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學曾國藩做事要學胡雪岩》

《做人要學曾國藩做事要學胡雪岩》

《做人要學曾國藩做事要學胡雪岩》是華業編著的作品,由中國商業出版社在2008年10月1日出版。“做人要學曾國藩,做事要學胡雪岩”。這句流傳民間百年的經典諺語,深刻道出了一個洞悉中國傳統內聖外王之術的名臣曾國藩和一個深諳中國傳統智慧權謀的傳奇商人胡雪岩在人們心中不可拒不撼搖的崇高地位。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1

〔紅頂商人〕、〔商賈奇才〕胡雪岩教你怎樣經商,胡雪岩是經商之神明,學到他經營之大成,可以成就富貴

〔處世楷模〕、〔中興名臣〕曾國藩教你如何做人,曾國藩是做人之聖賢,學到他的精要之處,可以為人上人。

曾國藩做人智慧,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顯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胡雪岩做事宗旨: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仇人多堵牆,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花花轎子抬人,你好我好大家好。

內容簡介

一代洞悉中國傳統內聖外王之術的名臣曾國藩,一個深諳中國傳統智慧權謀的傳奇商人胡雪岩。

曾國藩和胡雪岩的成功在於他們都擁有一套為人處世以及經商的絕學,這使得他們能從常人之中脫穎而出,並開一代風氣之先,成就其豐功偉業。

這些絕學是他們歷經官場、商場磨難之後精心提煉出來的,是他們對人生成敗得失的一種深刻總結。同時,這些絕學也體現了他們對中國五千年傳統智慧的獨特套用,表達了他們對變幻莫測的人生現實的深刻感悟,不但指出了一個人為人處世應該遵循的原則,也指明了一個人達到內聖外王的道路。這些絕學,對於今天那些想要建功立業的人來說,是值得參考和借鑑的。

“做人要學曾國藩,做事要學胡雪岩”。這句流傳民間百年的經典諺語,深刻道出了一個洞悉中國傳統內聖外王之術的名臣曾國藩和一個深諳中國傳統智慧權謀的傳奇商人胡雪岩在人們心中不可拒不撼搖的崇高地位。他們兩個是那中國歷史天空中永遠閃耀著熠熠光輝的雙子星座,是那些在茫然之中尋找做人處世經商成功真諦的後人的道路指南。儘管曾國藩、胡雪岩離我們的時代已有一百多年,但是他們的絕學卻還不會過時,它們仍然是我們在這個時代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智慧來源和處世瑰寶。朋友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我們充分汲取他們的絕學精華,並創造性地用之於實踐,一起來創造我們的傳奇人生,成就我們的非凡夢想吧!

圖書目錄

上篇 做人要學曾國藩

第一章慧眼識才,用才得當
1.知人善用,網羅人才
2.區別對待,馭人有術
3.合理安排,用其所長
4.善用偏才,揚長避短
5.多方考察,選才有道
6.觀人於微,相人有術
7.用人不當,慎加防備
第二章廣結人緣,網羅天下
1.廣交師友,謹慎為先
2.相交以誠,大度寬容
3.以恕待人,不求全責備
4.交結貴人,擇人而從
5.與人為善,取人為善
6.嚴於自省,和氣待人
第三章小心謹慎,得意而不忘形
1.謹小慎微,安度危機
2.以緩濟急,穩中求成
3.如履薄冰,處處謹慎
4.藏鋒圓通,含而不露
5.不慌不忙,穩重當頭
6.言多必失,適可而止
7.以“渾”入世,難得糊塗
8.防危慮敗,明哲保身
9.遠離虛妄,懂獨反思
10.謙虛謹慎,力戒傲氣
第四章剛柔相濟,能屈能伸
1.利益為重,能屈能伸
2.忍得一時,伸得一世
3.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4.靜觀時勢,屈伸有度
5.剛柔相濟,自立自強
6.耐煩應事,不忮不求
第五章持之以恆,奮發進取
1.立志高遠,求成大事
2.謙恭禮讓,永不自滿
3.玉汝於成,堅忍不拔
4.把握機會,發展實力
5.自強不息,堅強不屈
6.息事寧人,苦撐大局
7.隨世求變,審時度勢
第六章修身養性,完善自我
1.居敬處世,內專外齊
2.靜以修身,勤於早起
3.發現弱點,戰勝自我
4.戒除惡習,克己修身
5.張弛有節,忙裡偷閒
6.笑對逆境,積極進取
7.心存平淡,知足常樂

