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oise Hardy

Francoise Hardy

Francoise Hardy,1944年1月1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法國女歌手、演員。

基本信息

個人生平

生活照片 生活照片

Françoise Hardy 1944年1月17日生於巴黎。她的童年過得並不幸福 ,身為助理會計師的母親獨自擔負她和妹妹Mireille的撫養之責。父親一年僅探望母女兩次,平時從不聯繫,對女兒的成長能夠給予的僅是少得可憐的經濟支助。同時,Françoise與唯一的近親——外祖父母相處也極不融洽,他們苛刻的態度和動輒尖銳的批評令本來內向的Françoise變得更加自閉。後來,她給送到了一所管理嚴格的女隱修會學校,La Bruyère。在那裡她勤勉好學、虔誠敬神,害羞、內向的性格更是難以克服。這個又高又瘦、靦腆笨拙的年輕女孩兒也許從未想到過有一天自己會變成法國60年代最紅的歌手。

Françoise喜歡聽收音機里播放的音樂,受此鼓舞業餘時間裡開始嘗試作曲。作為一個狂熱的音樂迷,很小的時候她就開始聽Georges Guétary的輕歌劇了,後來又迷上了香頌明星Paul Anka、Charles Trenet 和Cora Vaucaire的歌曲。獨自一人呆在臥室里,小Françoise常常跟著收音機一道,哼唱偶像們的歌曲。到了假期,她給送到奧地利去修習德語,在那裡,她花了大量時間聽喜愛的音樂、練習作曲。

在Françoise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學士學位後,她從父親那裡得到一把吉他作為生日禮物,從此滿腔熱情地開始了真正的歌唱練習,不久又進入了Petit Conservatoire de Mireille,法國60年代一所具有傳奇性的歌唱學校。與此同時,Françoise的母親為了讓女兒繼續學業,又將她送入了Political Science Faculty,一所教授政治學的學校。顯然,政治不是Françoise的興趣所在,很快她就放棄了課業,轉而學習文學,並且一有空就練習演唱和譜曲。不久Françoise即嶄露頭角,在一家唱片公司在當地報紙徵求演藝新手的活動中勝出,並進行了試演。第一次試演雖未成功,卻給了Françoise Hardy勇氣繼續參加其他的類似活動。在接受了一套集中演唱訓練和兩次試演後,Françoise Hardy迎來了好運。1961年11月14日,年僅17歲的Francoise Hardy從唱片品牌Vogue那裡獲得了一份錄音契約。

首支單曲於1962年的4月推出。首批單曲包括Oh oh Chéri,一首由兩位與Johnny Hallyday長期合作的創作人譜寫的歌曲,和三首Francoise Hardy自己創作的曲子,其中包括Tous les garçons et les filles。Tous les garçons et les filles給Radio Europe的音樂節目Salut les Copains主持人Daniel Filipacchi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節目中不停地播放這首歌。很快這首歌成了熱門歌曲,不可思議地賣出了兩百萬的銷量。年輕的Françoise Hardy可以說是一夜成名,就像60年代樂壇的其他偶像Johnny Hallyday、Sylvie Vartan、Richard Anthony和Sheila一樣。在Yé yé搖滾浪潮中,Françoise站在了法國音樂潮流的最前沿。

Françoise開始頻繁地出現在當時法國頂級的音樂雜誌封面上。在一次為雜誌Salut les copains拍攝封面的過程中,她結識了攝影師Jean-Marie Perier,與之陷入熱戀。Jean-Marie Perier將Françoise Hardy由一個靦腆、害羞的女生塑造成引領潮流的摩登女郎。Perier不只是她的情人,他簡直像皮格馬利翁一樣迷戀著這位少女偶像。

很快Françoise成了新一代的封面女郎,她的形象出現在當時的各大報紙雜誌上,流行之廣難以想像。為其獨特的沉靜之美所打動,著名導演Roger Vadim讓Francoise在影片"Château en Suède"中擔任主角。Francoise的表演獲得了一致好評,眾多評論家紛紛看好她的表演事業前景,然而她除了音樂之外對別的事情並無真正的興趣。

1963年底,Françoise的演唱事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她作為Yé yé明星Richard Anthony的嘉賓,在著名的奧林匹亞演唱廳獻唱,引起了全場轟動。緊接著這次表演的成功,Françoise開始了全國巡演,舉辦了大量演唱會。

