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l瘤

prl瘤

PRL瘤就是泌乳素瘤(prolactinoma),泌乳素瘤和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是常見的下丘腦-垂體疾病。泌乳素瘤是高泌乳素血症最常見的病因,女性居多,男性少見。女性PRL瘤常表現為溢乳-閉經綜合徵。腫瘤大小與患者血清PRL濃度呈正相關,腫瘤越大,PRL水平越高,症狀越明顯。

基本信息

介紹

泌乳素瘤是指垂體分泌PRL的腫瘤,在垂體功能性(有分泌性)腫瘤中發生率占首位。典型泌乳素瘤的臨床表現有閉經、溢乳、不孕(育)、高泌乳素血症及垂體可有占位性改變。

泌乳素瘤(prolactinoma)是常見的下丘腦-垂體疾病。泌乳素瘤是高泌乳素血症最常見的病因,女性居多,男性少見。在垂體腺瘤中泌乳素瘤占50%~55%。120例生前並無垂體疾病症狀的屍檢報告發現27%的人有垂體微腺瘤,無年齡、性別差異。雖然生前大多數人並無內分泌紊亂的表現,但這些微腺瘤經免疫組化分析表明有41%屬泌乳素瘤。臨床上有症狀的泌乳素微腺瘤一般不會長成大腺瘤,血泌乳素(PRL)濃度升高也不明顯,甚至可以下降。部分腺瘤有侵襲性,以後出現腺瘤增大及血PRL增高。

病因

1.病理性高PRL血症病理性高PRL血症多見於下丘腦-垂體疾病,以PRL瘤最為多見。除PRL瘤(或含有PRL瘤的混合瘤)外,其他下丘腦-垂體腫瘤、浸潤性或炎症性疾病、結節病、肉芽腫以及外傷、放射性損傷等均是由於下丘腦多巴胺生成障礙或阻斷垂體門脈血流致使多巴胺等泌乳素釋放抑制因子(PIF)不能到達腺垂體所致。由於泌乳素釋放因子(PRF)增多引起高PRL血症的情況見於原發性甲減、應激刺激和神經源性刺激。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由於腎小球濾過清除PRL障礙而導致高PRL血症。肝硬化患者由於雌激素和PRL在肝臟的滅活障礙致血PRL升高。某些風濕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乾燥綜合徵、系統性硬化症也可出現高PRL血症,但與疾病的活動性和血清學異常無相關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伴高PRL血症的原因不明。高泌乳素血症可伴或不伴溢乳。

2.藥物性高PRL血症能引起高PRL血症的藥物眾多,包括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藥、某些抗高血壓藥、阿片製劑及H2受體阻滯劑(如西咪替丁)等。其中多巴胺受體拮抗劑是一些具有安定、鎮靜或鎮吐作用以及抗抑鬱、抗精神病類藥物。在常用劑量時血PRL一般不超過100μg/L。口服多潘立酮5~7天后所致高PRL血症水平在35~70μg/L之間,偶可明顯升高,被誤診為PRL瘤。由於氯丙嗪和甲氧氯普胺(胃復安)的作用最強,25mg氯丙嗪可使正常人血清PRL水平增加5~7倍,故常用於PRL的動態試驗以協助PRL瘤的診斷。

3.PRL瘤PRL瘤的發病機制曾有過幾種假說。以往認為長期服用雌激素可能是PRL瘤形成的原因,但大規模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藥,尤其是低劑量的雌激素和PRL瘤的形成並無聯繫。現認為垂體的自身缺陷是PRL瘤形成的起始原因,下丘腦調節功能紊亂僅起著允許和促進作用。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在人類腺垂體腫瘤中找到一些候選基因,其中與PRL瘤有關的腫瘤激活基因有肝素結合分泌性轉型基因(heparinbindingsecretorytransforminggene,HST)、垂體瘤轉型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PTTG)。腫瘤抑制基因有CDKN2A基因和MENI基因,後者在家族性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綜合徵-I型患者中被發現。由於這些基因的變異,解除了垂體幹細胞的生長抑制狀態,轉化成某種或幾種腺垂體細胞,並發生單克隆增殖。在下丘腦激素調節紊亂、腺垂體內局部形成腫瘤,導致某種或幾種腺垂體激素自主性合成和分泌。特異性腫瘤分子標誌物的發現有助於微腺瘤的早期診斷及治療,並為選擇合適的隨訪方案提供依據,對家族性MEN-I進行家族篩查也將成為可能。