下篇 做事要學胡雪岩

第七章造名造勢——練就空手道,借力成大事
1.慧眼識“金”,經營自己的靠山
2.練就空手道,借錢做生意一本萬利
3.借別人的“雞”,生自己的“蛋”
4.好風憑藉力,借“人”能登天
5.攀龍附鳳,借名“貴人”之光照亮“錢”程
6.借勢而起,乘風破浪得發展
7.把自己的智慧變成錢 
8.因勢功成,騰飛添翼
9.借招牌賺大錢
10.女人也是好幫手——善借女人成大事
第八章險中求穩——過人的膽識與超人的智慧
1.敢冒多大險,才能賺多大錢 
2.不冒險是最大的風險
3.不追求風險投資,就別想在商場立足
4.膽識需要與智慧相結合
5.即使雙腿打顫,也要硬起脖子上
6.洞悉時局是大膽決策的前提
7.成大事者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膽識
8.成大事要有贏的渴望,也有輸的準備
9.冒險但不冒無畏的風險
第九章做事要會算計——內外之賬都分得清
1.未雨綢繆,懂得算計才能贏
2.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3.辦事要有勝算:不做沒把握的事
4.算計在先,步步為贏
5.做事會算計,親疏之間有分寸
6.以退為進——無為而有為的算計智慧
7.做事精明靠算計,不可硬碰硬
8.分清輕重緩急,精明人的做事之道
9.精於謀算,巧打算盤巧獲利
第十章做事有原則,不該做的事不做
1.做生意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2.信譽是生命,決不做背信棄義之事
3.不貪不義之財,取財不忘義
4.杜絕弄虛作假,奸商成不了大氣候
5.來路不明的錢,再多也不掙
6.不輕許承諾,許了就要一諾千金
7.小聰明難以立足
8.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照規矩辦事
9.把雙贏作為競爭策略
10.有口皆碑,就不怕生意做不大
第十一章做事要快,以快打慢勝算多多
1.兵貴神速,果斷出擊是取勝的天規
2.該出手時就出手
3.當斷則斷,是做事成功的大智慧
4.依靠實力,先發制人
5.做事就是要迅速準確地行動
6.善於思考,絕不落於人後
7.給對手一個措手不及,越快越好
第十二章靈活變通,能根據形勢隨機應變
1.通靈應變是商場的生存法則
2.以變應變,才有出路
3.必要時以不變應萬變
4.正確的決策常常來源於一個恰當的應變
5.活絡經商,巧打“擦邊球”
6.在審時度勢中求變通
7.換個角度看問題,贏取制勝先機
8.別做環境的奴隸

圖書書摘

上篇 做人要學曾國藩

第一章慧眼識才,用才得當

1.知人善用,網羅人才

善於識人用人是曾國藩成功的根本要訣。他對於人才非常重視,不論在何時,都注意留心人才。他認為,“為政之要,首務得人”,“得一好人便為天地消一浩劫”,“多事之秋,得一人則重於山嶽,少一人則弱於嬰兒”,“除得人之外,無一事可恃”。但是用人極難,知人尤難,所以他慨嘆“人不易知,知人不易。”

經過長期實踐,曾國藩提出了一套認識和鑑別、考察人才的理論和方法。他在《應詔陳言疏》中提出應以“考言”為主,看他是否具備一定的語言文字能力;除此而外,還要考察人的志趣、意志、態度、品行和思想。例如就“志趣”而言,曾國藩認為卑微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高貴者“慕往哲盛隆之軌”,高低貴賤立時可判;就“品行”而言,人才要以“樸實廉介為質”,要有操守而無“官氣”,這是考察和選拔人才的標準;就“思想”而言,曾國藩認為不外乎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

為了識別和鑑別人才,曾國藩甚至還發明了“相人”之術,從“神骨”、剛柔、容貌、五官、鬚眉、聲音、情態、氣色等方面來“相人”。雖然看相之術有許多迷信色彩,但是曾國藩相人之術中某些合理的內容對於

識別和選拔人才,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的。

曾國藩的知人之明,僅從他的幕府組成人員來看,就可窺見一斑。有人曾經對曾圖藩的幕府人才作了總結,認為他幕府中的人才有以下幾類:

