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game

主機廠商:Son 發售主機:Nin 發售主機:Nin


TVgame=就是俗稱的電視遊戲。一般為一個單獨的主機做為遊戲主要載體,並通過連結電視等可視設備實現娛樂
最大發色數=即色深,表示支持的顏色數目
同屏最大發色數=表示同一個螢幕上最多可以顯示的顏色數目(在最大發色數範圍內)
最多活動塊數量=即平面上可活動矩陣的最多數目
每行最多活動塊=在平面劃分為基本矩陣行的前提下,該行可同時支持活動矩陣的最大數目
TV Game編年史
電視遊戲的誕生
難忘的日子:1977年10月
發售主機:Atari 2600(雅達利2600,開發代號Stella)
主機廠商:雅達利
主機實物圖:
主機規格:
CPU:MOS 6507 運行頻率 1.19 MHZ
畫面解析度:304X192
最大發色數:128色
同屏發色數:16色
記憶體:128bytes
軟體載體:普通容量為4KB的卡帶
售價:$199
首批銷量:25萬台
全球累計銷量:2500萬台
遊戲累計銷量:>1.2億套(900多款)
首發遊戲陣容:不明
相關遊戲發布種子帖:無
遊戲模擬器教學相關帖:無
相關知識:
1975年,雅達利成立了一家Cyan Engineering公司,開始研發家用機遊戲機。到了1976年底,雅達利創始人由於資金不足,以2800萬美元將公司賣給了華納通信,條件是讓Stella(開發代號)早點上市。到了1977年10月,Atari 2600正式上市,整個過程主機共花掉了1億美元的研發費用。
1977年初雅達利成立了軟體研發部,專門開發主機的相關軟體。但,由於管理不善,到1978年末,生產的80萬台主機只賣出了55萬台。這直接導致雅達利創始人Bushnell離開了雅達利。接任的Ray Kassar為雅達利帶來了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實施了一系列的市場宣傳活動。1979年Atari 2600成為最暢銷的聖誕禮物,當年銷量超過了100萬台。
1982年Atari 2600達到了顛峰,銷量800萬台,資產從7500萬美元增長到22億美元,占了華納收入的一半。然後由於缺乏軟體質量的管理,充斥市面的劣質遊戲讓Atari 2600的形象受損。結果1983年,雅達利跌入的低谷。
日本遊戲產業的起點
難忘的日子:1983年7月15日
發售主機:Famicom(FC,紅白機)
主機美版名稱: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NES)
主機廠商:Nintendo(任天堂)
主機實物圖:
主機規格:
CPU:摩托羅拉6502 運行頻率為 1.79MHz
畫面解析度:256X240
最大發色數:52色
同屏發色數:16色
最多活動塊數量:64個
每行最多活動塊:8個
活動塊大小:8X8或8X16象素
記憶體:2KB
顯存:2KB
軟體載體:普通容量為32KB的RPG—ROM卡帶
售價:14800円
首批銷量:前兩個月銷售50萬台
全球累計銷量:6291萬台(日本1935萬台、海外4256萬台)
遊戲累計銷量:>5億套
首發遊戲陣容:《大金剛》、《馬里奧兄弟》
相關遊戲發布種子帖:暫無
遊戲模擬器教學相關帖:暫無
該主機上誕生的著名遊戲系列
《馬里奧》系列(>1.82億套)
賽爾達傳說》系列(>4300萬套)
《勇者斗惡龍》系列(>6300萬套)
《最終幻想》系列(>4000萬套)
相關知識:
在1983年,日本遊戲市場處於混亂的無序的狀態,僅這一年就有十幾部主機在日本推出,不過這些遊戲機的市場定位都是普通的電子玩具,多數都是直接從美國引進。FC的目標則是成為日本的Atari 2600,從一開始就做好了以軟體支撐硬體的準備。
