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滇金絲猴》

《追尋滇金絲猴》

《追尋滇金絲猴》是由中國環保人士奚志農拍攝的一部關於保護滇金絲猴的環保影片。

基本信息

獲獎情況

獲第11屆東京“地球映像”電影節優秀影片獎;

入圍第26屆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電影節;

獲第6屆“日本國際野生動物電影節”最佳亞太地區影片獎;

199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在雲南白馬雪山保護區啟動了一項為期三年的滇金絲猴研究計畫,經過三年努力,奚志農拍出了紀錄片《追尋滇金絲猴》,這是人類第一次用攝影機記錄滇金絲猴的活動狀態,獲得多個大獎。

拍攝過程

滇金絲猴滇金絲猴

1992年在雲南省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自然基金會啟動了一項為期三年的滇金絲猴研究計畫,奚志農離開了《動物世界》,跟隨研究團隊進入雪山拍攝滇金絲猴的活動,而在此之前,人們甚至沒有拍攝過一張清晰的滇金絲猴圖片。經過三年的努力,奚志農拍攝出了記錄片《追尋滇金絲猴》,這部片子是人類第一次用攝影機記錄了滇金絲猴的活動狀況,不僅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也是進行環境教育的良好教材,之後,這部片子在日本、美國、加拿大的多個電影節、電視節上獲得大獎。

1995年,任職於雲南省林業廳的奚志農獲悉德欽縣為了解決財政上的困難,決定砍伐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南側的一百平方公里原始森林,該區域是200隻滇金絲猴的活動範圍。為挽救這片森林,奚志農多方奔走但均未果,不得已之下他聯繫了環保作家唐錫陽,致信國務委員宋健,並將此事披露媒體,包括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環境報》、《中國林業報》、《中國青年報》、《北京青年報》等媒體都對此事作出報導,自然之友等民間組織也紛紛表示支援,最終中止了德欽縣的商業砍伐計畫。

保護滇金絲猴的事跡使奚志農成為中國知名的環保人士,甚至成為中國環保事業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使他失去了在雲南省林業廳的工作,所幸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邀請奚志農加入,1996年5月他成為東方時空的一名記者。

導演介紹

奚志農奚志農

奚志農(1964年—)雲南大理人,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家和環保主義者,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中國野生動物的拍攝和保護,實踐著用影像的力量促進自然保護的信念。在這一信念的指引下,他將鮮為人知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展現在大眾面前,並由此保住了它們所棲息的一片原始森林;他首次報導了藏羚羊被大肆獵殺的危機狀況以及“野氂牛隊”為保護藏羚羊做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極大地促進了國內外公眾對長江源頭生態及藏羚羊保護的關注;他首倡舉辦了中國第一個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為在自然保護第一線的工作者提供了技術和設備的幫助,進一步壯大了以影像保護自然的隊伍。他的作品在《中國攝影》、《美國國家地理》等國內外知名期刊上大量發表,並且成為各大國際環保組織宣傳資料;獲得英國BG野生動物攝影年賽"瀕危物種"大獎、英國“自然銀幕電影節”“TVE獎”,是首位在這兩項比賽中獲獎的中國攝影師。這些優秀作品也為他贏得了《中國攝影》優秀攝影師、2004中國攝影傳媒大獎年度攝影人物乃至“地球獎”“保護母親河獎”等大量榮譽。他還因為自己的貢獻被雲南省環保局聘為“雲南省環境大使”。2010年11月21日,還參加了“師大附小傑出校友”的講座。

中外環保題材的影片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反過來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它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污染,如今環境問題已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人類未來的命運更是令人擔憂,各個國家的導演們磨拳擦掌,深層次挖掘了人類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長遠目標與短期利益、善與惡、正義與貪慾之間的掙扎和覺悟,推出了一系列以環保為題材的影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