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軍事戰略》

《中國歷代軍事戰略》

本書從我國幾千年的各類戰爭中,選編三十六個專題,詳盡論述了我國歷代戰爭的戰略。著重探討歷代具有關鍵性戰爭的戰略方針、戰略措施及重要的戰役指導、戰役布勢等問題,並簡述了歷代戰略的特點及發展,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史實料價值。   

基本信息

內容

中國歷代軍事戰略中國歷代軍事戰略

本書分上、下兩冊出版,上冊論述先秦至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戰爭;下冊論述隋唐至清末時期的戰爭

目錄

(上冊)

第一篇先秦時期主要戰爭的戰略

第一章商湯滅夏

第二章武王滅商

第三章春秋爭霸

第四章戰國兼併

先秦時期戰略運用的特點和發展

第二篇秦漢三國時期主要戰爭的戰略

第五章陳勝吳廣起義和劉邦項羽滅秦

第六章楚漢戰爭

第七章西漢平息內憂與消除邊患的主要戰爭

第八章綠林軍摧毀王莽政權的昆陽決戰

第九章劉秀統一戰爭

第十章黃巾大起義

第十一章三國的形成及其關鍵性的戰爭

第十二章三國鼎立時期的三角鬥爭

第十三章魏滅蜀和晉平吳

秦漢三國時期戰略運用的特點和發展

第三篇兩晉南北朝時期主要戰爭的戰略

第十四章羯族石勒統一北方的戰爭

第十五章氐族苻堅統一北方與淝水之戰

第十六章劉裕“北伐”

第十七章鮮卑拓跋燾統一北方和宋魏戰爭

兩晉南北朝時期戰略運用的特點和發展

(下冊)

第四篇隋唐五代時期主要戰爭的戰略

第十八章隋統一中國的戰爭

第十九章隋末農民戰爭

第二十章唐統一中國的戰爭

第二十一章唐平安史之亂的戰爭

第二十二章唐平藩鎮的戰爭

第二十三章黃巢領導的農民戰爭

隋唐五代時期戰略運用的特點和發展

第五篇宋、遼、金、元時期主要戰爭的戰略

第二十四章宋統一中國及對遼的戰爭

第二十五章金滅遼和北宋的戰爭

第二十六章金與南宋的戰爭

第二十七章元滅南宋的戰爭

宋、遼、金、元時期軍事技術的發展和戰略運用的特點

第六篇明清時期主要戰爭的戰略

第二十八章明統一中國的戰爭

第二十九章明代北部邊防

第三十章明代東南海防

第三十一章李自成領導的農民戰爭

第三十二章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及與明爭奪

遼東的戰爭

第三十三章明、清爭奪遼西及清軍入關的戰爭

第三十四章鄭成功抗清復台及清統一台灣的戰爭

第三十五章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第三十六章清代海防

明清時期火器的發展和戰略運用的特點

文摘

由於分封各國各部族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及戰爭的勝敗,有的國家強大起來了,有的衰弱甚至滅亡了。新興大國以尊王攘夷為號召,都企圖控制中小國家,以對付競爭對手並謀取小國的貢賦。而中原腹地諸國地當衝要,自然就成為大國爭奪的對象,它們只好依違於大國之間,以圖悻存。這就出現了大國爭霸中原的局面。(“霸”同“伯”,是盟主的意思,與後世的惡霸等貶詞不盡相同)

春秋爭霸戰爭的規模由小到大;戰爭的地域由平原發展到山地、河川、湖沼地帶;作戰的類型由車戰為主發展到步戰、水戰,也孕育著騎戰(春秋以前,經傳無騎字,但戰國時期出現騎兵,這當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必定有一定的孕育過程);使用的兵器,也逐漸由銅兵器發展到鐵兵器。在這樣複雜頻繁而豐富多彩的戰爭歷程中,薰陶出了不少具有機巧權變的卿相和英明果斷的國君。他們所作的富國強兵的策劃,料敵制勝的謀略,都有一定的歷史價值。這不特為我國古代燦爛輝煌的兵書——《孫子》 《司馬法》等的作者總結戰爭經驗教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也為我們現在批判地接受祖國軍事遺產,加深對某些戰爭規律的認識,進一步了解祖國戰略、戰術、軍事思想的演進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為了便於研究,本章依爭霸戰爭的演進過程,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探討。第一階段,由平王東遷到齊桓公死亡(前770年到前643年)。這是中原諸侯及戎狄混戰,和齊桓公獨霸中原時期。主要研究:為什麼稱霸的不是西周所封的魯、衛等大國而是齊國(以後為晉、楚、秦越),為什麼“五霸桓公為盛”,齊桓公霸業的歷史作用及其戰略運用的得失等等。第二階段,由齊桓公死至宋大夫向提倡弭兵會議之年為止(前643年至前546年)。這是晉楚長期爭霸時期。主要研究:宋襄公為何霸業不成?晉、楚長期爭霸在戰略上的原因何在?

軍事理論必備

軍事,是軍隊事務的簡稱,中國古代稱呼為軍務,是與一個國家(或者政權、集體)生死存亡有關的重要事務以及法則。是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雖然我們常常會談到軍事具體裝備事件,但是其軍事科學理論還是比較缺乏,所以現在將詳細總結其知識普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