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it Missions of the Guaranis

瓜拉尼人的耶穌會教堂
國家:巴西 阿根廷
所屬洲:南美洲
編號:777 783-001
相關聯接:http://www.unesco.org/whc/sites/291.htm
1983,198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7屆會議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8屆會議報告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在熱帶雨林的中心,有五個引人注目的耶穌會使命保留物,它們分別是:巴西的聖米格爾·杜斯米索納斯遺蹟;阿根廷的聖伊格納西奧米尼、聖安娜、羅雷托聖母村及聖母瑪利亞艾爾馬約爾村遺蹟。十七到十八世紀建於瓜拉尼人地區,這些特殊的布局和不同的保留狀態表現了它們各自的特色。
簡介:
瓜拉尼人的耶穌會教堂是著名的天主教遺址。位於巴西南部里約格朗德州的聖米格爾·德拉斯米希奧內斯以及阿根廷的米希奧內斯省境內。
羅馬耶穌會教堂
1632年耶穌會傳教士克里斯托巴而·德門多薩和巴勃羅·蟲納維德斯在聖佩德羅山麓的伊比奎河右岸建立了教徒聚居區,但不久受到了聖保羅派的教徒襲擊,於是人們被迫遷徙,遠離聚居區,有的教徒定居於皮拉蒂尼河畔。教徒們在聖米格爾建立了教堂。後來,來自義大利米蘭的建築師兼耶穌會教士吉安·巴蒂斯塔在原來教堂的遺址上重新建造了帶有典型的義大利巴洛克風格特色的新教堂。隨後,巴蒂斯塔又和同事安德雷阿·邊奇及神父們一起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從事教堂的建造工作,就地取材,用石頭砌造雄偉的教堂,至今這個依舊保存完好無損。
早期,從歐美到南美洲的移民往往是按照同一國度和同一信仰而聚居的,因此在當地形成了獨特的教徒村落。在瓜拉尼耶穌會傳教區內,分布有巴西的聖米格爾杜斯米索納斯遺蹟,還有阿爾坎赫爾村遺址和阿根廷境內的聖安娜村、聖伊格納西奧米尼、聖母瑪利亞艾爾馬約爾村、羅雷托聖母村五個遺址。這些遺蹟風格迥異,各具特色,均是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時期,西方天主教修會之一的耶穌教團向海外擴張和在南美傳播的見證,因此在近代天主教傳播史和南美天主教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著名建築師和建築理論家維尼奧拉設計的羅馬耶穌會教堂是由手法主義向巴洛克風格過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稱之為第一座巴洛克建築。
手法主義是16世紀晚期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其主要特點是追求怪異和不尋常的效果,如以變形和不協調的方式表現空間,以誇張的細長比例表現人物等。建築史中則用以指1530~1600年間義大利某些建築師的作品中體現前期巴洛克風格的傾向。
羅馬耶穌會教堂(右圖)平面為長方形,端部突出一個聖龕,由哥德式教堂慣用的拉丁十字形演變而來,中廳寬闊,拱頂滿布雕像和裝飾。兩側用兩排小祈禱室代替原來的側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頂。教堂的聖壇裝飾富麗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聖像和裝飾光芒。教堂立面借鑑早期文藝復興建築大師阿爾伯蒂設計的佛羅倫斯聖瑪麗亞小教堂的處理手法。正門上面分層檐部和山花做成重疊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門兩側採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兩側作了兩對大渦卷。這些處理手法別開生面,後來被廣泛仿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