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wn一族

世界上出現了一個新群體,叫“YAWN一族”, 他們關注社會發展、關注環境問題,他們更願意把錢投入慈善,而不是用於消費。這個群體正在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世界、拯救地球。

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年輕、富有、健康,但他們卻極少開車,消費也不多,一切都以不給地球造成更多壓力為宗旨。這就是注重環保的Yawn一族。

Yawn一族

Yawn是英文單詞年輕、富有和普通人的縮寫(young and wealthy but normal的縮寫),首先見於英國《星期日電訊報》。據該報報導,現在正有越來越多的英國年輕人加入Yawn。他們關注社會發展、關注環境問題,他們更願意把錢投入慈善,而不是用於消費。這個群體正在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世界、拯救地球。

現在,Yawn的隊伍在美國也日趨龐大。32歲的肖恩·布拉斯維特2004年從美國西雅圖來到印度,協助當地微軟研發中心的建立。他與父母住在本加盧魯(原名班加羅爾)一處面積279平方米的公寓中,家中有15名傭人。然而,受印度街頭乞討孩子的觸動,布拉斯維特辭掉了他在微軟研發中心的工作,自創兩家網站,幫助眾多印度工人聯繫需要勞動力的僱主。布拉斯維特希望自己的舉動對消除貧困能有所幫助。

“我很快樂,”布拉斯維特對美聯社記者說,“能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感覺很棒。”

“Yawn一族”守則一:注重生態

隨著人們愈加重視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世界各地越來越多人加入Yawn一族。生態環境的惡化促使人們思考應該如何消費以及怎樣生活。

史丹福大學社會學家大衛·古斯基說,Yawn運動體現了社會潮流的周期性變化。以嬉皮運動為代表的反物質主義,催生了物質主義的雅皮士運動,並如此循環往復下去。古斯基還認為,全球氣候的明顯變化和人們對恐怖主義的憂慮使人們更注重精神而不是物質上的追求。

美聯社3日評論說,這恰好解釋了為什麼“世界地球日”如此受到重視,為什麼商品回歸“綠色”,為什麼供會員免費提供自己物品的網站“免費循環”在短短5年間,能從最初的12名會員發展到今天會員覆蓋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00座城市。

據這家網站的創立者德龍·丹齊格估計,現在“免費循環”有超過400萬會員,並且這個數目還在以每周2萬到5萬人的速度增長。

“人們加入的原因很多,”丹齊格說,“主要還是出於保護環境的考慮——儘量重複使用物品,而不是製造更多垃圾。”

“Yawn一族”守則二:減少消費

另一種解釋是人們厭倦了消費。消費者行為研究專家帕姆·丹齊格認為,環保只是Yawn運動的一部分。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奢侈品消費正在減少。“美國人在過去10年中瘋狂消費,”丹齊格說,“我們的柜子堆滿了、閣樓堆滿了、車庫也堆滿了。我們買的已經足夠多。”

37歲的里克·韋賓靠網際網路致富,現已積累逾百萬美元資產,但他卻限制自己每年花費不得超過5萬美元,其中房租就占去40%。韋賓沒有電視機,也很少開他那輛豐田“普銳斯”汽車,20美元的MP3就能讓他滿足。

韋賓已經很久沒買過衣服,他的食物主要從當地一家農戶購買。“我不需要太多物質上的東西,”韋賓說,“我有一段時間沒買東西了。”

然而,韋賓卻讓幾家環保組織使用他的地產。此外,只要認為值得,他會毫不猶豫地向慈善組織捐錢。如今韋賓每天都在思考如何降低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Yawn一族”守則三:樂於助人

在慈善事業方面,除了捐出了200多億美元的蓋茨,同樣慷慨大方的還有“摳門”富翁巴菲特,他捐出的財產達到370億美元,占他個人財富的85%。

而軟體工程師悉尼也是另一個典型的“Yawn一族”,他於2003年將股票期權兌現後,所獲得的金錢足以讓他一生無憂。不過,悉尼並沒有為自己建造豪宅,而是在內華達州一個擁有4間房子的臥室退休,然後把多餘的錢捐出去。

例如,悉尼將40萬美元捐給當地藝術理事會,讓他們建造一個新的藝術中心;將170萬美元捐給一所高中,建造新的足球場和跑道;等等。

如果說“Yawn一族”疏於對生活細節和物質的要求,那么他的心中就還有一個更廣大的世界,而這種胸懷就是“Yawn一族”所貢獻給社會的巨大能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