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電影]

《家園》[電影]
《家園》[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家園》是由Relic的開發一款太空題材的即時戰略遊戲,於1999年9月28日發行,遊戲以新穎的3D空間的大範圍戰場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劇情而著名。劇情安排在一個虛構的星系中,描述一個被流放到星系邊緣的種族通過建設一支太空艦隊迎戰自己的敵對種族,逐步奪回自己原有家園的故事。

基本信息

影片概述

《家園》《家園》

更多中文片名:
地球很美有賴你.....香港譯名
盧貝松之搶救地球.....台灣譯名
更多外文片名:
Home-NossoPlaneta,NossaCasa.....Brazil
Home-OMundoéaNossaCasa.....Portugal
導演:
雅安·阿瑟斯-伯特蘭YannArthus-Bertrand....(asYannArthus)
編劇:
雅安·阿瑟斯-伯特蘭YannArthus-Bertrand....writer
IsabelleDelannoy....writtenby
主演:
格倫·克洛斯GlennClose....Narrator(voice)
影片類型:
紀錄片
片長:
118分鐘
國家/地區:
法國
對白語言:
法語/英語/俄語/西班牙語/德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數位化影院系統
級別:
Taiwan:GP/SouthKorea:All/Switzerland:7(cantonofVaud)/(cantonofGeneva)/Portugal:M/6(Qualidade)/HongKong:I/Singapore:G
攝製格式:
HDCAM
洗印格式:
Video.....(HDTV)
35mm.....(spherical)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ElzévirFilms[法國]
歐羅巴電影公司[法國]
發行公司:
EuropaFilmes[巴西](2009)(Brazil)(allmedia)
FeelgoodEntertainment(2009)(Cyprus)(allmedia)/(2009)(Greece)(allmedia)
LarkFilmsDistribution[香港](2009)(HongKong)(allmedia)
NationalGeographicChannel(2009)(USA)(TV)
ShawOrganisation[新加坡](2009)(Singapore)(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美國](2009)(USA)(allmedia)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台灣
Taiwan2009年6月5日香港
HongKong2009年6月5日比利時
Belgium2009年6月3日斯洛伐克
Slovakia2009年6月4日葡萄牙
Portugal2009年6月5日希臘
Greece2009年6月5日秘魯
Peru2009年6月5日......(limited)法國
France2009年6月5日美國
USA2009年6月5日巴西
Brazil2009年6月5日波蘭
Poland2009年6月5日羅馬尼亞
Romania2009年6月5日土耳其
Turkey2009年6月5日捷克
CzechRepublic2009年6月5日新加坡
Singapore2009年6月5日韓國
SouthKorea2009年6月5日西班牙
Spain2009年6月5日

影片概述

是一部由法國春天集團(Pinault-Printemps-Redoute Group)進行投資, 金牌製作人呂克·貝松製片,世界著名航空攝影大師揚·阿爾蒂斯·貝特朗指導的,耗資1億2千萬製作的大型環保記錄片非盈利影片,於2009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首播,並在全世界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通過電影、電視、DVD和網際網路同步公映發行。

《Home》所有畫面都是航拍的,採用對地球大自然記錄的手法,讓人以從未有過的角度注視地球:從兩極到喜馬拉雅,從亞馬遜熱帶雨林到格陵蘭茫茫冰原,從城市森林到戈壁沙漠;猶如魔法球的黃石公園大稜鏡溫泉、恍如外星的大峽谷、綠松石花紋般的大堡礁……一系列波瀾壯闊自然景觀讓人不得不感嘆造物主的完美設計。航拍下,萬里長城、上海摩天大樓、深圳、印度烏代浦爾的“湖中宮殿”,這些熟悉的景象,在全新的視角下帶來了震撼的感受。 並將地球的存在以及演變的過程通過畫面完美地呈現出來。並通過地球不斷的演變來告之世人:人類的存在時間僅有200000年,卻已經打破這個存在了四千萬年的地球的生態平衡。全球變暖,資源枯竭,物種滅絕:人類的過渡開採己經危及到自己的家園。但當人類意識到賴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個,為時己晚:人類只有十年時間去扭轉這一趨勢,應注意被我們過度開採的財富地球和改變人類所需消費的模式。
震撼的,更多來自於看到人類對地球製造的巨大傷痕:海地只有2%面積覆蓋著樹木的光禿禿山頭、馬達加斯加山坡上被雨水侵蝕得滿目瘡痍的深坑、只剩下20%冰川的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這一切,觸目驚心!是否此前看到的美景有一天也會淪落至此?!
我們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已經存在了45億年,她孕育出來的萬千物種長期一直相互依存。但只有20萬年曆史的人類,卻快速掌控了這個星球並為所欲為,過度索取資源,打破了億萬年來的固有生態平衡。在《Home》裡面,我們了解到: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穀物用於飼養提供肉類的牲口,生產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萬3千升的水;為了生產紙漿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種植桉樹,生物的多樣性被人為破壞,快速生長的桉樹,抽乾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資源。
過去50年,人類對地球的改變,比前面20萬年還要多,令這個美麗的藍星球千瘡百孔:大河斷流,資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減少,氣溫上升,氣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種滅絕......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資源
全球軍費開支多於援助開發中國家經費的12倍

