皮門托等人仍然要堅持不懈的關注這些特殊人群,幫助他們獲得平等、自由和優待。

穿幫鏡頭
在影片開頭,當阿特購買蘇打水時,投入的硬幣是1999年的新幣。

影評評論

皮門托本人和觀眾都會認為拍成紀錄片會效果更好。
——《西北先驅》

《心靈深處的音樂》努力用輕快的語調和諷刺的敘述來掩飾其深邃的內涵,但里維斯頓的戲份明顯不夠強勁有力。
——《華盛頓郵報》

殘疾人題材電影

殘疾人題材是一個世界性的題材。因其天然具有的離奇曲折的故事性,而受到世界各地觀眾的青睞。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中外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殘疾人題材影片。本任務為整理類任務,歡迎大家共同來完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