63年首張專輯的推出更是贏得了廣泛的讚譽。這張專輯基本上是Françoise先前推出的單曲合集,它同時奪得了"Prix de l'Académie Charles Cros" 和 "Trophée de la télévision française"兩項大獎。這一年的稍後Françoise參加了歐洲歌唱大賽,只是出人意料的是,她沒有代表法國而是代表盧森堡參與比賽,曲目是L'amour s'en va。

接下來的一年,Françoise舉行了安排緊密的歐洲巡演,巡演途中在義大利參加了著名的San Remo歌唱大賽。比賽中她以一曲用義大利語演唱的"Parla mi di te"征服了聽眾。客觀地說,Françoise的嗓音天賦並不出眾,也談不上多么特別,但她卻能在幾十年的演唱生涯中憑著優秀的歌詞和演唱中令人動容的情感力量贏得無數歌迷。

儘管升為明星,Françoise仍堅持保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與娛樂圈的浮華環境始終格格不入。雖是滿不情願的,Jean-Marie Perier還是說服了她為法國多位頂級設計師擔任時裝模特兒,包括Courrèges、Paco Rabanne、 Chanel和Yves Saint Laurent等品牌。很快“Hardy小姐”成了跨越國際時尚界和法國歌壇的雙棲明星。

65年Francoise Hardy再次涉足影壇,出演了Jean-Daniel Pollet的電影Une balle au cœur。拍攝的過程漫長而艱苦,但是待到第二年二月影片公映時,她的表演贏得了一片叫好聲。

65年底,Françoise Hardy擔任演唱會Les Compagnons de la Chanson嘉賓,在奧林匹亞與多位老派香頌明星同台演唱。樂界媒體對像Françoise Hardy這樣正走紅的歌星竟然能夠與一群早已經過時甚至被遺忘了的歌手們同台演出,紛紛表示不可理解。(Françoise Hardy私下則對這些議論嗤之以鼻。)同時,她的聲譽超越了國界,通過男友兼攝影師Jean-Marie Perier從中介紹,她開始跟社會名流交往。不久,她的名字將與The Beatles、Mick Jagger和The Rolling Stones相提並論。

Françoise Hardy再一次將注意力轉移到了表演上。在美國導演John Frankenheimer的影片"Grand Prix"中,她與Yves Montand和 James Garner一起出任主角。這部影片並不賣座,卻成功地為她開拓了美國市場。影片剛剛上映不久,美國的華納兄弟唱片公司就找上了Françoise Hardy的法國東家Vogue,簽訂了她的唱片在美 國銷售的協定。經過一番長期的宣傳活動,Françoise Hardy在美國一炮走紅,不僅為美國的頂尖雜誌擔任封面女郎,還在各大電視台的談話節目頻頻現身。

很快Françoise Hardy成了法國在海外市場最成功的女歌手。事實上,早在打開美國市場之前,她在英國就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了,從歌唱事業的開端便錄製了英語專輯。她用英語演唱的專輯"In English"在英國賣得很好,而當她身著法國著名設計師Courrèges和Paco Rabanne的服裝,出現在倫敦的Savoy Hotel等著名時尚地帶的舞台上時,更是贏得了全場喝彩。

漸漸地,忙轉不休的工作令Françoise Hardy筋疲力盡,她與Jean-Marie Périer的關係也日趨緊張。這對戀人最終在1967年分手了,不過沒多久Françoise Hardy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戀愛,男友是富於性感魅力的歌壇新星Jacques Dutronc。Jacques Dutronc早前已活躍在電影銀幕上,是無數少女影迷心目中的偶像。

在戀愛的初期,Françoise Hardy和Jacques Dutronc仍是聚少離多,兩個歌星都是大忙人,數不清的演出日程和錄製安排等著他們。Françoise當時正準備一系列為期73天的巡演,而當她於67年秋返回巴黎時,又不得不直奔錄音室,為新專輯"Ma jeunesse fout l'camp"錄製了12首歌曲。來年的一月份仍是馬不停蹄的一個月,先是在歐洲數不清的電台節目演出,接著又是新一輪的巡演,包括在英國多所大學的演出。到了春天,她又趕赴南非舉行系列演唱會。

