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樂團

cos樂團

COS是英文Costume的簡略寫法,從一般意義上來說的COSPLAY最早的中文譯名是出自台灣,意思是指角色扮演。在定位上COSPLAY包含了相當廣闊的發揮空間,甚至可以說只要是有COSPLAYER在的地方,這一領域便絕對就是當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

COS簡介

COS是英文Costume的簡略寫法,其動詞為COS,而玩COS的人則一般被稱為COSER。

cos樂團cos樂團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的COSPLAY最早的中文譯名是出自台灣,意思是指角色扮演。但因為這種譯法與遊戲中的RolePlayGame(RPG)同為角色扮演之意,所以為免雷同,筆者更傾向於另一種譯法--服飾裝扮。以現今的COSPLAY而言,其形式及內容一般是指利用服裝、小飾品、道具以及化裝來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或是一些日本視覺系樂隊以及電影中的某些人物,從這裡可以看出在定位上COSPLAY包含了相當廣闊的發揮空間,甚至可以說只要是有COSPLAYER在的地方,這一領域便絕對就是當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

COSPLAY起源

談到COSPLAY最初的起源,現在大家一般比較認同的是將COSPLAY的發源地定位於日本,當然如果這是以現時代COSPLAY理念為基準的話確是可以如此而言。但是如果從廣義上來說,動畫COSPLAY的真正發源地絕對是位於西半球的美國,甚至說如果真要探討起COSPLAY原始形態的話,筆者可以毫不遲疑的告訴你COSPLAY最早的出現是在公元元年之前的數個世紀之中!因為不論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已存在的希臘祭祀們的裝扮,或是其後共同創作了兩部偉大希臘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那群活躍於公元前8世紀的偉大游吟詩人們,他(她)們實際上都是在扮演著別人的角色。前者引變為後世的先知、先見,成功的COSPLAY了神之使徒的存在,而後者則如同是現今舞台話劇的鼻祖,出神入化COSPLAY了那些可歌可泣英雄們的事跡。事實上,COSPLAY所要包括和裝扮的涵義不僅僅只是指一種外表上的形象化,更重要的是去COSPLAY人的內心。接下來繼續為大家談一下COSPLAY真正的發源地--美國。

美國的COSPLAY

自從十七世紀,耶穌會教士阿塔納斯珂雪(AthanasiusKircher)發明了“魔術幻燈”之後,動畫的出現便成為了一種必然。在其後的一個世紀中歐洲開始流行起來這種“魔術幻燈”,直至19世紀三十年代末期沃爾特?迪斯尼那隻萬人迷的小老鼠出現後,美國的動畫風格才有了一個明確肯定的定義,而史上真正的第一個以動畫人物為扮演對象的COSPLAY也正是出於這一時期。是的,毫無疑問伴隨著那只可愛奇趣的米老鼠在美國本士以及全世界的風靡一時。沃爾特?迪斯尼看準時機適時的在一九五五年創建了世界上首座迪斯尼樂園。同時為了替產品自身作宣傳及為更好的吸引遊客,沃爾特?迪斯尼還特別請來員工穿上米老鼠服裝以供遊客玩賞或是拍照留念。所以,可以說當初這群默默無聞的“米老鼠”裝扮者才是現時代全世界COSPLAYER們的真正始祖。並且由此也可以察知,COSPLAY最初成形的目的仍是出於一種商業上的形為而並非像現在這樣是一種流行品位上的消費。將美國或是更確切的一點說,將迪斯尼作為COSPLAY的真正發源地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依據,那就是當時迪斯尼裝扮者們身上所穿著COSPLAY服裝的專業製作化。雖然以現在的COSPLAY服裝而言,有許多是裝扮者們自己所縫製的。但是作為一個COSPLAY的起源,擁有一個規範並且體系化的服裝製作組織是必要的條件。起初為當時那群在迪斯尼樂園中裝扮成米老鼠、布魯拖、古菲、唐老鴨以及其它迪斯尼人物製作COSPLAY服飾的是沃爾特?迪斯尼公司早先的道具部。在樂園正式成立後不久,沃爾特?迪斯尼擴大了道具部的規模,除了要為影視作品製作道具外,還要負責所有在樂園工作所需的COSPLAY服裝。當然早期的這些所謂的COSPLAY服飾只是一個擁有固定外形的“大紙袋”,毫無美感可言,成品相對也較粗糙,裝扮者穿上這種服飾後很容易發生呼吸不暢的現象。但不論怎么說,相對於當時而言,此時迪斯尼的COSPLAY服飾製作已算是擁有了一定的規模。

