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

《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

《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由何帆編著,於2010年8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第1版(2010年8月1日)
平裝:315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11809247,7511809243
條形碼:9787511809247
商品尺寸:23.8x15.8x2cm
商品重量:481g
ASIN:B003ZK6TMA

內容簡介

《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內容簡介:您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認識,是不是還停留在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米蘭達訴亞利桑那州案、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發生的那些時期?您了解現任九位大法官的背景、經歷、個性與司法立場嗎?在這個TWitter、Facebook與Myspace盛行的年代,九位大法官如何思考、辦案?他們使用維基百科嗎?他們還閱讀法學期刊嗎?他們有自己的律政偶像嗎?他們為何在審判中扮演歷史學家角色?他們如何處理判決書中的“髒話”?他們退休之後,如何發揮餘熱?《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嘗試在回答上述問題的同時,告訴您一個最新、最In的聯邦最高法院。
2007年至2010年,最高法院大法官們做出了一系列判決。他們加大了對在校學生言論自由的限制,但又宣布校方對學生的“光身搜查”違法;他們認為處決姦淫幼童者違憲,卻又確認了注射死刑的合憲性:他們要求民選法官必須在一方當事人為本人捐助者的案件中迴避,又放開了企業、工會對政治選舉的資金介入;他們要求CSI專家必須出庭作證,還命令不雅辭彙退出電視節目。有人說他們與時俱進,順應時勢;有人罵他們禍國殃民,開歷史倒車。真相到底如何?這些判決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力量博弈與法理智慧?《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將為您揭開謎底。

編輯推薦

《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編輯推薦:美國有民主,廣大民眾熱熱鬧鬧四年一度選總統;美國很自由,高擎火炬的自由女神算得上國家形象,但是,當民主陷入僵局(計票爭議導致總統“難產”,企業資金介入政治選舉被譏諷為花錢“買總統”),當自由發生衝突(有人在市政廳門口焚燒國旗,政府官員指控新聞媒體誹謗名譽),當民意難以衡量(處死強姦犯是否違憲,到底該不該判處未成年人終身監禁),怎么辦?這個時候——大法官說了算。

作者簡介

何帆,1978年生,湖北襄樊人,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博士。從警4年,現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有《刑事沒收研究:國際法與比較法的視角》(法律出版社,2007年)、《刑民交叉案件審理的基本思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譯有《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上海三聯書店,2010年)、《大法官是這樣煉成的:哈里·布萊克門的最高法院之路》(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自由的精神:勒尼德·漢德法官書信演說錄》(法律出版社,即出)。曾著有小說《一個偽知識分子的警察生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目錄

序言大法官說了算的國度
壹人總是在爭議中成長
別了,蘇特大法官
大法官如何產生?
選大法官,還是選政治家?
選法官,等於買法官?
民選法官應如何迴避?
——卡珀頓訴馬西煤炭公司,2009年
律政偶像與法律文化傳播
貳大理石神殿內的秘密生活
你辯你的,我判我的?
法官助理,還是助理法官?
法官為什麼疏離法學期刊?
大法官是合格的歷史學家嗎?
“發揮餘熱”的退休大法官
說出你的秘密
叄網路時代的最高法院
判決書腳註與“維基百科”
當攝像機與言論自由一起退出法庭
大法官們,請看鏡頭
肆穿上法袍你就不自由了
律師說得,法官說不得
——布羅德曼訴司法懲戒委員會,1998年
憑什麼限制法官候選人的言論自由?
——明尼蘇達州共和黨訴懷特,2002年
伍請容我暢所欲言
公共圖書館電腦須裝過濾軟體嗎?
——美國訴美國圖書館協會,2003年
法律保護不雅言論嗎?
——聯邦通訊委員會訴FOX等電視台,2009年
當判決書遭遇不雅字眼
國旗燒得,十字架燒不得
——維吉尼亞州訴布萊克,2003年
常識衝突怎么影響民主走向
——公民聯盟訴聯邦選舉委員會,2010年
陸毒樹怎能結出好果
毒品藏進學生內衣怎么辦?
——薩福德統一學區訴瑞汀,2009年
“非法證據”一定得排除嗎?
——赫林訴美國,2009年
柒律師不來,哈也不說
換個時間,再問一次
——馬里蘭州訴沙特澤,2010年
噓,請認真聽我宣讀你的權利
二佛羅里達州訴鮑威爾,2010年
假如你的律師欺騙了你
——帕蒂利亞訴肯塔基州,2010年
捌沒有對質,如何反駁
“請看著我的眼睛指控我”
——克勞福德訴華盛頓州,2004年
為何令法庭科學家疲於奔命?
——梅倫德斯一迪亞茲訴麻薩諸塞州,2009年
法庭科學家Vs.對質條款
——布里斯科訴維吉尼亞州,2010年
大膽辦案,給你特權
——范·德·坎普訴戈爾茨坦,2009年
玖生死豈能兩由之
死神的閘門再次打開了
——格雷格訴喬治亞州,1976年
智商決定命運?
——阿特金斯訴維吉尼亞州,2002年
弱智死囚的“雙重危險”
——博比訴比斯,2009年
“請溫柔地殺死我”
——巴澤訴里斯,2008年
死刑民意該如何判斷?
——甘迺迪訴路易斯安那州,2008年
法律怎能限制公民“洗冤”?
用DNA“洗冤”是憲法權利嗎?
——地區檢察署訴奧斯本,2009年
誰有權剝奪孩子們的未來?
——格雷厄姆訴佛羅里達州,2010年
拾大法官是這樣煉成的
最高法院裡的“年輕人”
——約翰·羅伯茨
法庭上“偉大的一代”
——約翰·保羅·斯蒂文斯
特立獨行的“喜劇之王”
——安東寧·斯卡利亞
最高法院的掌舵人
——安東尼·甘迺迪
格格不入的沉默者
——克拉倫斯·托馬斯
女性權利的守護者
——露絲·巴德·金斯伯格
陽光心態的樂觀派
——史蒂芬·布雷耶
“我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一名保守派”
——薩繆爾·阿利托
是夢想家,更是開拓者
——索尼婭·索托馬約爾
附錄美國聯邦司法年度報告(2006-2009)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2008年3月,為《紐約時報》做了30年最高法院報導的記者琳達·格林豪斯宣布退休。3個月後,這位普利茲獎得主發表了一篇名為《2691個判決》的文章,系統回顧了自己的司法報導生涯。
在格林豪斯眼中,聯邦最高法院每年9個月的開庭期是一座“山峰”,記者的工作就像在“爬山”。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新的開庭期開始。從此時到年底,山巒坡度平緩,大法官們忙著挑選新案,安排庭審,新判決還不會那么快出來,記者們也相對輕鬆。次年l至2月,山路漸陡,大量新案被受理,庭審逐漸密集,偶有零星判決發布,報導量開始增加。春天過去時,庭審已基本結束,大法官們忙著埋頭撰寫判決,記者們終於可以稍稍歇口氣了。6月是“沖頂”的時刻,絕大多數重要案件會在當月宣判,任何一起判決,都可能成為報紙頭條,記者的工作強度自然可想而知。此後,最高法院將進人為期3個月的夏季閉庭期,不再審理案件。記者們也開始分析、總結上一開庭期的審判情況,著手為攀登下一座“山峰”做準備。
為什麼這么多記者要圍著聯邦最高法院轉呢?格林豪斯解釋道,因為大法官們裁判的案件,多與憲法爭議有關。憲法問題,既關乎政治,又涉及人權,牽扯到每個團體、每位公民的利益,自然會受到各方關注。更重要的是,不管這些爭議有多重大,多棘手,多糾結,最終仍由大法官說了算。最高法院下判後,無論你是總統財閥,還是傳媒大亨,內心再不樂意,也得乖乖執行判決。否則,就會被認為僭越了政治界限,觸犯了憲政原則。