FC上市之後,Sega(世嘉)同期的遊戲機SG-1000被徹底壓制。不過FC上市不久,由於首批FC的硬體設計存在可能導致當機的嚴重Bug。為了挽救任天堂的聲譽,山內溥毅然決定回收主機,因此而損失了15億日元。不過這起事件讓任天堂樹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次年FC重新上市後於一年內賣出了165萬台。
FC在美國的首發更加成功。1985年10月NES在紐約率先上市,首發遊戲共15款。到1985年底,NES在紐約賣出了5萬台。隨後NES開始在美國全國上市,一年內賣出了100萬台,讓一度崩潰的美國家用機市場開始復甦
16位主機時代就此開啟
難忘的日子:1988年10月29日
發售主機:MEGA DRIVE(MD)
主機美版名稱:Genesis
主機廠商:Sega(世嘉)
主機實物圖:
主機規格:
CPU:摩托羅拉M68000 運行頻率為 7.67MHz
畫面解析度:320X224
最大發色數:512色
同屏發色數:64色
最多活動塊數量:80
記憶體:64KB
顯存:64KB
軟體載體:最大容量為4MB的卡帶
售價:21000円
首批銷量:不明
全球累計銷量:3075萬台(美國2200萬台)
遊戲累計銷量:不明
首發遊戲陣容:《獸王記》、《太空哈利2》
相關遊戲發布種子帖:暫無
遊戲模擬器教學相關帖:暫無
該主機上誕生的著名遊戲系列
《索尼克》系列(>3500萬套)
相關知識:
MD在日本推出以前,NEC已經聯合Hudson推出了PC-E。日本遊戲業對於PC-E的關注遠遠高於MD。對於世嘉而言,美國市場才是真正的戰略重心。世嘉於1987年公布了Genesis的發售日。1989年1月9日該主機在紐約和洛衫磯率先上市,建議零售價為$200。1989年9月15日該主機在全美上市,售價為190美元。由於當時美國遊戲市場已經基本被任天堂壟斷,世嘉決定開拓較高年齡層的新玩家群體,推出了大批面向成年玩家群體的遊戲。
SFC上市後,世嘉與任天堂的競爭進入白熱化。1992年,世嘉占領了北美55%的市場份額;1993年,世嘉家用機業務達到了空間絕後的頂峰,占據市場份額高達65%
QUOTE:
2D遊戲最後的王朝
難忘的日子:1990年11月21日
發售主機:Super Famicom(SFC,超級紅白機)
主機美版名稱:Super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SNES)
主機廠商:任天堂
主機實物圖:
主機規格:
CPU:摩托羅拉65836 最高運行頻率為3.58MHz
畫面解析度:512X448
最大發色數:32768
同屏發色數:256色
最多活動塊數量:128個
每行最多活動塊:64個
活動塊大小:64X64象素
記憶體:128KB
顯存:128KB
軟體載體:最大容量6MB的卡帶
售價:25000円
首批銷量:30萬台
全球累計銷量:4910萬台(日本1717萬台,海外3193萬台)
遊戲累計銷量:日本國內共1400款
首發遊戲陣容:《超級馬里奧世界》、《F-Zero》等
相關遊戲發布種子帖:暫無
遊戲模擬器教學相關帖:暫無
該主機上誕生的著名遊戲系列
超級大金剛》系列
《傳說》系列
相關知識:
1987至1988年間,FC豐厚的收入讓任天堂對於開發次世代主機毫無興趣。然後,PC-E和MD的市場占有率節節攀升迫使任天堂不得不開始投入16位主機的開發。SFC在設計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了兩顆圖形協處理器。
SFC最初預定於1989年7月發售,其後數度延期。不過由於任天堂有大批第三方的支持,SFC雖然姍姍來遲,卻毅然是日本玩家最關注的主機。在SFC發售之前,任天堂已經接到了150萬台的訂單。11月21日當天,東京街頭的各電器店充滿了排隊等候SFC的人群,很多家長為了能給孩子買部主機而曠工排隊,龐大的人流甚至嚴重影響了東京的交通。
