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評論學會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系廣電部局主管的國家一級社團,為全國電影評論、理論工作者組成的學術團體,由民政部批准成立於1981年。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已參加世界影評組織——世界影評聯,為其成員之一。
中文名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現任會長章柏青成立時間1981年級別國家一級社團
目錄
1建設宗旨
2業務範圍
3團體會員
4發展歷史
5主要成就
6歷程表
建設宗旨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的主要工作是在中國的影視領域進行理論研究、學術研討、國際交流、業務培訓等項工作。
業務範圍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在理論研究領域,領導了新聞紀錄電影和科教電影在中國的開展,解決了這兩個片種的特性和當時面臨的問題。學會還邀請從事電影音樂創作、演奏和理論研究的同志舉行電影音樂座談會,討論了電影音樂觀念航電影音樂特性等課題。近年來,許多理事、會員陸續出版了許多學術、評論新著外,以學會的名義先後組織過數十次優秀故事片、新聞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戲曲片的座談。1992年1月至5月,學會和中影公司聯合舉辦“上菱杯”全國優秀民眾影評先進集體評選活動。1993年,學會為了更好地發揮對創作的影響,與中國殘聯、中國紅十字、中影公司聯合舉辦“人道主義精神優秀影片”評選活動。1993年3月,學會與《當代電影》共同舉辦《中國電影理論文選》討論會。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系統性的電影理論文選,由我會會長羅藝軍主編,它基本包括了中國電影理論史上有學術價值之各種觀點的著述。與會代表30餘人,對該書的編選及中國電影理論之走向,作了較為深入詳盡的討論。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在學術研討領域,學會多次組織了許多影片和表演藝術家的學術研討會,並組織了多次影評活動。學會將諸多論文及講評,推薦至《電影藝術》、《當代電影》、《電影藝術參考資料》等報刊陸續發表。其中優秀論文集《電影學》由中國電影出版社正式出版。該評論集的出版對推動全國民眾影評的開展起了重要作用。學會與《文匯報》聯合舉辦了《中國電影時報》。學會與中國電視記者協會聯合舉辦了首屆“松蕾杯”錄像評獎,評由近幾年來優秀錄像片十五部並在北京召開了發獎大會。這是錄像節目的首次評獎,在社會上有較大反響。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在國際交流領域,影評學會與世界電影學會聯合組織報告會、邀請世界各地及香港電影理論家主講西方新電影與電影語言的演化等講座。由我學會組成的以羅藝軍為團長的中國電影評論代表團一行六千人於1987年10月6日至15日在東京與日本映畫筆會舉行了一次中日電影評論會。我方代表向日本影評界朋友介紹了新時期十年中國電影概況,雙主觀摩了近年來中日影片,並就互相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1990年,法國著名電影理論家馬爾丹向我發出了參加世界影評組織“世界影評聯”的邀請,經有關部門批准,我會已報名,並被接納。這幾年,我會還接待過拉丁美洲和蘇聯影評代表團。隨著改革開放的形勢越來越好,中國電影評論工作理應向世界打開視窗,對外學術交流活動作為我們學會工作的一部,應該得到更多的發展。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在業務培訓領域,學會多次組織各省市電影刊物負責人和主管影評工作的同志參加全國高等院校電影課教師進修班學習。另外學會還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培訓和學歷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影視界的精英。
本會每年舉辦一次全國優秀影片影評比賽。目前正與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央電視台、國家審計署等單位聯合舉辦“新時期反腐倡廉影視作品研討評獎活動暨首屆政治電影論壇”;同時與美國紐約大學合作影視教育的談判進展順利。
團體會員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系廣電部局主管的國家一級社團,為全國電影評論、理論工作者組成的學術團體,由民政部批准成立於1981年。首任會長鍾惦棐,現任會長章柏青。副會長彭加瑾、王人殷、任仲倫。秘書長張衛。目前有全國會員400餘人,均為有副高以上職稱的電影理論、電影評論及電影史學研究人員,全國主要媒體影視版主管及影視報刊主編、副主編以上的專業人員。
