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船》

《他們的船》

《他們的船》的導演吳祖雲,主演王嘉和陳澤的環保影片,它是以2006年發生在郴州的洪災為背景,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影片通過對河木樁、柳葉嫂、瞎眼婆等角色的刻畫,描繪了普通人家在面對災後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仍不屈不撓的生活、重建美好家園的動人故事。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他們的船》《他們的船》

影片:《他們的船》
製片人:黃河
出品人:丁暉
樂根成
黃河
藝術顧問:鄭洞天
編劇:江南雨
 王青偉
導演:吳祖雲

攝影:鍾勇
《他們的船》《他們的船》

美工:曹斌
錄音:李海燕
剪輯:周影
男主角:楊光華
女主角:王嘉

影片概述

一場突如其來的洪災,捲走了因為救人而落水的大牛。大牛妻子柳葉嫂強忍悲痛,挑起了全家災後重建的重擔。對當初未能救起大牛而深感內疚的河木樁,儘自己的努力給予這家人幫助,這個破碎的家庭也因此重新上路。

影片背景

《他們的船》以2006年遭遇特大山洪災害襲擊的湖南為背景,鏡頭完美捕捉了湖南原生態的湖光山色。當災難襲來,大自然暴虐後家園的破敗,與優美的環境兩相對照,更顯觸目驚心。一場驚恐萬狀的大災難過後,失去的已永遠失去,但希望的火種依舊——心是靜靜的,湖水是靜靜的,滿目蒼痍的群山是靜靜的,一個清新的早晨,河木樁和柳葉嫂劃著名這隻修復如新的船走向了大湖的遠處,滋長在他們心中的另一種情感,似乎與這湖寧靜的大水一樣寧靜。面對自然災害,人類總是顯得很無力!環境,我們不能再對它無動於衷了!

陣容簡介

藝術顧問

鄭洞天,國家一級導演,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主要作品:《故園秋色》—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台灣往事》—2002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鄭培民》—2004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

編劇

江南雨,自由撰稿人。主要作品:《故園秋色》—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
王青偉,自由撰稿人。主要作品:《故園秋色》—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

導演

吳祖雲吳祖雲

吳祖雲,1955年出生,國家二級導演,瀟湘電影集團導演。
主要作品:電影《誰偷了我的書包》《兩姐妹》
電視劇《鐵色高原》—2005年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檔壓軸大片,2005年度解放軍“金星”文藝獎,第23界中國電視金鷹獎提名。中宣部2007年度“五個一工程”獎

攝影

鍾勇,國家三級攝影,瀟湘電影集團攝影師。
主要作品:電影《我的1949》 《油畫村的故事》

美工

曹斌,國家一級美工,瀟湘電影集團美工師。主要作品:《三國演義》—1991年度中國電視“金鷹”獎

錄音

李海燕,北京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錄音師。 主要作品:電視劇《鐵色高原》—2005年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檔壓軸大片,2005年度解放軍“金星”文藝獎,第23界中國電視金鷹獎提名。中宣部2007年度“五個一工程”獎

