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穆利斯

K.B.穆利斯

1944年生於美國。喬治亞理工科大學畢業後,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力分校獲得博士學位。1979年任塞托斯公司的研究員。1993年因開發了聚合酶鏈式反應法(簡易DNA擴增法)獲諾貝爾化學獎。自1988年以來,他以核酸化學方面的私人顧問身份向各類機構提供諮詢服務,同時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出任副經理及會長。

基本信息

穆利斯,1944年出生,美國人。
因為發明“聚合酶鏈式反應”法而獲得199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如果你的研究能力一般,那么,改革本研究領域中大家習以為常的最基本的技術,你就有可能獲諾貝爾獎。”
穆利斯博士的名字在1987年發行的實驗手冊中有記載。穆利斯在美國生物開發公司工作期間,開發出了簡易DNA(脫氧核糖核酸)擴增法(我國稱聚合酶鏈式反應法,是一種使DNA核苷酸鏈增長,可以獲得更多的DNA片斷的方法)。現在,他已經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並且出任會長。
大約30年前,霍拉納博士合成了寡聚核苷酸,同時,他利用合成的寡聚核苷酸、DNA合成酶以及DNA,開發出了使DNA擴增的方法。包括我們在內,這一領域的研究人員通常都使用霍拉納的DNA擴增技術。可以說,這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基本技術,誰也沒有去想過這種方法的不便之處。
因此,30年來沒有人去改革這個方法,人人都滿足於這個方法。就連穆利斯本人在大學做基礎研究時,也沒有想到要去開發一種更簡便的方法,以取代霍拉納的方法。直到他在生物開發公司工作之後,出於業務上的需要,才產生了怎樣才能使極微量DNA迅速大幅度擴增的想法。
一般說,用霍拉納的方法可以使DNA擴增1倍,若擴增後仍無法滿足需要,便需對擴增後的DNA進行熱處理,拆開DNA的雙螺旋鏈。由於熱處理後酶會失去活性,此時還要添加新的酶然後發生反應,這樣可使DNA再擴增1倍。如果擴增前的DNA的量非常少,那么,用霍拉納的方法擴增就會感到非常不方便。穆利斯大概多次面對極微量的DNA的擴增問題,感受到了實驗中的不便並由此產生了一種想法,那就是:為什麼不使用一種熱處理後不會喪失活性的酶呢?
使DNA合成酶變成耐熱性合成酶,穆利斯想到了,也做到了。他提出了同時使用兩個寡聚核苷酸引物的改良型擴增方法。在以後的實驗中,他的改良型的簡易DNA擴增法①發揮了威力。如今,在不用重新添加酶的情況下,只要熱處理反應和擴增反應各進行一次,就可以使DNA再擴增一倍。哪怕最初的DNA微小到只有痕跡的程度,經幾次熱處理和擴增反應後,也完全可以擴增到測定DNA鹼基排列所需的足夠的量。
簡易擴增法的開發,大大拓寬了DNA擴增法的使用範圍。它不僅用於基礎研究,還可以用於各種臨床診斷,甚至用於犯罪偵察。另外,大家都知道有一部著名的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電影裡有各種各樣的恐龍。若用簡易擴增法對恐龍化石中的DNA(如果真的有DNA的話)進行擴增,那就可以對其進行測定了。
1993年穆利斯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他為什麼能開發出簡易的DNA擴增法並且獲諾貝爾獎呢?
使DNA擴增的方法早就存在,他曾經想過不少改進辦法,但最終的改革是使酶變得耐熱。更確切地說,就是同時使用兩個寡聚核苷酸引物,然後酶就變得耐熱了。這種改革的本身獨創性較少,但我認為他的獨創性不在改革技術上,而在於想到了改革。獨創性較少,卻大大提高了舊方法的用途,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使革新後的技術面貌一新,贏得了諾貝爾獎。
如果用普通的方法去改革一下周圍日常使用的東西或技術,會不會發現意想不到的新用途呢?我希望你今天晚上就考慮一下這個問題,如果做到了,你就有可能獲諾貝爾獎。
提出了更簡便的DNA擴增法,擴大了用途,獲諾貝爾獎。
卡里·B.穆利斯
(Kary B.Mullis)
1944年生於美國。喬治亞理工科大學畢業後,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力分校獲得博士學位。1979年任塞托斯公司的研究員。1993年因開發了聚合酶鏈式反應法(簡易DNA擴增法)獲諾貝爾化學獎。自1988年以來,他以核酸化學方面的私人顧問身份向各類機構提供諮詢服務,同時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出任副經理及會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