發展歷史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於1981年1月24日在北京成立,迄今逾20年。中國影評學會是我國電影評論、理論工作者自願組成的學術精英團體。到1984年底止,中國絕大部分的省、市、自治區成立了省一級的電影評論學會。如果算上基層的影評組織,全國各級影評組織總數在2萬以上,經常投身影評活動的人數以千萬計。1992年,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的業務主管部門由中審部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按廣播電影電視部的要求,經民政部審核,批准發給社團法人登記證(登記證號0935)。到2001年,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國家級總計會員數已達450人,會員多為高職稱以上的學者及各人藝術院校的教授。其中影視藝術門類的博士導師、碩士學位導師人約有40人。
主要成就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領導與參與國內影視界學術評獎與重大影視學術活動。部分會員參加歷屆金雞獎、華表獎、“五個一”工程獎、金鷹獎、飛天獎等獎項的評選及擔任各大電影節評審。自學會成立以來,學會單獨組織及與其他影視單位合作的學術活動已在百項以上。如“人道主義優秀影片評選”、“中國電影百年百部名片評選”、“中國電影百年百名經典銀幕形象評選”及在全國觀眾中有廣泛影響、平均每兩年一屆的全國影評徵文比賽活動。組織的學術討論會有“全球化語境中電影美學與理論新趨勢國際學術討論會”、“謝晉與20世紀中國電影文化學術研討會”、“鍾惦棐逝世20周年學術研討會”等,召開新片研討會難以勝數。新時期以來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出版的學術著作有《電影學》、《中國大眾影評長編》等,而會員們出版的學術專著總數在2千部以上。[1]
歷程表
1981年1月24日,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在北京成立。學會章程明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系我國電影評論、電影理論、電影史研究工作者的民眾性學術團體。為中國電影家協會的團體會員。第一屆理事會由協商產生。夏衍、陳荒煤、張駿祥任名譽會長;會長鍾惦棐,副會長程季華、梅朵、羅藝軍,秘書長陳劍雨。理事共17人。在成立大會上夏衍作了題為“以影評為武器提高電影藝術質量”的重要講話。[1]
1981年7月,學會邀請從事電影音樂音樂創作的、演奏、和理論研究的同志舉行電影音樂座談會,討論了電影音樂觀念及電影音樂特性等課題。
同月,學會與世界觀電影學會聯合組織報告會,邀請香港電影理論家林年同主講《西方新電影與電影語言的演化》。
1981年8月,學會為紀念魯迅誕辰100周年,與北影、《電影藝術》聯合召開魯迅作品改編座談會,著重研究了《藥》、《傷逝》等影片的改編得失。
1981年10月,學會與《大眾電影》、《電影藝術》雜誌合作舉辦著名演員白楊同志從藝50周年紀念會。
1982年
1982年2月,學會與電影音樂學會、《大眾電影》、《電影藝術》聯合舉辦紀念聶耳70周年誕辰座談會
同月,學會與北影聯合邀請首都文藝界人士座談中日合拍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座談記要發表於《人民日報》。
1982年後,全國各地紛紛成立地方性的電影評論學會,並舉行各種類型的民眾性電影評論活動。同年5月,鍾惦棐到西安市影評學會,參加影評“希望獎”頒獎,並作講話,後整理成文章《影評寫作》,之後又寫作《影評三要》。在業餘影評人頗有影響。
1982年4至8月,《文藝報》發錶針對《天雲山傳奇》的一篇《一部違反真實的影片》影評,學會諸多影評人參與了對《天雲山傳奇》的討論,並為之肯定。之前,鍾老撰寫的《預示著矯健發展的明天》影響頗大。
1982年6月,影協召開第二屆理事會,鍾老作了題為《電影評論有愧於電影創作》的發言,要求影評要跟上創作。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同時召開理事會,討論了新形勢下的的評論新課題。
1983年春,社科院批准了“中國電影美學研究”課題,鍾老為負責人。鍾老加緊了組織電影美學研究小組對這一課題的研究。經常參加這一研究活動的有羅藝軍、謝飛、鄭洞天、黃健中、張暖忻、李陀、倪震、俞虹、周傳基、阿城等同志。第一本研究成果《中國電影美學1982》於12月由中國文聯公司正式出版。除書中文章外,我學會理事邵牧君的《電影美學隨想記要》,鄭雪來的《電影美學問題論辯》、羅慧生的《試論現代電影美學的基本特徵》、童道明的《論電影的假定性》亦收於書中