日本的COSPLAY

此時此刻的日本,因為1947年漫畫之神手塚治虫根據酒井七馬原作改編而成的紅皮書漫畫《新寶島》的鋒芒畢露,而在日本掀起一股新漫畫的熱潮。由此造就了日本整個ACG(Anime、Comic、Game)市場的大繁榮,從而為在日本真正確立ACG的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恰好正在此時,迪斯尼那種所為宣傳而作的活動(COSPLAY)被傳入日本,有ACG界同好起而模仿,結果就蔚為風潮,成了日本現在ACG界的常態活動。日本最早的COSPLAY出現在昭和三十年這一時期(公元1955年),當時所謂的COSPLAY僅僅只是孩童們遊戲間的一種裝扮。記的在那一年正好是《月光假面》與《少年傑特》在日本熱贊播放的年份,因此有不少孩童在當時就是COSPLAY這兩部作品的主人公。雖說此時的COSPLAY純粹是孩子間的玩意兒,但在服裝方面還是頗為講究,當然前提是要有錢。當時的日本並沒有專門的COSPLAY服飾店,孩子們如果想要擁有與動畫中主人公相同服裝的話就必須先請人畫好設計圖紙,然後再去百貨公司請人縫製。現今著名的遊戲製作人廣井王子小時候COSPLAY的服飾設計圖,便是請離他家附近很近的一條藝妓街上的那些藝妓為他繪製的。這種較為粗製的狀況一直維持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直至70年代未80年代初日本的ACG經歷了探索和成長期之後,作為ACG附屬文化的COSPLAY才漸漸得到了真正的發展,可以說現今對COSPLAY的理念就是完全繼承於當時的日本。然而在80年代,日本的COSPLAY雖然得到了在更高年齡層及更多群體上的發展,卻仍然未有舉辦過真正意義上的純COSPLAY活動。此時的COSPLAY更多是依附於由ACG所帶來的另一個周邊文化--同人社團(其作品被稱為同人誌)的身邊。“同人誌”一詞源於日本,原本指的是“一群有著相同興趣的人,共同創作自己的文藝著作,稱為同人誌”。也就是說,只要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將各自發表的文藝著作集結成冊,不由商業出版社出版發行,而是自己掏腰包印刷,在同好間流通,均可稱為“同人誌”。由於當時日本動漫及電玩文化的盛行,許多好的當紅作品在同好間大受歡迎,“將商業作品加以改編,編制外傳形式的漫畫同人誌”便逐漸成為同人界的主流。由此而及的便是同人社團大量的興起,而為了招募社員以及在同人誌即售會(第一界同人誌即售會始於1975年12月,當時只是一個只有32個組織參加,入場人數六百多人的小型同人誌即售會,但到了八十年代就成了一年二至三次的超大型同人誌即售會)上推銷自己的同人誌,各社團的成員紛紛打扮成動漫畫或電玩中的人物以吸引同好前來參觀攤位,在日本這一現象被稱為“看版娘”。於是這股風潮如同爆炸了一般在同好間迅速引起了一陣潮流,加入COSPLAY行列的人數急速成長,到後來其人氣度甚至與同人誌即售會不相上下。在經歷了六、七十年代的幼稚,八十年代的初創之後,九十年代的COSPLAY伴隨著日本ACG業中GAME業的急速成熟(最典型的就是任天堂世嘉以及索尼之間的次世代機種之爭)以及視覺系樂團的層出不窮而開始步入正軌,成為一個極具規模的ACG業界的附屬文化。在九十年代,日本ACG業界成功舉辦了大量的動漫畫展和遊戲展,此時的日本漫畫商和電玩公司為了宣傳自身產品,在這些遊戲展和漫畫節中找來一些男男女女COSPLAY成ACG中的角色以吸引參展人群。這一招可以說是與當年沃爾特?迪斯尼開辦迪斯尼樂園時如出一轍,由此可見COSPLAY的成形與發展的關鍵是建立在本身ACG商業化的程度之上,可以說正是將COSPLAY作為一種商業上的促銷手段,COSPLAY其本身才可能得到長足的發展與認識

