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vun舊社

 Luvun舊社,地處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在今日梅園派出所西北方,大安溪右岸,司馬限山中腹,海拔高度約一千三百公尺至一千五百公尺左右的緩坡斜地。清時稱為蘆翁社,泰雅族澤敖列人稱Aluvun,意思是“沼”。日據時期以前主要在司馬限山南坡,以及大安溪北岸支流上源活動。司馬限山北部一直到大湖溪沿岸是他們的狩獵區域,因獵區鄰近Mavatoan部落,二者間常有衝突。此舊社區域現在是竹林地,頂處有旱田,附近有果園和竹林。

Luvun舊社,地處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在今日梅園派出所西北方,大安溪右岸,司馬限山中腹,海拔高度約一千三百公尺至一千五百公尺左右的緩坡斜地。清時稱為蘆翁社,泰雅族澤敖列人稱Aluvun,意思是“沼”。日據時期以前主要在司馬限山南坡,以及大安溪北岸支流上源活動。司馬限山北部一直到大湖溪沿岸是他們的狩獵區域,因獵區鄰近Mavatoan部落,二者間常有衝突。此舊社區域現在是竹林地,頂處有旱田,附近有果園和竹林。
Luvun舊社,屬於泰雅族北勢群,他們自稱Me-Pewox,口傳的發祥地為大壩尖山。他們由大壩尖山下來,順著大安溪西移,擊退賽夏族,占領耕地。在約一百三十年前,因耕地不足,要找新地,有二十八戶七十五人一起遷往司馬限山南面中腹。西元1914年時,有二十戶九十一人。西元1921年已形成完整聚落,其中有部分makanaji群住民移入共居。日治時期,因隘勇線推進,及生活環境改變引起的疾病,移居至大安溪上游山區,有的則併入其他部落。霧社事件後,日人強迫居民向下移居至梅園村旁,但頭目及其支持者選擇遷往司馬限墾地,此外也有些人選擇遷居大安部落,只有很少數的人留在此地。國民政府時期,曾遷往現在梅園聚落西北面的緩坡暫居,民國四十三年時才重新聚居在現在的梅園聚落。
根據劉益昌與吳佰祿的調查(1994),此遺址附近竹林中偶爾可發現腐朽的木柱夾在樹林茂密的保留地中,也有少數室內葬痕跡,但尚未發現鑿壁成凹的痕跡,可能因為此地經過多次開墾,遺蹟保存不易。日治時期迫遷地點現為竹林,找不到任何遺留。駐在所就是現在聚落中的教堂,旁邊有一工友住屋仍維持原樣,但破敗不堪。梅園聚落附近分別發現六處或大或小的考古遺留點,其中與此舊社關係較密切者為LuvunII(司馬限山南遺址)、LuvunI、梅園I、III等四處遺留點,同處有居住區遺留,也有耕作地遺留。他們在探勘後認為這箇舊社遺址的主要意義是可進一步探討遭遇巨大社會變動的泰雅族部落,可能因生活不安定而呈現不斷移動分裂的傾向,但這與其傳統遷徙習慣是否相吻合則仍未確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