音樂作曲

國家一級作曲,湖南省歌舞劇院作曲家。 主要作品:大型舞劇《邊城》—文化部1995年度“文華”獎。大型舞劇《南風》—中宣部2007年度“五個一工程”獎。

剪輯

周影,國家二級剪輯,中影集團剪輯師。主要作品:電影《霸王別姬》《和你在一起》《手機》《甲方乙方》等。

男主角

1楊光華

楊光華,國家三級演員,江蘇省連雲港話劇團演員。 主要作品:電視劇《狼圖花》《鐵色高原》 《大染房》 《大明王朝》《藍色妖姬》等

女主角

楊光華王嘉

王嘉,國家四級演員,中影集團演員劇團演員。主要作品:電影《我的長征》《紅色滿洲里》等電影局重點影片女主角。

製片人

(出品人)黃河,瀟湘電影集團製片人、湖南鐵色高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漢族,湖南永州人。
1968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學位。1993年7月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音樂系,同年特招入武警湖南總隊政治部任文化幹事,1997年轉業到瀟湘電影集團。
基本簡歷:
1989.9-1993.7就讀於湖南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時成功地舉辦了音樂系建系50多年來的首場學生獨唱音樂會,至今為此,還是首場。)。
1993.7-1997.10武警湖南總隊政治部服役。歷任代理排長、排長、副指導員(期間曾獲國家級歌唱比賽一等獎)。
1997.10-2004.2任瀟湘電影製片廠策劃、製片、製片人。歷任瀟湘電影製片廠藝術策劃中心組聯部副主任、主任,瀟湘電影集團影視製片總公司綜合部主任,瀟湘電影集團策劃行銷中心主任等職(期間一直處在該廠影視生產的第一線)。
2004.2-2005.12成立江西萍鄉星宇傳媒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任總經理(職業經理人)(期間成功的獨立操作了22集長篇電視連續劇《鐵色高原》)。
2006.1---至今成立湖南鐵色高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總裁。
工作簡歷:
1997.10擔任中央電視台、瀟湘電影製片廠二十集系列電視劇《望月湖的故事》外聯製片。擔任瀟湘電影製片廠電影《那山那人那狗》的行銷製片。該影片囊括了國內的所有獎項(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以及加拿大、印度、日本等國際電影節的三項國際大獎。
1998.10擔任瀟湘電影製片廠電影《故園秋色》的外聯製片,該影片獲1999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
1999.4獨立策劃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進入第43屆北京聯合國萬國郵聯大會的主題活動。成功地讓聯合國有關官員及100多個國家地區的代表觀看了該片,獨立完成《那山那人那狗》郵政系統50萬元的行銷任務。
1999.8獨立策劃、製片的四集電視連續劇《轉移》攝製完成,任製片人。全國20多家省級電視台播出。
2001.5獨立策劃、製片的四集電視連續劇《難忘1925》攝製完成,任製片人。完成市場銷售50萬元,創造了瀟湘電影製片廠電視劇銷售史上的奇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電視市場銷售網路。
2002.3擔任中央電視台、瀟湘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16集電視連續劇《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行銷製片。獨立挑起了《蓋》劇的國內二輪發行。獨立完成該劇全國二輪市場銷售近150萬元,創造了瀟湘廠電視劇銷售史上的又一個奇蹟。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電視劇市場銷售網路。
2003.3擔任瀟湘電影集團重點影片《毛澤東去安源》的委託製片人。該影片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唯一的一部紀念影片,該影片獲2003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
2003.12擔任中央電視台8集電視連續劇《毛主席去安源》(央視一套2004年12月17日(23:00)播出)執行製片人。
2004.5–2005.12 獨立策劃、製片的22集電視連續劇《鐵色高原》攝製完成,任獨立製片人,該劇於2005年12月24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段(20:05)作為央視年度壓軸大片震撼播出,該片獲2005年度解放軍“金星”文藝獎三等獎,第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提名獎。
因成功策劃、執行長豐汽車《鐵色高原》整合行銷(該案例已被北京傳媒大學廣告學院視為“長豐”模式與“超女”模式一道,作為經典案例列為其學院教材;該案例也被稱為中國電視劇整合行銷第一例。);其間,獨立高難度的整合了央視、搜狐、300多家強勢報紙、電視、手機簡訊息、戶外廣告、電台等媒體資源,被稱為中國電視劇整合行銷先行者,因此積累了一定的各媒體整合和新媒體運作的獨到經驗,在國內成功的第一次提出和執行了做廣告投資(把廣告投放的本身做成一次投資行為。)的全新理念……
長豐汽車《鐵色高原》整合行銷案例開創了中國零售市場巨獎銷售時代,11輛價值12萬元的汽車在11天連環獎出。在長豐汽車《鐵色高原》整合行銷成功執行3個月後,各地才出現銷售獎汽車、各企業整合戶外廣告行銷的方案(典型借鑑於此的案例---1、白沙集團與中國圍棋的戶外整合行銷案例:中國智慧、和成天下;2、家潤多超市2006年5.1黃金周七天獎七台汽車的有獎銷售案例;3、2007年1月中國移動春季促銷獎汽車及戶外整合行銷案例。
2006.10獨立投資370萬元製作電影《他們的船》,任獨立製片人。