1991年8月13日,任天堂在美國推出了經過重新設計的SNES。可惜SNES的上市時間實在太晚,當時MD已經在美國建立了足夠龐大的民眾基礎。SNES發售第一年就被MD輕易擊敗。任天堂勢力的削弱業為其後PS輕易占領美國市場提供了契機。
大容量3D時代的第一道曙光
難忘的日子:1993年10月
發售主機:3DO Multiplayer(3DO)
主機廠商:3DO
主機實物圖:
主機規格:
CPU:32位RISC(26MHz)、ARM60(12.5MHz)
畫面解析度:640X480
最大發色數:32000色
同屏發色數:1670色
描繪能力:每秒1600萬象素
記憶體:2MB
顯存:1MB
軟體載體:2倍速CD-Rom
售價:$699
首批銷量:第一年12。5萬台
全球累計銷量:不明
遊戲累計銷量:不明
首發遊戲陣容:《Crash'n Burn》、《A Bird's Life》
相關遊戲發布種子帖:無
遊戲模擬器教學相關帖:無
該主機上誕生的著名遊戲系列
《極品飛車》系列(>3000萬套)
相關知識:
從嚴格意義上說,“3DO”是一個概念,而不是一部主機,3DO的名稱來自“Audi-O”、“vide-O”、“3D-O”。3DO主機並非由3DO公司自己生產,而是授權給松下、三洋、三星等知名電器企業生產。
3DO的第一款型號FZ-1由松下生產,全名為Real 3DO Muitiplayer,雖然該主機的性能毫無疑問地超過了同時期所有的競爭對手,然而其價格卻是SNES和MD的4倍。由於3DO的普及率嚴重不足,第三方廠商的支持力度卻非常有限。不過因為霍金斯與EA的關係,EA對該主機給予了強力的支持。為其打造了原創賽車遊戲《NEED FOR SPEED》(極品飛車)。可惜這些遊戲在3DO三出現時,PS和SS已經紛紛降臨,3DO早已回天乏術。
QUOTE:
第六顆行星的金色光芒
難忘的日子:1994年11月22日
發售主機:SEGA SATURN(SS,世嘉土星
主機廠商:Sega(世嘉)
主機實物圖:
主機規格:
CPU:兩顆運行頻率為28.6MHz的日立32位SH2
畫面解析度:640X480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記憶體:32Mbit
軟體載體:2倍速CD-Rom
售價:44800円
首批銷量:20萬台
全球累計銷量:926萬台
遊戲累計銷量:不明
首發遊戲陣容:《VR戰士》等
相關遊戲發布種子帖:暫無
遊戲模擬器教學相關帖:暫無
該主機上誕生的著名遊戲系列
《櫻大戰》系列
《格蘭蒂亞》系列
相關知識:
在遊戲主機市場,世嘉總是走在時代的前列。1992年,當3DO研發其32位主機時,世嘉成立了“Giga-Drive”研發項目。由於是雙CPU結構,其3D機能達到了《VR戰士》對應的Model 1基板的1.5~2倍。世嘉將該主機定名為“土星”-太陽系的第六行星,代表世嘉的第六部主機。
在主機發售前一個月,首批20萬台土星幾乎已經被全部預訂,首發當日15萬台主機迅速售罄。購買土星的玩家多數都是衝著《VR戰士》二來。1994年底,土星在日本總共賣出了50萬台,銷售成績超過了同一時期的PS。1995年5月7日,索尼與世嘉同時宣布PS和SS銷量超過100萬台,兩大32位主機的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
然而在美國市場,世嘉卻沒有繼承MD的市場優勢。美版土星的價格比PS高100美元,實際性能卻不及PS。1995年世嘉與索尼狂打價格戰,土星以微弱的優勢領先,然後由於土星的造價比PS高,到了1996年之後,世嘉再也無法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土星在美國和日本全線潰敗。
索尼帝國由此誕生
難忘的日子:1994年12月3日
發售主機:PlayStation(PS)
主機廠商: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SCE,索尼電腦娛樂部)
主機實物圖:
主機規格:
CPU:32位RISC,運行頻率為33.8688MHz
畫面解析度:640X480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同屏發色數:4000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36萬/秒
記憶體:28Mbit
軟體載體:CD-Rom
售價:39800円
首批銷量:30萬台(當月)
全球累計銷量:1億台以上
遊戲累計銷量:15億套以上
首發遊戲陣容:《山脊賽車》等
相關遊戲發布種子帖:暫無
遊戲模擬器教學相關帖:暫無
該主機上誕生的著名遊戲系列
《山脊賽車》系列
《生化危機》系列
《寂靜林》系列
《合金裝備》系列
相關知識:
“PS計畫”原本是任天堂與索尼聯手打造的,但是很可惜,這兩大廠商的蜜月期並未持續多久便以任天堂暗中向菲利浦投懷送抱的“出軌事件”而告終。由於鑽了法律的空子,任天堂在這場風波中得以全身而退,空留下了人財兩空的索尼,新時代主機大戰的隱患就此埋下。
1994年12月3日,伴隨著“いちーにーさん、すべでのゲームは ここにいる!(1-2-3,所有遊戲在這裡集結!)”的經典廣告語,PlayStation正式發售。秋葉原等地出現了數百人排隊購買的浩大場面,首批出貨的10萬台在中午前被搶購一空,甚至連索尼社長大賀典雄的孫子都不得不空手而歸。
由於PS的品牌號召力使得眾多知名軟體廠商紛紛加盟,PS主機上開始逐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直至兩大白金級遊戲廠商Square與Enix陸續宣布將攜巨作《最終幻想VII》與《勇者斗惡龍VII》投奔PS,它們所引起的雪崩效應無異於提早宣判了32位主機時代戰爭的完結。
孤軍奮戰的光桿司令
難忘的日子:1996年6月23日
發售主機:Nintendo 64(N64)
主機廠商:Nintendo(任天堂)
主機實物圖:
主機規格:
CPU:64位MIPS R4300i
GPU:SGI 62.5MHz RCP
畫面解析度:640X480
最大發色數:1670萬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15萬/秒
記憶體:4MB RDRAM
軟體載體:最大容量64MB的卡帶
售價:25000円
首批銷量:50萬台
全球累計銷量:3293萬台(日本554萬台,海外2739萬台)
遊戲累計銷量:不明
首發遊戲陣容:《超級馬里奧64》等
相關遊戲發布種子帖:暫無
遊戲模擬器教學相關帖:暫無
該主機上誕生的著名遊戲系列
《超級馬里奧64》系列(1191萬套)
馬里奧賽車64》系列(987萬套)
《塞爾達傳說 時之笛》(760萬套)
相關知識:
N64雖然比SS和PS晚上市了一年半,但是在日本由著雄厚根基的任天堂依然得到了玩家的廣泛支持,N64在日本的首發規模比PS和SS強大得多,首批50萬台主機只用了10天時間就已售罄。1996年9月30日,N64在北美上市後同樣大獲成功。人們對於在遊戲機市場上壟斷了十年的任天堂依然信心十足,N64似乎比PS和SS更受歡迎。
然後由於採用卡帶為媒體,讓所有第三方大失所望。N64的卡帶製造成本高達25美元,而CD-Rom只要10美分,因此N64的遊戲售價一般比PS高20~25美元。N64時歷史上遊戲種類最少的主流遊戲機,其發售之後的好幾個月內一直缺乏軟體支持,而PS和SS卻有著空前強大的遊戲陣容。N64首發的強勁勢頭很快被《生化危機》等大作牢牢壓制。由始至終,N64基本上都是任天堂隻身作秀的舞台。
世嘉之夢的最後一擊
難忘的日子:1998年11月27日
發售主機:Dreamcast(DC)
主機廠商:Sega(世嘉)
主機實物圖:
主機規格:
CPU:128位SH4,運行頻率為206MHz
浮點運算能力:1.4GFLOPS
GPU:PowerVR2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300萬/秒
