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當量

G當量是將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的管理水平換算為標準的管理指數,運用科學、規範的評價方法,對企業的管理水平進行定量分析,做出真實、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判。G當量著重於評價體系的可操作性,使企業能夠在實際中運用G當量對企業進行自我診斷,找出其自身的不足之處

簡介

G當量是將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的管理水平換算為標準的管理指數,運用科學、規範的評價方法,對企業的管理水平進行定量分析,做出真實、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判。G當量著重於評價體系的可操作性,使企業能夠在實際中運用G當量對企業進行自我診斷,找出其自身的不足之處。

理論框架

G當量理論的構造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六個部分:
1. 數學模型的選擇和建立
2. 指標體系的構建。
3. 指標逐級生成簡化研究
4. G當量實證分析,實證分析採取500強企業及其他經營業績良好的非500強企業作為研究樣本。
5. 企業如何在實際中運用G當量。
6. 企業在運用G當量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研究思路

G管理模式認為,人、制度、創新在企業管理中至為重要,人是管理之本,制度是管理之法,創新是管理之源。因此G管理模式由三個變數組成:人、制度、創新,這三者之間不是簡單地加權,而是一個互動的、協調的過程。人、制度、創新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了企業的綜合能力。G當量認為管理存在最優境界,即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完全一致時,企業經營成本最小化,同時管理效率達到最高。G當量以“人+制度+創新”為核心思想路線,從人、制度、創新三個方面構造了一整套具有因果關係的管理指標。在研究方法上,G當量以定量分析為基礎,定性分析為輔助,實行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互校正,運用系統論、運籌學和數理統計的工具,最終形成對企業管理水平的綜合評價。

計算

在得出某企業三個一級指標“人、制度、創新”的基礎上,測算出該企業G當量的權重調整係數 (a 、b 、c) ,目的是對“人”、“制度”和“創新”三個因素在管理水平評估中所占比重的偏差進行調整;然後,根據 G 當量的計算方法( G=aα+bβ+cγ),最後得出該企業的G當量(註:企業的調整係數是按照企業自身所處的行業與企業的發展階段來進行選取的)。為企業的管理水平提供數據化的具體分析,使企業真正了解自己的管理水平並找到改進之路。

特點

G當量通過管理轉化模型的構建,實現從企業經營指標到管理指標的轉化,從而實現達到企業管理水平量化的目的。具體而言,G當量研究的獨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G當量基於G管理模式的研究,由專家設計出一套指標體系的框架,按照層次和結構的演繹方法,從人、制度、創新三個方面構造了一整套具有因果關係的管理指標。該指標體系共5級,300多個細分管理指標,能夠全面的反映企業的實際管理水平,並且對於分解非財務指標有著獨特的優勢(傳統上,非財務指標很難分解)。
 2、G當量在其配套工具中,對於每一個指標儘可能給予準確和易於理解的描述和說明,使指標在實際操作中能夠量化,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3、G當量考慮到指標之間的線性關係,從系統學的角度,提出了一種基於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量化研究方法,它克服了以往在企業管理水平評價過程中主觀因素影響太大的弊端,因而評價結果更準確,能夠得到更為客觀的結論。
4、G當量給出了一套下級指標逐級生成的簡化方法,並通過對120家樣本企業共9000多個數據的實證分析,調整管理指標在逐級生成中產生的偏差
5、G當量基於對企業管理水平客觀的綜合分析,不僅能夠發現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而且能夠找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並進一步通過獲取管理專家的專業知識,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不斷地改進與完善,並獲得長期的經濟效益。

作用

G當量評價體系的作用:
(1) 企業能夠使用G當量進行自我診斷
(2) G當量為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建立了統一的“度量衡”;
(3) 促使企業將短期利益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
(4)通過建立一套科學並且經過實證分析的評價標準,實現了企業管理評價由過去的縱向對比轉向橫向實際比較,確保了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
G當量案例:師資隊伍管理

 師資隊伍管理工作不僅要讓教師安,心工作,規範教學秩序,更重要的是讓教師產生創新創造的欲望和熱愛本職工作的情緒。“人制度創新”管理思想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師資管理的人性化、科學化、規範化,而且能夠激勵教師的創新創造激情。關鍵在於如何建立科學的G當量指標體系
 具體到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管理,G當量是將不同地區、不同規模、同一層次的高職院校師資管理水平換算為標準的管理指數,運用科學、規範的評價方法,對各院校的師資管理水平進行定量分析,做出真實、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判
 G當量指標體系由人、制度和創新三個指標體系組成。其中的一級指標為人、制度和創新,二級指標和其他級的指標為上一級指標的進一步細化最後通過對最低級指標的測算來逐級推算出高一級指標。在具體測算G當量時,可以結合各院校的實際情況,結合人、制度和創新這三個一級指標在該校中的重要程度確定指標參數,最後得出G當量。各院校使用G當量,通過與這類院校綜合管理水平的比較,進行自我診斷,找出自身的管理漏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