體徵

1、垂體PRL微腺瘤中90%是女性。表現為閉經-溢乳-不育三聯症:①月經紊亂。生理濃度的PRL有促黃體作用,但高濃度PRL可直接或通過DA間接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的脈衝性釋放,致促黃體素(LH)脈衝性分泌減少或消失。 PRL還使垂體促性腺激素細胞表面的GnRH受體減少,並使卵巢受體對促進腺激素產生抵抗,致血中雌激素水平降低。給高 PRL血症患者以GnRH,垂體立即有LH和促卵泡素(FSH)的分泌,說明患者功能缺陷部位不在垂體而在下丘腦。5~7%的病人在青春期前發病者表現為原發閉經,在青春期後發病者先有黃體期縮短及無排卵月經,繼而月經稀少,最後出現繼發閉經。臨床上繼發閉經的女性患者(包括停避孕藥者)中,約1/3是有垂體PRL瘤,PRL瘤在妊娠期長大,15%病人在產後方首次得到診斷。②溢乳。約1/3~1/2患者有溢乳,即有乳白色或淡黃色液汁由乳頭流溢,多需擠壓乳房時才有少量乳溢。由於乳腺的發育及乳汁的分泌依賴於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生長激素及糖皮質激素的綜合作用,故部分高PRL血症患者可無溢乳。僅有溢乳但無閉經的患者中,大部分並無高PRL血症。③不育。高 PRL血症抑制雌激素正反饋所致的LH高峰及排卵,導致不育。垂體 PRL瘤患者的流產率可高達30%。④性功能障礙。患者血雌激素水平降低,約60%患者有性慾減退或缺如,性感喪失,性高潮缺如。陰道黏膜萎縮而性交困難。⑤其他。約1/4患者伴有多囊卵巢,患者體重增加,有痤瘡及多毛,尿17-酮類固醇及去氫異雄酮硫酸鹽排量中度增高。高 PRL血症導致輕度男性化的機制尚不完全了解,藥物所致的高PRL血症則無上述類固醇的改變。由於雌激素水平低,患者可有骨質疏鬆。有些患者還有肥胖、水瀦留、糖耐量減低等代謝障礙。

2.男性PRL瘤男性泌乳素瘤診斷時一般較大,常向鞍上發展,但相對少見。主要表現性功能減退的症狀,約占83%,可為完全性或部分性。如程度不等的性慾減退、陽痿,男性不育症及精子數目減少。由於症狀進展緩慢且有較大波動,不易引起患者注意,就診時大多較晚,此時影像學檢查證實已多為大腺瘤,神經壓迫症狀較明顯。體格檢查可發現病人鬍鬚稀疏,生長緩慢,陰毛稀少,睪丸鬆軟。男性青少年患者青春期發育及生長發育停止,體態異常和睪丸細小。此外,男性約69%可肥胖。

3.腫瘤壓迫症群多見於大的或晚期PRL瘤及其他類型垂體腺瘤、下丘腦及鞍旁腫瘤因瘤體巨大向鞍上擴展而阻斷PIF引起高PRL血症者。最常見的局部壓迫症狀是頭痛和視覺異常。頭痛的原因多為大腺瘤引起的顱內壓增高,可伴噁心、嘔吐。男性PRL瘤患者頭痛發生率較女性患者高,約為63%。有些PRL微腺瘤雖然占位病變不明顯,也可出現頭痛(50%),其原因尚不清楚。

傷害

(1)雙顳側偏盲:為最常見的視野缺損類型,占80%。因垂體腫瘤壓迫視交叉的前緣,損害了來自視網膜鼻側下方、繼而鼻側上方的神經纖維所致。開始為外上象限的一個楔形區域的視野發生障礙,繼而視野缺損逐漸擴大到整個外上象限,以後再擴展到外下象限,形成雙顳側偏盲。在早期先出現對紅色的視覺喪失,用紅色視標做檢查易早期發現視野缺損的存在。患者視力一般不受影響。

(2)雙顳側中心視野暗點(暗點型視野缺損3):此類型視野缺損約占10%~15%,由於垂體腫瘤壓迫視交叉後部,損害了黃斑神經纖維。遇到這種情況時應同時檢查周邊和中心視野,以免漏診。此類型視野缺損也不影響視力。

(3)同向性偏盲:較少見(約5%),因腫瘤向後上方擴展或由於患者為前置型視交叉(約占15%)導致一側視束受到壓迫所致。患者視力正常。此型和前一類型視野缺損還可見於下丘腦腫瘤,如顱咽管瘤、下丘腦神經膠質瘤及生殖細胞瘤。

(4)單眼失明:此種情況見於垂體腫瘤向前上方擴展或者患者為後置型視交叉變異者(約占5%),擴展的腫瘤壓迫一側視神經引起該側中心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對側視野、視力均正常。

(5)一側視力下降對側顳側上部視野缺損:此型和前一型均很少見,其原因是向上擴展的腫瘤壓迫一側視神經近端與視交叉結合的部位。在該部位有來自對側的鼻側下部視網膜神經纖維,這些神經纖維在此形成一個襻(解剖學稱為Wibrand膝)後進入視交叉內。臨床上,一般出現視野缺損時瘤體已較大,但少數微腺瘤患者出可出現雙顳側偏盲。這種情況是因為視交叉和垂體為同一血液供應來源,視交叉中部的血液供應薄弱而垂體瘤的血流灌注豐富,產生“盜血”而引起雙顳側偏盲。經蝶竇手術切除微腺瘤後可糾正視野缺損。腫瘤向蝶鞍兩側生長可壓迫海綿竇,壓迫第Ⅰ、Ⅲ、Ⅳ、Ⅴ、Ⅵ對腦神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