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o 1.0寶典

內容介紹

《Creo1.0寶典》是系統、全面學習Creo1.0軟體的寶典類書籍,《Creo1.0寶典》以Creo1.0中文版為藍本進行編寫,內容包括Creo功能模組簡介、軟體安裝及配置、二維草圖的繪製、零件設計、曲面設計、裝配設計、模型的測量與分析、視圖管理、工程圖的創建、關係與族表、特徵的變形工具、ISDX曲面造型、模型的外觀設定與渲染、機構模組與運動仿真、動畫、行為建模、鈑金設計、管道設計、線纜設計、模具設計和數控加工等。
《Creo1.0寶典》是根據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給國內外幾十家不同行業的著名公司(含國外獨資和合資公司)的培訓教案整理而成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廣泛的適用性。《Creo1.0寶典》附帶兩張多媒體DVD學習光碟,製作了408個知識點、設計技巧和具有針對性實例的教學視頻並進行了詳細的語音講解,長達877分鐘;另外,光碟還包含《Creo1.0寶典》所有的教案檔案、範例檔案、練習素材檔案及Creo1.0軟體的配置檔案(兩張DVD光碟教學檔案容量總計6.6GB)。
《Creo1.0寶典》章節的安排次序採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內容安排上,書中結合大量的實例來對Creo1.0軟體各個模組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命令和功能進行講解,通俗易懂,化深奧為簡易;在寫作方式上,《Creo1.0寶典》緊貼Creo1.0中文版的實際操作界面,採用軟體中真實的對話框、按鈕等進行講解,使初學者能夠直觀、準確地操作軟體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Creo1.0寶典》可作為機械工程設計人員的Creo1.0自學教程和參考書籍,也可供大專院校機械專業師生教學參考。

作品目錄

第1章Creo 導 入 1
1.1Creo功能模組簡介 1
1.2Creo推出的意義 2
1.3Creo 1.0的安裝 3
1.3.1安裝要求 3
1.3.2安裝前的準備工作 3
1.3.3安裝方法與過程 5
1.4設定系統配置檔案config.pro 12
1.5設定工作界面配置檔案creo_parametric_customization.ui 12
1.6啟動Creo 1.0軟體 13
1.7Creo 1.0工作界面 13
1.7.1工作界面簡介 13
1.7.2工作界面的定製 16
1.8Creo軟體的環境設定 18
1.9創建用戶檔案目錄 18
1.10設定Creo軟體的工作目錄 19
第2章二維草繪 21
2.1草繪環境中的主要術語 21
2.2進入草繪環境 21
2.3草繪工具按鈕簡介 22
2.4草繪前的設定 22
2.5二維草圖的繪製 24
2.5.1關於二維草圖繪製 24
2.5.2繪製一般直線 24
2.5.3繪製相切直線 25
2.5.4繪製中心線 25
2.5.5繪製矩形 25
2.5.6繪製圓 26
2.5.7繪製橢圓 26
2.5.8繪製圓弧 27
2.5.9繪製圓錐弧 27
2.5.10繪製圓角 27
2.5.11繪製橢圓形圓角 28
2.5.12在草繪環境中創建坐標系 28
2.5.13繪製點 28
2.5.14繪製樣條曲線 28
2.5.15將一般圖元變成構建圖元 29
2.5.16在草圖中創建文本 29
2.5.17使用以前保存過的圖形創建當前草圖 30
2.5.18調色板 31
2.6二維草圖的編輯 33
2.6.1刪除圖元 33
2.6.2直線的操縱 33
2.6.3圓的操縱 34
2.6.4圓弧的操縱 34
2.6.5比例縮放和旋轉圖元 34
2.6.6複製圖元 35
2.6.7鏡像圖元 35