1983年5月,鍾惦棐《陸沉集》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1983年8月,各省、市、自治區電影評論學會、省市電影評論報刊負責人參加全國高等院校電影課課教師進修班學習班。這次學習班參加者達300多人,講課者大多為影界權威,包括我學會的資深影評人。學會不僅做了諸多組織工作,也做了諸多輔導工作,對培養各地影評骨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84年1月,香港中國電影學會召開20至30年代中國電影研討會,學會會長鍾惦棐出席,並作《力爭電影為人民和社會進步貢獻才智》的學術報告。
1984年7月鍾惦鍾惦棐在西安參加創作會,提出了“要有我們自己的西部片”一說。後來他就這一提法寫《答〈大眾電影〉記者問》,發於本年度《大眾電影》第9期,對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
1984年9月,學會在旅順召開首屆電影學年會。學會對這次年會作了認真的準備,半年前即發出約稿通知。年會共收到論文93篇,經年會學術委員會認真篩選,在大會講評的為17篇。參加年會者為170餘人。年會開幕式上,鍾惦棐作了題為《論社會觀念和電影觀念的更新》的報告,激起與會者強烈反響。年會上,還分別舉行了電影觀眾學、電影觀念和“非戲劇化”問題的三個專題討論會,另外還召開了關於美術片、港台電影、和民眾影評的座談會。
閉幕式上,時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羅藝軍作了《為我國的電影學研究的更大成果而奮鬥》的總結髮言。
年會閉幕後,召開了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大會,大會選出了21位理事。學會領導機構曾保持第一屆原狀。
1985年2月,會長鍾惦棐在第三屆“金雞獎”學術報告會上作《論感性》的發言,在影界有強烈反響。
1985年3月,法國電影回顧展在北京舉行。同時舉辦“法國電影藝術討論會”,我會諸多專家參加了這兩個活動。
1985年5月,由我學會協助主辦的“全國首屆青年影評徵文獎”活動在京頒獎,鍾惦棐發表《試論大眾影評質量問題》的演說。提出“民眾性的影評活動應該推廣”的觀點,從而全國性的民眾性評論活動風起雲湧。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全國有2萬多影評組織,發表影評的大小刊物達400多種。
1985年6月,鍾惦棐主編的《電影美學:1984》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1985年9月鍾惦棐的《電影鑼鼓》由重慶出版社出版。
1985年10月,《文匯報》與我學會聯合創辦的《電影時報》試刊印行!為創辦這個刊物會長鍾惦棐竭盡全力。該報為周報,於1986年元旦正式發行。
1985年12月,我會名譽會長“夏衍電影創作與理論討論會在北京舉行。歷時7天,學會諸多理論家、史學家與會並發言。我會副會長羅藝軍發言的題目:《知識就是力量》,我會副會長梅朵發言題目:《晚霞更比朝陽紅》。
1986年1月9日,國務院擬將電影系統由文化部劃歸廣播電視部,1月13日,正式將廣播電視部改為廣播電影電視部,2月15日,文化部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發文,正式將電影局與直屬電影單位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領導。
1986年2月1日,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成立,我學會名譽會長張駿祥、副會長梅朵任顧問。
1986年4月,鍾惦棐的《起博書》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1986年7月,朱大可在《文匯報》發表《謝晉電影模式的缺陷》一文以立論新異與批評尖銳而引起社會反響,學會諸多評論家參與討論。鍾惦棐於9月13日發表《謝晉電影十思》總結了這次討論,文章充分說理,為影界及觀眾折服。
1986年12月,學會與中影公司在廣西柳州召開首屆全國民眾影評工作會議。出席會議的有鍾惦棐、梅朵及丁達明、季洪等領導,各省市影評學會與電影公司領導。會議交流了開展民眾影評的作法與體會,討論了民眾影評的質量的提高問題。會議評選出20個優秀民眾影評集體典型,和14篇優秀影評,向他們頒了獎證、獎品。
同月,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編、鍾惦棐主編的《中國大眾影評長編》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1987年3月20日,我會會長鍾惦棐因病去世。終年68歲。
1987年10月,我學會組成了以羅藝軍為團長的中國電影評論代表團,一行6人,在東京與日本映畫筆會舉行了第1次中日電影討論會,就雙方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此次活動系鍾惦棐在1984年向日本電影評論界提出倡議,3年後得以實行。
1987年12月,《電影觀念討論文選》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學會理事余倩、張暖忻、、謝飛、鍾大豐等多人的論文悉數收入其中,如《論電影電影語言的現代化》、《現代電影中的戲劇性問題》、《電影觀念我見》等有較大影響。
