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GLONASS系統由衛星、地面測控站和用戶設備三部分組成,系統由21顆工作星和3 GLONASS系統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1984年發射首顆衛星入軌。 第一部分是所有GPS接收機都有的,如衛星鐘誤差,星曆誤差、電離層誤差、對流層誤差等;、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又稱格洛納斯系統、GLONASS(俄語:ГЛОНАСС)是由俄羅斯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類似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歐盟建造中的伽利略定位系統。該系統由俄羅斯政府運作。

GLONASS系統由衛星、地面測控站和用戶設備三部分組成,系統由21顆工作星和3 顆備份星組成,分布於3 個軌道平面上,每個軌道面有8 顆衛星,軌道高度1萬9000公里,運行周期11小時15分。GLONASS系統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1984年發射首顆衛星入軌。但由於航天撥款不足,該系統部分衛星一度老化,最嚴重曾只剩6顆衛星運行, 2003年12月,由俄國套用力學科研生產聯合公司研製的新一代衛星交付聯邦航天局和國防部試用,為2008年全面更新Glonass系統作準備。在技術方面,GLONASS系統的抗干擾能力比GPS要好,但其單點定位精確度不及GPS系統。2004年,印度和俄羅斯簽署了《關於和平利用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長期合作協定》,正式加入了GLONASS系統,計畫聯合發射18顆導航衛星。

2006年12月25日,俄羅斯用質子-K運載火箭發射了3顆格洛納斯-M衛星,使格洛納斯系統的衛星數量達到17顆。

影響全球導航衛星定位精度的因素

 GPS定位是利用一組衛星的偽距、星曆、衛星發射時間等觀測量來是的,同時還必須知道用戶鐘差。因此,通俗一點說如果你除了要知道經緯度還想知道高度的話,那么,必須對收到4顆衛星才能準確定位。
GPS存在三部分的誤差:
第一部分是所有GPS接收機都有的,如衛星鐘誤差,星曆誤差、電離層誤差、對流層誤差等;、
第二部分是傳播延遲誤差;
第三部分是所有GPS接收機固有的誤差,例如通道延遲、多徑效應、內部噪聲等;
第一部分誤差利用差分技術可以完全消除;,
第二部分誤差大部分也可以消除,主要取決於基準接收機和用戶接收機的距離。
第三部分誤差無法消除,具體原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