中國的COSPLAY

COSPLAY傳入中國的時間較晚,台灣有據可查的第一場COSPLAY是在1995年8月27日,地點位於高雄的SAGAWORLD一樓,但據聞當時的規模並不大,並且人物也多以電玩遊戲中的人物為主。在這之後的1996年10月13日,台北熊寶寶餐飲店由“超級橙組”舉辦了一場秋日聚會,雖然在會前廣為宣傳,知道的人也很多,但是規模依舊偏小。這種情況一直沿續到1997年2月中旬,一連舉辦了三場活動,COSPLAY的人數才開始多了起來,並且也從此形成了台灣COSPLAY界的特色。至此之後台灣COSPLAY的場次開始有年年增加的趨勢,舉辦地點亦有由北部至中南部發展的現象出現,台灣COSPLAY活動的風行程度,可以由此看出一班。而香港出現COSPLAY的時間似乎又早於台灣,據稱最早在1993年香港便有了自己的COSPLAY。當時的香港還沒有什麼同人誌即售會,一般來說同人社團都是通過當時香港每年都會舉辦的藝術節場地來進行展覽和銷售,而正是在那一年(即1993年)一個名為“四百尺”的同人組織穿上了《銀河英雄傳說》中同盟軍的制服出現於會場,就此他們這群人成為了香港最初的COSPLAY。而在下一年的同一會場內他們又同樣扮演了同盟軍,不過這次他們還帶了另外一組名“UVRZ”的同人社團一起玩起了角色扮演。那些“UVRZ”的女成員穿上日式巫女裝,用巫女棒為到場的參觀人士進行祈福。95年的“四百尺”扮演了《機動警察》的角色,而“UVRZ”在當年則開始扮演一些有名有姓的ACG角色,比如《亂馬1/2》中的右京或是《我的愛神》中的貝露丹迪。從96年開始“四百尺”社團開始引退不再做任何的COSPLAY,但與此同時其餘的同人社團則陸續開始玩起了服飾裝扮,令香港COSPLAY界的人數一直高攀直上。在這之後不久,香港的第一個同人誌即售會由“UVRZ”、“ComicBabies”以及“火狗工房”聯合開辦(但也是唯一的一次,其後香港就再也沒有過此類出演),當然其間又一次擴大了COSPLAY在香港的影響力。因為影響力的逐年擴增,香港的漫畫協會開始在98年7月30日至8月3日舉辦了第一個真正屬於漫畫迷的動漫會展,當時的入場費為25港幣。據稱這次會展中的COSPLAY是有史以來最火爆的一次,許多人扮演了八神、草剃等格鬥遊戲中的角色。而那一次獲得香港第一個COSPLAY比賽--“FUNFUN服飾扮裝大賽”冠軍的是一位裝扮成《聖傳》中乾達婆王的女孩。在這之後SE株式會社、TG坊和香港美術用品專業中心在98年8月30日就旺角麥花臣室內運動場合辦了第一次ComicWorld。並且首次在會場內劃分出一塊“服飾裝扮照相區”以方便參展人人士拍照留念。比較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在當時竟然已經有人開始COSPLAY起“犬夜叉”了!?在隨後的近幾年裡,大學社團間的展出也逐漸地開始顯露頭角成為香港COSPLAY界的又一活躍場地。相比之下大陸出現COSPLAY較晚,直到1998年國內開辦漫展才有了些零星自發的個人COSPLAY秀,而在此之前也沒有一定規模的同人誌即售會。因此即是有COSPLAY,數量也極奇之稀少。但緣於日本、台灣、香港三地COSPLAY的成熟,大陸的COSPLAY得以急速穩定的成長,且在2000年8月成功舉辦了中國大陸第一屆COSPLAY大賽。在其後的一年裡華義公司又憑藉助其在網路遊戲上的巨大影響力,打著旗下主力產品《石器時代》的名號開辦“2001年石器最佳COSPLAY大賽”。與此同時由於上海、廣州以及北京等地區在這幾年裡頻繁的開辦漫展及同人會展,而使現今大陸的COSPLAY也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規模。

職業COSPLAYER如何工作?

高明,一個對COSPLAY充滿狂熱激情的南京女孩。從小就喜歡漫畫,接觸到COSPLAY也是近一年的事,但是瘋狂地喜愛,除了走秀,自己也更喜歡和一幫COSPLAY愛好者們自娛自樂。

高明說,作為一個COSPLAYER,首要的也是最必要的就是要對動漫有一股近乎瘋狂的熱情,這種熱情足以給你穿著“奇裝異服”秀的勇氣。其次是對於漫畫的理解,這就如同演員對於劇本的理解一樣,一個無法讀懂劇本的人是絕對成不了演員的,COSPLAYER也一樣。因為只有真正地理解動漫角色,才會作出選擇,才能夠揚長避短盡情演繹。

一般來說,COSPLAYER們會在半個月或一個月之前接到活動的邀請函或比賽通知。然後就要去書店挑選漫畫,根據要求從中挑選出適合扮演的動漫角色。因為目前國內的COSPLAY行業只是處於起步階段,還不完備,沒有現成的服飾和裝備出售,而從日本空運過來的專業COS服裝和物品都相當地貴,若非必要,一般COSPLAYER們本著儘量節省成本的原則都會自己或找人製作。但是普通的裁縫顯然是沒有見過類似的衣服,就更不用說做了。所以COSPLAYER們必須自己畫出服裝的設計圖,然後讓裁縫照著圖做,一些複雜的服飾還必須有COSPLAYER們親自在裁縫身邊講解指導製作。至於服飾的面料,在不影響表演效果的前提下當然是越便宜越好,金橋、玉橋、環北這些大市場自然就成了高明她們常光顧的地方。

