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說了算

大法官說了算

作者何帆,1978年生,湖北襄樊人,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博士,從警四年,現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這本書告訴您一個最新、最In的聯邦最高法院。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副標題: 美國司法觀察筆記

頁數: 320頁

定價: 38元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10年9月1日

內容簡介

您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認識,是不是還停留在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米蘭達訴亞利桑那州案、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發生的那些時期?您了解現任九位大法官的背景、經歷、個性與司法立場嗎?在這個Twitter、Facebook與Myspace盛行的年代,九位大法官如何思考、辦案?他們使用維基百科嗎?他們還閱讀法學期刊嗎?他們有自己的律政偶像嗎?他們為何在審判中扮演歷史學家角色?他們如何處理判決書中的“髒話”?他們退休之後,如何發揮餘熱?這本書嘗試在回答上述問題的同時,告訴您一個最新、最In的聯邦最高法院。

2007年至2010年,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們做出了一系列判決。他們加大了對在校學生言論自由的限制,但又宣布校方對學生的“光身搜查”違法;他們認為處決姦淫幼童者違憲,卻又確認了注射死刑的合憲性;他們要求民選法官必須在一方當事人為本人捐助者的案件中迴避,又放開了企業、工會對政治選舉的資金介入;他們要求CSI專家必須出庭作證,還命令不雅辭彙退出電視節目。有人說他們與時俱進,順應時勢;有人罵他們禍國殃民,開歷史倒車。真相到底如何?這些判決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力量博弈與法理智慧?這本由中國最高法院法官所著的書將為您揭開謎底。

作者簡介

何帆,1978年生,湖北襄樊人,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博士。從警四年,現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著有《刑事沒收研究:國際法與比較法的視角》(法律出版社,2007)、《刑民交叉案件審理的基本思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譯有《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上海三聯書店,2009)、《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上海三聯書店,2010)、《大法官是這樣煉成的:哈里·布萊克門的最高法院之路》(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自由的精神:勒尼德·漢德法官書信演說錄》(法律出版社,即出)。曾著有小說《一個偽知識分子的警察生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目錄

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

序言:大法官說了算的國度

壹、人總是在爭議中成長

別了,蘇特大法官

大法官如何產生

選大法官,還是選政治家

選法官,等於買法官?

民選法官應如何迴避

——卡珀頓訴馬西煤炭公司案(Caperton v. A.T. Massey Coal Co.)(2009)

中國版律政偶像何時出現

貳、大理石神殿內的秘密生活

你辯你的,我判我的

法官助理,還是助理法官

法官為什麼疏離法學期刊

大法官是合格的歷史學家嗎

退休大法官應如何“發揮餘熱”

說出你的秘密

叄、網路時代的最高法院

判決書腳註與維基百科

當攝像機與言論自由一起退出法庭

大法官們,請看鏡頭

肆、穿上法袍你就不自由了

律師說得,法官說不得

——博德曼訴司法懲戒委員會案(Broadman v. Commission on Judicial Performance)(1998)

憑什麼限制法官候選人的言論自由

——明尼蘇達州共和黨訴懷特案(Republican Party of Minnesota v. White)(2002)

伍、請容我暢所欲言

公共圖書館電腦須裝過濾軟體么

——美國訴美國圖書館協會(United States v.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2003)

法律保護不雅言論么

——FCC訴FOX等電視台案(FCC v. Fox Television Stations)(2009)

當判決書遭遇不雅字眼

國旗燒得,十字架燒不得

——維吉尼亞州訴布萊克案(Virginia v. Black)(2002)

常識衝突怎么影響民主走向

——公民聯盟訴聯邦選舉委員會案(Citizens United v.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2010)

陸、毒樹怎能結出好果

毒品藏進學生內衣怎么辦

——薩福德統一學區訴瑞汀案(Safford Unified School District v. Redding)(2009)

“非法證據”一定得排除嗎

——赫林訴美國案(Herring v. United States)(2009)

柒、律師不來,啥也不說

換個時間,再問一次

——馬里蘭州訴沙特澤案(Maryland v. Shatzer)(2010)

噓,請認真聽我宣讀你的權利

——佛羅里達州訴鮑威爾案(Florida v. Powell)(2010)

假如你的律師欺騙了你

——帕蒂利亞訴肯塔基州案(Padilla v. Kentucky)(2010)

捌、沒有對質,如何反駁

“請看著我的眼睛指控我”

——克羅福特訴華盛頓州案(Crawford v. Washington)(2004)

為何令法庭科學家疲於奔命

——梅倫德斯-迪亞茲訴麻薩諸塞州案(Melendez-Diaz v. Massachusetts)(2009)

法庭科學家 Vs. 對質條款

——布里斯科訴維吉尼亞州案(Briscoe v. Virginia)(2010)

大膽辦案,給你特權

——范·德·坎普訴戈爾茨坦案(Van de Kamp v. Goldstein)(2009)

玖、生死豈能兩由之

死神的閘門再次打開了

——格雷訴喬治亞州案(Gregg v. Georgia)(1976)

智商決定命運?

——阿特金斯訴維吉尼亞州案(Atkins v. Viriginia)(2002)

弱智死囚的“雙重危險”

——博比訴比斯案(Bobby v. Bies)(2009)

“請溫柔地殺死我”

——巴澤訴里斯案(Baze v. Rees)(2008)

死刑民意該如何判斷?

——甘迺迪訴路易斯安那州案(Kennedy v. Louisiana)(2008)

法律怎能限制公民“洗冤”?

用DNA“洗冤”是憲法權利么

——地區檢察署訴奧斯本案(District Attorney's Office for the Third Judicial District, et al. v. Osborne)(2009)

誰有權剝奪孩子們的未來

——格雷厄姆訴佛羅里達州案(Graham v. Florida)(2010)

拾、大法官是這樣煉成的

最高法院裡的年輕人:約翰·羅伯茨

法庭上的“偉大一代”:約翰·保羅·斯蒂文斯

特立獨行的喜劇之王:安東寧·斯卡利亞

從中間派到實權派:安東尼·甘迺迪

格格不入的沉默者:克拉倫斯·托馬斯

女性權利的守護者:露絲·巴德·金斯伯格

陽光心態的樂觀派:史蒂芬·布雷耶

“我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一名保守派”:薩繆爾·阿利托

是夢想家,更是開拓者:索尼婭·索托馬約爾

附錄:聯邦最高法院年度報告(2006-2009)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