插圖插圖

每天有5千人死於受污染的食水,10億人沒有乾淨的飲用水
10億人在飽受飢餓
全球超過50%銷售的穀物用於餵食牲口與生化燃料上
全球40%耕地質量下降
每年有1300萬公頃的林地給毀滅
1/4的哺乳動物、1/8的鳥類、1/3的兩棲動物瀕臨絕種,生物品種的死亡率快於自然速度1000倍
75%的漁產品已耗盡或面臨耗盡
過去15年的平均溫度是有紀錄以來的最高
冰冠的厚度40年來減少了40%
到2050年,可能導致多達2億的氣候難民
......
長此以往,電影《Wall-E》裡面,整個地球變成垃圾場的命運將不再是科幻情節,也不再遙遠,但人類有能力整體移居外星球的日子還遙遙無期,人類正在毀滅自己唯一的家園!

人類早已是地球的統治者,但不能再充當肆意妄為、目光短淺的獨裁者,而應該作為地球的管理者,用智慧的遠見,與其他所有物種去共同分享、去挽救去持續保育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讓我們欣慰的是,許多國家、許多人已經在行動:以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風能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煤炭;重植林木,建立起更多的自然保護區;有節制可持續再生地伐木和捕魚;減少使用、替代、再用、循環、回收,做一個負責任的消費者……

劇情介紹

導演揚恩·亞瑟花了15年時間籌備,走訪50個國家拍攝,由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亞高原的吉力馬札羅山;亞瑪遜熱帶雨林到戈壁沙漠;美國德薩斯州連綿不斷的棉花田到中國上海的工業城鎮。如詩如畫的美景喚醒世人,樂觀地珍視我們仍然保有的50%雨林,而非只著眼那失去的一半;更重要是地球60億人類都應該醒覺,我們的責任所在盧貝松首度監製,國際名攝影師楊亞祖貝特杭執導的紀錄片。以客觀的角度闡述地球的誕生,演變以及地球現今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以一幕幕自然漂亮的畫面帶觀眾認識美麗的地球,並藉此宣揚環保的重要以及迫切性。

自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二十萬年以來,這個星球歷經近四十億年演化所建立起的平衡,不再井然有序。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太過高昂,但現在不是悲觀的時刻,人類還有十年能扭轉這股趨向,了解過去我們巧取豪奪地球豐饒資源的完整真相,並改變人類的消耗模式。國際攝影大師楊亞祖貝特為我們帶來他走訪超過五十個國家,全由空中俯瞰所拍攝的獨特畫面,分享他的驚奇與憂心,他的作品,立下一個我們必將共同重建的浩大工程基石。

影片特點

影片畫面色彩生動、鮮亮,場面恢弘壯觀,背景音樂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通過大量的航拍鏡頭,採用對地球大自然記錄的手法,將地球的存在以及演變的過程通過畫面完美地呈現出來。全片通過地球不斷的演變告之世人,雖然人類存在只有二十萬年,但是人類的生存卻打破了地球四十多億年來固有的平衡。氣候變暖、資源枯竭、物種滅絕,人類正在破壞自己的家園。

