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nass系統

Glonass即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是原蘇聯從80年代初開始建設,1995年投入使用的全球定位導航系統。

Glonass系統

Glonass即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是原蘇聯從80年代初開始建設,1995年投入使用的全球定位導航系統。
Glonass系統採用中高軌道的24顆衛星星座,有21顆工作星和3顆備份星,均勻分布在3個圓形軌道平面上,每軌道面有8顆,軌道高度H=19000km,運行周期T=11h15min,傾角i=64.8°。
美國GPS不同,Glonass採用FDMA區分不同衛星(GPS為CDMA),發播頻率L1=(2828+N)*0.5625MHz,L2=(2828+N)*4375MHz,其中N=1~24,同一顆衛星滿足L1/L2=9/7(GPS固定為L1=1575.42MHz,L2=1227.6MHz,L1/L2=77/76),其上調製有兩種速率的PN碼:粗捕獲碼(稱C/A碼),其碼率為0.511MHz(GPS為1.023MHz)。此外,俄對Glonass系統採用了軍民合用、不加密的開放政策。
Glonass系統設計定位精度為在95%的機率條件下,水平向為100m,垂直向為150m。
1982年10月,第一代Glonass衛星首次由質子號運載一箭三星發射入軌,衛星採用三軸穩定體制,整量質量1400kg,軌道壽命5年。為滿足定位需求,衛星攜帶有精密銫子鍾(GPS為銣原子鐘)、計算機。
為進一步提高Glonass系統的定位能力,開拓廣大的民用市場,俄政府計畫用4年時間將其更新為Glonass-M系統。內容有:改進一些地面測控站設施;延長衛星的在軌壽命到8年;實現系統高的定位精度:距離精度為(10~15)m,定時精度為(20~30)ns,速度精度達到0.01m/s,並於1994年10月首發Glonass-M衛星。
另外,俄計畫將系統發播頻率改為GPS的頻率,並得到美羅克威爾公司的技術支援。
目前,俄已著手布置第二代Glonass衛星,用於接續正在服務的第一代衛星。按預定計畫,1996年發射首顆第二代衛星,將在軌運行8年以上。

相關連線

glonass 石開電力卷宗系統 作業系統 系統最佳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