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D

NMD

國家飛彈防禦系統(NMD)是一個軍事戰略和聯合的系統用於在整個國家範圍抵擋外來的洲際彈道飛彈。這些入侵的飛彈可以被其他的飛彈,或者雷射所攔截。它們可以被攔截於發射點附近(爬升階段),飛行過程之中,或者是再入大氣層階段。

基本信息

解釋一

NMDNMD
冷戰戰時期,美國為了取得對蘇聯的軍事優勢,
於1983年提出"戰略防禦"計畫(又稱"星球大戰"計畫)。
1993年,柯林頓宣布"星球大戰"時代結束,取而代之的是"NMD"(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國家飛彈防禦系統)
和 "TMD"(Theater Missile Defence, 戰區飛彈防禦系統)。國家飛彈防禦系統是指為保護美國本土免遭戰略飛彈攻擊的武器系統。
該系統由80年代的"戰略防禦計畫"和90年代初的"對付有限打擊全球防護系統"演變而來的。 美國發展NMD和TMD將打破全球的戰略平衡與穩定,阻礙核裁軍的進程,破壞國際防擴散的努力,並可能引發新一輪的軍備競賽,所以受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反對。
TMD的研製是由低向高發展的。用於攔截飛行高度在40公里以下飛彈的愛國者飛彈,已取得較大進展。在1991年海灣戰爭時,愛國者PAC-2 型飛彈命中率為60%,此後美國不遺餘力地提高這種飛彈的性能。今年3月15日,美國宣布改進型的愛國者PAC-3型飛彈攔截試驗獲得成功。據悉,美國還要進行16次攔截不同目標的試驗,使這種飛彈進一步完善。目前愛國者飛彈是TMD中唯一有效的攔截武器,也就是說,TMD 尚處於低空防禦階段。
NMD是用來保護美國本土免受彈道飛彈攻擊的防禦系統。從這一點看,它是里根“星球大戰”計畫的翻版或繼承者。所不同的是,“星球大戰”計畫所依賴的是空中防禦系統,而NMD是以陸空結合、陸地防禦系統為主。根據美國國防部提供的材料,NMD包含六大部分:地基攔截飛彈、地基雷達、天基感測器、改進型早期預警雷達,以及作戰管理、指揮、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按照構想,美國可以通過這一系統,從敵方飛彈一發射,就對它進行偵察、跟蹤、定位、鎖定,在它進入美國領空前將其摧毀。這項計畫尚處於論證階段,到底搞成什麼樣子,至今誰也說不清楚。據說,如果把外來的飛彈比作雨點,這一系統就像一把傘,把美國罩得嚴嚴實實,不受一點損害。但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一位議員在國會辯論時,就曾當場撐起一把只有傘架的漏雨傘,以此形容NMD的防禦能力。冷戰戰時期,美國為了取得對蘇聯的軍事優勢,
NMD具體介紹

NMD全部組成是:2處發射陣地、3個指揮中心、5個通信中繼站、15部雷達、30顆衛星、250個地下發射井和250枚攔截飛彈系統。
具體地說,NMD是由5大部分組成的,即預警衛星、改進的預警雷達、地基雷達、地基攔截彈和作戰管理指揮控制通信系統。
預警衛星用於探測敵方飛彈的發射,提供預警和敵方彈道飛彈發射點和落點的信息。這些衛星都屬於天基紅外系統,也就是說靠敵方發射飛彈時噴射的煙火的紅外輻射信號來探測飛彈。
改迸的預警雷達,它們是NMD系統的"眼睛",能預警到4000-4800千米遠的目標。美國除要改進現有部署在阿拉斯加的地地彈預警雷達以及部署在加州與麻薩諸塞州的"鋪路爪"雷達外,還要在亞洲地區新建一個早期預警雷達。
地基雷達是一種X波段、寬頻帶、大孔徑相控陣雷達,將地基攔截彈導引到作戰空域。
地基攔截彈是NMD的核心,由助推火箭攔截器(彈頭)組成,前者將攔截器送到目標鄰近,後者能自動調整方向和高度,在尋找和鎖定目標後與之相撞,將它擊落在太空上。
作戰管理指揮控制通信系統利用計算機和通信網路把上述系統聯繫起來。
這些系統部署後,24顆整天圍繞地球不斷鏇轉的低軌道預警衛星和6顆高軌道衛星,一旦探測到敵方發射飛彈,立刻跟蹤其紅外輻射信號。通過作戰管理指揮控制通信系統,衛星除將飛彈的飛行彈道"告訴"指揮中心外,還要為預警雷達和地基雷達指示目標。預警雷達發現目標後,將飛彈的跟蹤和評估數據轉告地基雷達。一旦收到美國航天司令部的發射命令後,攔截彈就騰空而起。攔截器靠攜帶的紅外探測器盯上來襲飛彈後,竭盡全力(靠動能)與它相撞,與對方同歸於盡。
介紹:反飛彈飛彈利用紅外跟蹤原理搜尋敵方進攻飛彈,識別真假彈頭,然後在地球大氣層外攔截敵方進攻飛彈,並用雷射武器將其摧毀。

解釋二

二、NMD也可看為網路用語,是“你媽的”的拼音縮寫,比較隱晦的罵人說法。也有只是用於表示語言的粗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