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青年電影展

FIRST青年電影展

FIRST青年電影展(FIR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7月份於青海省西寧市舉辦的具有國際性質的電影賽事,由西寧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主辦。FIRST青年電影展致力於推廣青年電影人早期作品,鼓勵評獎為主 。 2006年以來,FIRST持續為業界推出極具價值的新銳導演,而這些新鮮面孔亦持續為電影界帶來驚喜,不同的地區和城市,不同的文化語境,不同的影像探索,令我們感受到電影的銳度與力量、稚嫩與鮮活;這種多樣化的創作意志,有力的補充著電影創作生態中關鍵部位的缺席。同時作為電影文化的交流平台,倡導青年電影文化介入當代生活,是世界電影流域內一處泊岸碼頭,在當代電影史記憶形成機制中,為世界提供中國青年電影的多義樣本。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2016年第十屆FIRST青年影展開幕 2016年第十屆FIRST青年影展開幕

“FIRST” 的創始初衷是持續發現與推選青年電影人首作及早期電影作品。

“FIRST” 的另一層含義是希冀激發青年人的創作勇氣和藝術自信,望他們爭作執牛耳者。

“FIRST” 是處女作,是競技場,是實驗室,是青年電影文化的集散地,以電影節競賽形態淘洗推選冒險家,狂熱派和頑固分子。這裡有屬於一個電影節的記憶力,價值觀以及榮光。

“FIRST” 關切所有阻滯理解的邊界:政治的,社會的,學科的,性別的,地理的,因為我們相信,電影關於一切,電影為了一切。

2012年增加長片進入主競賽單元後,經過4年的系統發展,覆蓋超過36個國家的選片,首映占比達到90%,數量超過1000部。2016年第十屆影展選片共徵集影片1307部,除兩岸三地外,選片視野還進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智利、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俄羅斯、德國、義大利、英國、愛爾蘭、法國、瑞士、奧地利、波蘭、荷蘭、丹麥、挪威、瑞典、冰島、比利時、芬蘭、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喬治亞、以色列、伊朗、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布吉納法索。

亞洲一流電影人評審團,檢驗著FIRST評價體系的嚴謹與公正,2012年以來,歷屆電影節主席有:徐楓、許鞍華、謝飛、姜文、王家衛。歷屆大使有:徐崢、秦海璐、鄧超、黃渤、陳坤。十年來,已有數百位電影新銳力量在FIRST影展收穫了電影藝術上的尊重和肯定。他們包括范立欣、馬莉、郝傑、忻鈺坤、王一淳、德格娜、馬凱、張濤、張大磊等一批批備受業界關注的青年電影人。

發展歷史

2006年,FIRST前身大學生影像節創立於中國傳媒大學。

2007年,確立“板磚”為電影節獎盃,立意為青年電影拋磚引玉、添磚加瓦。

2008年,開設矚目無限單元,將獎項決定權交給青年大眾。

2009年,因《光榮的憤怒》獲得“最受大學生矚目影片”停辦一年。

2010年,開始國際選片,Sercio Basso成為影展第一位獲獎的外國導演。

2011年,落地西寧,正式更名為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

2012年,入圍-提名的專業評價體系建立,《京生》發聲,長片競賽開啟。

2013年,郝傑憑藉《美姐》衛冕FIRST最佳劇情片大獎。成為第一位蟬聯該獎項的導演。

2014年,《心迷宮》 在征片截止前壓哨送至組委會,並斬獲兩項大獎,成為當年度的現象級作品。

2015年,最終的11個位獲獎人中有5位女性導演,同時,評審會7位成員中女性占3席。

2016年,合併青年、學生兩個競賽單元為唯一競賽單元,精簡獎項數量至10個。

競賽章程

影展主體環節由:競賽單元“水晶板磚獎”優秀影片評選、展映單元、主題論壇、青年電影人訓練營、青年電影項目創投會等版塊構成。

影展宗旨

復甦現實主義電影、電影文化交流、為主流電影工業輸入新鮮血液。

評審體系

FIRST青年電影展 FIRST青年電影展

初審,7位初審委員從報名影片中選取入圍影片;

複審,7位複審委員從入圍影片中選取提名影片;

終審,評審委員會從提名影片中確定獎項名單。

終審由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邀請專家學者、著名電影人組成國際評審委員會,常設主席一名,委員六名,評獎結果在7月26日的評審會集體會議中決選得出,評審委員會主席擁有在投票數相等情況下的一票決定權。