1968年,Françoise Hardy徹底厭倦了這種像陀螺一樣滿世界奔走的生活,決定暫停巡迴演出。她在倫敦的Savoy舉行了告別演唱會,便集中精力錄製專輯。然而,隨著60年代後期Yé yé潮流的衰落,Françoise Hardy的事業也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必須考慮何去何從了。69年,她又與東家Vogue陷入了馬拉松的法律糾紛,最後她自己的製作公司Productions Aspargus關閉了。

雖然困難重重,Françoise Hardy仍然得以在70年代重塑歌唱事業。她首先擺脫了前男友Jean-Marie Périer為自己塑造的“熱衷交際的時髦女孩”形象,脫胎換骨,一個更加成熟的Françoise Hardy重生了。她期望演唱一些反映內心真正自我的歌曲,而不是可愛無知的POP口水歌,雖然後者更易暢銷。1971年,煥然一新的Françoise Hardy與來自巴西的女性作曲家Tuca合作,在品牌Sonopresse之下錄製了一張專輯。這張沒有命名的專輯(其中也收錄了幾首過去的經典之作),稱得上是一個異數。雖然商業成績不佳,卻被媒體稱為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面對糟糕的銷售成績,Françoise Hardy絲毫也不在意,她情願擁有一個真正欣賞自己的歌迷,而不是一大群被虛幻的偶像迷惑、頭腦發熱的追星族。

70年代也是 Françoise Hardy對占星術傾注精力的開始,早在18歲的時候她就為這門學問深深著迷了。她深信“人們在共同地改變世界之前,首先是憑藉個人力量不同程度地改變世界”,成了深諳星相推算表的專家。

同時,與Jacques Dutronc的戀愛也是這段時期Françoise Hardy個人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不過他倆仍舊各顧各地生活,分離的日子越來越多。Dutronc不但歌唱事業一帆風順,銀幕生活也十分活躍,迅速成為法國影壇的重量級影星。長期的聚少離多,給他們的戀愛關係帶來了裂痕。儘管如此,這對戀人仍在努力地維持。1973年6月16日Françoise Hardy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Thomas。為了讓小家庭多些相聚時光,不久Dutronc搬去與Françoise Hardy住在了一起。

離開廠牌Sonopresse之後,Françoise Hardy與美國的華納兄弟簽訂了新的錄音契約。她開始重拾錄音工作,錄製了一張新專輯,"Message personnel"。負責專輯錄製的是Michel Berger。雖然錄音過程中兩人出現了一些分歧,但是這張專輯無論藝術水準還是商業銷售都非常的成功。專輯中的主打歌,"Message personnel",也成了Françoise Hardy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遺憾的是,歌迷們仍然只能通過無線電波欣賞她的歌曲—— Françoise Hardy暫時還沒能舉辦現場演唱會。

儘管如此,Françoise Hardy對能夠重新開展工作感到高興不已。1974年,她與同樣也是歌手的好友Catherine Lara,以及一個弦樂隊共同合作,錄製了一張名為"Entracte"的新專輯。錄音過程中她還得到了英國製作人Del Newman的幫助,後者以與英國流行歌星Elton John的合作而著名。Françoise Hardy的前男友Jean-Marie Perier也參與了專輯的製作,負責專輯的封面設計。(這是他為昔日戀人所做的最後一次專輯封面設計。)雖然這張專輯現在被公認為Françoise Hardy的最佳專輯之一,當時它的銷售成績卻並不突出。

在努力恢復工作的同時,Françoise Hardy還花費了大量時間撫育年幼的兒子。她早就把昔日時裝名模的無限風光遠遠地拋在了腦後,穿著變得休閒化,只求舒適,例如運動牛仔服和棒球鞋。她還有意與娛樂界保持距離,只是為了配合專輯的發行才偶爾在公眾露面。1974年至1976年期間,Françoise Hardy減少了工作量,僅僅為導演Claude Lelouch的影片"Si c'était à refaire"錄製了一首歌曲。這段時期她創作的唯一的一首歌是"Que vas-tu faire",由Jean-Michel Jarre負責編排的歌曲。

然而到了77年,Françoise Hardy通過一個做編輯的朋友安排、與音樂家Gabriel Yared見面後,又開始加大了工作量。Gabriel Yared本來就是Francoise Hardy的超級歌迷,他包辦了她下一張專輯的所有歌曲編排。錄音的時間安排有些緊張,而Françoise Hardy一貫的“冰面女王”般的處事作風對於她與Gabriel Yared的相處也是一道不小的障礙。