2.6.8裁剪圖元 35
2.6.9樣條曲線的操縱 36
2.6.10設定線體 38
2.7草圖的診斷 40
2.7.1著色的封閉環 40
2.7.2重疊幾何 41
2.7.3特徵要求 41
2.8二維草圖的尺寸標註 42
2.8.1關於二維草圖的尺寸標註 42
2.8.2標註線段長度 42
2.8.3標註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 43
2.8.4標註一點和一條直線之間的距離 43
2.8.5標註兩點間的距離 43
2.8.6標註對稱尺寸 43
2.8.7標註兩條直線間的角度 44
2.8.8標註圓弧角度 44
2.8.9標註半徑 44
2.8.10標註直徑 45
2.9修改尺寸標註 45
2.9.1控制尺寸的顯示 45
2.9.2移動尺寸 45
2.9.3修改尺寸值 46
2.9.4輸入負尺寸 47
2.9.5修改尺寸值的小數位數 47
2.9.6替換尺寸 47
2.9.7將“弱”尺寸轉換為“強”尺寸 47
2.10草圖中的幾何約束 48
2.10.1約束的顯示 48
2.10.2約束的禁用、鎖定與切換 49
2.10.3Creo軟體所支持的約束種類 50
2.10.4創建約束 51
2.10.5刪除約束 51
2.10.6解決約束衝突 51
2.11鎖定尺寸 52
2.12草繪範例 53
2.12.1草繪範例 53
第3章 零件設計 58
3.1Creo零件建模的一般過程 58
3.1.1新建一個零件模型檔案 58
3.1.2創建零件的基礎特徵 60
3.1.3添加其他特徵7 70
3.1.4保存模型檔案 75
3.2打開Creo檔案 77
3.3拭除與刪除Creo檔案 77
3.3.1拭除檔案 77
3.3.2刪除檔案 78
3.4模型的顯示控制 79
3.4.1模型的幾種顯示方式 79
3.4.2模型的移動、旋轉與縮放 80
3.4.3模型的定向 80
3.5使用模型樹 83
3.5.1關於模型樹 83
3.5.2模型樹界面介紹 84
3.5.3模型樹的作用與操作 85
3.5.4模型搜尋 85
3.6使用Creo的層 85
3.6.1關於Creo的層 85
3.6.2進入層的操作界面 86
3.6.3選取活動層對象 86
3.6.4創建新層 87
3.6.5在層中添加項目 87
3.6.6設定層的隱藏 88
3.6.7層樹的顯示與控制 88
3.6.8關於系統自動創建層 88
3.6.9將模型中層的顯示狀態與模型檔案一起保存 89
3.7零件設定 89
3.7.1概述 89
3.7.2零件材料的設定 89
3.7.3零件單位的設定 91
3.8特徵的編輯與編輯定義 92
3.8.1特徵的編輯 92
3.8.2查看零件模型信息及特徵父子關係 93
3.8.3刪除特徵 93
3.8.4特徵的隱含與隱藏 94
3.8.5特徵的編輯定義 95
3.9多級撤銷/重做功能 96
3.10旋轉特徵 96
3.10.1關於旋轉特徵 96
3.10.2旋轉特徵的一般創建過程 97
3.11倒角特徵 98
3.11.1關於倒角特徵 99
3.11.2簡單倒角特徵的一般創建過程 99
3.12圓角特徵 100
3.12.1關於圓角特徵 100
3.12.2簡單圓角的一般創建過程 100
3.12.3完全圓角的創建過程 101
3.12.4自動倒圓角 101
3.13孔特徵 102
3.13.1關於孔特徵 102
3.13.2孔特徵(直孔)的一般創建過程 103
3.13.3螺孔的一般創建過程 104
3.14抽殼特徵 107
3.15筋特徵 108
3.16修飾特徵 109
3.16.1螺紋修飾特徵 109
3.16.2草繪修飾特徵 111
3.16.3凹槽修飾特徵 111
3.17一般的基準特徵 112
3.17.1基準平面 112
3.17.2基準軸 114
3.17.3基準點 116
3.17.4坐標系 118
3.17.5基準曲線 119
3.18特徵的重新排序及插入操作 121
3.18.1概述 121
3.18.2特徵的重新排序操作 121
3.18.3特徵的插入操作 122
