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LOGO顛覆品牌全球統治

NOLOGO顛覆品牌全球統治

本書主要探討跨國企業如何將品牌不斷地深入消費者的私領域、探討跨國企業如何剝削第三世界的人民以圖自身利潤,剖析知名品牌如何征服世界,對此現象提出深刻反思,也分析反全球化的風潮將如何反撲。本書榮獲《衛報》圖書新人獎提名,加拿大國家商業圖書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品牌、LOGO、廣告和贊助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無孔不入……在當下的中國,品牌和廣告無所不在,存在於各種公共空間裡,無論是電視、報紙、戶外、電梯、大堂還是洗手間你都能看見企業廣告。

《NO LOGO》一書,讓讀者大眾看到這些打造品牌的跨國企業背後,出現了什麼樣引人討伐的勾當。本書主要探討全球化的黑暗面、探討跨國企業如何將品牌不斷地深入消費者的私領域、探討跨國企業如何剝削第三世界的人民以圖自身利潤。此書中剖析知名品牌如何征服世界,對此現象提出深刻反思,也分析反全球化的風潮將如何反撲。反對LOGO就是向NIKE這樣的跨國大公司爭取工資、爭取工作、爭取公共空間。這本書促生了一個新族群,“NONO”族,即遠離和唾棄名牌,不靠名牌來顯示社會地位,他們提倡簡約,崇尚自然,回歸純真的“新節儉主義”生活。

編輯推薦

梁文道×約翰·伯格推薦。熔品牌運作、青年文化與全球化浪潮於一爐的震撼性傑作,領耐克顫慄、令麥當勞發抖、令殼牌焦頭爛額的聲討檄文。

本書榮獲《衛報》圖書新人獎提名,加拿大國家商業圖書獎。

No Space:今日,品牌充溢我們的生存空間。它不再滿足於充當具體產品可辨識的面孔,而是要鼓吹販賣所謂的生活方式。尤為顯明者,是它對青年文化的借鑑利用,由此深度介入大眾文化與公共空間。

No Choice:品牌導向的企業運作,實際上限制了公眾的選擇空間。因其非物質性和流動性,品牌相較於原來的實體企業,更利於兼併擴張,由此造成壟斷,不但對其他企業構成威脅壓迫,亦以其巨大的宣傳與影響,引導操縱乃至欺矇公眾,侵害選擇自由。

No Jobs:大型跨國企業將品牌經營視為要務,實體產品的生產製造遂向成本更為低廉的第三世界國家轉移。傳統製造業地區企業倒閉、工人失業,流動性與不安感日益加強;取而代之的第三世界勞工,在惡劣環境、微薄工資之下,以血汗澆築品牌的世界,並日益深陷此全球化網路,積重難返

No Logo:品牌運作機制可謂全球化浪潮的縮影,此一浪潮看似不可避免,但1990年代中期以來,各地民眾自發創生各種組織與運動,以期抵抗此一進程中的不義與虛偽,或是以火攻火,從跨國企業手中奪取權力,實現利益共享。取代品牌跨國統治的,將是將是以公民權利為核心的其他選擇。

作者簡介

娜奧米·克萊恩,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與文化觀察者之一,深入剖析品牌世界及其背後的經濟文化動作機制與操控流程,揭示全球經濟一體化下的真實世界、真實選擇,以及真實的希望。

媒體評論

一部社會運動的聖經。 ——《紐約時報》 一本完備、適用的手冊,探討超級品牌對於文化、工作與消費者選擇權的影響。 ——《村聲》 對後現代資本主義的雄辯控訴,尤其針對企業品牌的壓迫性影響,以及與之關聯的世界貿易權力結構。 ——《衛報》

圖書目錄

致謝

引言 品牌之網路

第一部 別無空間

第一章 嶄新的品牌化世界

品牌的發軔

品牌之死(謠言總是三人成虎)

品牌再現江湖

第二章 品牌向外擴張

市景(cityscape)的品牌化

媒體的品牌化

音樂的品牌化

耐克及運動的品牌化

品牌化的明星

品牌蜥蜴(brrdndasaums)的年代

第三章 一切均可變

青少年市場是救星再世

酷得讓人嫉妒

潮流間諜:讓飲水機變酷

酷感獵人:青少年文化的法定狗仔隊

嘻哈文化炒熱了品牌

湯米·希爾費格:來去貧民區

獨家訂作公司(Indie Inc.)

反諷的消費:無需解構

賣或者被賣

搖滾的執行長(Rock-and-Roll CEOS)

克服難關

第四章 學習的品牌化

嗨,孩子們!自己來做推銷商吧!

大學的品牌化

反對聲浪何在?

第五章 父權體制過時了

身份認同的行銷

思懷壓迫?

市場大雜燴:多元化以及全球推銷戰

全球化青少年

全球化之屋被焚毀時的混戰

第二部 別無選擇

第六章 品牌轟炸

不斷的複製

低價戰爭:沃爾瑪模式

連鎖店群組:星巴克模式

精選VS.選擇

第七章 企業併購與合作案

超級商店:深入品牌

品牌村:化身為品牌

私有化城鎮廣場上日益縮減的選擇

新托拉斯:消滅選擇

第八章 企業審查

合作案的審查制度

著作權流氓

市鎮廣場私有化

第三部 別無工作

第九章 被遺棄的工廠

輸出耐克模式

“這不是工作外流的故事”

甲米地不可承受之輕:深入自由貿易區

“羅薩里奧本該不一樣的”

在括弧內工作

還不夠低:在中國壓縮工資

“沒有工會,就沒有罷工”

發生在卡梅莉塔身上的事……

流動的工人

加工區的其他產品:新品種的工廠工人

流浪的工廠

買主出走

第十章 威脅以及臨時雇員

品牌化的職業:業餘嗜好,而非工作

打倒麥式工會(McUnion)

免費的工作:更多的假工作,由超級品惠予提供

臨時雇員:出租的員工

沒錯,不過……比爾·蓋茨不會拯救我們嗎?

“自由工作者的國度”

第十一章 培養不忠

從工作創造者到財富創造者

流失:雙向的買賣

從別無工作到拒絕品牌……

第四部 拒絕品牌

第十二章 文化反堵

“企業贊助鬧內訌”——紙老虎,1997年的標語

認同政治走向互動

廁所廣告成為政治催化劑

聆聽內在的行銷員

行銷反行銷者

商標過剩

酷感狩獵計畫的著地點

30年代的廣告破壞:“變成上流的觸摸者!”

第十三章 收復街道

玩政治

“抗議,將會和資本一樣跨越國界”

RTS的煽動宣傳

第十四章 群情激奮

“血汗工廠年”

攻擊品牌年

權力在哪裡

第十五章 品牌自作自受

設計師行動主義:商標即明星

另一種商標交流

全球行動

跟隨商標的路徑

合作案的不公平

第十六章 三個品牌的故事

飛揚符號:為良好的工作而戰

殼牌石油:為開放的空間而戰

從海底垃圾場到陸地油田

黃金拱形:為選擇而戰

三巨頭帶來的教訓:把法庭當成工具

三巨頭的教訓:使用網路來點亮麥氏聚光燈

第十七章 當地的對外政策

學生給品牌上了一課

真正的品牌大學

社區行動:推動選擇性採購

第十八章 超越品牌之外

當好事發生在壞品牌身上……

當壞事發生在無品無牌者身上……

間接抵制

牆上的字

結語 消費主義VS.公民權

後記 街頭的兩年

附錄

延伸閱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