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族群

族群

族群在民族學中指地理上靠近、語言上相近、血統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體,也稱族團。

比如中華民族可分為華夏族群,百越族群,百濮族群,氐羌族群,苗瑤族群,突厥族群,蒙古族群和女真族群等。

族群劃分方式

按居住地對人群分類:如海外華人、湖南人、台灣人、北京人則多以出生地、居住地或祖籍地對人群地歸類。

按宗教信仰對人群分類,如穆斯林即指信仰伊斯蘭教的信眾;從民族學上,一個民族如果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可以被認為屬於伊斯蘭民族,屬於對阿拉伯人或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的民族稱謂。

一個民族通常包含多個族群。

一個族群通常包含多個民系。

新族群的狀態,就是不大同的個性新族群的狀態,就是被貼了標籤的不大同的個性群體

新族群

新族群的出現是當今社會的新現象,新的具有細微特色的群體,逐漸發展並生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隱性或顯性群體,這種意識形態上的族群劃分基礎,取代了以往作為標準的符號經濟民族、信仰等抽象的概念。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作為社會文化動物,其天性就決定其個體成員有必要尋找一定的歸屬感,從生理到心理都必須依賴一個更大的群體。
在具體的社會條件下,各種群體、階級、階級成員為他們自己獨特的品味合法化而爭鬥、競爭,從而對這個具體的社會場域加以命名與再命名、分類與再分類、秩序的初建與重建。當代消費社會出現了以文化認同為基礎,以趨同品味的符號消費為標誌的新族群劃分標準。

眾多新族群

眾多新族群出現的背後是被異化的生活與社會結構帶來的馬太效應。
在“族群”一欄,你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血緣的,一個是生活的。