不過,Star專輯(創作班底包括Michel Jonasz、Serge Gainsbourg、William Sheller和Catherine Lara多位高手)依然大獲成功,為Françoise Hardy的演唱事業譜寫了新的篇章。很快,她受到了少男少女一代歌迷的熱烈歡迎(而他們從未聽過她60年代的老歌)。她也重新回到了媒體關注的中心,專輯銷量一路看漲。儘管在錄音室中產生過不少爭執,Françoise Hardy與Yared的合作卻持續到1982年,又錄製了四張專輯。

1981年,Hardy憑藉新專輯A suivre重返法國樂壇一線。

Star專輯發行之後,Françoise Hardy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兒子Thomas,同時繼續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她的新愛好占星術上面。音樂,反而退在了次要的地位。78年,她錄製了專輯Musique saoule,編排幾乎全由Yared包辦,歌詞則由Michel Jonasz 和Alain Goldstein創作。這張專輯標誌著她的音樂方向的再一次轉變。Francoise Hardy對新的音樂風格似乎還不太適應,她抱怨歌曲J'écoute de la musique saoule的節奏簡直讓人跟不上,不過這首歌卻受到了媒介的高度評價,電台的點播率奇高。

接下來Françoise Hardy加快了錄歌的速度,平均一年出一張新專輯。80年推出的Gin Tonic,創作依然來自與她長期合作的三人組合,另外還有剛剛崛起的創作人Jean Claude Vannier。推行的單曲Jazzy retro Satanas沒有獲得評論界的一致好評,許多樂評人開始置疑新專輯的音樂路線,有的甚至認為如果Françoise Hardy親自創作的話會更好。(Françoise Hardy則堅持自己的創作才華遠遜於他人。)

1981年Françoise Hardy完成了新專輯A suivre。由於長期合作的搭檔Jonasz和Goldstein都忙於為他人寫歌,這一次負責歌曲創作的是Pierre Groscolas,Jean Claude Vannier和Louis Chédid(歌曲的編排人仍是Gabriel Yared)。專輯推出了兩首極為成功的單曲,Tamalou和Villégiature。面對又一次成功,Françoise Hardy依然謹慎地與媒體保持距離,極少在公共場合露面。

82年,Françoise Hardy與品牌Flarenash簽約後,錄製了專輯Quelqu'un qui s'en va。專輯的創作班底十分雄厚,Carole Coudray創作了Tirez pas sur l'ambulance,Michel Fugain寫了Tabou,Alain Souchon則奉獻了一首C'est bien moi。不消說,擔任樂曲編排的仍是Gabriel Yared。

84年春Francoise Hardy錄製了單曲Moi vouloir toi,一首由她與Louis Chédid合寫的作品。歌迷們對此非常振奮,滿以為它會帶出整張新專輯的發行,不想Francoise Hardy由於忙於占星術的研究,一直等到兩年以後才盼來另一首新的單曲,V.I.P.。這首由Françoise與新搭檔Jean Noël Chaléat合作的歌曲接下來幾個月在電台獲得了很高的點播率。

早在事業鼎盛的60年代,Francoise Hardy不止一次地宣稱要在50歲之前告別歌壇。事實上,她在44歲時已開始準備告別專輯Décalage了。這張專輯的歌詞由她自己創作,樂曲則由眾多明星譜寫,包括William Sheller、Etienne Daho 和丈夫Jacques Dutronc。Dutronc創作了Partir quand même,一首他本來打算自己錄製的歌曲。專輯的質量無庸置疑,但是歌迷們卻感到不滿意,他們希望Francoise Hardy能夠推出一張更為正式的告別專輯。

事後證明這張專輯並非Francoise Hardy的告別之作。1993年她又悄然無聲地復出了,與Alain Lubrano(來自法國南部Pau的歌壇新人)錄製了一首合唱。這首關於愛、性和愛滋病的歌最初是為了名為Urgence的籌款專輯而錄製的。後來這首歌又作為單曲重新錄製了一遍,Francoise Hardy希望以此為推廣Alain Lubrano的演唱事業助一臂之力。