後記

2009年4月,譯完《九人》,對聯邦最高法院這個話題,仍覺得言猶未盡,很想再說點什麼,卻不知從何說起。朋友說:你這是用力過度,無法自拔,患了“譯書綜合症”,可以考慮換換腦子,讀點古書中和一下。
5月初,聖賢書還未翻開,戴維·蘇特大法官突然宣布辭職。我的第一反應是:演出開始了。因為隨之展開的,將是民主黨總統15年來第一次大法官提名、驢象兩黨新一輪政治角力、最高法院兩種意識形態的此消彼長……這些連鎖效應,是《九人》故事的現實延伸,更是治癒“譯書綜合症”的靈丹妙藥。一年來,觀察、記敘、思考上述變化,成為智識上的一次愉悅體驗。
新任大法官索尼婭·索托馬約爾上任後,我將陸續完成的部分文字交朋友、同事徵求意見。沒想到,大家普遍對宏大敘事、具體規則不感興趣,反而建議我在寫作時儘可能少擺學術腔,少講大道理,少拾人牙慧,要像調查報導記者一樣,選取有趣角度,多挖八卦掌故,用最新的材料說事。至於寫作風格,有人說該學林達、薛涌,有人說該學劉瑜、吳澧,也有人說得向任東來先生看齊。最後討論的結果是,既然是中國法官“觀察”美國最高法院,還是保留法律人獨有的風格比較好,在注重專業性的前提下,兼顧可讀性與趣味性。

文摘

聯邦司法系統之所以對直播問題持保守態度,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負責制定政策的聯邦法官們大多沒有主持庭審直播的經驗,而一個人對陌生事物多少總會抱有牴觸情緒。二是因為1994年的辛普森案直播曾引起很大爭議。主持該案庭審的蘭斯·伊藤成為全美最知名的法官,也因此遭受不少非議,其他法官實在不願蹈此覆轍。
其實,除了上述原因,反對庭審直播者,大多認為直播會影響被告公平受審。然而,越是受人矚目的審判,通過直播,反而越能防止法官恣意專斷,偏袒一方。也有人認為,案件一旦直播,被告人被判無罪後,容易被人認出,可能無法輕易融入社會。其實,辛普森的辯護律師羅伯特·夏皮羅當年的一段答辯,可以作為對上述理由的最好回應。當時,一架攝像機意外拍到陪審員的面孔,蘭斯·伊藤法官氣得要停止直播,將攝像機逐出法庭。夏皮羅辯稱:“我們建議允許攝像機留在法庭內,因為我們相信,證據將顯示辛普森先生並未犯罪。為了讓辛普森先生與他的小孩在此案後能夠一起生活,有必要讓美國大眾了解他的無罪判決是基於提交給法庭的證據所形成,而非建立在律師操縱證據或那些已經被法律排除的證據之上。在未聽到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幾乎所有人都會對這個案件產生某種意見,對此,我們希望當辛普森先生被判無罪而回到社會後,社會大眾對本案中真實的證據情況能有正確的看法。”法官最終同意了繼續直播的請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