謀略人才:郭嵩燾、左宗棠、李鴻章、陳士杰、李鴻裔、薛福成等。

作戰人才:彭玉麟、楊載福、唐訓方、黃潤昌等。

軍需人才:李瀚章、甘晉、郭嵩燾、李興銳等。

文書人才:羅萱、程鴻詔、向師棣、黎庶昌等。

吏治人才:李宗羲、洪汝奎、趙烈文、倪文蔚、方宗誠等。

文教人才:吳敏樹、莫友芝、陸艾、俞樾、戴望、吳汝綸、張裕釗、劉壽曾等。

製造人才:李善蘭、徐壽、華蘅芳、馮浚光、陳蘭彬、容閎等。

僅上面所提及的曾氏幕府的佼佼者來看,就有近50人之多。因此,當對就有人評價曾國藩幕府人才之盛時說:“幕府人才,一時稱盛,于軍旅、乏治外,別有二派,日道學,日名士。道學派為何慎修、程鴻詔、塗宗瀛、倪文蔚、甘紹盤、方謀諸人,名士派為莫友芝、張裕釗、李鴻裔諸人。”

容閎後來評述曾國藩的幕僚時也說:“當時各處軍官,聚於曾文正之大營者,不下二百人,大半皆懷其目的而來。總督幕府中,亦有百人左右。幕府外更有候補之官員,懷方之士子,凡法律、算學、天文、機器等專門家,無不畢集。幾於舉國人才之精華,匯集於此。是皆曾文正一人之旨望、道德及其所成就之功業,足以吸收羅致之也。”

從這些評論來看,無不是對曾國藩的知人之明和廣致人才推崇備至,莖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了曾國藩善於知人、明於用人的思想。

事實上,曾國藩對自己身邊的幕僚和營中將領也有許多中肯的評價,我們以從中看到曾國藩的知人之明,也可以領略到他的用人之術。下面僅舉幾例:

對於胡林翼,曾國藩說:“膽識絕人,威望夙著”;“才大心細,為軍中萬不可少之員。”

對於左宗棠,曾國藩說:“實屬深明將略,度越時賢”;“左帥平定甘肅之後,恐下文尚長,亦由天生過人之精力,任此艱巨也。”

對於李鴻章,曾國藩說:“少荃天資,於公牘最相近,所擬奏咨函批,皆有大過人處。將來建樹非凡,或竟青出於藍,亦未可知”;“才大心細,勁氣內斂,可勝江蘇巡撫之任”;“用人行政不改常度,而高掌遠跖,治事清核,實鄙人所不逮”;“殊為眼明手辣”。

對於周梧岡,曾國藩說:“于軍中小事尚能辦理妥辦,遇有大事則無識無膽”;“暗於大局,不能受風浪,若紮營放哨、巡更發探、開仗分枝,窮系宿將,不可多得。”

對於楊載福,曾國藩說:“氣韻沉雄,出奇制勝。”

對於彭玉麟,曾國藩說:“淡於榮利,退讓為懷。”

在論及營中諸將時,曾國藩說:“塔齊布,一威望之將;畢金科,一驍悍之將;王福、韓升均屬難得之才……”政治家王安石在認識和選拔人

“人才難得亦難知”,這是我國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在認識和選拔人才時說的一句話。因此,如何正確認識人才,將不同人才用到最合適的位置,是領導者需要著意關注的問題。曾國藩在這方面已經做了成功的範例,如果曾國藩手下沒有這么多人才,可以說他就難以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軍。

2.區別對待,馭人有術

曾國藩特別善於駕馭各種類型的人才。在處理劉銘傳和陳國瑞械鬥一事上就很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

同為悍將,但兩人卻有不同的特點。械鬥的一方淮軍將領劉銘傳長在民風強悍的淮北平原,自小養成了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豪霸之氣。18歲時,一個土豪到他家勒索,其父親與哥哥皆跪地求饒,只有劉銘傳憤而尋找土豪報仇,土豪欺他年少,對他進行污辱,不料他大步跨上前去,搶過刀來割下了土豪的首級,之後便聚眾為王,拉起了一支隊伍,成了鄉里有名的流氓頭子。

李鴻章奉曾國藩之命回原籍招募淮軍時,第一個就看中了他。因此,將他的隊伍募人淮勇,名為“銘軍”,並花了不少銀兩,從洋人手中購買了槍枝彈藥,把銘軍裝備成為近代武裝,這支隊伍為李鴻章建立功業出了不少力,但對於劉銘傳的倨傲狂妄,李鴻章也著實惱火。因此,當曾國藩借用淮軍剿捻時,李鴻章就把“銘軍”撥給了老師,希望曾國藩能夠薰陶、管教他一下。

