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華爾街日報)

中文:華爾街日報
英文: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ull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華爾街日報)

其是美國乃至全世界影響力最大,側重金融、商業領域報導的日報,創辦於1889年。日發行量達200萬份。同時出版了亞洲版、歐洲版、網路版,每天的讀者大概有2000多萬人。《華爾街日報》新聞輿論通過尖利的筆鋒淨化著商業市場,正是它的輿論監督讓商業公司不能為所欲為。2007年6月28日,《華爾街日報》記者和編輯拒絕上班。據悉,此舉是在抗議新聞集團董事長默多克收購母公司道瓊斯以及公司修改勞動契約的計畫。據該報一名記者稱,150-175名記者參加此次抗議行動。報紙在亞特蘭大、波士頓、芝加哥、達拉斯及其它地方的編輯部幾乎沒人來上班。該記者拒絕透露他的姓名,他擔心如果道瓊斯被默多克的新聞集團買下後會遭到報復。但其他一些記者已經公開對默多克的收購行為表示強烈不滿,認為新聞集團很可能難以保證《華爾街日報》今後的新聞報導客觀公正性。

歷史回顧

《華爾街日報》的創始人查爾斯·道和愛德華·瓊斯在1882年成立“道·瓊斯”公司,在紐約金融區活動,以為商業客戶收集、摘抄商業信息為生。19世紀末的美國正值經濟飛速發展的高峰,“道·瓊斯”公司的客戶量不斷擴大。於是公司的兩位所有者在1889年正式創辦了了這張報紙,以適應蓬勃發展的商界對信息日益增大的需求。
創辦初期的《華爾街日報》發行範圍非常窄,在很長時間內也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直到1931年,巴尼·基爾格爾擔任該報主編,《華爾街日報》才正式進入了發展壯大的黃金時期。這位主編在任期間,對報紙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內容包括:在不影響表意的前提下,用平實的語言報導商業信息;提供對來自政府的新聞的詳細報導;避免使用艱深晦澀的商業術語和行話;擴大報導範圍,不僅僅局限於經濟領域的報導,等等。這些改革措施奠定了《華爾街日報》後來發展中的一貫風格。基爾格爾去世的時候,報紙的日均發行量超過了100萬份,並且成為全國性的主流大報,對美國和全世界的商業、金融領域產生了巨大而持續的影響。

報導風格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風格以嚴肅見長。在編輯上始終採用傳統的黑白灰三種配色,直到1991年才在廣告部分出現過少量的色彩。報紙上絕大部分為文字報導,圖片新聞很少,和以活潑著稱的《今日美國》形成鮮明對照。《華爾街日報》始終是美國最高端的報紙,其讀者群的平均家庭年收入是15萬美金。
《華爾街日報》以深度報導見長,對題材的選擇也非常謹慎。該報的記者選題的平均周期為六個星期。1999年,美國《哥倫比亞新聞評論》評選“走向21世紀的美國21種最佳報紙”,《華爾街日報》名列第三,原因在於“其調查行報導所保持的高品質和挖掘精神”。到2004年年底,《華爾街日報》的日均發行量約為180萬份。

報紙結構

通常《華爾街日報》共有96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美國特寫、國際商業新聞、美國政治經濟報導
第二部分:健康、媒體、工業、科技領域的報導
第三部分:理財與投資,國際金融市場分析
第四部分:個人投資,文化報導(星期二至星期四刊印)
第五部分:各類諮詢,包括房地產、旅遊等(星期五刊印)

華爾街日報體
“華爾街日報體”是美國《華爾街日報》慣用的一種新聞寫作方法,主要適用於非事件類題材的敘述。其基本特徵是,首先以一個具體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場景、小細節)開頭,然後再自然過渡,進入新聞主體部分,接下來將所要傳遞的新聞大主題、大背景和盤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題,結尾再呼應開頭,回歸到開頭的人物身上,進行主題升華,意味深長。這種寫法從小處落筆、向大處擴展,感性、生動,符合讀者認識事物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頗受讀者青睞。
“華爾街日報體”在結構上一般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開頭,即與新聞主題有關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過渡,即從人物與新聞主題的交叉點切入,將真正的新聞內容推到讀者眼前;第三部分,展開,即集中而有層次地闡述新聞主題;第四部分,回歸人物,即重新將人物引入新聞,交代此人與新聞主題的深層關係。

其他信息

英文版報紙和網路都是一年89美元,兩項都訂一年99美元
訂閱一年贈送兩星期!
官方網站:英文http://online.wsj.com/public/us
中文http://chinese.wsj.com/gb/index.asp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