兩年後,Francoise Hardy與英國廠牌Virgin簽約,正式宣告復出。她於96年4月推出的專輯Le Danger贏得評論界的高度評價,而她也很快成了英國樂界的新偶像。這張專輯發行不久,她即受邀與英國樂壇的巨星合作,參與Malcolm Mc Laren專輯中的演唱,還與樂隊Blur全唱了一曲To the End。她還得到了身邊密友們的大力支持,Alain Lubrano和樂隊Kat Onoma 的主唱手Rodolphe Burger為她寫了三首新歌。英國的新進樂隊Portishead、Garbage則表示,Francoise Hardy雖為60年代的老派偶像,演繹風格卻能夠緊跟時代步伐,毫不落伍。

2000年春,Francoise Hardy推出了全新專輯Clair-obscur。這張專輯獲得了評價界的高度讚揚,Francoise Hardy的演繹水準及樂曲的編排都倍受肯定。在這張專輯中,她邀請了一大批明星參與合作。專輯的第一首歌是她與丈夫Jacques Dutronc的合唱,Puisque vous partez en voyage,一首法語經典香頌的翻唱。另外,她還與老友Etienne Daho翻唱了Everly兄弟的經典So Sad,與來自非洲的歌手Ol合唱了Celui que tu veux,與Iggy Pop合唱了一曲I'll Be Seeing You。參與了專輯創作的包括Rodolphe Burger、Alain Lubrano和西班牙超級組合Mecano的主音Jose Maria Cano。

出人意料的是,Francoise Hardy沒有為新專輯舉辦推廣演唱會,相反,為了自己的私生活不受干擾,她情願遠離媒體。這一年的後來,她和Dutronc決定搬出60年代以來居住的14區,在Etoile附近合買了一幢新公寓,兩人各住一層。

近40年的演唱生涯中,Francoise Hardy一直以浪漫懷舊的歌曲和憂鬱感傷的歌詞著稱。充滿傷懷情緒的歌詞以及Francoise Hardy有意躲避媒體的事實使歌迷們理所當然地以為她是個鬱鬱寡歡的人。然而事實遠非如此。的確,Francoise Hardy是個極端重視個人隱私的人,但她極少公開露面也說明了她是個激情充沛的人,尤其是當她面對自己兩大“存在的理由”——音樂和占星術——的時候!

francoise hardy的聲音常常讓我們忘記她已經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時光也仿佛失去立場而放慢了腳步,同我們一起回到那段泛黃的記憶中,我們一起看著,那個瘦瘦的女孩兒,擎著一把吉他,低低的唱,旁若無人。

經典曲目

"Tous les garçons et les filles" (1962)

"J'suis d'accord" (1962)

"Le temps de l'amour" (1962)

"Le premier bonheur du jour" (1963)

"L'amour s'en va" (1963)

"Only friends / Ton meilleur ami" (1964)

"Mon amie la rose" (1964)

"All Over The World" (Dans Le Monde Entier) - reached #16 in UK charts (1965)

"L'amitié" (1965)

"La maison où j'ai grandi" (1966)

"Voilà" (1967)

"Comment te dire adieu?" (1968,lyrics by Serge Gainsbourg)

"Message personnel" (1973,lyrics by Michel Berger)

"J'écoute de la musique saoûle" (1978)

主要唱片

Tous les garçons et les filles (1962);

re-released as The Yeh-Yeh Girl from Paris! (1965)

Le premier bonheur du jour (1963)

Françoise Hardy canta per voi in italiano (1963)

Mon amie la rose (1964)

L’Amitié (1965)

Françoise in Germany (1965)

Françoise Hardy in English (1966)

La maison où j'ai grandi (1966)

Ma jeunesse fout le camp… (1967)

Comment te dire adieu? (1968)

Françoise Hardy en Anglais (1969)

Françoise (1970)

Soleil (1970)

One-Nine-Seven-Zero (1970)

Träume (1970)

La Question (1971)

Et si je m'en vais avant toi (1972)

If You Listen (1972)

Message Personnel (1973)

Entr'acte (1974)

Star (1977)

J'écoute de la musique saoûle (1978)

Gin Tonic (1980)

À Suivre (1981)

Quelqu'un qui s'en va (1982)

Décalages (1988)

Le Danger (1996)

Clair Obscur (2000)

Tant de belles choses (2004)

(Parenthèses...) (2006)

La Pluie sans parapluie (paru 26/03/10) (2010)

主要電影作品

Château en Suède (1963)

What's New Pussycat? (1965,uncredited appearance in final scene)

Une Balle au Cœur (1965)

Grand Prix (196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