械鬥的另一方陳國瑞,原是蒙古王爺僧格林沁的手下大將。他從未讀過書,更不知道什麼德不德,開口便是髒話,只要想幹的事,任天塌下來也要辦成。

陳國瑞15歲時,在家鄉湖北應城投了太平軍,後來又投降清軍,幾經輾轉被收在僧格林沁部下,據說他異常驍勇,打仗時,炮彈擊碎了他手中的酒杯,他不但不避,反而抓起椅子,端坐在營房外,高叫“向我開炮”,使手下都很敬畏他。

要說粗魯莽撞,僧王比他有過之無不及,傳說僧王是個暴虐、狂躁、喜怒無常之人,聽手下匯報戰況也要到處走動,讚賞時不是割一大塊肉塞進對方嘴裡,就是端一大碗酒強迫別人喝下去。發怒時則用鞭子抽打或衝過去擰臉扯辮子,搞得很多人都難以接受。只有這陳國瑞不怕僧王,他是打心眼裡佩服僧格林沁。
僧王死後,曾國藩接替“剿捻”事宜,與陳國瑞打上了交道。

這樣,這兩員悍將碰到了一起。“一山不容二虎”,果然,在“剿捻”過程中,劉銘傳軍與陳國瑞軍發生了兩次械鬥。對於如何處理這個事端,一時也讓曾國藩犯了難。不處理吧,於事不公,雙方都不能平心靜氣,今後還會內訌;處理吧,劉銘傳是李鴻章的屬下,且劉銘傳謀勇兼備,又有洋槍洋炮,今後自己還要倚靠他。於是,曾國藩想了個萬全之策,就是對劉銘傳進行嚴厲斥責,嘴上說得狠,但對其過失不予追究,使他心生悸畏。這一招果然管用,只是不久,曾國藩就調銘軍獨自赴皖北去剿捻了。

對於老師的辦法,李鴻章心領神會,所以他照方抓藥,在剿捻成功後,他向清廷力推劉銘傳的功績,使劉銘傳得以委任台灣道員。正是這個桀鶩不馴的人,在中法戰爭中帶領台灣軍民奮起抵抗法軍的進攻,使法軍終未能攻下淡水,占領台灣的夢想破滅了。

1885年,清政府將台灣正式撤道改建成省,劉銘傳被任命為台灣第一任巡撫。

在處理陳國瑞時,曾國藩則採取了另一種方式。曾國藩感到只有讓他真心服自己,才有可能在今後真正使用他。於是,曾國藩拿定主意,先以凜然不可侵犯的正氣打擊陳國瑞的囂張氣焰,繼而歷數他的劣跡暴行,便他知道自己的過錯和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陳灰心喪氣、準備打退堂鼓時,曾國藩話鋒一轉,又表揚了他的勇敢、不好色、不貪財等優點,告訴他是個大有前途的將才,切不可以莽撞自毀前程,使陳國瑞又振奮起來。緊接著,曾國藩坐到他面前,像與兒子談話那樣諄諄教導他,給他訂下了不擾民、不私鬥、不梗令三條規矩,一番話說得陳國瑞口服心服,無聲可辯。

但是,陳國瑞莽性難改,所以一回營就照樣不理睬曾國藩所下的命令。看到使用軟的作用不大,曾國藩馬上請到聖旨,撤去陳國瑞幫辦軍務之職,剝去黃馬褂,責令戴罪立功,以觀後效。並且告訴他再不聽令就要撤職查辦,發往軍台效力了。陳國瑞一想到那無酒無肉、無權無勢的生活,立即表示聽曾大人的話,率領部隊開往指定地點。
所以,曾國藩駕馭悍將,無外用兩種手段,或軟硬兼施,或外嚴內寬。這樣,就可以盡用其才。

3.合理妄排,用其所長

人才找到後,如何將他用到最合適的位置,發揮他的長處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了。對此,曾國藩認為,雖有良藥,如果用得不對症,還不如一般的藥;雖有賢才,如果不用在合適的地方,還不如那些庸人。這就好比質地堅實的木樑可以用於衝擊城門,而不可以用來堵洞穴;強壯的水牛不能用來捕捉老鼠;千里馬不可以用來看守閭門;價值千金的寶劍用來砍柴,還不如一般的斧頭;古老的寶鼎用來耕田還不如犁。只要是時間恰當,環境適當,一般的人也可以發揮神奇的功效。因此,這個世界不是沒有人才,而是要看如何去使用人才。