1988年3月,由由我學辦創辦的《中國電影時報》與《文匯報》舉辦的新時期十年電影獎頒獎會在上海舉行。
1988年6月,學會於1984年在旅順召開的電影學年會的論文終於結集,以《電影學》為書名,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1988年10月13日,學會召開第3屆擴大理事會,會議對原有學會領導機構與理事作了調整。梅朵擔任學會顧問,羅藝軍擔任學會會長,余倩、高鴻鵠擔任副會長,章柏青擔任秘書長。
1989年3月,在鍾惦棐會長逝世2周年之際,我會與中國電影藝術品研究中心共同召開紀念會,出席的影評界人士與藝術家有80多人。時任廣電部副部長的丁嶠到會祝賀。會議對鍾老的文品與人品作了高度評價。
1989年3月,學會與北京科影聯合召開科教電影研討會。
1989年8月,學會與中國電影電視記者協會聯合舉行“松蕾杯”錄像節目評選,共評出優秀錄像片15部,並舉行了頒獎大會。
1989年9月,我學會協助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與各省、市、自治區電影公司與部隊文化工作站聯合舉辦“首屆中國電影節全國影評徵文比賽”。歷時數月,全國42個賽區共收到稿件15萬份以上,各等獎項獲獎者有600多人。
1990年5月,由我會秘書長章柏青,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宣傳處長金忠強組織湖北省影評學會牛均富,浙江省影評學會盧守怡等在杭州編輯《中國大眾影評長編(續編)》。同年11月,本書由中國電影出版社正式出版。
1990年6月,“國際影評聯合會”秘書長埃德爾專程來華,通知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羅藝軍,根據中國電影評論學會1988年的申請,“國際影評聯”已接納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為團體會員。埃德爾在京期間,羅藝軍、余倩等學會負責人與他進行了座談,就影評工作交換了意見。
1990年8月,由學會與《電影評介》雜誌協助北京、上海、西安、武漢、哈爾濱、貴陽6城市召開的“六城市民眾影評研討會”在貴陽舉行。該會議收到論文30多篇,對民眾影評的作用、特色、經驗、教訓作深入的研討。廣電部電影局局長滕進賢派代表赴會,並作了題為“開創電影宣傳評論的新局面”的書面發言。
1990年11月,會長羅藝軍與秘書長章柏青、副秘書長羅雪瑩代表學會到長沙參加湖南省電影評論學會成立大會。時在長沙的文化部部長賀敬之也參加了大會,並作了講話。
1991年1月,廣電部向我會發函,確認我會“宗旨、任務、業務範圍、活動情況”等方面具備全國性學術團體的資格。
1991年5月,由我學會、文匯電影時報主辦、歷時一年的全國民眾影評專刊評比經認真評選,共評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七名、榮譽獎十八名。5月27在在成都頒獎,同時舉行了民眾影評研討會。梅朵、羅藝軍、章柏青、羅雪瑩赴蓉參加頒獎。
1991年7月,學會與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文匯電影時報共同主辦的慶祝建黨70周年全國民眾影評徵文比賽與上菱杯全國民眾影評先進集體評選啟動。該活動由夏衍擔作顧問委員會主任,廣電部副部長田聰明擔任副主任,評審會主任為陳荒煤。
1992年5月,慶祝建黨70周年全國影評徵文比賽與上菱杯全國優秀民眾影評先進集體評選揭曉,在京舉行了隆重的頒發大會。徵文共評出一等獎20名,二等獎182名,三等獎746名,另共評出獲上菱杯的全國優秀民眾影評先進集體49個,獲上菱杯榮譽杯的先進集體44名。
1992年7月,按中央精神我學會變更領導單位,由掛靠影協改為直接由廣電部領導。會長羅藝軍代表團學會到北戴河參加了廣電部召開的社團工作會議。
同月,羅藝軍主編的《中國電影理論文選》由文化藝術出版社正式出版。
1992年8月,學會召開在京理事會,由羅藝軍會長傳達北戴河會議精神。並根據會議要求,對本會會員作了重新登記。
1993年3月,學會與《當代電影》共同舉辦了《中國電影理論文選》研討會,出席會議有30多人,他們對本書編選的意義、成就與當前中國電影理論的走向作了深入研討。
1993年5月,國際影評聯秘書長埃德爾再次來京,學會對他作了熱情的接待。
1993年5月,學會聯合中國殘聯、中國紅十字會、中影公司舉辦的首屆“生力杯”人道主義優秀影片揭曉。《女大學生之死》、《啟明星》、《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如意》、《再生之地》、《死神與少女》、《天堂回信》、《遭遇激情》、《多管閒事》、《湘女蕭蕭》等10部影片獲“新時期人道主義優秀影片”稱號。
1993年5月,人道主義優秀影片評選頒獎活動在京舉行。廣電部長艾知生、陳荒煤、鄧朴方、李準、滕進賢等到會參加頒獎。同時舉辦“中國電影與人道主義”的學術討論會。陳荒煤作長篇發言,夏衍年事已高,未能出席頒獎,他帶來幾句話,勉勵大家要把這一活動繼續下去!
