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6F

F6F地獄貓戰鬥機,是二次世界大戰服役於美國海軍的艦載機,因性能優良,在二戰中期開始成為美軍艦載機的主力機型。F6F在內部結構與裝備上,比起舊式F4F野貓(Wildcat)更為先進,但外觀上除了機體更大以外,卻所差無幾,故此也被戲稱為“野貓的大哥”(Wildcat's big brother)。二戰中該機型對日軍戰機的擊落比率高達19:1。

基本信息

F6F地獄貓戰鬥機,是二次世界大戰服役於美國海軍的艦載機。F6F在內部結構與裝備上,比起舊式F4F野貓(Wildcat)更為先進,但外觀上除了機體更大以外,卻所差無幾,故此也被戲稱為“野貓的大哥”(Wildcat's big brother) 。在二戰中段開始,F6F憑著優秀性能逐漸取代了F4F成為了美軍的主力,為美軍總共擊落了5,171架戰機(其中8架在法國南部擊落)。服役於皇家海軍的F6F亦擊落了52架。戰後F6F仍為美軍使用至1954年,美軍飛行中隊獨立裝備了夜間戰鬥機後,才完全退役,在其他國家的服役時間則相應更久。F6F總共生產了12,275架,而當中的11,000架是在兩年之間建造的。而最後一架F6F則於1945年11月交付。直到今日仍有不少F6F存放於世界各地博物館,部分更能夠飛行。
F6F Hellcat

F6F-3地獄貓
類型艦載戰鬥機
生產公司格魯門
首次飛行1942年6月26日
服役1943年
退役1954年
主要用戶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陸戰隊
皇家海軍
法國海軍
生產年份1942-1945
生產數量12,275架

設計與發展

背景
F6F-5的設計圖則。
航母上分別有兩種型號的F6F。在彈射器上的是F6F-5N,而後方則為F6F-5。兩者最明顯分別在於右翼端的雷達配置。
F6F-5K可以作為無人駕駛飛機。圖中的地面工作人員正透過遙控,向跑道上的F6F-5K發指令。
一架F6F-5K在十字路行動前,由香格里拉號航空母艦起飛。
偷襲珍珠港之前,格魯門公司就已經開始為F4F研發後續機種。太平洋戰爭開始後,實戰情況顯示:縱使F4F結構上比零式戰鬥機更強,能夠承受更多攻擊,俯衝時的加速率亦較之為高(美軍飛行員往往依賴這優勢而俯衝改出,避開零戰的攻擊),但在機動性與操縱性能,以及爬升率上卻未有優勢。這對後來F6F與F4U的需求規格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配置

與F4F相同的是,F6F的設計特點亦是方便生產,及保持強穩機體結構。F6F原本採用萊特公司的R-2600引擎。但為了提升戰鬥力,格魯門決意要為F6F作進一步的改進,以改變零式在太平洋的主導地位。格魯門為F6F裝上了普惠公司 R-2800 引擎,馬力提升到2000,整體動力提升了25%。,而R-2800的星型引擎 (Radial engine)設計,也確保任一氣缸被擊中後,仍可透過其他氣缸運作保持飛行。再加上駕駛艙的防護裝甲共重212磅(96公斤),設有防彈玻璃,密封油箱與冷卻器都裝有護甲,令到F6F不易在戰鬥中受到攻擊而漏油、嚴重損毀甚至失去動力,提升了受損飛機的回航率。
F6F的基本武裝也和F4U相同,都是6挺白朗寧M2機槍。後來的改裝令F6F能夠掛載2,000磅炸彈,或者攜帶150加侖的附加油箱。機翼也可裝上共6支5寸HVARs火箭,攻擊地面目標。
相比F4F狹小而難以控制的起落架,F6F採用了液壓起落架,增加靈活性及強度,並能令起落架呈90度直角,內折入機翼之內。機翼的布置偏底,令F6F在飛行甲板上降落更加穩定。

實驗與改裝

早期試驗型號F6F的首型號在1942年6月26日試飛,而裝上新引擎的XF6F-3則在同年7月30日首次起飛。同時,新的改良已經緊接進行。XF6F-2裝上了一個一段二速機械增壓器,表現並不理想,而當時海軍並不熱衷於為艦載機進一步提升高空性能,結果連帶裝上二級增壓器的XF6F-3亦未被重視,但這些測試為後來的F6F-4與F6F-5提供了經驗。
F6F-3同時,F6F-3也衍生了夜間戰鬥機。F6F-3E在翼尖整流片上裝上了AN/APS-4雷達,而後期的F6F-3N (1943年7月)則在相同位置裝上了AN/APS-6雷達。這些夜間戰鬥機在1943年11月就開始派上戰場。與F6F-3N相同的雷達配置日後也裝上了F6F-5s,衍生了另一夜間戰鬥機型號──F6F-5N,而再另外裝上攝影機的F6F-5s則被海軍定為F6F-5P。
F6F-5F6F-5則是最常用的型號。包括了再經改良的引擎,彈簧控制的副翼,刪除後部機艙窗罩,前部窗罩則採用新式強化玻璃。至於F6F-5s則有另一較為突出的改動,嘗試增加選用武裝的彈性。除了原有的6挺白朗寧機槍,F6F-5s也可以拆下兩邊各一支白朗寧機槍(剩下400發彈藥),換上220發的Hispano-Suiza HS.404機炮。但機炮的重量與不穩定,令到這種配置並未曾正式放上生產線,只在後期部分F6F-5N夜間戰鬥機使用。
以下為F6F-5基本資料:
長:33呎7吋 (10.24米) 翼展:42呎10吋 (13.06米) 高:13呎1吋 (3.99米) 最大起飛重量:15,415磅 (6,990公斤) 載油量:內油缸250加侖 (946升),最多3個150加侖(568升)附載油缸
F6F-6F6F-6的實驗機是由兩部 F6F-5s改裝而成,即XF6F-6。兩者最明顯的分別是引擎的改良,採用了普惠公司 R-2800-18W的四葉引擎,出力提升到2100匹馬力。F6F-6藉此成為了F6F系列中最佳之作,最高空速可達每小時417英里。但隨著日本在不久後投降,F6F-6並未有大規劃生產。

