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兩優2號

Y兩優2號是以Y58S為母本,以遠恢2號為父本雜交配組而成。其中,父本遠恢2號是以R163早期世代優良株系BC3F1為母本,以蜀恢527為父本雜交後,混收穫得F2,從F2群體中選擇優良單株,經自交5代選育而成。

一、良種簡介

審定編號:湘審稻2011020

Y兩優2號品種審定證書Y兩優2號品種審定證書
品種名稱:Y兩優2號
選育人:鄧啟雲
選育單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Y58S×遠恢2號
Y兩優2號是以Y58S為母本,以遠恢2號為父本雜交配組而成。其中,父本遠恢2號是以R163早期世代優良株系BC3F1為母本,以蜀恢527為父本雜交後,混收穫得F2,從F2群體中選擇優良單株,經自交5代選育而成。2008—2009年分別在海南三亞湖南長沙參加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級雜交稻示範、品比均排名第一,定名為Y兩優2號。2010年袁隆平院士將Y兩優2號作為中國首屆雜交水稻大會觀摩現場瀏陽永安鎮超級雜交水稻示範基地首選品種,鎖定目標產量為860公斤。該品種具有典型的超級稻高冠層、矮穗層株葉形態。穗大粒多,結實率高,耐高溫、低溫能力都比較強。後期落色好,產量高是該組合的突出優點。被袁隆平院士確定為第三期超級雜交水稻公關首選苗頭品種。9月18日,農業部組織的專家組在湖南省隆回縣羊古坳鄉對雜交稻“Y兩優2號”108畝高產攻關片進行現場測產驗收,百畝田實驗平均畝產達到926.6公斤,首次實現超級雜交稻第三期畝產900公斤大關,這一成果入選2011國內十大科技進展。
二、品種特性
Y兩優2號株型好,鬆散適中,葉片著生角度小,上三葉挺直,群體通風透光良好,廣適性強,表現出高冠層、矮穗層的理想株葉形態,株高120 cm左右,但從地面至穗頸轉彎處僅90~95 cm,重心較低。因此,該組合具有高產穩產、穗大粒多、莖桿粗壯、耐肥抗倒、抗逆性強、米質優良、口感好等諸多優點,穗長30厘米,分櫱力較強,在湖南作一季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5天左右,在瀏陽做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30天左右。一般畝有效穗17萬左右,畝穗總粒數220粒,主穗可達400粒,後期落色好,結實率85—92%,適應不同栽培水平。

三、栽培技術

在湖南做中稻栽培一般在4月中旬播種、在瀏陽作一季晚稻栽培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0.75—1公斤,每畝秧田用播種量8 公斤,做到秧田稀播勻播,最好採用軟碟旱育秧,旱育秧根系發達,分櫱力強,但注意保持濕潤狀態,施好斷奶肥和送嫁肥。在二葉一心噴施多效唑,秧田期要加強稻飛虱、薊馬及螟蟲防治,每5—7天噴施一次防治稻飛虱藥劑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發生,秧田期一般25天左右。寬行窄株栽培(20cm×30cm),每畝插足1.1萬兜以上,每兜插2—3粒谷秧,基本苗8萬以上。大田以純氮14kg標準,N—P—K配比1:0.6:1。一般用40%以上優質複合肥40--50kg作底肥,插後5—7天每畝追施尿素5kg、 氯化鉀8kg。在幼穗分化2—3期每畝追施尿素3--5kg、氯化鉀5kg,大田注意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及科學管理,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不斷蔓延,要重點加強秧田期及移栽前期稻飛虱防治,達到“治虱防矮、治蟲防病”的效果。在抽穗前5天,每畝施愛苗或好力克2包,齊穗後再施一次,有效防治稻曲病。