1994年4月,全面反映中國電影評論機構、組織情況的《中國大眾影評概覽》由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出版。
1994年5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第四屆理事擴大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了上屆理事會5年來的工作,並就學會今後的發展及當前的電影狀況交換了意見。會議審議了會長羅藝軍、秘書長章柏青的工作報告,增補了中青年理事29人,補選了章柏青為學會副會長,並對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章程進行了修改。
1994年5月,學會為名譽會長梅朵從事影評工作50年舉行茶活會。為梅朵頒發了題有“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紀念獎牌。
1994年6月,學會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而舉行“華美獎”全國民眾影評徵文比賽頒獎大會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行。陳荒煤、於珍、楊偉光、申萬勝、滕進賢、羅藝軍等領導出席頒發獎會。這次比賽,自去年11月份起,歷時7個月,有百萬民眾落筆為文。經層層評選,共有668名作者獲獎,一等獎22名,二等獎137名,三等獎505名,有18個先進集體榮獲徵文評選活動組織獎。
1994年7月,《鍾惦棐文集》(上、下二冊)由華夏出版社正式出版。
1994年8月,著名影評人樓為華出資資助在北京舉行《鍾惦棐文集》首發式,首都新聞界及部分影評人參加了這一活動。
1994年10月,學會名譽會長夏衍95歲華誕,國務委員李鐵映等黨支部和國家領導人到醫院看望夏衍,並祝賀他榮獲國務院授予的“國家有傑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稱號。我會會長羅藝軍、秘書長章柏青代表學會也前往祝賀,並送夏公禮品作為紀念。
1994年11月,我會與浙江亞東製藥公司在京召開“影視藝術互動關係學術研討會”,影視界與新聞界50多人參加了會議。
1994年11月,由學會聯合中影公司、總政影視局、江蘇珠光實業總公司為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中國電影誕生九十周年舉行的“珠光杯”百部愛國主義影片全國民眾影評徵文比賽啟動。半年後在釣魚台頒獎,宋平、顧秀蓮、田聰明、滕進賢等領導出席了頒獎會。
1995年2月6日,我會名譽會長夏衍在北京逝世,終年95歲。17日,我會諸多影評人參加了夏衍的遺體告別儀式。
1995年5月28日,我會理事、著名導演張暖忻病逝。新世紀之初她與李陀發表的《談電影語言的現代化》對新時期電影理論探索及創作實踐起到了推動作用。
1995年7月學會牽頭與中影公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中國反西斯戰爭優秀影片評獎暨全國影評徵文比賽”啟動。本活動總顧問為伍修權、呂正操;陳荒煤、羅藝軍擔任評審會主任,滕進賢為組委會主任。
1995年12月,為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我學會名譽會長梅朵在上海主持“走向新世紀的中國電影討論會”。我學會在上海方面的理事參加了這一活動。
1996年9月,“中國反法西斯戰爭優秀影片評獎暨全國影評徵文比賽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獲得“中國反法西斯戰爭優秀影片”稱號的10部影片是:《〈八百壯士〉、〈八千里路雲和月〉、《松花江上》、《中華兒女》、《平原游擊隊》、《小兵張嘎》、《歸心似箭》、《血戰台兒莊》、《七、七事變》、《紅櫻桃》。全國影評徵文活動共收到稿件30餘萬篇,評出一等獎22名,二等獎120名,三等獎348名。
1996年10月,應我學會邀請,以日本電影筆會幹事、著名電影評論家松島利行為團長、日本電影筆會會員村川美、渡部實、晏妮為團員的日本電影筆會代表團一行4人來華訪問。這是1989年以後中日電影評論家首次恢復交流。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組織在京影評界人士與日本電影筆會代表就兩國電影發展現狀進行了座談、交流,互相觀摩了近年來拍攝的中日優秀影片。學會副會長章柏青陪同該團到昆明參加了第五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並與北京、昆明電影界人士一同進行了學術研討活動。
1996年10月25日,學會名譽會長陳荒煤病逝,終年83歲。
1996年11月14日,學會名譽會長張駿祥在上海病逝。終年86歲。
1996年11月陳荒煤追思會在北京舉行。我會會長羅藝軍代表學會發言,論述了荒煤對電影理論、評論工作所作出的貢獻。
1997年2月,由學會與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合拍22集武俠專題片《武之舞》(編導賈磊磊)製作完成。
1997年3月,丁關根在順義主持“電影宣傳工作座談會”。學會副會長章柏青作為中國影評學會代表參加。其間丁關根以相邀共餐的形式,單獨聽取了章柏青對影評工作的意見。
1997年7月,日本影評家渡部實再次來京訪問,我學會作了接待。
1998年1月,與總政電影局合辦的“熱愛祖國”全國影評徵文比賽正式啟動。5月份,在南京軍區頒獎。這次徵文全國共收到影評文章近百萬篇,最終評出一等獎21篇,二等獎90篇,三等獎280篇。羅藝軍與章柏青赴寧參加了頒獎大會。