水晶板磚獎

FIRST青年電影展 FIRST青年電影展

“水晶板磚獎”將在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競賽單元中頒出總計10個獎項:

【最佳導演】Best Director

此獎項將從3-5部提名備選的劇情長片中頒出,用以表彰本年度代表當代電影智慧和勇氣、並將個體經驗與電影意志有效融合,導演意識超群的的青年電影人。

【最佳影片】Best Feature Film

此獎項將從3-5部提名備選的劇情長片中頒出,用以表彰在影片中對敘事傳統及電影之語言、美學形式上做出創造性處理的影片。

【最佳紀錄片】Best Documentary

此獎項將從3-5部提名備選的紀錄片中頒出,用以表彰同時兼備文獻價值和人文關懷,客觀公允又照亮當代現實的非虛構影像作品。

【最佳短片】Best Short Film

此獎項將從3-5部提名備選的劇情短片中頒出,用以表彰在有限時長內蘊含無限可能,並對電影傳統之元素做出有效整合處理且飽含電影張力的影像作品。

【最佳動畫/實驗】Best Animation/Experimental Film

此獎項將在3-5部提名備選的動畫或實驗影片中頒出,用以表彰具有獨特作者意識和美學實踐、對影像與視覺經驗進行多樣化闡述的青年電影作品。

【最佳演員】Best Performer

此獎項將在3-5部提名備選的劇情長片中針對主要演員頒出,用以表彰其在電影中出色的完成角色詮釋、展現出的不凡魅力及表演才能。

【最佳藝術探索獎】Best Artistic Originality

此獎項將在3-5部提名備選的劇情長片中頒出,鼓勵在集體創作中對攝影、美術、音樂、剪輯某一專項有突出嘗試及貢獻的電影工作者。

【評審會獎——長片類】Grand Jury Prize – Feature Film

此獎項將從3-5部提名備選的劇情長片中頒出,旨在表彰電影技法醇熟、電影意識前瞻、電影語言自由的長片作品,由評審會根據其鮮明的風格化處理、傑出的文本語言與夯實的精神核心評定頒予導演。

【評審會獎——短片類】Grand Jury Prize – Short Film

此獎項將從3-5部提名備選的劇情短片中頒出,旨在表彰電影技法醇熟、電影意識前瞻、電影語言自由的短片作品,由評審會根據其鮮明的風格化處理、傑出的文本語言與夯實的精神核心評定頒予導演。

【一種立場】 Spirit of Freedom

此獎項旨在表彰具有先鋒美學理念的獨具匠心之作,針對所有提名影片中,由評審會授予創作出具有自我意識、青年文化價值、並將獨立思考付諸影像實踐,堅持探索性創作的個人。

常設展映單元

開閉幕電影】即年度內提供嶄新電影視角,對年度內華語電影做出革新嘗試的作品;年度內新人導演處女作;年度內對華語電影類型化做出有效嘗試的影片,開閉幕電影為邀請制。

入圍影片展映】即年度內入圍影片的編組展映。

FIRST青年電影展 FIRST青年電影展

驚人首作】即年度內入圍的優秀處女作長片特別展映單元。

全景大師個人作品展】即世界範圍內對電影藝術做出突出貢獻的導演作品序列回顧單元。

大師之初】即世界範圍內,優秀電影導演的早期作品展映單元。

西寧鏡像】即關涉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的集中展映單元。

學院精神】即世界範圍內,不同文化與教育背景下的電影類院校作品展映單元。

非展映活動

青年電影人訓練營】高品質的電影公開課,每年度邀請世界知名電影人為12名中國學員帶來為期4天的訓練課程,通過體驗教學和針對性探討分享最新的電影理念和技術創新。(電影節期間7月23至26日)

青年電影項目創投會】優選年度具有藝術/ 商業前景的青年導演入選創投會提案,向專業點評嘉賓及電影公司闡述作品理念和經濟及社會價值,建立中低成本影片與資本的對話溝通機制。(電影節期間7月26日)

並馳計畫】並馳影業與FIRST青年電影展聯合發起的實驗性青年電影項目投資發展計畫。主動關注並發現FIRST青年電影展平台及業界其它渠道內出現的高品質青年電影人,為該群體的電影項目創造有序的研製宣發環境,專注於開發青年電影人早期劇情長片。(非電影節期間)