3.19特徵失敗及其解決方法 123
3.19.1特徵失敗的出現 123
3.19.2特徵失敗的解決方法 124
3.20複製特徵 126
3.20.1鏡像複製 126
3.20.2平移複製 128
3.20.3旋轉複製 128
3.20.4新參考複製 129
3.21陣列特徵 130
3.21.1矩形陣列 130
3.21.2“斜一字形”陣列 132
3.21.3“異形”陣列 133
3.21.4刪除陣列 133
3.21.5環形陣列 134
3.22特徵的成組 135
3.23掃描特徵 135
3.23.1關於掃描特徵 135
3.23.2掃描特徵的一般創建過程 136
3.24混合特徵 139
3.24.1關於混合特徵 139
3.24.2混合特徵的一般創建過程 139
3.25螺旋掃描特徵 142
3.25.1關於螺旋掃描特徵 142
3.25.2螺旋掃描特徵的一般創建過程 142
3.26實體零件設計範例 143
3.26.1範例──支架 143
第4章曲面設計 147
4.1概述 147
4.2一般曲面的創建 147
4.2.1平整曲面 147
4.2.2拉伸和旋轉曲面 148
4.2.3曲面的格線顯示 150
4.2.4邊界曲面 150
4.2.5偏移曲面 154
4.2.6曲面的複製 157
4.3曲面的修剪 159
4.3.1一般的曲面修剪 159
4.3.2用面組或曲線修剪面組 160
4.3.3用“頂點倒圓角”選項修剪面組 161
4.3.4薄曲面的修剪 162
4.4曲面的合併與延伸操作 162
4.4.1曲面的合併 162
4.4.2曲面的延伸 164
4.5曲面面組的轉化 165
4.5.1使用“實體化”命令創建實體 165
4.5.2使用“偏移”命令創建實體 167
4.5.3使用“加厚”命令創建實體 167
4.6曲面設計範例──肥皂盒的設計 168
第5章 裝配設計 173
5.1各種裝配約束的概念 173
5.2裝配模型創建的一般過程 176
5.2.1新建裝配檔案 176
5.2.2裝配第一個元件 177
5.2.3裝配第二個元件 179
5.3允許假設 180
5.4元件的複製 182
5.5元件的陣列 183
5.6修改裝配體中的元件 185
5.7裝配體中的層操作 186
5.8模型的測量與分析 187
5.8.1模型的測量 187
5.8.2模型的基本分析 192
5.8.3曲線與曲面的曲率分析 195
5.9模型的視圖管理 197
5.9.1模型的定向視圖 197
5.9.2模型的樣式視圖 198
5.9.3模型的橫截面 200
5.9.4模型的簡化表示 204
5.9.5模型的分解視圖(爆炸圖) 205
5.9.6模型的組合視圖 209
5.10在裝配體中創建零件 211
5.10.1概述 211
5.10.2在裝配體中創建零件舉例 211
5.11裝配撓性元件 213
5.12元件的布爾運算 216
5.12.1合併元件 216
5.12.2切除元件 218
5.12.3創建相交元件 219
5.12.4創建鏡像元件 220
第6章創建工程圖 222
6.1工程圖模組概述 222
6.2設定工程圖環境 223
6.3新建工程圖檔案 224
6.4工程圖視圖 226
6.4.1基本視圖 226
6.4.2移動視圖 231
6.4.3刪除視圖 231
6.4.4視圖的顯示模式 232
6.4.5高級視圖 235
6.5工程圖尺寸 239
6.5.1概述 239
6.5.2被驅動尺寸 241
6.5.3草繪尺寸 243
6.5.4尺寸的編輯 244
6.5.5關於尺寸公差的顯示設定 252
6.6工程圖中的基準 253
6.6.1創建工程圖基準 253
6.6.2工程圖基準的拭除與刪除 255
6.7形位公差 256
6.8表面粗糙度 259
6.9工程圖中的注釋 261
6.10列印工程圖 264
6.10.1概述 264
6.10.2工程圖列印的一般過程 264
第7章關係、族表及其他 269
7.1使用模型關係 269
7.1.1關於關係 269
7.1.2創建關係舉例 275