記憶體:16MB
顯存:8MB
軟體載體:最大容量為1.2GB的GD-Rom
售價:29800円
首批銷量:15萬台
全球累計銷量:1045萬台(日本225萬台,海外820萬台)
遊戲累計銷量:不明
首發遊戲陣容:《VR戰士3》等
相關遊戲發布種子帖:暫無
遊戲模擬器教學相關帖:暫無
該主機上誕生的著名遊戲系列
《莎木》系列
相關知識:
由於主機設計的缺陷,SS在與PS的競爭中吃了大虧。在開發下一代主機時,當時世嘉的社長中山隼雄決定外聘IBM的高級工程師在美國成立了一個單獨的開發組,而日本方面由佐騰秀樹率領團隊葉在同時進行主機設計,1997年7月,世嘉高層決定採用日本組的方案,並定名為Dreamcast,是夢(Dream)與傳播(Broadcast)的合成詞。意思是將夢傳播給玩家。
該主機在發售之前,世嘉已經拿到了50萬台的訂單,然而世嘉的生產合作夥伴NEC卻碰上了嚴重的生產問題。由於圖形晶片的生產速度跟不上,DC在日本的首批出貨只有15萬台。1999年9月9日,DC在美國上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天就賣出了22.5萬台。
截至1999年2月,DC在日本的總銷量為90萬台,未能達到當初預計的100萬台。其後在《最終幻想VII》等PS大作的衝擊下,缺乏軟體支持的DC開始呈現頹勢。進入2000年,隨著PS2的上市,DC在日本和美國全面潰退。2001年3月,世嘉宣布DC停產,並徹底退出主機市場
最強基因的繼承者
難忘的日子:2000年3月4日
發售主機:PlayStation2(PS2)
主機廠商: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SCE,索尼電腦娛樂部)
主機實物圖:
主機規格:
CPU:128位EE,運行頻率為294.912MHz
GPU:GS,主頻 147.456MHz
畫面解析度:1024X768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7500萬/秒
記憶體:32MB RDRAM
顯存:4MB
軟體載體:4倍速DVD-Rom
售價:39800円
首批銷量:98萬台(三日)
全球累計銷量:>9000萬台(截至2005年6月)
遊戲累計銷量:無法計算
首發遊戲陣容:《山脊賽車》等
相關遊戲發布種子帖:暫無
遊戲模擬器教學相關帖:暫無
該主機上誕生的著名遊戲系列
《鬼泣》系列
《鬼武者》系列
《真三國無雙》系列
《王國之心》系列
相關知識:
2000年初,PS2的網上預約正式開始,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網站竟然在開始的1分鐘內接到了10萬多份的訂單。伺服器不堪重負,當場癱瘓。狂熱的預約活動一直持續到2月底,共有38萬份PS2被訂了出去。
3月4日,PS2的發售引起了新一輪的搶購熱潮。東京秋葉原電器街甚至出現了5000餘人的長隊,排在隊首的幾人則在四天前就已經搭好了帳篷,狂熱度令人嘆為觀止。最後SCEI再次創造了業界的神話:三天內PS2總計銷量達到了98萬台,成為有史以來銷量速度最快的電視遊戲主機。
陣容最薄弱的任天堂主機首發式
難忘的日子:2001年9月14日
發售主機:Nintendo Gamecube(NGC)
主機廠商:Nintendo(任天堂)
主機實物圖:
主機規格:
CPU:IBM PowerPC 750CXe 運行頻率為485MHz
浮點運算能力:10.5GFLOPS
GPU:ATI flipper 運行頻率為162MHz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最高1200萬每秒
記憶體:24MB
顯存:16MB
軟體載體:特製8cm DVD,單碟最高容量1.8GB
售價:25000円
首批銷量:30萬台