曾國藩的觀點,其實就是要求知人善任,用人如器,即將每一個人才放到最合適他的位置,以發揮其最大能力和功效。在這方面,漢高祖劉邦可以稱得上楷模。

劉邦在戰勝項羽之後,大宴群臣。酒到半酣,劉邦問眾臣:“諸位愛卿,你們能不能告訴我,我為什麼能夠戰勝項羽,擁有天下?”王陵站起來回答說:“陛下雖然平時待人傲慢,動不動就發脾氣;但是陛下能夠賞罰分明,不論誰有功,都會按功行賞,所以將士都願意為陛下賣力。而項羽則不同,他雖然表面上很仁慈,待人恭敬,但他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建議

而且猜忌功臣,有功不賞,得地不分,有功之人得不到應有的報償,所以他失去了天下。”

劉邦聽了,搖搖頭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安定國家,穩固後方,充實軍餉,我不如蕭何;統率軍隊,衝鋒陷陣,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當今的豪傑奇才,我都能夠悉心任用,所以能夠得天下。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尚且得不到重用,這就是他敗亡的原因。”

一個真正的領者導,要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因此,做領導的要了解人才的特長、特點,甚至會識別人才的真偽,要通過察言觀色、工作實績考察和他人評價來選拔人才、使用人才,防止“偽人才”占據高位、顯位。另外,要根據人才的實際情況安排適當的職位,真正做到惟賢是舉、量才錄用。

曾國藩駐軍安慶的時候,湖南的同鄉不少人前來投靠,有一位戚姓同鄉從湖南趕來,行李簡單,衣服破舊,沉默寡言。一瞧便知是為生計所迫嗬投奔軍營的窮苦人。曾國藩見到家鄉人不免要熱情寒暄一番。在曾國藩打聽家鄉的一些事情和親友的情況時,戚姓同鄉目答拘謹,很顯然是不善言辭的老實人。不過,偶爾在關鍵處說上幾句,話語很中要害。曾國藩決定對他考察一番,先給他一些事情做。

曾國藩有一個固定的習慣,在每次吃飯的時候都召集幕僚們在一起吃,沒有人敢違背曾國藩所制定的規矩。一天,戚某吃飯時發現飯中有顆稻粒,就把稻粒扔了出去。曾國藩看在眼裡,心中有些不滿,但當時也沒有說什麼。吃過飯後,曾國藩讓幕府支出“應備銀”二十兩,贈給戚某做回家的川資。戚某得知後非常不解。無奈之下,詢問曾國藩的表弟彭傑南,希望彭傑南為自己講情。曾國藩對彭傑南說:“這個老鄉不地道,莊稼人吃飯時連一顆稻粒都扔掉,不應該啊!自己不是豪富之家出身,從莊稼地里來到軍營不過一個多月,就變成這個樣子!我恐怕他貪圖享樂、富貴忘本,也吃不了軍營的苦,還會為我帶來麻煩。”彭傑南說:“這件事情算不上大的過錯,也許他是怕人笑話,您可以再找些事情給他做,再試試他。”

曾國藩喜歡吃新鮮的蔬菜,自己有一個菜園。於是,曾國藩就讓戚某主管菜園。戚某經過上次的事情後變得勤勉自勵,每天和傭耕的人一起辛勤勞動,從早到晚不得片刻的閒暇。曾國藩通過一年多的暗中觀察,發玖他和別人通力合作,而且始終不渝。曾國藩對他的看法改變了,把他召了回來並讓他擔任重要的職務。戚某感恩戴德,更加勤勉公事、恪盡職守,最終由一個鄉下的農夫扶搖直上,官至觀察使,加布政使銜。這件小事足可以反映曾國藩對屬下要求之嚴。

曾國藩出生在一個大的家族,人丁興旺,子侄甚多。加上曾國藩科舉出身,中舉人,中進士,點翰林,又外放做過主考官,同年同窗、門生故吏眾多。但曾國藩始終堅持甄選人才,量才錄用。有才的人放在適當的位置使用,沒有才能的人遣送回家。不僅如此,曾國藩還經常教育其弟曾國荃荃等人要學習識別人才,善於使用人才。