歷屆回顧

歷屆FIRST青年電影展回顧
第1屆FIRST青年電影展 第2屆FIRST青年電影展 第3屆FIRST青年電影展 第4屆FIRST青年電影展
第5屆FIRST青年電影展 第6屆FIRST青年電影展 第7屆FIRST青年電影展 第8屆FIRST青年電影展
第9屆FIRST青年電影展 第10屆FIRST青年電影展 第11屆FIRST青年電影展 第12屆FIRST青年電影展

相關介紹

訓練營

FIRST訓練營,是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的電影教育項目,每年度邀請國際著名電影人為12名來自世界各處的電影狂熱分子帶來為期3天的免費課程,同期設有知名影人帶來的大師講堂。

訓練營不只提供關於電影各個環節的方法論,也不僅在經驗領域的度量中進行討論,在每一次對話實踐中,更嘗試著推動電影觀念的流動,在電影通識教育之外,令實踐者繼續探索各自獨屬的電影生命。

第十屆FIRST訓練營的授課導師由韓國著名青年導演羅泓軫出任,他將圍繞“抵達觀眾的電影”這一課題展開具體教學內容,其中包括:電影敘事;導演技巧;表演控制;剪輯知道;電影音樂。

從2012年至今,FIRST訓練營已舉辦四期,與往年不同,本年度訓練營授課跳出了文本式的經驗分享,而是基於拍攝實踐,對導演、編劇、敘事技巧進行針對性地指導。導師羅泓軫要求學員們提供一份5分鐘、無對白的劇本,分別拍攝成短片,用於課堂教學。對此,羅泓軫幽默地表示,並不是因為自己聽不懂中文,而是希望學員嘗試如何用畫面和情感與觀眾交流,即使只是抽象的畫面,也要將導演想法準確地傳達出來。

FIRST青年電影展 FIRST青年電影展

據介紹,入圍學員幾乎在20天左右的時間內調用了所有拍攝資源,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影片的質感和完成度,有導演甚至因為在公廁拍攝被制止過多次。最終,金向怡《2小時》;龐博《JINX》;羅宇靖《馬桶》;仇晟《雷電》;夏昊《刀片》;於蕾《弱者》;甘劍宇《驚》;沙漠《坡起》;王通《無人知曉》亮相大銀幕上,與羅泓軫導演見面。

在接下來的三天課程內,導師和所有學員都將參與進每一部影片的逐一討論,最後對影片進行再剪輯和完善。

 

創投會

中低成本影片創投樣本

FIRST創投會多年來堅持建立中低成本影片與電影產業的對話溝通機制,通過為電影計畫提供推廣機會,以期促成更多優質的電影作品步入大銀幕。

FIRST青年電影展 FIRST青年電影展

今年,FIRST創投會走到了第四個年頭,相比亞洲其他創投平台如香港的HAF,釜山APM、金馬創投會議,雖尚顯年輕,但憑藉其在新銳電影創作群族中的獨特號召力,集聚了當下中國最具表達欲望的青年電影人,無數原生概念驅動下的故事,不掩青澀亦大膽熱烈,為亞洲電影節創投流域內提供了一份中國青年電影的樣本及趨勢參考。2015年項目簽約率已達70%。

2015FIRST創投會結束後,多部項目進入開發階段,董越導演的電影《編外往事》正式更名為《暴雪將至》,由世紀百年影業(天津)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影片預計12月開拍;黃梓《慕伶 一鳴 偉明》由珠江電影集團參與製作,王飛導演《何日君再來》已於4月25日鳴鼓開機;徐洋導演《日落黃昏》亦將在盛夏的南京拍攝;黎波《小鎮銀行大劫案》由合一影業簽中後進行項目開發;甘劍宇《封神之路》獲得黑螞蟻影業和光線影業投資;其他項目亦入圍多個其他創投平台,獲得業界持續關注。