導演介紹

《Home》的導演是著名法國攝影師、生態學家、環境保護者Yann Arthus-Bertrand (揚·阿爾蒂斯·貝特朗,有譯作揚恩·亞瑟),Yann Arthus-Bertrand專門從事空中攝影已超過30年,極具聲望。他的空中攝影作品集《Earth from Above(空中看地球)》被翻譯成24種語言,銷售量超過3百萬冊;同名的免費攝影展在全球110個城市展出,觀眾達1.2億人次。而《Home》便是Yann Arthus-Bertrand 30年空中攝影和環保工作的一次動態精華薈萃。法國著名導演呂克·貝松 ( Luc Besson,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導演) 則擔任《Home》的製片。 讓影片增色不少的電影配樂,是由法國著名作曲家Armand Amar創作,並由布達佩斯交響樂團和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團演繹。影片配樂融匯了蒙古、亞美尼亞、伊朗等國的吟唱和器樂,猶如冥想般舒緩又帶著淡淡哀傷的音樂,以另一種方式,傳達了對地球家園現狀的不安及深切憐愛之情。

演職員表

導演導演

導演|編劇|演員|製作人|剪輯
導演Director: 揚·阿爾蒂斯-貝特朗YannArthus-Bertrand

編劇Writer:揚·阿爾蒂斯-貝特朗YannArthus-BertrandwriterIsabelleDelannoy

演員Actor:格倫·克洛斯GlennClose

製作人Producedby:呂克·貝松LucBesson

剪輯FilmEditing:YenLeVan

拍攝經歷

整部影片拍攝時間跨度18個月,總計217天穿越54個國家120個拍攝點,使用裝在直升機上,具有陀螺穩定器的Cineflex V14 TM - AXYS高清攝影機拍攝了733盤錄相帶,樣片總長488小時。影片拍攝得到巴黎春天集團(Printemps Pinault Redoute)1000萬歐元的資助以及許多著名品牌的贊助,包括YSL, Gucci, Boucheron, Ellos, SomeWhere, Stella McCartney, Avenue, Alexander McQueen, Bottega Veneta, Sergio Rossi, Puma等。

幕後花絮

呂克·貝松首度監製,國際名攝影師揚·阿爾蒂斯-貝特朗執導的紀錄片。以客觀的角度闡述地球的誕生,演變以及地球現今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以一幕幕自然漂亮的畫面帶觀眾認識美麗的地球,並藉此宣揚環保的重要以及迫切性。影片於2009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首播,並在全世界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通過電影、電視、DVD和網際網路同步公映發行。

影片評析

先從拍攝方法來說。首先是炫目的畫面。我看張藝謀《英雄》時,總會覺得他在拍環保片,這可能跟他的精緻畫面有關。《家園》開始便出現了衛星拍攝的地球全景,畫面上藍白相間的地球在黑暗的宇宙間,閃耀著極溫馨美麗的光芒,相信每個人都喜歡這類鏡頭。接下來的鏡頭幾乎全部是航拍完成的。高空中的攝像忽略了細小的散亂的差別,代之而成的是渾然一體的影像。跟張藝謀一樣,導演也選擇絢爛的色彩作為目標。於是我們看到非洲的沙漠在眼中變成了黃的世界,裡面的綠洲隨著鏡頭慢慢變大進入我們視野,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形成極強的視覺衝擊;

飛機圍著海島慢慢繞著圈,我們眼中的世界也時而是懸崖峭壁,沙灘峻石,時而是碧海藍天,飛鳥白魚;冰山也漸漸推移,顯露出白雪皚皚和暗青山石相間的色彩。在拍攝人文景觀時,攝像也是繞著拍,在高空中看我們居住的城市,耕種的農田等,都會有不同的感覺。即使拍的是垃圾堆、廢棄的礦場、森林大火和貧民區,鏡頭也是唯美的,極有藝術感。這是環保片的特色。我的理解是除了這種風景片,還真沒什麼好的方法可以吸引人們堅持兩個小時。其次是音樂。音樂也是這類題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家園》里,這種音樂樣式也沒什麼改變。當在講地球的美好時,用的音樂是幽深舒緩的,這跟畫面上陰暗的沼澤地,茂密的原始森林在一起特別搭配。如果有了動物,可能還會加點歡快的氣氛,《遷徙的鳥》就是這樣乾的。

