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往往》[小說]

《來來往往》[小說]
《來來往往》[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女作家池莉的代表作之一,而且被改編成電視劇,風靡一時。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來來往往來往往

《來來往往》是描寫“中年危機”文學作品中的代表作。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事業上的成功人士,面臨著愛情、家庭的危機,但這只是表面的問題,實際是每當人在日復一日地向前走的時候突然停下腳步來,看看過去,看看未來,會有一種茫然。現實是經不起推敲的,正如愛情一樣是脆弱的。世界每天在變化,不可阻擋,但無論歲月如何流淌,我們每個人內心的童話,總會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冒出來,也或者有了合適的溫度、濕度,她就滋生出來了,讓我們對現實本身產生不滿並開始憧憬和嚮往,我們無法擺脫可心又不甘……

編輯推薦

《來來往往》被改編成電視劇,和小說一樣紅遍大江南北。這是池莉最經典的長篇小說。

作者簡介

池莉,專業作家,自幼喜寫作,8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至今。
主要作品有:《池莉文集》(七卷),長篇小說《來來往往》《小姐你早》《水與火的纏綿》《所以》等;中短篇小說《煩惱人生》《讓夢穿越你的心》《致無盡歲月》《雲破處》《一夜盛開如玫瑰》《生活秀》《看麥娘》《有了快感你就喊》等;散文《老武漢》《怎么愛你也不夠》《熬至滴水成珠》《來吧孩子》等;詩歌《成為最接近天使的物質》等;歷年來獲各文學獎60餘項。有多部作品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有法德日英韓越等文字譯著出版。
史上歷經小、中學生、末代知青、末代工農兵醫科大學生、從醫、棄醫、末代社會大學生於武漢大學習漢語言文學、文學刊物編輯、專業作家。現任公職:武漢文聯主席,全國人大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人大代表;主要兼職: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第七屆主席團委員、政協武漢市常委。

同名電影

《來來往往》是根據湖北女作家池莉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額電視連續劇,該劇講述的是一個在變革的年代,不同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互相衝突,人們在這個轉型期的社會變遷中所發生的情感生活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康偉業(濮存昕飾),其生活歷程是從工人到幹部再到商人而且是成功商人,但作者賦予了他知識分子的色彩。
通過與段莉娜(呂麗萍飾)的結合,這場沒有多少激情的愛情與婚姻,使康偉業由工人階層上升到了幹部階層,這個過程看似被動,其實不然。在特定年代背景下,對權貴階層的依附,以壓抑與不平衡為代價,換來了一段優裕的生活。
進入商品年代,特權消失,社會慢慢走向轉型期。康偉業與家庭也陷入了失落的境地,這時,他看到了也看清了自己的力量,決然“下海”,並初步成功。而段麗娜,出身於“高幹”階層,曾經歷“權貴”階層的生活又失去而成為一名普通的婦聯幹部,似乎從觀念上還是無法接受已開始變革的社會現實。這樣,兩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的衝突不斷加劇。
在事業上小有所成,感情與婚姻陷入泥潭的時候,康偉業生活中先後出現了另外兩位女性,於是康與三位女性的情感糾葛、恨恨愛愛、恩恩怨怨的故事也相繼展開……

讀後感

2010年的1—8號,重讀池莉的《來來往往》。頗有感慨。
有評論說,這是一篇反映中年危機的小說,但我以為遠遠不止這些。這篇小說,題名《來來往往》,暗喻著時光是一條大道,每一個生命都是路上的行人,?康偉業來說,身邊的人就是來來往往的過客。池莉通過康偉業與段麗娜的婚姻及康偉業與幾個不同時代幾個女性的感情糾葛,折射了中國社會特殊年代裡人們婚姻觀念的變革,直抵婚姻的本質,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展現了生活現實的悲喜與無奈,還有作家特有的對人性的悲憫。
小說語言極其冷峻,非常貼近時代,非常有質感。比如毛主席逝世那晚康偉業與段麗娜感情的進展,她這樣寫道:“這一夜,他們並肩而坐,在蛇山幽暗的秋草清香的樹叢里,聽著一列火車在他們腳下哐哐、哐哐、哐哐地走過,由遠及近,由近及遠,仿佛歷史的進程,既漫長又匆?,不知來自於哪裡,又不知歸結於哪裡,一切都突然變得無頭無序,無依無靠,使人感到茫然失措。”這樣一段環境描寫,不僅很好地突出了兩位年輕人面對社會事件的真實感情,也真實地反映了時代生活,有一種歷史的穿透力。而在康偉業決定下海時關於腳踏車的描寫,更是有一兩撥千金的作用:“他那輛每日裡騎到機關去上班的腳踏車多年來第一次限制在樓道的角落裡,灰塵滿面,不規則的光線將它分割變形,像一幅超現實主義的油畫,被擱在了往市里。”這樣的描寫隨處可見,不僅緩解了小說一瀉千里的進程,也讓讀者在閱讀的間隙里,輕輕一嘆。
而對於小說中的人物,池莉也刻畫細緻,非常的典型和有代表性,並對人性有細緻的深刻的刻畫,以後再寫。

歷屆百花獎獲獎小說

歷屆獲獎作品代表了中國當代小說的創作水準,在這些獲獎作家中,無論是雄風猶在的老作家,還是實力出眾的中年作家,以及出手不凡的後起之秀,他們的精心力作,更加緊扣時代與社會的脈搏,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更加直面人生的靈魂深處。他們通過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時代的精神以及社會生活的變遷,進一步拓展了讀者的視野,給人以啟迪,並獲得審美藝術享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