劇本發展金增加至5個

在逐步完善、系統化地攀升進程中,FIRST創投始終堅持最佳化獎項結構及環節設計。2016年,阿里影業作為本屆FIRST創投會首席合作夥伴將聯合正午陽光、黑螞蟻影業、和和影業、合一影業頒出5個現金大獎,總計5萬美金。此外,為支持具有創新精神的電影作品,FIRST創投聯合Forestt Studios和微影時代特設 “聲林創作大獎”“微影時代發行支持獎”,得獎者將獲得由Forestt studios提供的價值10萬人民幣的前後期聲音製作服務,以及由微影時代提供價值50萬人民幣的發行服務;為支持高質量的電影作品,從而為其在歐洲的融資打開可能性,龍躍中歐製片人協會也於此次FIRST創投會特設“龍躍製片人特別獎”,針對創投會年度入圍的電影計畫頒發。得獎者將獲得由龍躍中歐製片人協會提供該項目在歐洲基金申請、接洽、翻譯、製片發行等工作的支持,並有機會參與龍躍於2016年第七十三屆威尼斯電影節中歐電影實驗室的活動。8個獎項最終都將從12個入圍電影計畫中產生。

中新網西寧7月27日電 (記者 羅雲鵬)27日,第十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組委會揭曉2016FIRST創投會7個現金和非現金類獎項。本屆FIRST青年電影展創投會由阿里影業、和和影業、黑螞蟻影業、正午陽光、合一影業、聲林、龍躍中歐製片人協會贊助,創投會提案之前,電影策劃人賈志傑為電影計畫代表進行了培訓。此次電影展現金和非現金類獎項中,周子陽《老混蛋》獲得了阿里影業A計畫劇本發展金;翟義祥《馬賽克少女》獲得了和和影業劇本發展金,其製片人獲得了龍躍製片人特別獎;劉楚楚/何爽《我學游泳那年》獲得了黑螞蟻影業劇本發展金;唐皓《還沒開口說愛你》獲得了正午陽光“最具潛力獎”;王晶《長風鎮》獲得了合一影業“創作大獎”,同時還獲得了價值10萬人民幣的聲林創作大獎。

並馳計畫

“並馳Lab”由FIRST青年電影展與並馳影業共同發起,聯合其他合作方為電影節競賽體系發掘出的青年電影人提供全線資源支持,與尊重、熱愛電影的青年冒險家並肩探索,推動實驗室項目進入院線。

FIRST青年電影展 FIRST青年電影展

實驗室每年度選擇3-5位具發展潛力的導演合作,在葆有電影藝術自覺性的前提下,合理運用良性資本,選取具有生命力和自由氣質的電影項目,為青年電影人提供獨立的創作空間,根據入選項目的質量體裁衣,在中低成本製作條件中開闢更具成長性的電影創作生態。面對當下中國電影市場的極速拓疆,並馳Lab將在尊重市場秩序的前提下,以主流院線為終端,填補中低成本電影作品的市場空白,發出當代青年之聲。

“並馳Lab”第一期4位簽約導演的項目已正式確認,並已全力投入前期劇本開發工作。分別是忻鈺坤《山野追蹤》,周鉅宏《天主之城》,邵攀《安靜的人》,王一淳《陌生人的糖》。

第一期入選項目中,既有犯罪懸疑類型題材,也有青春成長故事,更有時代與生活,個體與集體交織在殘酷和希望邊緣的有力敘事,預計在2016年至2017年陸續完成製作。據悉,幷馳計畫與和和黑螞蟻影視基金已經簽署戰略投資協定,並將開放與其他電影公司、投資公司、宣發公司的全面合作。

獲獎名單

第12屆(2018年)

獎項電影名單
最佳劇情片 《郊區的鳥》[5]
最佳導演拉華加《旺扎的雨靴》
最佳演員池韻《美麗》
最佳藝術探索《馴馬》剪輯·古濤
一種立場《狂熱自白》
最佳紀錄片 《四個春天》
最佳劇情短片《運轉法則》
評審會大獎-長片類 《I Am Truly A Drop of Sun on Earth》
評審會大獎-短片類 《Fauve》
特別提及The Burden

第11屆(2017年)

最佳劇情片: 《小寡婦成仙記》

最佳導演: 蔡成傑《小寡婦成仙記》

最佳演員:塗們《老獸》、鄭人碩《川流之島》

最佳紀錄片:《囚》

一種立場:《殺瓜》

最佳藝術探索 :《笨鳥》

最佳短片:《野潮》

最佳動畫實驗片: 《異域》

評審會大獎·長片: 《入黑之時》

評審會大獎·短片: 《於是我們把金魚放進了泳池》

第10屆(2016年)