影片分析

風格、敘事與主題大致走向

1、風格:《他們的船》托起了一片藝術空間,在這片空間裡,受傷的心靈與打亂了的生活秩序在視覺中流動,悲壯與淒美的情愫構成了一幅幅雅淡的時空畫卷。在隱約中,我們的視線遠遠跳越出了那小小木船的本身,眺望在一個很是開闊的制高點上——立於這個點,但見滿目皆是“空靈”;悲慟與感傷深深掩藏於如詩如畫的意境之中……這便是本片總的風格。
2、敘事構架:平實而精進地講述一戶災後人家所表現出的堅強、樸實、善良與寬容。這戶普通人家的當家人大牛,在洪災中救出了十多個人,自己卻被肆虐的洪水吞沒了;母親因失去兒子而哭瞎了雙睛;妻子侍奉婆婆、帶著年紀尚小的兒子,忍著悲痛,堅強的挑起了一家人災後生活的擔子……
3、主題走向:博愛與寬容隨美麗的湖水而蕩漾,感傷仿佛被推向了湖光山色的遠處,濃郁的情感最終潛移默化地成為藝術的張力與反差;無比優美的自然景觀,至真至純的人文品格,深層次地表達著在經歷了一場驚恐萬狀的災難之後的人們在殘缺心靈上的精神重構。本片試圖以詩一般的視覺語言,從普通老百姓身上尋根中華民族之英雄豪氣,展現一幅和諧社會的畫卷,弘揚捨生取義的人類犧牲精神。

人物與人物的情感表達

1、人物簡析:

柳葉嫂:三十歲左右。心地善良的農村女性。丈夫在洪災中救出十幾個人,自己卻被洪水吞沒。她來不及多流淚,侍奉著為兒子哭瞎了眼的婆婆,撫養年幼的兒子。她挑起災後重建的重擔,女性的傳統美德她都具有。強忍悲痛也就是她的堅強,她的寬容也正是她的忍辱負重。一切都在默默承受,臉上儘管很難看到笑容,然而卻照樣有著細微而豐富的表情。表演時怎樣尋找人物的行為動作?其依據是,自然災難給她帶來巨大不幸,她卻仍然知道,人不能只顧自己。她覺得自己不能多拿救濟物質,多拿了會對不起死去的丈夫。她是個不相信眼淚的強者,卻又會情不自禁地落淚,但那只是默默地,不會哭出聲來。她是一個女人,深切懷念著自己的丈夫,對丈夫有著銘心刻骨的愛。在與河木樁的關係處理上,女人對異性的感覺於她而言巳是封存起來了,然而卻又在不經意之間自然流露……

河木樁:三十多歲。憨厚與善良的本性中,藏著男人的陽剛之氣。話不多,內心世界卻很豐富。房屋被衝垮,家人被洪水奪去生命,可想而知,心裡該承受著多大悲痛。他想忘記一切,然而在他幾乎麻木的心靈里,卻無法忘掉捨去自己生命而救下十多個鄉親的好兄弟大牛。他常常悄無聲息地睜著雙眼想,想自己那天怎不救出大牛。他甚至覺得,大牛的死除了小木船超載的原因外,就怪他自己‘貪生怕死’。他為此歇斯底里,仰天咆哮。這個平時話語不多的人,發狠起來卻甚是粗豪。此人一般情況下不會笑,笑起來也只是咧咧嘴,很憨厚。對柳葉嫂的情感,應是一種極為內在的人本潛能……。除了會幹各種農活,他還會駕船、修船、打漁。他為自己沒能搭救大牛而深深懺悔,因而把大牛遺留下的一把嗩吶,吹得驚天動地、淒婉無比……

