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

《鯰魚》

不要讓別人告訴你,這一切究竟意味著什麼……現實生活中的尼姆是一個24歲的紐約攝影師,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即將會遭遇到一些什麼,直到他遇到了艾比,一個來自於密西根州鄉村地帶的8歲小女孩,他們是通過網路認識的。

基本信息

影片劇情

艾比的請求顯得很真摯,她希望可以得到尼姆的許可,將他拍的一張照片畫出來……隨後,當尼姆收到艾比發給他的完成的畫作之後,他們之間很快發展出了一段深厚的友情,尼姆甚至還開始和艾比的家人互通郵件

當尼姆與艾比那極具吸引力的姐姐梅根發展出一段電子情緣的時候,所有的一切也開始朝著愈發有趣的方向發展,梅根是一個模特音樂家,對藝術相同的追求也令兩個年輕人的心越靠越近。當尼姆從梅根的身上不斷地找到一些令人震驚的新發現時,他也做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為了尋求最終的真相,他和幾個夥伴一起展開了一場公路之旅。

幕後花絮

一直以來,兩位電影人亨利•喬斯特(HenryJoost)和阿里爾•舒勒曼(ArielSchulman)在紐約都是以一個創作整體進行工作的,他們所涉及的範圍不僅包括音樂錄影帶和商業廣告,還有一部名叫《紐約出品:爵士作品》(NYExport:OpusJazz)的歌舞電影……2007年末,喬斯特舒勒曼都有了一種感知,他們意識到一個故事正在自己面前慢慢具備相應的形體,而這一切都出現在他們決定用攝像機記錄下阿里爾的弟弟尼姆•舒勒曼(NevSchulman)的生活的過程中——不過,開始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想到,這樣一個沒有目的的行為會讓他們的生命經歷了長達幾個月的喧鬧和混亂不安,他們所共同塑造出來的這樣一個極具現實氣息的驚悚傳奇,對於我們的時代來說,無疑是一個令人異常震驚的產物。《鯰魚》為我們展現出來一個需要在線上上網的線上陰謀,繼而交織出了一個糾纏著愛情、欺騙和寬恕的令人眼花繚亂的謎團。

可能因為亨利•喬斯特、阿里爾•舒勒曼和尼姆•舒勒曼共用的是同一間辦公室,所以他們之間基本上沒有什麼秘密。一天,尼姆收到了一封來自於一個8歲的小女孩的電子郵件,她說想要臨摹尼姆的一張照片——是《紐約出品:爵士作品》的一張劇照,報紙上有刊登過……在亨利和哥哥阿里爾的挑唆下,尼姆不僅同意了小女孩的請求,還和她的家人聯繫上並互通了大量的郵件,在經歷了數千封郵件、簡訊、信件和電話的交流與溝通之後,他們卻始終沒有真正見上一面。

整個故事都是通過電腦螢幕講述出來的,當尼姆•舒勒曼和這對電影搭檔決定上路探尋真相的時候,我們能夠通過狹小的螢幕看到他們需要遵循的電子地圖,還有他們租來的車上的全球定位系統,繼而和他們一起展開了一場讓人莫名地興奮的公路之旅……如果說《鯰魚》背後的故事是一種異常瘋狂的真實體驗的話,這樣的形容顯然屬於一種悲劇性的保守陳述,不過,撇開他們正在尋求答案的謎團不說,情況很可能會更加地糟糕。最初的時候,亨利•喬斯特和阿里爾•舒勒曼只是想記錄下那種由你來我往的通信建立起來的關係,是如何轉變成面對面地真實接觸的,因為有些事你不得不需要“眼見為實”,亨利說:“事實上,從真正踏上旅途的那一刻起,我們也不知道隨後會發生一些什麼,會有什麼樣的遭遇,所以我不得不給想要觀看這部紀錄片的觀眾提個醒,你所需要的最為理想的觀影狀態,就是在一種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坐進電影院,然後觀看的過程中,就能真實地體會到我們當時所經歷的一切和做出的反應了。雖然這是一個很難維持得住的過程,但我們真的想讓每一個人從中體會到我們當時所產生的那種無與倫比的震驚。”