第十屆FIRST照片 第十屆FIRST照片

最佳劇情片:張濤《喜喪》

最佳導演獎:張濤《喜喪》

最佳演員獎:孫伊涵《我心雀躍》

最佳藝術探索:馬凱《中邪》

最佳短片獎:於鐳《造化》

最佳實驗/動畫獎:趙易《八里溝》

最佳紀錄片獎:黎小鋒、賈愷《昨日狂想曲》

“一種立場”獎:金行征《消失在黎明前》

評審會大獎(國際短片類):Guido Hendrikx《Among Us》、Klara Kochańska《The Tenants》

評審會大獎(國際長片類):空缺

第09屆(2015年)

青年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長片:德格娜《告別》

最佳導演:王一淳《黑處有什麼》

最佳紀錄片:顧曉剛《種植人生》

第九屆FIRST照片 第九屆FIRST照片

最佳演員:趙炳銳《命運速遞》

最佳藝術貢獻獎:翟義祥《還俗》

最佳短片:周鉅宏《見光》

評審會大獎(短片):Vlad Marsavin《塞巴斯蒂安》

評審會大獎(長片):Laura Bispuri《處女之誓》

學生競賽單元:

最佳紀錄片:馬倩雯《活著》

最佳劇情片:範文翰《原諒》

最佳動畫/實驗片:張林《魚》

評審會大獎:Laura Spini《完整的你》

第08屆(2014年)

青年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長片:忻鈺坤《心迷宮》(原名:《殯棺》)

第八屆FIRST照片 第八屆FIRST照片

最佳導演:忻鈺坤《心迷宮》

最佳演員:黃河《原來你還在》、黃璐《雲的模樣》

最佳藝術貢獻獎:宋曉飛《白相》(攝影)

最佳紀錄長片:黃肇邦《子非魚》

最佳短片:程亮《關於上海的三個短片》

評審會大獎(長片):Tamar van den Dop《Supernova》

評審會大獎(短片):Jean-Bernard Marlin《La Fugue》

學生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片:甘劍宇《國小雞大電影》

最佳紀錄片:陳一線《醫院裡的中國》

最佳實驗片:張徐展《陰極射線管的神秘儀式》

評審會大獎:Oscar Sharp《The Karman Line》

第07屆(2013年)

青年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片:郝傑《美姐》

第七屆FIRST照片 第七屆FIRST照片

最佳紀錄片:傅榆《藍綠對話實驗室》

最佳短片:施君涵《華麗緣》

最佳導演:郝傑《美姐》

最佳演員:馮四《美姐》

最佳編劇:郝傑、葛夏《美姐》

最佳攝影:徐偉《甜蜜十八歲》

最佳美術:栗存旺《美姐》

最佳剪輯:高則豪《目擊者》

最佳配樂:藤原尚紀《我們永遠在這裡》

評審會特別獎:高則豪《目擊者》

大學生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片:Brian O’toole《周日早上》

最佳紀錄片:阮建恆《沉漁》

最佳卡通片:Jonathan Langager《約瑟芬與蟑螂》

最佳實驗片:樊夢悅《它的故事》

評審會特別獎:文牧野《BATTLE》

第06屆(2012年)

“大學生影展”短片競賽單元:

第六屆FIRST照片 第六屆FIRST照片

最佳實驗片:劉方白《9Nine》

最佳紀錄片:屈詩航《劉立武》

最佳劇情片:潘智欣《代駕》

最佳卡通片:Pablo Serrano《Eso te pasa por borroco》

評審會特別獎:張子龍《西廂》、Jeff Sousa《The Hirosaki Players》

“一戟即中”青年電影推選單元:

最佳剪輯:孟超、孫一凡《頂缸》

最佳攝影:盧晟《這裡,那裡》

最佳編劇:楊南倩、秦海璐、鄧勇星、葛文喆、席然《到阜陽六百里》

最佳音樂:Yongmin moon(韓國)《這裡,那裡》

最佳美術:李桃《小老頭與電影院》

最佳導演:郝傑《光棍兒》

最佳演員:秦海璐《到阜陽六百里》

最佳紀錄片:范立欣《歸途列車》

最佳故事片:鄧勇星《到阜陽六百里》

評審會特別獎:馬莉《京生》

“矚目無限”華語電影優選單元:

最受青年矚目華語影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九把刀

最受青年矚目華語電影人(導演):寧浩

最受青年矚目華語電影人(男演員):黃渤

最受青年矚目華語電影人(女演員):湯唯

第05屆(2011年)

從本屆開始,“大學生影像節” 升級為:FIRST青年電影展

“大學生影展”短片競賽單元:

第五屆FIRST照片 第五屆FIRST照片

最佳劇情片:文牧野《石頭》

最佳紀錄片:姚婷婷、David Turner《Frankie’s Dream》

最佳卡通片:許成 《雞先生》

最佳實驗片:陳龍 《浮生七記》

最佳MV:楊婉姝 《再見傑克》

Next Frame北美單元:Daniel Van Wert《Controlled Burn》

國際高校歐洲單元:Vladimir Kanic《Violence Experimentale》

“一戟即中”青年電影推選單元:

最佳故事片:申奧《潮逐浪》

最佳紀錄片:陳富、沈世平《大漠綠洲》

最佳導演:李雨禾《三公里》

最佳攝影:王岩川《三公里》

最佳編劇:張弛《奧戈》

最佳剪輯:王孟樂《十一度青春之:拳擊手的秘密》

“矚目無限”華語電影優選單元:

最受國際大學生矚目華語電影 : 《鋼的琴》張猛

最受國際大學生矚目華語電影人(導演):姜文

最受國際大學生矚目華語電影人(男演員):古天樂

最受國際大學生矚目華語電影人(女演員):章子怡

最受國際大學生矚目華語電影人(新人演員):竇驍

第04屆(2010年)

最佳青年導演(劇情類):白月《路·寬》

第四屆FIRST照片 第四屆FIRST照片

最佳青年導演(紀錄類):Sercio Basso《Made in ChinaTown》

最佳短片導演:周鉅宏《錯過的美麗時光》

最佳劇情短片:李星《在風中飛》

最佳動畫短片:劉曉、趙尹龍《伯頓!伯頓!》

最佳紀錄短片:楊揚《蘋果樹下》

最佳新媒體短片:黃莉《流浪的女人》

最佳編劇 :鄭映玫《娛樂精神》

最佳剪輯:薛凌《優酪乳:“咖啡、可樂、麥片”》

最佳音響效果:張詩雪《爸爸的秘密》

最佳視覺效果:趙驥《D&V》

最佳MV:張凡夕《飄著》

最佳平面攝影:劉希漢《融化的冰川》

最佳短片攝影:陳俊廷《錯過的美麗時光》

年度最受國際大學生矚目導演:管虎

年度最受國際大學生矚目影片:《唐山大地震》馮小剛

年度最受國際大學生矚目男演員:黎明

年度最受國際大學生矚目女演員:章子怡

年度最受國際大學生矚目新人演員:李乃文

第03屆(2008年)

最佳導演:周詩宇《南浦》

第三屆FIRST照片 第三屆FIRST照片

最佳短片:朱敏江《缺氧》

最佳編劇:王學博《屋檐下》

最佳紀錄片:邱淑萍、譚忭《溝溝里的青春》

最佳卡通片:商倬《回》

最佳實驗短片:趙春麗《尋找劉月亮》

最佳MV:賀敬傑《Cheers Darling》

最佳男演員:孔德佩《北京小烏龜》

最佳女演員:任偉《缺氧》

最佳攝影:高鵬宇《秋雨澀澀》

最佳剪輯:齊天祖《糖衣》

最佳美術:崔厚棟《富貴醫生》

最佳錄音:嚴俊《缺氧》

最佳音樂:郭好為《缺氧》

最佳視覺特效:陳勻佼《藝靈突起》

年度最受大學生矚目影片:《光榮的憤怒》曹保平

年度最受大學生矚目導演: 顧長衛《立春》

年度最受大學生矚目男演員:劉燁《硬漢》

年度最受大學生矚目女演員:周迅《李米的猜想》

年度最受大學生矚目新人演員:湯嬿《集結號》

第02屆(2007年)

第二屆FIRST照片 第二屆FIRST照片

最佳短片:郭譯文《剃頭》

最佳導演:王威《孩子》

最佳短片攝影:馬健《放假》

最佳原創音樂:熊健、馮時《回家》

最佳錄音:赫天羿《孩子》

最佳美術:王典典《暖冬》

最佳剪輯:鄧科《殺手阿勇》

最佳動畫短片:王強《完美》

最佳劇情短片:黃偉誠《LA LA》

最佳實驗短片:梅健《空之二》

最佳紀錄片:庫爾班江《喀拉古塔格日記》

最佳MV:董松岩《雪落下的聲音》

最佳短片男演員:吳迪《愛·減肥》

最佳短片女演員:何玉珍《憤怒的水壺》

年度最受大學生矚目導演:馬儷文《我們倆》

年度最受大學生矚目影片:《圖雅的婚事》王全安

年度最受大學生矚目紀錄片:《圓明園》金鐵木、薛繼軍

年度最受大學生矚目男演員:陳坤《門》

年度最受大學生矚目女演員:范冰冰《墨攻》

第01屆(2006年)