瞎眼婆:六十多歲,柳葉嫂的婆婆。和千千萬萬母親一樣,她也痛愛著自己的兒子,然而兒子卻永遠離她而去。兒子大牛的死使她哭瞎了雙眼,變得精神恍惚。她不願面對殘酷的現實,讓自己生活在想像之中。在她的潛意識中,河木樁成了自己巳經死去的兒子。在這個人物的另一面卻是多么令人震驚,在幻覺中活著,在這樣活著的過程中,許多下意識的細節、語言和肢體動作都表明,老人不僅沒有瘋,而且從骨子裡,她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偉大母親。她有時在言語上會顯出幾分“刻薄”,而這恰是她性格里獨特的一面。透過這‘獨特’,看到的是她的慈祥與善良。通過視覺語言的層層遞進,慢慢完成了人物塑造,這個雙目失明的老人,心境原來像湖水一樣的明朗、開闊。令我們深感不安的是,她會常常不由自主地,一個人在湖邊尋找永遠也回不來了的兒子……

湖伢子:八歲左右。一個很倔強的孩子。當他知道河木樁沒救他的父親,非常憤懣;當著河木樁的面,扔棄河木樁給他買的新書包。他上學過不了河,卻拒絕讓河木樁幫助,甚至用牙將河木樁咬出了血。值得提請注意的是,孩子此類行為動作,皆源自於這場巨大的洪災。一個孩子,失去了父親,自然有著難於言表的悲痛。他曾經恨河木樁,但後來也像奶奶和媽媽一樣原諒了他,並與河木樁成為了好朋友。他有幾分鄉下的孩子的頑愚和蠻氣,但那只是表面現象,事實上他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他很愛自己的父親,與父親遺留下的嗩吶,糾葛成刻骨銘心的情結。

老村長:一方面他是善良的農民形象,另一方面又是個主持公道的好村長。他具有代表性,也是人物的符號功能。通過他不難感覺出,這兒的人們在經受災難之後,表現出了難能可貴的樂觀。通過他,也能體現政府形象、及千萬援助者們的人道主義精神。
2、濃郁的情感世界
在共通的人物情感領域中注入“南方特色”,大概也是一種尋根意味上的文學情懷。在抒發詩意的同時,追求南方山風輕輕吹過的那般清和日麗的意境,使風俗民情於綺麗風光中悠然展示,讓濃郁的人情在淡雅的風格里婉轉而纏綿。人情的詮釋是給予心靈以豐富的文化與思想內涵,在高度文化品味的涵蓋下,構成人物命運關係及由此形成人物內心微妙的情感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講,闡述和表達人情也就是《他們的船》內容的全部。若把這部電影當成一份“人情譜”,則可列為如下幾層:河木樁與大牛娘。河木樁與柳葉嫂。河木樁與湖伢子。柳葉嫂與瞎眼婆婆、及兒子。他們對死者大牛悲情與思念……
《他們的船》表面風格屬於優雅,卻不失濃郁的人情。首先是漫布於全劇的詩情畫意。面對美麗的東江,你會讚嘆大自然的優美;然而情感與思想必然相聯,當你看到洪災後的景象,會因這場災難而變得肅穆無聲。你在災後的土地上體驗與探尋,不難發現在情感世界裡可開掘的不僅僅只是悲傷,還有著人性堅強與善良的各個層面。溶化心中無限的傷和痛,尋覓災難中人性的弱脆與祟高,卻原來《他們的船》包容著對於生命的嚴肅思考。