1998年10月,會長羅藝軍與副會長章柏青赴杭州參加“謝晉從影50年研討會”,並與由上海到杭州參會的名譽會長梅朵一起,在會上作了發言。
1998年12月,我學會與世界電影學會歌德學院北京分院聯合舉辦“德國經典影片研討會”,會上放映了《藍天使》、《吸血鬼——阿蘭·格雷的夢》、《穿制服的女孩》等6部影片。
1999年1月,學會理事、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著名電影評論家邊善基在上海逝世。
1999年5月,我學會與廣電局影視報刊協會共同承辦的新中國50周年獻禮影片全國影評徵文比賽啟動。
1999年10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第五屆擴大理事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理事30餘人出席了會議。會議就世紀之交影評工作向何處去等問題展開了討論。會議期限間,根據各地會員代表的推薦和學會機構改革年輕化的要求,同意會長羅藝軍提出的因年齡較大,要求不再擔任會長的申請。經選舉羅藝軍為名譽會長,章柏青擔任會長,彭加瑾、王人殷、任仲侖擔任副會長,張衛擔任秘書長,並增補了一批年輕理事。
2000年1月,鑒於高科技對於電影製作影響越來越大,由我學會發起,與清華大學傳播學院聯合舉辦了電影與電腦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與領導50多人。全國的幾十家媒體發表了會議報導。《電影藝術》、《光明日報》還就研討會發表了長篇文章。本研討會對於推動高科技在我國影視界的運用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2000年1月,學會在雲南峨山召開全國影評徵文比賽工作會議。峨山系全國少數民族民眾影評模範典型,由他們邀請各地賽區參加。本會會長章柏青與總政影視局幹事李洋代表全國評獎辦赴會。
2000年3月,學會與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共同舉辦“中國電影市場如何面對新世紀”研討會。與會的專家、領導30來人,就中國電影市場面臨新世紀、新挑戰應採取的對策,結合對電影創作、製片、發行、放映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改革的建議。電影局副局長楊步亭出席了研討會。
2000年5月,新中國成立50周年獻禮影片徵文比賽在京頒獎。這次徵文共評出一等獎18名,二等獎202名,三等獎490名。13個單位獲“俏佳人杯”優秀組織獎。王兆海、劉建中、王庚年等領導工蒞會頒獎。
2000年10月,由中國電影家協會等單位舉辦的本會名譽會長夏衍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杭州舉行。章柏青、梅朵代表學會赴杭參加研討會。
2000的12月學會會長章柏青、副會長王人殷應台港電影學會邀請,參加該會與台灣影評人協會共同舉辦的海峽兩岸影評研討會。赴台北、台東、台南等地。在台期間與台灣影評人多次交流,並參觀了台灣電影資料館,途經香港時,與香港影評人羅卡等見面,也參觀了香港電影資料館,歷時共13天。
2001年2月,學會召開常務理事長由會長匯報去年工作情況及今年的工作計畫!增補閻曉明為常務理事,王忠明為理事!
2001年6月,為慶祝建黨80周年,我學會承辦由廣電總局電影局主辦的全國影評徵文比賽活動。6月下旬舉行新聞發布。該活動由廣電總局副局長趙實與總政宣傳部副部長王兆海任顧問,廣電總局局長劉建中任組委會主任,副局長吳克任評審會主任。
2001年8月,根據廣電總局電影局關於“電影局不再掛靠民眾團體,由團體自行在局所屬的事業與企業單位中尋找靠單位”的精神,我會向中國電影藝術研究院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提出出申請,要求作為掛靠單位,經陳景亮批准,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於8月22日復函,同意掛靠。2007年,傅紅星擔任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時,我會再次重申這一申請,傅紅星批准繼續同意我會掛靠。
2001年9月,學會為電視電影《大沙暴》取得的成就召開研討會。
2001年11月,學會向總局匯報慶祝建黨80周年全國影評徵文比賽的宣傳與進展情況。趙實同志非常重視與滿意學會的工作,在匯報件中批示:請章柏青同志閱:此項民眾評論活動影響很大,效果很好,希望評出優秀影片,促進電影評論與電影創作共同繁榮。感謝評論學會幾年來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貢獻!趙實11·16
2001年12月日,局召開電影態勢研討會,聚會者80多人,我學會理論工作者作了較好準備,出席人數多,發言受好評。
2002年7月,學會與《當代電影》編輯部共同召開“新世紀新導演研討會”。
2002年9月,在華北飯店召開召開建黨80周年全國影評徵文比賽頒大會。王兆海、童剛、張丕民、劉建中到會頒獎。共評出一等獎19名,二等獎116名,三等獎364人。徵文優秀組織獎38個。
2003年5月,集中近10年的優秀民眾影評作品的《中國大眾影評長編》(三編)由中國文聯公司出版社出版。
2003年7月,學會多位影評人參加在香山召開的《第四代導演研討會》,並在會上發言。
2003年年7月,學會配合總政影視局、電影頻道舉辦的建軍75周年軍事題材影片展播暨徵文比賽自去年啟動後,對軍事影片一時形成宣傳高潮,展播取得很高的收視率,徵文歷時一年,參加者亦達百萬之眾,構成了放映與寫作互動的局面,為以往徵文活動所少見。徵文於此月頒獎。