尼姆•舒勒曼從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竟然會遭遇這樣一段網路情緣,而且更沒有準備好去面對隨後可能會發生的一切,阿里爾•舒勒曼表示:“我們都覺得這是一次能夠預料得到既定結果的探訪之旅,而且整個過程中也不會出現什麼讓人措手不及的意外……然而,事實真相竟然如此地怪誕和奇特。”

事實上,之所以會促成這部紀錄片的最終成行,開始的時候完全源於一種無意識的習慣,阿里爾•舒勒曼回憶道:“我和亨利•喬斯特經常用攝像機記錄我們的生活,我們把鏡頭當成了一個小小的記事本,我們都屬於那種強迫性的記錄者。對於我來說,是因為我更相信和依賴於自己的視覺記憶——我沒有嗅覺,味覺也很薄弱,所以我不想再忘記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而且,我們總是能從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發現一些微小但美好的時刻,只要你用心觀察,就能從平凡中得到令人無比驚奇的可能性,我惟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真的不想錯過這一切。除了將攝像機對準自己,我還有另外一個更加欲罷不能的‘愛好’,那就是只要一有機會,我就會不斷地去拍攝我的弟弟尼姆•舒勒曼……不知道為什麼,他的生活中似乎總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瘋狂且詭異的故事,有的時候,我甚至覺得如果不能把它們拍成電影的話,將會是一種多么令人心疼的遺憾啊。所以,我們始終只是重複性地拿著攝像機拍啊拍,然後積累出了成堆的光碟,裡面記錄的都是一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小事,被我們按照時間順序和分類擺放在了櫥櫃當中,那裡也成了它們惟一的歸宿。只有這一個,以一種令人意外的姿態發展成了一部紀錄片,否則,它也不過是我的光碟里的另外一個視頻檔案而已。”

寄情於網路,源於對生活的不滿

不知道是出於什麼樣的決心和耐性,才促使著亨利•喬斯特和阿里爾•舒勒曼具備了這樣的毅力,用攝像機記錄下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喬斯特說:“哪怕只是在辦公室無所事事地打發時間,我們也不想錯過……還有我們去的每一次聚會,和朋友以及家人相處的時刻,甚至可能只是在大街上或捷運里注意到的一些小事情——當然,裡面還有一些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去關注的內容。”

所以,當科技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時,阿里爾•舒勒曼也開始隨時隨地在自己的包里放上一台高清攝像機了,他解釋道:“然後去年的某一天,尼姆•舒勒曼突然轉過頭來對我說,他剛剛收到一個8歲的小女孩的郵件,說想要畫他的一張照片,她人在密西根州。我們差不多是從看到小姑娘的畫時開始正式的錄製工作的,我當時還不知道為什麼去拍攝它,可能只是覺得應該製作一部短片,紀念一下這兩位藝術家在網路上的相會。沒想到,後來尼姆愛上了小女孩的姐姐梅根,她很美,喜歡跳舞,尤其熱愛攝影,不僅非常地喜歡尼姆的作品,還無比崇拜他;至於尼姆,則覺得梅根又性感又有吸引力,思想開放,和她在一起,肯定能夠引發出一個更完美的自我……我從沒想過原來尼姆這么願意講電話,只有和梅根通話的時候,他才會坐在那裡,一聊就是幾個小時,有的時候,他們光談論雞肉就可以說上兩個小時。我想說的是,這對於尼姆來說是一個不同尋常的狀況,他雖然並不是那種自閉的男孩,對人卻能維持住最起碼的警戒心。可是一與小女孩的家人有了聯繫之後,他完全變了,突然開始徹底地放開了自己,他是我最親愛的弟弟,可是他竟然對我說,‘我正在考慮搬到密西根去,我要和梅根一起生活在農場裡。’”