影片亮點

畫面造型——影像系統工程

一部當代中國南方特色的影片,將拭目以待。它唯美,有著詩一般的形式感,而又不失生活化的原生狀態。如何設計畫面造型和構成本片視覺語言的系統。
1、影像特徵。山清水秀的南方山區,有時翠綠蔥蘢,有時淡如水墨。本片外景的特殊性將對此有所束縛。我們所要表現的東江水庫雖說很美,但並非原生態的自然湖泊,難度在於弄不好會成為普通的風光介紹,所要的‘詩情畫意’則出不來。災後景象中,沒有小橋流水人家,也無炊煙裊裊的村落,更失去了美麗田園的煙雨朦朧和往日那優雅的鄉村意境。令人興奮的是,我們完全可以從那些束縛中掙脫出來,於“災難”中尋找本片獨特的氛圍和意境。可多營造畫面的氣氛,如:雨、晨霧、暮靄、及水的透明度與質感。在靜態而凝重的畫面中強調人物動作;適當運用運動鏡頭時,應考究運動的合理性。影調與色彩處理,應考慮季節與地理環境的變化因素。時值深秋,黃色與湖水的深綠形成迷人的的中性階調。夜景與日景合理搭配,夜景不宜太多,有些夜景可改為日景拍攝。做“水”的文章,儘可能拍出水的透明感、水的質感(條件許可的話,可在後期通過特技作較佳處理)。光的強度與光質從根本上影響著影像質量,既強調明暗反差,造成藝術“沉重感”,又必不可放棄畫面中人與景物的質感。單幅畫面的畫質與本片和諧而深遠的整體意境,形成我們執著追求所得的藝術感染力,從而達到一種整體影像效果:讓生命與詩意融為一體,讓思想與內涵溶化在平實的生活境界之中。
2、外景選擇與場景加工。充分利用現有外景的前提下,思考搭景問題。估摸需要搭建或局部加工的聲景有:柳葉嫂家、災區的村落、船停放的湖灘、臨時國小校……。搭景選擇地點非常重要,在根據劇作內容的同時,還需高度發揮創造性。如,搭建柳葉嫂家,既要體現災區特定環境,又要有一種美的韻律。當然還需考慮表演調度、布光等諸方面之因素。“災後場景”的處理上,虛實相間,既實又虛,既要體現災區特點,又要注重藝術造型的意境。如,在斷壁殘垣中可搭些帳篷作點綴……。這次場景比較分散,拍攝上會成倍增加難度,這需我們做好充分的精神準備,和配置良好的技術裝備。……
3、民俗特點。這是個經常被人說,卻很難真正去做、更難做好的話題。取民俗精華,蓄思想與內涵,上文化檔次;傳承民俗中的大雅與大俗。如,湘繡的俗可為大雅之俗,竹製品手藝可謂大俗之雅。宗旨是要將南方民俗中的精髓包容其中。嗩吶,是全片一件極其重要的道具,吹嗩吶的戲很多,望能對它的‘特色’引起足夠重視。
4、人物造型的地方特色。拍攝南方的東西,要把人物弄得具有南方特色。人物造型時,髮式、服裝,均應溶入到現實生活的環境之中,讓表演者就是災後生活中的人。藝術化的處理南方的“山清水秀”,將高反差的人物影像,置入南方農村別致的畫卷之中。表演者設計人物的行為動作,用心去體驗角色的時,應考慮農村生活的特點。如駕船、吹嗩吶等。
5、不容忽視的聲音問題。聲音是造型的重要部分。在結構影片及創作思維之時,應注重對各種聲音的處理。在台詞方面注意語言特色,既語言中的南方韻律,以此增強真實性,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南方人的粗獷與北方人之豪放,二者之間既有微妙差別又有著及其相近的共同之處。我們穩約感到,在多元化的音響構成里,“嗩吶聲”似乎應起到引領全篇的統帥作用。

中外環保題材的影片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反過來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它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污染,如今環境問題已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人類未來的命運更是令人擔憂,各個國家的導演們磨拳擦掌,深層次挖掘了人類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長遠目標與短期利益、善與惡、正義與貪慾之間的掙扎和覺悟,推出了一系列以環保為題材的影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