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之道

弱者之道

《弱者之道:老子思想縱橫談》《老子》涵義極豐,意蘊玄遠,讀者可以從多種角度去讀去解。如哲學家重其辯證思維,政治家重其理政治國方略,軍事家重其韜略思想,倫理家重其做人之道,醫藥家重其養生原理,等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劉庭華之解老,沒有採用單角度眼光,而是對《老子》做了綜合性的、多角度的解讀。他的解讀,當然是以學術研究為根基的,但卻又並非是純學理的,而是始終貫穿著一種精神,一個旨趣,即讀老解老是為了國家民族的昌盛而從《老子》中汲取智慧,汲取有益的思想資源,借用魯迅的話,就是:發思古之幽情,是為了現在。

作者將此書取名為《弱者之道》,表明他極為重視《老子》中屢出的這個“弱”字,表明他是以這個“弱”字作為主線來考察老子學說的方方面面的。這個書名,不如李零的《人往低處走》那么俗白有味,但一個“弱”字,卻更能精準地抓住《老子》的思想特徵。

作者簡介

劉庭華,江西南康市人,1949年生,1968年入伍,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學系.歷任班長、文書、排長,軍事科學院軍史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大校軍銜,中國孫子兵法學會、抗日戰爭史學會常務理事和書法家協會會員。先後獲第五屆全國“五個一工程”論文一等獎和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獎。

專著:《九一八事變研究》、《中國抗日戰爭論綱》、《中國局部抗戰史略》、《中國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系年要錄·統計薈萃》、《毛澤東軍事思想史縱論》和《將帥的隱秘世界》、《謀略通鑑》、《新三十計》等。合著:《中華三經》、《中國抗日戰爭史》(3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史》(5卷本)獨創性地提出: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應從“九一八”算起,毛澤東軍事思想有三個理論來源等一

人生觀:學問首推馬克思,做人當如毛澤東

史學觀:彰善貶惡述往事,揚上善若水之道德;秉筆直書為良史,持抱朴守拙乃品格。

圖書目錄

前言

一、老子其人其書

(一)老子與《老子》簡介

(二)老子是孔子心目中非常受尊敬的老師,孔子向他請教“禮”

(三)孔子曾多次向老子請教“道”

二、“道法自然”與按科學規律辦事

(一)什麼是道?“道”的內涵、實質和特點

(二)“無中生有”是唯物主義的哲學概念

(三)“道法自然”與按科學規律辦事

三、對立統一,相互依存與轉化

(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宇宙萬物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統一體

(二)禍福相倚——世間萬物都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

(三)萬變不離其宗——宇宙萬物都處在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

四、“無為而治"與以人為本、建立和諧社會

(一)無為而治——反對朝令夕改和大搞形象工程

(二)“無為而治”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

(三)情為民所系——“以百姓之心為心”

五、“不以兵強天下”與建立和諧世界-

(一)反對用戰爭手段逞強天下,或用於解決國家之間的爭端問題

(二)大小國家都要主動“謙下”,和諧相處

(三)老子“小國寡民”的社會構想,是“原始共產主義”社會模式的思想寄託

六、“不為天下先"——以退為進,後發制人的軍事戰略

(一)老子以“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的治國平天下理論,提出了以退為進的後發制人的軍事戰略

(二)後發制人的鬥爭策略和方法

(三)實行後發制人軍事戰略的關鍵——選拔優秀將帥,應具備不逞強、不激怒、不硬拼和謙虛團結人的德才

(四)後發制人戰略策略對中國歷代軍事思想的影響

(五)後發制人與毛澤東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

七、“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與修身為本

(一)私慾乃罪惡之源——“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二)知足常樂,平安是福——“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三)自律是為官之本——“不欲以靜,天下自正”

八、“柔弱勝剛強”與立身處世

(一)“柔弱勝剛強”的社會哲學意義

(二)向水學習做人的道理——上善若水:守柔、不爭、處下

(三)不以自我為中心——反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和逞強、逞能、逞勇

九、大氣做人,小細做事

(一)學江海為“百穀之王”

(二)推功攬過,以德報怨的心懷和品格——“能受國之垢,乃天下王”

(三)“毫末”與累土的力量

十、弱者之道——韜光養晦與隱忍待機

(一)老子的弱者之道

(二)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弱者生存發展之道

(三)欲取之,先予之

(四)驕兵必敗,哀兵常勝

十一、修道養生與健康長壽

(一)貴身——生命高於一切

(二)養生的最高境界——順其自然: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三)養神的最佳狀態——致虛、守靜

(四)三無與四忘記

十二、《老子》與《周易》等文化典籍的歷史淵源

(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治之於其未亂”的居安思危思想與“危者使平,易者使傾”的憂患意識

(二)“不以兵強天下”與“師貞”和“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的正義戰爭觀

(三)“戰勝,以哀禮處之”與“師出以律”的賞罰嚴明的建軍思想

(四)“以奇用兵”與講求“師左次,無咎”的靈活用兵戰法

(五)“不爭而善勝”的“天網恢恢”與“眾允”和“大師克”,“相遇”的集中兵力協同作戰思想

(六)“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與選拔“能以眾正”的將帥的標準條件

(七)“用人之力”與“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的區別主從的瓦解俘虜策略

(八)謙下、不爭與“謙,亨,君子有終”

(九)柔弱勝剛強與“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附錄一:《老子》原文、譯文與評註

上篇:道經

下篇:德經

附錄二:《史記》中有關老子、莊子生平的節錄(原文與譯文)

本書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