最佳導演獎:秦奕威《烈酒》

最佳影片一等獎:《背簍》

最佳影片二等獎:《Eye Behind》《黃毛衣》

最佳影片三等獎:《獨旅》《青春·追夢》《恍》

最佳女演員獎:陸麗賢《發》

最佳男演員獎: 空缺

相關活動

FIRST 主動放映

2015年,FIRST主動放映走過超百站,放映場次超過460場。春季高校巡展包括大規模城市巡展7站,學校巡展65站。秋冬放映以城市為站點,走過22個城市。巡展開闢了獨立書店放映、青旅放映、咖啡廳放映、藝術空間放映、露天放映、livehouse放映、商業影院放映、劇場放映等多种放映形式,放映範圍覆蓋台灣、香港、新疆、西藏、內蒙古、廣西、江蘇等在內的28個省級行政區,重慶、北京、上海、天津在內的40多個城市,更首次將FIRST的影片帶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站點。

主動放映是由疑惑帶給我們的一份禮物。曾經我們不斷質疑著對於電影審美的立場,質疑著放映的動機與意義,因此我們選擇打開視野,吸納來自更廣闊空間的策展意志。

FIRST青年電影展 FIRST青年電影展

我們嘗試著思考:不同影片的組合之間會否產生“影片之外、電影之內”的化學反應?策展人對觀眾的引導究竟可以又應該走到哪一步?電影的魅力如何與地方、城市甚至小到社區、學校的特性進行結合?我們帶著滿滿的好奇與憧憬去探索這些問題,這種探索涉及到大量的親身實踐的經驗積累,因此我們將主動權交給每一位聯合策展人,從他們最原始本真的一次次執行中,我們共同嘗試著解答這些疑問。

另一方面,當越來越多的影片在“主動放映”的品牌下走進高校、走進城市,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觀影與放映的可能性。我們並不單純追求更多的觀眾、更多的放映場次、更多的影片;同時,我們也並不奇貨可居,拒絕故步自封於“高端”或是“藝術”的小眾圈層。隨著主動放映畫出的更加流暢和廣闊的弧線,我們似乎找到了屬於主動放映的一片中間地帶。在其中我們連通了商業院線的平易近人與藝術放映的高質量;連通了電影節的藝術史權威視角與自主放映的趣味與多元。或許有一天,主動放映會成為一條特殊的發行院線,在探索其自有空間的同時,也能夠成為對現有種种放映形式的一種不可忽視的補充。

FIRST青年電影館

FIRST青年電影展 FIRST青年電影展

“電影需要觀看”一直是FIRST青年電影展踐行放映文化的根本理念,FIRST青年電影館就是由此衍生出的承重體,竭力建構青年電影放映品牌,並通過議題的發酵,營造開放性的對話場域、建構多文化的評價語境。

此前,FIRST青年電影館已經舉辦了三季放映沙龍,在延續“觀看的時代”這一基本放映主題的基礎上,嘗試在不同的策展緯度中對“青年電影”和“電影處女作”進行了探討,比如搭配世界影電影大師的早期作品作為鏡像與青年電影形成互文,並邀請各路文化界的前輩解讀電影的縱深,與觀眾深入對話。

 

支持機構 :朝陽區文化館

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以“百姓的文化事業,百分之百的努力”為宗旨;從保障民眾的文化權益和百姓的文化需求出發,堅持公共文化優先,用創意實現發展,在實踐中不斷拓展文化服務空間和創新文化服務方式。其中“9個劇場”品牌的建立,把文化館的文化觸角深入到北京市主流演出市場,以優秀的文化環境,一流的場地設施和認真的從業精神,推動了北京小劇場戲劇運動及非職業戲劇運動發展,形成戲劇東移之勢。

 

地理位置

坐落於東三環京廣橋東,位於CBD商務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門外小莊金台里17號(北京9劇場內)

「交通」捷運10號線:金台夕照站B口出,向東步行730米即到

公車:95路;101路;112路;118路;202路夜班車;488路;615路;671路;快速公交2線;快速公交2線區間小莊路口東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