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U海盜式戰鬥機

F4U海盜式戰鬥機

F4U海盜式戰鬥機是美國研發的一種艦載機,服役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至韓戰期間(1942-1952),韓戰後F4U在部分國家仍服役至1960年代。太平洋戰爭上,F4U與F6F並為美軍主力,成為日本戰鬥機的強勁對手。大戰結束後,據美國海軍統計,F4U的擊落比率為11:1,即每擊落11架敵機才有1架被擊落,擁有著驕人戰績。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世界上最後一架被擊落的P51就是在宏都拉斯與厄瓜多的戰爭中被F4U擊落。

設計背景

1930年代末,美國海軍航空局公開招標,要求設計一種可以俱備高速、高空、高續航率的艦載機。經過一輪競投以後,F4U的最初設計突圍而出,並緊接製作了數架原型機作測試。到1942年9月,F4U-1終於開始為美軍正式服役。

機體設計

F4U在數方面都與當時的飛機有很大差別。首先,飛機的機翼採用了倒海鷗翼的布局。第二,F4U採用了當時出力最大的活塞發動機--普惠公司 R-2800,馬力達到2000,而同時期的軍機多數的引擎馬力只有1000。而這些特徵也成為了F4U當時其一矚目焦點。1940年10月1日,原型機XF4U-1在一次測試飛行中就創下了當時一項飛行速度紀錄,達到405里/小時,成為第一款超越400里/小時的美國戰鬥機。但機鼻過長卻使機員的前部視野一直不佳,以後屢次的改動幾乎都有針對此問題。
二戰服役

服役情況

1942年,F4U開始正式為美軍服役。領先使用F4U的飛行中隊VF-17原本計畫先在航空母艦USS Bunkerhill裝備F4U,可是中途卻因為維護零件不足而被逼放棄,改為配置在索羅門群島戰區。此後,F4U便陸續轉戰南太平洋、菲律賓、沖繩島等地。

同系機型

F4U-1
F4U-1是以原型機XF4U-1作為藍本,並作了部分改動。不列顛空戰是F4U武裝改動的誘因:原本裝備在英軍噴火戰鬥機的.30機槍,對德軍具硬殼或裝甲結構的戰鬥機,破壞力極為有限(諷刺的是,F4U本身也是採取硬殼結構),而這種機槍正是F4U的標準裝備。結果製造商作了臨時改動,換上共6挺白朗寧M2 .50重機槍,掛在左右兩翼。除了加強了火力,還有改置油箱:由六個小油箱改為兩個主油箱,但這使到機艙不得不再度後置以換取空間,意味著前部視野進一步惡化。這個問題要到F4U-1A將座艙提高才得到初步解決。F4U-1總共衍生了數個版本,由F4U-1A到F4U-1D,及F4U-1P,為照相用途。
F4U-1B
與1A只有極少分別:將部分翼尖削短,以配合英國航母的升降台與及機庫環境。
F4U-1C
在1943年開始生產,但要到1945年才開始在戰場出現,比較適合對地攻擊而非空戰。這是因為1C的武裝為4挺20mm機槍,火力不及原本的.50機槍,新裝的重量更對加速造成阻礙。總生產量只有200架。
F4U-1D
與1C同時生產,但在1944年就開始進入戰場。與1A的主要分別是,1D加裝了-8W型注水引擎,可以提供額外250的緊急馬力,以及增加火箭及外置油箱的掛載量。
F4U-2
與F4U-1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機翼加裝了手動雷達裝置,使之成為1型的夜間戰鬥版。
XF4U-3
3型從未有登上戰場。原本的設計理念是希望使F4U可在40,000英尺高空作戰,可是效果並不理想。而隨著F4U-4的研發完成,以及戰場的高空作戰的需求不大,使3型從頭到尾只作測試用途。
F4U-4
是F4U系列中,於二戰中最後一次大型改良。引擎的動力有了明顯加強,可以產生2100馬力,加上緊急動力,飛機可以在5分鐘內達到2,450馬力,極速可達到448里每小時。爬升率亦有明顯改善,由1型的3,180英尺/分鐘到3,870英尺每分鐘。

戰況

1951年2月14日,1架美海軍F4U型戰鬥機入侵中國領空,被空軍第14殲擊航空兵師42團飛行員何亞雄駕駛米格15擊落,美軍飛行員被擊斃。該機在朝鮮多次與志願軍空軍交戰,交手過程中,F4U甚至於擺出拉弗伯雷圓圈陣(大圓圈編隊),多次被擊敗。也曾被志願軍地面防空火力擊落多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