2004年6月,上海電影節期間,上海大學、上海電影集團公司邀請我會作為合作主辦單位在上海召開“全球化語境國際電影美學與理論新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我會羅藝軍、章柏青、黃式憲、倪震等應邀前去主持並發言。
2004年6月,在上“全球化語境國際電影美學與理論新趨勢國際學研討會”中,設立分會場,單獨以鍾惦棐的美學思想進行研討。鄭洞天主持,羅藝軍發言的題目:《鍾惦棐與電影美學》,章柏青的發言題目:《票房價值、觀眾與觀眾學》,倪震的發言題目:《鍾惦棐電影美學思想》。黃式憲在另一專題發言題目:《銀幕之華:本土創新與審美的多極均勢》。
2004年6月,上海電影節期間,羅藝軍、章柏青會見日本著名電影評論家佐滕忠男先生,並就兩國電影與評論等有關問題交換了意見。
2004年4月,我學會與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百年,向電影局申請舉辦“中國電影百年百部優秀影片評選活動”,獲電影局批准。正式開始啟動。評選的範圍是1905——2004年12月中國拍攝的數萬部故事片片、戲曲片。評出大陸電影70部,台港澳電影30部。
2004年11月,我學會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聯合中國藝術品研究院影視藝術研究所、文匯報社聯合舉國“中國電影百年百名經典銀幕形象評選暨全國徵文比賽活動”向廣電總局電影局打報告,電影局於12月15日批覆同意舉辦,活動於年底正式啟動。評選的範圍是從1906至2004年拍攝的中國影片(故事、戲曲、動畫)中的銀幕形象。大陸電影中的銀幕形象占80名左右,港台澳電影中的銀幕形象占20名左右。
2005年1月日,“中國電影百年百部優秀影片評選”活動易名“中國電影百年百部名片評選”活動,於1月1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
2005年3至6月,由各方面軍專家協商產生300部推薦片目,召開各種不同類型的專家諮詢會,確定了200部左右推薦片目。確定了100名評審名單(評審中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或會員身份占70%)。“中國電影百年百部名片評選指導委員會”組成人員確定,為:趙實、仲呈祥、楊志今、童剛。
在此同時,“中國電影百年百名經典銀幕形象”評選活動也在進行中,確定了300多個形象候選名單,提供了有關文字資料。
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學藝術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美國亞州電影學會主辦、我學會參與協辦的“全球化語境中的中國電影與亞州電影——中國電影百年紀念國際研討會”先後在北京與上海舉行。該會規模大,來參加的國際電影界人士也是超過以往同類學術研討會,產生了較大影響。
2005年12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與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舉行“中國電影百年百部名片”評選結果新聞發布會;同時,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也向社會公布了中國電影百年百名經典銀幕形象的評選結果!
2006年3月20日,學會為羅藝軍、余倩80大壽及鄭雪來、許南明等80歲以上老人舉行小型宴會,在御馬墩。多位理事及部分新聞媒體出席。與會代表對老一輩電影理論家對電影作出的貢獻表達了敬意。
2006年6月,文匯報刊登“中國電影百年百名經典銀幕形象”名單及一等獎文章,章柏青會長到上海與文匯報社商量頒獎辦法。由於多種原因頒發從簡。獎品獎盃郵寄獲獎者。
2006年12月,章柏青代表學會到上海參加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成立20周年慶祝會暨梅朵評論集《相伴60年》首發式。首發式上,章柏青受邀發言,肯定了上海電影評論學會20年的成績,並為梅老發紀念杯。
2006年12月,學會向電影局打報告,要求在明年3月份在鍾惦棐逝世20周年之際召開研討會,紀念我會首任會長,獲得批准。會議也得到了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主任閻曉明與80年代著名影評人樓為華先生經濟上的大力支持,學會正式開始向會員發文,準備研討文稿。
2007年3月20日,由學會與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聯合在北京隆重召開“鍾惦棐逝世20周年學術研討會”。參加者有電影評論界、電影創作界代表及鍾老生前友好及其親屬70餘人,廣電總局趙實副局長、電影局長童剛,副局長張宏森、江平參加了開幕式,趙實同志在會上作了“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升電影理論品格”的長篇發言。在一天半的學術討論中有50多人發言。
2007年3月,在紀念鍾老會議期間,學會召開了理事擴大會議,討論了近期中國影評學會的工作要點,並增補了新的年青理事!由於多種原因學會領導班子暫時維持原狀。一批超過70歲的理事被選為榮譽理事。
2007年3月,在紀念鍾老會議期間,優秀企業家、80年代著名影評人樓為華表示為更好地紀念鍾老精神,願意出資百萬(每年出資10萬)作為“鍾惦棐評論基金”展開兩年一度的優秀影評評獎活動。