在描繪大海和沙漠時,音樂就變成了壯闊的波瀾。急促的鼓點敲得人心潮澎湃,拍攝的飛機這時也會加快速度,鏡頭隨著迅速移動,海洋的波濤洶湧和沙漠的雄渾壯麗盡收眼底,由不得你不動容。在講到人類造成的災難性後果時,音樂也隨之一變,幽寂空靈,聽的我心裡發毛。第三個特點是旁白解說。我覺得環保片裡的旁白解說可以用來學英語口語了。那娓娓道來的語氣雖然音調平板,但是這樣的聲音像印刷機一樣會把內容深深的刻在觀眾的腦子裡。以前看動物世界,聽趙忠祥的解說也是這般感覺。當然如果是人文紀錄片,解說者可能又是另外一種景象了。中央十套的《探索發現》解說經常會一驚一乍的嚇人

在內容上看,環保片也難脫同一模式。第一個,用數據說話。《一個難以忽視的真相》將這種情況推向了極端。戈爾像個大學教師一樣,把自己做的炫目幻燈片放上講台,給學生來個重度轟炸。在那部片子裡,經常會出現圖表對比,線圖,軸圖,柱圖——辦公軟體里所有能想到的數據表示方法。《家園》倒是沒有那么離譜,不過解說的內容也充斥著數據。片子裡經常用到的模式是“到××年,地球森林將減少一半”或“地球水資源每年以××的速度減少”。基本是全是數據的句子,沒有廢話。環保科教片嘛,可不敢亂說話。

第二個是講述的方式。這種方式是一個巨觀事件接著一個微觀事件。說白了,就是先講個大問題,再舉幾個小的現實中的例子來比照。比如講水資源時,電影就先描述了水資源的現狀,包括污染和再生。這個話題先是由一個非洲地區的缺水現狀引出來,講完大的現狀,接著講某個缺水地區,包括沙特和以色列,包括非洲國家,再講水的浪費情況,包括拉斯維加斯等。就這樣宏微觀的轉換,整個邏輯就是一篇聯合國環境報告。第三點是關於環境破壞的內容。這是幾乎所有的環保片都要涉及的內容,從這一點來看,電影就是聯合國環境部門的官方宣傳片。在大街上拉個人隨便都說的出來幾個。包括:森林砍伐、資源衰竭、冰川融化、貧富差距、人口遷移等。《家園》里也不例外,從頭到尾一個不落的說了一遍。然後借著這個機會把大部分的國家河流都說了一遍。

電影在最後幾分鐘開始直接用字幕來表示人類的危險境地,在這裡,我們又可以看到人類的可笑行為。比如10億人面臨饑荒,10億人沒有乾淨的飲用水,與此相對應的是50%的財富掌握在2%的富豪手裡,全球糧食貿易量的50%用於飼養或製造生物燃料,全球每年的軍費開支超過開發中國家援助費用的12倍。

不過電影並不願以悲觀的情緒結束,畢竟要給人希望。所以電影最後介紹了各國採取的環保措施和最新環保進展。但是就像哥本哈根會議一樣,究竟人類會把自己的長遠利益看的多重,只要看對它自身的威脅有多大就可以了。說到底,不是息息相關,誰會願意做“傻子”?

影片主題

《家園》這部呼籲環保的綠色影片警示世人,人類已經來不及悲觀,只剩下不到十年的時間來扭轉這一趨勢,意識到對地球資源的過渡開採,並改變消費方式。影片最後展現給觀眾的是人類未來的希望,人類運用聰明才智運用自然界賦予的新能源,如風能、光能等。

獲獎情況

凱撒獎2010
BestDocumentary(Meilleurfilmdocumentaire)(提名)揚·阿爾蒂斯-貝特朗
AustralianCinematographersSociety(VictoriaTasmaniaGoldAward)2009
WildlifeNatureMichaelBrennan
.

推薦一批很酷的紀錄電影

如果說:拍攝故事片的時候導演是上帝,而在拍攝紀錄片的時候上帝是導演。那么,無論是故事、人物還是形式都很“酷”的紀錄片,更是猶如得到了上帝之吻。

中外環保題材的影片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反過來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它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污染,如今環境問題已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人類未來的命運更是令人擔憂,各個國家的導演們磨拳擦掌,深層次挖掘了人類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長遠目標與短期利益、善與惡、正義與貪慾之間的掙扎和覺悟,推出了一系列以環保為題材的影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