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路爪

鋪路爪

鋪路爪(PAVE PAWS)相控陣雷達,軍方代號為AN/FPS-115,是美國上世紀70年代為應對洲際飛彈威脅而研製的遠程預警系統,其主要用途是擔負戰略性防衛任務。2013年2月1日,台灣鋪路爪預警系統正式成軍。

研製

鋪路爪鋪路爪

該雷達的研製始於1972年,主要承包商是雷聲公司,1979年首部PAVEPAWS雷達開始運轉。

部署

美國國內共有4部PAVEPAWS雷達,分別部署在麻薩諸塞州的奧蒂斯(Otis)空軍基地、加利福尼亞州的比爾(Beal)空軍基地、德克薩斯州的拉爾多拉(Eldorodo)空軍基地、喬治亞州的羅賓斯(Robins)空軍基地,由美國空軍的空間司令部負責運行和維護。 截止2008年,僅有麻薩諸塞州的奧蒂斯空軍國民警衛隊基地,加利福尼亞的比爾空軍基地的在使用,分別用於探測從大西洋太平洋來襲的潛射飛彈。

美軍除在美國本土部署多套此型雷達之外,還在澳大利亞和英國部署了同樣的預警系統,目的是用來監視西太平洋沿岸國家和地區。

性能

“鋪路爪”相控陣雷達的代號為AN/FPS-115,採用雙面陣天線,工作頻率420~450兆赫,探測距離一般為4800公里,對高彈道、雷達截面為10平方米的潛射彈道飛彈的探測距離可達5550公里。雷達峰值功率582.4千瓦,平均功率145千瓦,全部設備都安裝在32米高的多層建築物內,兩個圓形天線陣面彼此成60度,每個陣面後傾20度,直徑約30米,由2000個陣元組成。掃描一次所需時間為6秒鐘,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可達450小時,平均修復時間為1小時。

任務

該雷達系統的首要任務是對潛射彈道飛彈的探測和預警,同時向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戰略空軍司令部,國家指揮當局(NCA)提供攻擊的參數。

其他主要作用有三個方面:一是對潛射飛彈攻擊的預警與探測,提供飛彈發射點、彈著點的瞬時位置和速度數據;二是支援空間探測系統,探測並顯示衛星在軌道上的位置和速度;三是對掃描區內來襲的陸基洲際飛彈預警,提供飛彈發射點、彈著點的瞬時位置和速度數。

缺陷

“鋪路爪”生存能力不強。“鋪路爪”雷達系統所有設備安裝在一座32米高的建築體內,外觀有10層樓高。這些裝備體態非常龐大,難以隱蔽,又十分“嬌氣”,經不起中遠程精確打擊武器的攻擊。

外銷

英國

鋪路爪之前只賣給了英國軍方。

台灣

台灣“鋪路爪”雷達建成後可以監控的範圍模擬圖台灣“鋪路爪”雷達建成後可以監控的範圍模擬圖

台灣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就開始遊說美國政府及軍火商。

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爆發後,台灣開始推動向美方採購先進雷達系統,後來將目標瞄向美國雷神公司的AN/FPS-115“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

1998年,台灣正式向美國提出採購要求,美國當時沒有答應。

1999年,台灣在每年4月舉行的美台軍售會議上再次提出要求,美國仍以尚待評估回絕。

2000年4月,台灣當局一再強調購買意願,於是美國原則上同意售台此型雷達系統。

2002年2月,美國正式同意向台灣出售“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

2006年台灣預計引入2部該雷達,擬部署在台灣本島南、北兩處陣地。

2007年正式開工建設,其間美方多次漲價,使得整個系統耗資高達409億元新台幣。

2011年11月,台軍宣布“鋪路爪”順利通過全套系統的初步測試。

2012年,所有陣地設施建設項目及整套雷達系統全面整合終於完成。

2013年2月1日,台軍高調舉行遠程預警雷達成軍典禮。

技術指標

工作頻率:420~450MHz;
峰值功率:600KW;
平均功率:150KW.
作用距離:5500km(σ=10m2)、3120km(σ=1m2);
脈衝寬度:250us~16000us;
方位覆蓋:120°/陣面,通常為雙陣面,可覆蓋240°;
仰角覆蓋:3°~85°;
天線型式:雙陣面圓口徑密度加權陣;
直徑22.1m(PAVEPAWS);
陣面單元數:有源單元數1792、無源單元數885;
陣面傾角:後傾角20°;
波束寬度:2°(發射)/2.2°(接收);
極化形式:右鏇(發射)/左鏇(接收);
頻頻寬帶:100KHz(搜尋)、1MHz(跟蹤);
距離解析度:1500m(搜尋)、150m(跟蹤);
天線增益:38.4dB;
雷達站工作人員:200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