據說當年曾國藩進京趕考時,盤纏拮据。幸虧曾國藩的五舅變賣家產,為曾國藩湊足盤纏。曾國藩對此十分感激,一直念念不忘五舅的恩德。曾國藩在朝中做官後,每年都要寄回銀兩接濟依然貧困的五舅,報答當年的恩德。

1861年,曾國藩打下安慶後,特地把五舅接到安慶住了一段時間。當五舅過世後,五舅的獨生兒子前來投奔已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曾國藩自然要給予照顧。然而這位表弟既沒有才學又懶惰散漫,交辦的事情幾乎無一成功,還總愛以總督的表弟自居,有些狂妄傲慢。曾國藩認定這位表弟屬於不堪造就之才,儘管五舅生前對自己有恩,還是委婉而堅決地勸說表弟還鄉。

曾國藩選拔人才的觀點是“深識之士不願牛驥同槽。陽鱭得意,而賢者反掉頭去矣”。因而,對有真才實學的人,量才使用,提供發展的機會和舞台;對平庸無能之人,堅決不予收留。因此,曾國藩的幕府和軍帳內確實匯集了一群文武於練的人才。

曾國藩常常這樣告誡自己,不能因為自己而埋沒了人才,也不能選出華而不實或碌碌無為的人,這樣都會貽誤將來的事業。選拔人才是有難度的事情,曾國藩也嘆道:“人不易知,知人不易。”誰是卑鄙猥瑣不堪重用的人?誰是才華卓越不同流俗的人?也許只有通過觀察和任用才能辨別,而且要長時間的觀察。領導者絕不能任人惟親,只有量才錄用,任人賢,才能長保不敗。

4.善用偏才,揚長避短

曾國藩偏才和大器晚成者不離不棄,而是揚長避短,給予充分的磨鍊,促其成長。

王珍字璞山,湘軍猛將,與鮑超齊名。太平軍稱鮑超為“豹子”,稱王珍為“斑虎”,由此可見王珍的勇猛非同一般了。

盤點生活勵志書籍(四)

人生需要學習,人生需要智慧,人生需要奮鬥,人生需要勵志,讀一讀生活勵志圖書,感悟人生,不斷的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塑造優質男人形象的101個細節》
《做女人就是要有心計》
《每一個畢業生都能找到好工作》
《李叔同的凡世禪心》
《猶太人憑什麼成功》
《讀懂人生取巧做事》
《讀懂社會現實做人》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柏楊的智慧忠告》
《有一種快樂叫放下》
《求人不如求己想到不如做到》
《做人要穩一點做事要活一點》
《百萬富翁一輩子也不會告訴你的事》
《落實高於一切》
《責任重於一切》
《總有一條道路抵達心靈》
《總有一個忠告受益終身》
《全球腦》
《我們不可以浮躁》
《發掘你的知性力》
《一生十度》
《員工職業精神》
《把老闆當做導演對待》
《成為企業的核心員工》
《完美人生的7個指數》
《改變: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命運》
《找對問題做對事》
《送禮送出好人緣》
《每天讀點曾國藩全集》
《平凡人做不平凡事》
《名家雅談·文化名家談書》
《正向能量》
《圓通的人際智慧》
《做到位更要說到位女人征服男人的秘密》
《把握當下》
《關鍵在於態度》
《責任與忠誠》
《你憑什麼拿高薪》
《女人天生愛面子》
《感動美國的故事》
《止學中的80個做人智慧》
《專業精神:一切員工必備的信念與行為準則》
《一天一點禪意·自在一生》
《氣度決定寬度》
《總有一個故事讓你淚流滿面》
《每天讀點南懷瑾全集》
《左手厚黑右手孔孟》
《就這樣讀懂上司》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有一種選擇叫放棄》
《名家雅談·文化名家修身錄》
《靠人不如靠己心動不如行動》
《如何管理你的情緒》
《責任比能力更重要》
《自造不凡》
《做到位更要說到位男人征服世界的秘密》
《一生三求吃得下睡得著想得開》
《青少年不可不讀的100個故事》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條人生經驗》
《心靈重建》
《季羨林的處世哲學》
《世界名校開學畢業典禮演講精選》
《心態決定你的命運》
《有一種心態叫包容》
《秘密:巴比倫塵封6000年的財富智慧》
《做人要學曾國藩做事要學胡雪岩》
《悟到才能得到·從容一生》
《每天讀點胡雪岩全集》
《專業精神(新)》
《心態決定你的命運(提升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