全球累計銷量:1850萬台(截至2005年6月)
遊戲累計銷量:1.5929億套(截至2005年6月)
首發遊戲陣容:《路易的鬼屋冒險》
相關遊戲發布種子帖:暫無
遊戲模擬器教學相關帖:暫無
該主機上誕生的著名遊戲系列
《Pikkmon》系列
相關知識:
1999年3月3日,在索尼公開PS2的第二天,任天堂與松下共同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了代號為“Dolphin(海豚)”的新一代遊戲機的開發,並宣布其性能規格將會在PS2之上。然後NGC的首發遊戲陣容太過薄弱,NGC首批出貨共有45萬台,而首周之內只賣出了30萬台,與其他主機普遍存在的缺貨現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NGC的倉促上陣不僅沒有起到壓制PS2的作用,反而讓任天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NGC的美版首發又很不幸地遇到了Xbox這個強勁的對手,結果其在北美的首批銷量為46.9萬台,比Xbox少了將近10萬台。遊戲陣容薄弱,這是NGC從發售日起就從未跳脫的窘境。在《光環2》發售後,NGC在歐美被Xbox遠遠拋在了身後。
巨鱷微軟的新獵物
難忘的日子:2001年11月15日
發售主機:XBox
主機廠商:MicroSoft(微軟)
主機實物圖:
主機規格:
CPU:733MHz
GPU:Microsoft與nVidia共同開發的特製繪圖晶片,主頻233MHz
畫面解析度:1920X1080
多邊形處理能力:1.165億/秒
同步貼圖材質數目:4
軟體載體:DVD-Rom
內建硬碟容量:8GB
售價:$299
首批銷量:100萬台(當月)
全球累計銷量:2200萬台以上(截至2005年6月)
遊戲累計銷量:不明
首發遊戲陣容:《光環》、《生或死3》
相關遊戲發布種子帖:暫無
遊戲模擬器教學相關帖:暫無
該主機上誕生的著名遊戲系列
《光環》系列
相關知識:
相對於同一起跑線的其他主機而言,Xbox的首發軟體陣容無疑是極為成功的。雖然Xbox在美國上市時,PS2的全球銷量已經突破了2000萬台,然而來勢洶洶的Xbox依然令人畏懼。微軟在紐約和舊金山舉辦了盛大的Xbox午夜首賣活動,比爾蓋茨親臨紐約時代廣場,並在零點一分親自將第一部Xbox遞給熱心的玩家,並與其一同體驗了Xbox的魅力。
不過,相對於Xbox強大的硬體性能而言,299美元這低廉的售價在當時而言簡直與惡性傾銷無異。以這樣的價位銷售,每賣一台Xbox,微軟將會虧125美元。事實也確實如此,雖然現在全球銷量兩千萬台的Xbox已經穩穩坐上了第二把交椅,但這些年來微軟在硬體上10億美元/年的蒸髮式揮霍實在有些驚人。“第一代就像一局遊戲,如果你玩得好,那么到最後他會說:‘你可以再玩一遍了。’就是這樣!”比爾蓋茨說。幾十億美元的虧損僅僅是為了“再玩一遍”!世界首富的耐心令所有人膽寒。
目標是十億用戶
難忘的日子:2005年11月22日
發售主機:XBox 360(X360)
主機廠商:Microsoft(微軟)
主機實物圖:
主機規格:
CPU:3.2GHz對稱型3核心CPU
GPU:10MB內藏DRAM,主頻500MHz
象素填充率:16G Sample/秒
多邊形處理能力:5億/秒
遊戲畫質:所有遊戲均對應wide畫面(16:9),D4(720p)以及D3(1080p)
記憶體:512MB
軟體載體:12倍速 DVD-Rom
內建硬碟:20GB
售價:$299.99(普通版)、$399.99(豪華版)
首批銷量:尚未統計
首發遊戲陣容:《卡美奧 元素之力》、《哥譚賽車計畫
相關遊戲發布種子帖:無
遊戲模擬器教學相關帖:無
相關知識:
X360,這台“潘多拉的魔盒”實在充滿了誘惑。次世代戰爭的帷幕已由X360率先掀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