窮忙族:越窮越忙,越忙越窮。
房奴:套在房子裡的人。淪為“奴隸”那刻,也實現了上班族追求的夢想。
拼客:天賦是整合資源———將無償使用他人車輛理解為節約、快樂、溝通與交友;拼房、拼車、拼網、拼卡,唯一不需要的就是拚命。
過勞死:死亡率的新增長點。從不“加班”,因為字典里沒有“下班”。
曬客:拿工資、疾病、女朋友來曬,用隱私來換髮言權。
國貿男/張江男:偶然也被稱為“水晶鳳凰精英男”。
御宅族:SOHO族的反義詞,SOHO族在家工作,他們在家不工作。
丁克族:只是單獨,而不是孤獨,老無所依就是指這種人。
背包族:旅行團友的反義詞。他們最想去的,是沒有旅行團的地方。
極客:靈魂和生活都在網上的人。父母給了他身體頭髮,他卻用來做MODEM。
M-zone人:我的地盤我做主,但淪為中國電信的活廣告。
樂活族:不用塑膠袋、不穿皮草,或者堅持素食———拜金族的不快樂,是他們快樂的基礎。
iPod族:奉賈伯斯為生活方式教主,自以為戴上白色耳機就與世隔絕。公益廣告用他們作為題材,告訴大家:小心過馬路,過馬路要關掉iPod。
淘寶族:堅信淘寶網上可以得到生活的一切或一切的生活———網路拍賣的少林秘笈、原味內褲和坦克,證明了這一點。
拍客:攝像頭是身體器官。他們是最無情的人———遇到車禍或地震,第一個念頭就是拍下來。
飛特族:“Freeter”是英文“自由”(free)與德文“勞工”(arbeiter)的雜交———工作自由,只做兼職。
奔奔族:又叫奔奔奔族———奔波、奔跑、奔放。他們自認為在奔向生活,別人看來只是在疲於奔命。
相親族:生活圈子不出辦公室,卻渴望與隔壁寫字樓的人結婚。 他們每周相親3次,約會控制在8分鐘,講究婚姻成功學原則———追求的是過程,不是結果。
維客:名字來源夏威夷語的“weekeeweekee”,原意為“快點快點”。他們崇拜共同創作,如編寫字典。至於“快點快點”字典的可靠度,則見仁見智。
小私:聘請私人醫生、私人律師、私人保姆、私人理財顧問———他們要求的私人服務可擴大內需,是社會失業率不再下跌的關鍵。
月光族:及時行樂的代言人,消費主義與信用卡推銷員製造的陰謀。比一個月花光工資的月光族更糟的,叫星光族與日光族。
SOHO族:家與公司(工作)合而為一,工商部門和稅局需要重點監控的人。
威客:“我幫人人,人人幫我”,網上出售個人智慧、知識、專業特長與創意點子,據說前身是人肉搜尋引擎。
換客:愛好以物易物———從北京奧運時的房子使用權到《古文觀止》都可交換。網際網路是他們的跳蚤市場,只有需要“別針換別墅”的人才走上街頭。
套牢族:用生活自由買股票的人,追新族(愛買新股者)可能是他們的前身。
尼特族: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不參加就業輔導,無所事事足以概括其人生。
本本族:對學歷證、技能證、等級證等證書的迷信,讓他們成為知識的奴隸,而不是主人。
考碗族:他們的興盛與官僚體制的興盛有關。公務員是金飯碗,他們要吃這碗飯。
號哭族:壓力無處宣洩或情感冷漠,不得不在周六抱團,靠看肥皂劇或朗誦詩歌去抱頭痛哭的人
NONO族:他們的存在是對小資生活的雙重否定———對虛偽說NO,對造作說NO,對跟風說NO,對千人一面的品牌說NO。
漂移族:解開領帶、從辦公室走出來的時間都用來飆車。成為賽車高手是一個夢想,但看《頭文字D》是不夠的。
LOMO族:表面上只是選了與眾不同的LOMO相機去拍自己,實際上在選擇與別不同的視角去過日子。
候鳥族:白天乘坐公車、捷運、私家車奔波幾十公里從郊外趕到市中心,然後在晚上一臉疲態地趕回去。
跳蚤族:跳槽是家常便飯,工作履歷如一首十四行詩。永遠都在尋找更好的機會,但好機會通常不喜歡他們。
草莓族:一碰到壓力就崩潰的人。像草莓一樣一壓就扁,近親是“柿子族”。
偽族:達人的反義詞,飯桌上誇誇其談的話題發起者。自以為精通電影、棒球甚至航天技術,其實是不懂裝懂。
殼族動畫的超級發燒友。對“鹹蛋超人(奧特曼)”的迷戀超過常人。童年被無限延長的人。
知道分子:不一定是知識分子,但什麼都知道。與媒體是共生關係———西方產意見領袖,中國產知道分子。
年度人物:職業的貴族,活動獲得商業贊助的重要因素。需經過媒體、調查公司、商業品牌的發掘與洗禮,歲末年初時常在不同頒獎典禮上走穴。
燒包族:口頭禪是“我不是想買這件東西,我只是想買我想買這件東西時的心情”。
99族:可悲的完美主義者———擁有再多從來不滿足,拚命工作只為了在獲得99後,再獲得額外的那個“1”。
裝嫩族:年齡超過30歲、愛穿顯嫩的衣服、愛穿球鞋、愛泡夜店。以為自己是年輕人,於是真成了年輕人。
賤客:將犯賤作為娛樂自己與他人的一種方式。榜樣是芙蓉姐姐,敵人是虛偽的社會道德。
捧車族:石油能源危機、城市交通擁堵、停車場收費昂貴的受害者。停車場裡的私家車從星期一放到星期五,星期六才能去郊外溜溜。
畢婚族:認為婚姻是職業規劃的一部分,大學畢業的出路之一就是結婚———對方工作的穩定性、收入情況都是愛情之前的標準。
腦殘族:生活方式叫非主流,寫作方式叫腦殘體,主要群體叫90後(網路觀點)———特徵是看起來從不用腦或者沒有大腦,卻讓你將他掛在嘴邊。
慢活族:快生活的反對者。可能無故辭職、忽然隱居、拒絕上網或一直在長途旅行,生活節奏緩慢,觀念卻快人一步。
部落格:原來的解釋很簡單,寫部落格的人。後來被劃分了名人與草根、商業與非商業、職業與非職業———職業部落格過勞死的新聞登上報紙,標誌他們正式成為一個異化族群。
反冬粉:反章子怡、反郭敬明、反CNN、反SUV———你想得出來的,他都反。
超女/快男:選秀時代的成功學、人人出名5分鐘的證據———是有欲望的快男超女,而不是清純的少男少女。
乾物女:“像香菇、干貝一樣乾巴巴“的女人。生活不拘小節、下班後直接回家、遠離戀愛、口頭禪是“這樣做最輕鬆”———在辦公室妝容整齊,回家卻穿著有破洞的運動服。
哈X族:迷戀某些東西的人,包括哈韓、哈日、哈貓、哈哈(哈利·波特)……哈字來自滿語“hadaba“,意思是拍馬屁和獻媚。對,他們幹的就是這個。
蝸族社會壓力的最佳適應者。特徵是玩命和玩樂———工作日頂住壓力、拿下高薪,休息日自由自我、痛快享樂。
隱婚族:真正明白辦公室社交的人———隱藏已婚事實,可以和同事泡夜場、談戀愛;反正不會和同事成為朋友,或者結婚。
辣奢族:奢侈品是人生必經的甜酸苦辣———對名牌的熱愛是辣,加班的時候是酸,吃速食麵蓄錢是苦,買到限量版LV包包是甜。
酷摳族:節約所得不是金錢,而是更簡單的生活———不打的不血拚,不下館子不剩飯,家務堅持自己乾,上班記得爬樓梯。

其他新族群,正在不斷滋生。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