跟服裝配套的首飾和皮帶就沒法做了,她們只好在小攤上淘。COSPLAYER們會跑遍華新、夫子廟。幸運者能淘到想像中的首飾,而多數淘不到的人只好買來珠子、綢緞、花邊、皮帶、鉚釘,自己組合。COSPLAY不能頭重腳輕,鞋子也是至關重要的,COSPLAYER要找到夠高又形似的鞋也不容易。不少人把自己不穿的舊鞋拆了,墊上泡沫,用舊皮縫起來,再刷上亮晶晶的油漆——嘿,還真看不出它的本來面目。至於角色們手中武器,像刀什麼的還可以買得到,手槍就只好用玩具槍改裝了。像“死神的鐮刀”這種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也要發揚DIY的精神完全自製:一根普通的不鏽鋼管加上硬卡紙或者塑膠片作的刀頭,漆漆倒也真假難辨。高明說這樣一身行頭根據角色的複雜程度,所花費的也不相同,簡單的50元就可以全部搞定,複雜的甚至要花費上千元。尤其一些國內無法買到或製作的,只有從日本進口,像一套日本原裝的聖鬥士的金屬聖衣就高達2000元。

光是身上的準備還不夠,面子上的文章也要做足,要把自己扮成那種妖艷又誇張的樣子,化妝技巧居功至偉。有的人專門花錢請來化妝師,有的人乾脆買來顏色濃麗的粉餅、胭脂、唇膏和眼影自己化,從中還提高了不少技藝呢。

職業COSPLAYER如何賺錢?

職業COSPLAYER賺錢的途徑主要有三種:最主要的自然就是走秀;其次是出售或者出租自己的設計圖紙或者服飾;再次就是幫人化妝。南京沸騰漫畫社團的社長潘濤說,目前國內的COSPLAY行業還不成氣候,國外的COSPLAY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相當完善的產業,國外的職業COSPLAYER收入不菲,足夠使自己過上舒適的生活。而目前國內的職業COSPLAYER收入還不高,甚至無法完全維持自己的生活,大部分的COSPLAYER實際上是投入大於產出,若非COSPLAYER都是出於對漫畫執著,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將這種賠錢又不討好的職業堅持下來。一些做得好的職業COSPLAYER也頂多剛好平衡自己的收支。而且國內的COSPLAY行業發展很不平衡,各地區的觀念相差也很大。上海一直走在前列,一個好的職業COSPLAYER一天甚至可以趕4個場子,而且收入比起其他地區來也高很多。普通的出場走秀一次500元,若是作為特邀的嘉賓出場一次是1000元,若是主持人則能拿到2000元。而相比之下,離上海只有300公里的南京,COSPLAY的市場卻要低迷許多。

國內COSPLAY:呼喚生存的空間

據記者了解,國外的COSPLAY業相當地發達,尤其在日本,COSPLAY作為動漫的一個分支產業已經得到了全體國民的認可。每年固定的東京春、秋兩季電玩展以及各式的動漫展之COSPLAY嘉年會,其會場內可說是集合了日本全國COSPLAY界的精英,提供了一個讓他們大扮特扮的機會。日本的COSPLAY迷除了年輕人外亦有小朋友參與其中,並且有些兒童更是和家長一起裝扮,實行一家大小齊齊COSPLAY。這給日本的職業COSPLAYER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日本當紅歌手柏原崇與滕原紀香等娛樂圈人士也是十分地酷愛COSPLAY,由此可見COSPLAY在日本有著何其巨大的影響力。

即使在中國,內地和港台地區也存在很大差距。COSPLAY在中國的發展以香港和台灣為龍頭,不僅最早出現COSPLAY,而且也是現在中國COSPLAY水平最高的地方。相比之下內地出現COSPLAY較晚,直到1998年才有了些零星自發的個人COSPLAY秀。2000年8月內地成功舉辦了第一屆COSPLAY大賽。在其後的一年裡,華義公司憑藉其在網路遊戲上的巨大影響力,打著旗下主力產品《石器時代》的名號開辦“2001年石器最佳COSPLAY大賽”。與此同時由於上海、廣州以及北京等地區在這幾年裡頻繁地開辦漫展及同人會展,而使現今大陸的COSPLAY也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規模。

相關詞條

BAY樂團 峨影樂團合唱隊 愛樂樂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