2007年4月,應新浪網邀,由秘書長張衛負責,在新浪網成功開辦“中國影評家官網”。我會理事願在新浪開博者,都已開通,並吸收了近些年活躍在網上年青影評人參加,總計人數在60名以上。由此,學會評論在網上落腳。
2007年12月,由鍾惦棐逝世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編委會編輯的《電影鑼鼓之世紀回聲》論文集(章柏青、陸弘石主編)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全書52萬字。
2008年3月,受紫禁城電影公司邀請,我學會作為主辦方之一,參加“十年賀歲影片”慶典與評獎,評出“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等多項獎,在西單大悅城頒獎。會長章柏青,秘書長張衛參加了頒發慶典。
2008年3月,為配合北京奧運年這一舉世囑目的活動,學會決定向電影局打報告,開展體育題材影片全國徵文。此舉也得到電影頻道支持,由頻道之“電影網”作為發表文章的基地,該報告經電影局批准。由3月份起在全國展開。
2008年6月,法國《電影手冊》編輯部、上海大學影視技術學院與我學會共同主辦“反思電影批評與理論:紀念安德烈·巴贊誕辰9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大學隆重開幕。我學會多人赴上海參會。
2008年12月,我學會與電影頻道、總政合辦之“奧運·體育電影”全國影評徵文比賽揭曉。共評出一等獎5名,二等獎14名,三等獎20名。
2009年6月,上海大學影視學院、上海電影家協會與我會合辦之謝晉電影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我學會多人赴會並提交論文。章柏青代表學會致開幕詞,高度評價了謝晉對中國電影作出的貢獻。
2009年4月,山東省影視評論學會改名山東文化學會舉辦電影產業革命論壇,章柏青代表學會參加了論壇的活動,並在論壇上發言。
2009年9月,廣電總局電影局與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舉辦“社會變遷與國家形象——新中國電影60年學術研討會”,與會者近百人,我學會評論家積極參加,撰寫高質量的論文在會上發言。
2009年7月,我學會聯合電影頻道、總政文化工作站、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合辦建國60周年全國影評文比賽啟動。徵文影片為向新中國成立60年的獻禮影片。活動由電影局局長童剛擔任組委會主任。電影網依然作為徵文的平台。
2009年9月我學會一批會員參加了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行的“新中國電影與觀眾的變遷”學術研討會,我學會秘書長張衛主持了會議。
2009年11月,電影藝術主辦,我學會協辦了青年華語影像論壇,我學會秘書長張衛主持了由五十多位內地港台電影導演、製片人、投資人參加的“如何打造兩岸青年影像融資平台”圓桌會議。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李前寬,台灣著名導演李行等參加了會議。
2010年3月,會長章柏青、秘書長張衛代表影評學會參加了《錦衣衛》暨武俠電影反盜版研討會。
2010年5月,根據名譽會長羅藝軍建議,會長召集副會長、秘書長等召開聯席會,特邀樓為華先生參加,商討在2010年1月召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立30周年論壇。大家商定了會議的內容、參加人員。樓為華慨諾,經費由他承擔,從鍾惦棐評論基金中開支。
2010年7月,我會與北京電影學院、象山人民政府等單位合作評選九分鐘原創電影。我會會長章柏青與電影學院導演系主任謝曉晶應邀到象山考察,並參觀拍攝場所。
2010年8月,我學會邀10位影評家在金寶匯飯店召開《山楂樹之戀》研討會。該會由章柏青主持,張藝謀參加了會議。會議記要發表後在社會上激起較為強烈反響。
2010年9月28日,建國60周年全國影評徵文比賽在京頌獎。此次徵文共收到稿件3萬篇以上,評出一等獎11名,二等獎30名,三等獎40名,優秀作品獎60名,時代院線與武警部隊政治部文化工作站榮獲優秀組織獎。童剛局長前往頒獎,並對獲獎者發表講話,肯定這種徵文形式對於電影事業的促進作用。表示將支持這一工作繼續做下去。
2010年10月,初定明年春召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立30周年論壇的通知,發所有理事,並約稿。
2010年11月,學會作為協辦單位,參與《電影藝術》舉辦的青年影像論壇活動。
2011年1月,學會受杭州蕭山電視台邀請為他們主辦的湘湖網評選“大眾網路劇評選”,由章柏青帶隊,參加者有陸弘石、仲呈祥、盤劍、何志雲、亞寧等。
2011年1月,學會受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邀請與他們共同主辦哈爾濱冰雪電影節華語產業盛典。章柏表作為組委會主任出席了盛典並頒獎典禮。
2011年1月17日,學會名譽會長梅朵因病去世。上海文匯報、上海影評學會在1月25日舉辦“梅朵追思會”,我會發去唁電,並委託上海的有關理事代表總會在追思會上發言,肯定梅朵先生對電影理論批評作出的巨大貢獻。余倩名譽會長在中國藝術報上撰文沉痛悼念棋逢梅朵先生。
2011年4月9日至10日,學會隆重召開成立30周年學術論壇。100餘人參加開幕式,50萬餘字的論文集即將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