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震驚部

UC震驚部

簡單來講,起初源於網友在評論中調侃標題多見“震驚”等詞語。隨著年輕用戶的參與,UC震驚部逐漸成為網友二次創作的一個遊戲。尤其是最近虎撲體育那篇雙J合體的文章,將這個神秘的“民間組織”推到了風口浪尖。

基本信息

來源

UC瀏覽器上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廣告軟文,而且大部分標題都是震驚開頭,例如:

震驚!99.99%的人都不知道的死法!

震驚!美國總統看到後都驚呆了!

震驚!男人看了會沉默,女人看了會流淚!不轉不是中國人!

震驚!一女子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做出這種事情!

震驚!父親居然當著女兒的面做這種動作!

震驚!女子在醫院對護士這樣說話!

震驚!此老人竟然憑藉此方法不老!

……

由於“震驚”文章實在是太多,網友們就覺得UC肯定有一個震驚部專門發這種文章,於是UC震驚部就誕生了,用來調侃UC取標題的方式。

評價

從古至今,人們對標題這種存在是又愛又恨。愛它是因為,在某種程度講,好的標題確實能挑起讀者的神經;恨它是因為有不少這樣的“大”標題下文不符題。根據以上大家對標題黨的觀感和情緒,可知“UC震驚部”有火起來的社會背景,有被廣泛討論的輿論基礎,加之如上文提到的實體指代——震驚部,這個一直潛藏在微信公眾號、網易新聞、今日頭條等各種新聞平台下面的隱性話題,被突然推到了網友面前,成為了一個街頭巷議的顯性話題,也就是所謂新一輪的網路熱詞。

年輕網民群體的數量增多,同時也讓網際網路碎片化閱讀的特點展現得更為突出。網友們並不願意讀那些文字冗長的長篇大論。能抓住現代網民眼球的,往往都是被精簡提煉過的東西,是一些思想片段,或者信息碎片。因此,在這種語境之下,那些能夠有效地整合這些信息碎片的話語形態,便受到了年輕網民們的熱情追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網路標題的演變,也同樣遵循了跟段子一樣的演變邏輯。行動網路讓創作變得簡單,人人都有一個麥克風。然而,一篇網路創作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網路傳播場域中脫穎而出,不單單需要依靠精緻的內容,一個短小精幹的標題,更加適合年輕網民的表達和傳播,於是乎,網路標題便成為了最適合“段子手”們發揮的舞台。一個段子一樣的標題,很可能會引入數以萬計的點擊。

從誕生之初,網際網路便被貼上了自由、平等和開放的價值標籤。而網際網路這些開放平等的標籤,也客觀上要求網際網路鼓勵更多類型的話語生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越來越多的網民,加入到對網路標題或者段子的調侃惡搞,創造出更多的“XX部”,其實反而也是網際網路生態豐富性多樣性的一種體現,也更加進一步豐富了網際網路的話語表達和內容生態。

事件結論

而有時候,標題黨不一定是真標題黨,只是一種跟風、惡搞和參與式狂歡。例如以文風有趣、內容雋和菜頭在自己的微信訂閱號“槽邊往事”里也曾接連以“不行了,今天必須……“為句式”來作為標題,頗有點“不能打敗它,那就加入它”的自嘲感。

因此,標題黨本身並不可怕,它只是用一個恰當的標題去匹配它的內容。正是因為一本正經的年代太過漫長,壓抑的國人才迎來多元開放的內容時代。只要不是三俗的標題,偶爾“震驚”一下又何須再震驚?做好內容,“被點擊”永遠有希望。

有人這樣調侃,自從看了UC新聞以後,一天要被震驚50次,感動到流淚60次,要發現10多個驚天秘密,美國被嚇得一天出幾十次冷汗,頭皮要被嚇麻幾十次。UC的標題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