不過,對於弟弟的想法,阿里爾•舒勒曼並沒有做出太過吃驚的反應,相反,他覺得自己看到的是尼姆•舒勒曼不常示人的一面,阿里爾說:“因為我和亨利•喬斯特的生活都過得很充實,而且太過於專注其中了,所以我們不可能像尼姆一樣,將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一個虛擬的世界當中,與生活在美國另外一個地方的人建立如此親密的聯繫。事實上,我和亨利都意識到,尼姆正在經歷他人生中的一個階段——這也意味著他對工作的熱情,存在著極大的變數。他對自己在紐約的生活,並不是百分之百的滿意,他在尋找逃避的理由和機會,所以當一個女孩對他說,‘讓我們每天聊天,然後去農場過田園生活。’對於尼姆來說,他自然想知道這是不是他期盼的改變,因為有人能夠給他指出一個明確的方向,總比他自己做選擇要好的多。”

雖然並不是特別地明顯,但《鯰魚》確實包含了一些與創造力有關的元素,亨利•喬斯特認為:“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尼姆•舒勒曼不斷地收到小女孩畫的一些美麗的作品,全部取材自他的照片,也給予他一種極具藝術氣息的反饋。他一直在指導這個正在學習畫畫的小女孩,而她則幫助他開拓了視角,成長為一個更優秀的攝影師——我覺得尼姆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讓他更具創造天性的令人滿足的過程,尤其是他給這位小小藝術家當老師的時候,她可以賦予他的靈感。”

如此說來,如果給這部紀錄片輕率地定下“網戀”的定義,其實是一種誤解,亨利•喬斯特說:“我們習慣於把《鯰魚》描述成一個與網戀有關的故事,可是這裡包含的可不僅僅是網上情緣,還有艾比發過來的畫和尼姆•舒勒曼拍攝的照片,更別提那些數不清的電話、明信片以及信件了。”

尤其是這部紀錄片一開始的時候,整個畫面都被不斷蹦出來的即時訊息、文本簡訊、音頻檔案和聊天網站的特寫畫面充斥著,不過裡面並沒有提及網路對當今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力,亨利•喬斯特承認道:“我和阿里爾•舒勒曼當然考慮過這個問題,同時我們也將覆蓋範圍更加廣泛的主題都包含在了我們為此所採取的行動當中。還有故事本身,最開始的時候,這裡只是兩個人在網路上相識了,所以我們所知道的電腦、光碟以及相關技術,都將在這裡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也變成了這部紀錄片的視覺語言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尼姆•舒勒曼認真地思考搬去密西根生活的可能性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查詢地圖,看看從紐約到那裡需要多少公里。他還去線上訂票的網站諮詢了航班,然後注視著梅根在部落格上傳的新照片——這些有如圖解般的電影信息,完全是通過電腦螢幕進行傳達的。”

事實上,直到尋找真相的公路之旅真正開始之後,亨利•喬斯特和阿里爾•舒勒曼才意識到,他們手中掌握的素材,完全夠得上一部紀錄片的內容了,阿里爾說:“即使是在尼姆•舒勒曼考慮搬到密西根生活的時候,我們對此還沒有什麼具體的概念,覺得它們仍然只是記錄了一些日常小事的光碟而已,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我們啟程後……隨著我們抵達科羅拉多州,也終於有了一些發現,開始了解這場旅程到底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我們再也沒辦法停下自己前進的腳步了。”

相關資訊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候選片單揭曉15部影片入圍

推薦一批很酷的紀錄電影

如果說:拍攝故事片的時候導演是上帝,而在拍攝紀錄片的時候上帝是導演。那么,無論是故事、人物還是形式都很“酷”的紀錄片,更是猶如得到了上帝之吻。

2010年12月上旬熱映電影

2010年的最後一個月,在寒冷的天氣里,窩在暖暖的小窩裡看電影吧。本期任務是盤點上旬各國熱映電影,完善相關影片內容,創建詞條,分享你的電影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