四、通過驗收

雜交稻“Y兩優2號”雜交稻“Y兩優2號”
金秋時節,年過八旬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迎來了他和我國雜交水稻事業的又一次大考:9月18日,農業部組織的專家組在湖南省隆回縣羊古坳鄉對雜交稻“Y兩優2號”108畝高產攻關片進行現場測產驗收。 9月19日下午,農業部驗收專家組組長程式華研究員宣布:隆回縣羊古坳鄉雷鋒村108畝超級稻高產攻關片加權平均畝產926.6公斤,世界水稻史上大面積(100畝以上)畝產的最高紀錄誕生。至此,袁隆平終於放下了那顆“忐忑”的心。
“這標誌著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遙遙領先世界水平。”在9月19日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袁隆平院士難掩心中喜悅,“這不僅為我國糧食增產提供了技術支撐,更增強了中國人能養活自己的信心。
歷經7年奮鬥,平均畝產926.6公斤——這個新的世界紀錄是如何誕生的?
“Y兩優2號”,一粒賣出“天價”的神奇種子
按照袁隆平院士的攻關方案,保證水稻高產,良種是核心。
創下紀錄的這片百畝稻田,種植的就是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選育的“Y兩優2號”。2008年,這個品種曾被國內一家企業以650萬元的“天價”拍下了專屬使用權。當時的拍賣底價是400萬元,經過6輪競價後成為那場拍賣會的“榜眼”。
“Y兩優2號”之所以賣得“天價”,在於它出身“高產世家”,具備產量突破900公斤的潛力。Y2系列雜交水稻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發,2001年成功研發出“Y兩優1號”雜交水稻品種。2002年,在“Y兩優1號”的基礎上開始研發“升級版”。2007年底,“Y兩優2號”在海南三亞試種,畝產高達754.74公斤。而普通的水稻產量也就三四百公斤。現在,“Y兩優1號”全國種植面積已達500萬畝,居超級雜交中稻推廣面積首位。“Y兩優2號”則在超級稻高產攻關隆回考場大顯身手,為創造世界紀錄立下汗馬功勞。
“良種就是要將形態改良和雜種優勢利用結合起來,就像好的運動員,既要高大壯實,還要體力充沛。”袁隆平向記者描述他心中的良種。記者在驗收現場看到的“Y兩優2號”,1.2米高的稻稈迎風而舞,30公分長的稻穗齊刷刷、沉甸甸。這個品種優點多多:前期生長快便於機插、耐肥抗倒、穗大粒多、抗病性較強、增產潛力大。
說起“Y兩優2號”此次的優異表現,其領銜選育人鄧啟雲研究員一臉興奮。“要是這回在生長晚期少追點肥,估計產量還要增加一二十公斤,這應該是它的最大潛力。”
科學栽培,水稻高產的第二駕馬車
袁隆平院士查看水稻長勢袁隆平院士查看水稻長勢
除了良種,保證水稻高產的第二駕馬車是什麼?袁隆平院士提出:科學栽培方法。
幹了38年農技服務的肖利民,是隆回縣羊古坳鄉農技站站長,也是此次高產攻關片的良法指導員。他告訴記者:“搞栽培來不得半點馬虎。我們攻關組5個成員基本上天天吃住在攻關田,觀察、記錄水稻生長情況。根據這7年攻關積累的經驗,在常規的栽培方法外,今年我們還搞了一些新法子。”
深耕後,每畝摻幾百擔黃土,再施用石灰,調節土壤酸鹼度。
四周開溝,有利於水的灌溉和循環,讓作物好“喝水”。
播種時,東西對行,南北通風。
插秧時,要求非常嚴,每兜禾要插兩粒穀子,比以往多1倍,這樣稻田裡的有效苗才會多。移栽時要帶著土插秧,這樣上午插完,下午就能長新根,比以往快了1天。
對水的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肖利民也很有心得。“水稻生長前期要控水,中期保持有水就行,孕穗期和抽穗期要多水,後期則是乾乾濕濕。病蟲害以防為主,打了四五次農藥,沒出現大的病蟲害。除草劑對水稻生長幫倒忙,所以我們是人工除草。”
“有一個超級稻專用肥,去年沒用,今年用上了,畝產增加了四五十公斤,了不起。”說起此次攻關的良法,袁隆平院士還特別誇獎了一位“功臣”。就是這位“功臣”,讓百畝攻關片首次享受了量身定造的“配方精確施肥法”。據豐惠肥業技術負責人聞蔚宏介紹,項目組首先拿出了兩三分地不施肥種植“Y兩優2號”,發現土壤只擁有供給畝產500公斤的肥力。而要達到畝產900公斤,必須給土壤補充所需的氮、磷、鉀等營養。“補充營養很有講究,既要全面,又不能有短板,而且在營養生長期和生殖生長期所需的養分不同,要投其所好。”
袁隆平表示,除了種子和栽培方法兩個因素,水稻超高產還需要得天獨厚的栽培環境。此次創下世界紀錄的百畝攻關片,位於雪峰山余脈望雲山腳下的隆回縣羊古坳鄉。這裡土地肥沃,排灌方便,小環境氣候非常適合種植超級雜交中稻。2000年和2004年,超級稻大面積畝產700公斤和800公斤的攻關先後在該鄉取得成功。
“我希望再努力10年,實現畝產1000公斤!”
百畝試驗田畝產達到926.6公斤,這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
那么,超級稻“Y兩優2號”能不能在我國大面積推廣?袁隆平院士表示,良種、良法、良田是保證水稻高產的三個基本條件,良種是核心,好的栽培技術是手段,良田是基礎。“缺了其中之一,那么900公斤就很難達得到。”同時,他指出,高產超級稻培育需要較高的技術規範,因此要推廣到普通農戶尚待時日。“如果推廣的話,產量要打個八折。”袁隆平說,但就算如此,也可達到畝產720公斤,“這也是個不得了的產量。”
農業部委派的驗收專家程式華也表示,該品種水稻目前只能在得到驗收的湖南境內推廣,由於全國水土、氣候差異較大,大面積推廣尚有相當難度。
但是,現今已逾80歲、自稱“80後”的袁隆平依然難掩他的雄心壯志。“依照光能利用率2.5%來計算,從理論上講,水稻畝產1500公斤是具備潛力的。我希望再努力10年,在‘90後’時實現畝產1000公斤!”
在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的今天,為什麼還要不斷追求更高畝產?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國輝介紹,當前國家下大力氣來確保18億畝耕地的紅線,在我國現有耕地增量有限的情況下,提高水稻單產是保證我國糧食安全非常重要的一條途徑。
水稻超高產也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一個重大科學問題。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現在每公頃生產的稻米可養活27人,據估算,到2050年,每公頃必須養活43人。據介紹,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水稻單產最高的地區,其畝產平均約660公斤,日本水稻的畝產為445公斤。目前,我國已經大面積推廣的第一、二期超級稻的畝產已經分別達到550公斤和600公斤。
袁隆平告訴記者,中國雜交水稻在世界許多國家都適合種植,如果世界上雜交稻種植面積增加7500萬公頃,每公頃按增產2噸計算,可增產糧食1.5億噸,能多養活四五億人口,將有效保障世界糧食安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