其他型號

F6F尚有兩個較為特別的型號,分別為F6F-3K和F6F-5K。K字編號意指這機種可以無人駕駛,由地面人員以遙控操作。這款飛機並不用於戰鬥,而用於進入危險空域偵測,或者作為靶機。

戰鬥歷史

大黃蜂號(CV-12)上的F6F準備攻擊台灣上的日軍目標。編號為22的為F6F-3,編號41為F6F-5。留意F6F-3的窗罩比F6F-5相對更平坦。
一群F6F戰機正為登入硫磺島的美軍提供火力支援。
戰後的美國戰機:由上向下分別是P4Y-1P、SNB-2P、F4U-5P、F6F-5P、F8F-2P及F9F-5P。展示了戰爭後期直至戰後的戰鬥機發展。

美軍

F6F在1943年9月1日首次出戰,由獨立號航空母艦起飛,擊落了日軍一架二式大艇 。11月11整日,F6F與F4U的混合編隊在拉包爾上空與日本戰鬥機隊進行了猛烈戰鬥,擊落了接近50架敵機。11月23與24日,F6F又在塔拉瓦環礁上空擊落了30架零式戰鬥機,而F6F僅損失1架。F6F同時也繼承了F4F的特別戰鬥編制,詳見en:Thach Weave。自首戰以後,F6F基本上參與了1943年以後太平洋戰爭中所有空戰。包括了號稱“馬里亞納射火雞大賽”的菲律賓海戰,絕大多數的空戰擊落成果都是由此機獲得。
總體而言,F6F包辦了美國海軍航空隊空戰中75%的戰鬥勝利1944年後配有雷達的夜間F6F戰鬥機編隊也陸續投入戰場。F6F也參與了66,530場小型遭遇空戰,占了二戰總數的45%,當中絕大部分都歸屬海軍:有62,386場是由航母派出作戰。。這些戰鬥F6F以270架次的代價,擊毀了5,163架敵機,占海軍戰鬥勝利總數的56%,擊落比率為19:1。至於對零式戰鬥機的擊落比率為13:1,疾風為9.5:1,雷電則為3.7:1。
F6F也孕育了最多的王牌飛行員,總共306位。除了機體的優勢外,這佳績某程度上也要歸功於日軍飛行員的質素下降,以及美軍的策略得宜。至於對地攻擊,F6F總共投下了6,503噸的炸彈。

英軍

英軍也透過租借法案獲得了1,263架F6F,並一度稱為塘鵝 I (Gannet I),直到1943年為了簡化減少混亂才用回地獄貓的稱呼。F6F-3在英軍的稱呼為Hellcat F I,F6F-5為Hellcat F II,F6F-5N則為Hellcat NF II。英軍的F6F參與了在挪威地中海遠東的戰鬥。部分F6F也被英軍改裝為攝影戰鬥機(與美軍的F6F-5P相似),稱為Hellcat FR II。英軍的F6F未有太多的實戰經驗,在1944年5月到1945年7月之間的18場戰鬥里,擊落了52架次。當中以不屈號航空母艦(HMS Indomitable)的1844小隊建功最多,占了32.5架次。二戰後期,這些F6F與其他租借法案的飛機,都被英國自製的戰機迅速取代,1945年VJ-Day時,12個飛行小隊只有2個仍配有F6F,到1946年連這兩小隊亦被解散。服役的情況也指出,F6F的性能足以與德軍的Bf 109與Fw 190相比拼。

戰後及其他使用情況

因為F6F的設計較為保守因此無法有效提高性能,因此二戰末期在美軍航艦上的F6F已開始用解決航艦降落問題的F4U進行替換,戰爭結束後以更優秀的F8F取代。此後F6F僅剩少量的F6F-5K在韓戰時曾經使用,大多則是轉往二線作為訓練用。法國海軍的F6F-5也在印度支那地區使用。烏拉圭海軍的F6F-5更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初。

使用者

法國 法國海軍 英國 皇家海軍 美國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陸戰隊 烏拉圭 烏拉圭海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