7.2使用用戶參數 278
7.2.1關於用戶參數 278
7.2.2創建用戶參數舉例 279
7.3用戶自定義特徵 280
7.3.1關於用戶自定義特徵 280
7.3.2創建用戶自定義特徵 281
7.4使用族表 284
7.4.1關於族表 284
7.4.2創建零件族表 284
7.4.3創建裝配族表 287
7.5Creo的映射鍵 289
第8章高級特徵 290
8.1基準點的高級創建方法 290
8.1.1在曲面上創建基準點 290
8.1.2偏移曲面創建基準點 291
8.1.3在曲線與曲面相交處創建基準點 292
8.1.4在坐標系原點上創建基準點 292
8.1.5偏移坐標系創建基準點 292
8.1.6在三個曲面相交處創建基準點 293
8.1.7用兩條曲線創建基準點 294
8.1.8偏移一點創建基準點 294
8.1.9創建域點 295
8.2坐標系的高級創建方法 296
8.2.1使用一個點和兩個不相交的軸(邊)創建坐標系 296
8.2.2使用兩個相交的軸(邊)創建坐標系 296
8.2.3創建偏距坐標系 296
8.2.4創建與螢幕正交的坐標系 298
8.2.5使用一個平面和兩個軸(邊)創建坐標系 298
8.2.6從檔案創建偏距坐標系 299
8.3基準曲線的高級創建方法 299
8.3.1使用橫截面創建基準曲線 299
8.3.2從方程創建基準曲線 300
8.3.3在兩個曲面相交處創建基準曲線 301
8.3.4用修剪創建基準曲線 301
8.3.5沿曲面創建偏移基準曲線 302
8.3.6垂直於曲面創建偏移基準曲線 303
8.3.7從曲面邊界偏移創建基準曲線 303
8.3.8通過投影創建基準曲線 304
8.3.9創建包絡曲線 305
8.3.10用二次投影創建基準曲線 306
8.3.11基準曲線的套用範例 306
8.4圖形特徵 307
8.5參考特徵 311
8.6拔模特徵 312
8.6.1關於拔模特徵 312
8.6.2使用樞軸平面創建拔模特徵 312
8.6.3使用草繪分割創建拔模特徵 315
8.6.4使用樞軸曲線創建拔模特徵 316
8.6.5拔模特徵的延伸相交 317
8.7混合選項的高級套用 318
8.8掃描混合特徵 322
8.8.1掃描混合特徵創建的一般過程 322
8.8.2重定義掃描混合特徵的軌跡和截面 325
8.8.3掃描混合的選項說明 326
8.9掃描特徵 330
8.9.1關於掃描特徵 330
8.9.2掃描的選項說明 330
8.9.3用“垂直於軌跡”確定截面的法向 331
8.9.4用“垂直於投影”確定截面的法向 332
8.9.5用“恆定法向”確定截面的法向 332
8.9.6使用X軌跡線 333
8.9.7使用軌跡線控制特徵的形狀 334
8.9.8掃描特徵套用舉例 335
8.10環形折彎特徵 336
8.11特徵陣列的高級套用 339
8.11.1填充陣列 339
8.11.2表陣列 340
第9章特徵的變形 342
9.1特徵的扭曲 342
9.1.1扭曲操控板 342
9.1.2變換操作 343
9.1.3扭曲操作 344
9.1.4骨架操作 346
9.1.5拉伸操作 347
9.1.6折彎操作 347
9.1.7扭轉操作 349
9.1.8雕刻操作 350
9.2實體自由形狀 351
第10章ISDX曲面造型 353
10.1ISDX曲面造型基礎 353
10.1.1關於ISDX曲面造型 353
10.1.2ISDX曲面造型用戶界面 353
10.1.3ISDX曲面造型入門 354
10.2ISDX曲線的創建 358
10.2.1ISDX曲線的類型 358
10.2.2ISDX曲線上點的類型 365
10.3編輯ISDX曲線 369
10.3.1ISDX曲線的曲率圖 369
10.3.2編輯ISDX曲線上的點 370
10.3.3在ISDX曲線上添加點 379
10.3.4刪除ISDX曲線 380
10.3.5刪除ISDX曲線上的點 380
10.3.6分割ISDX曲線 380
10.3.7組合ISDX曲線 381
10.3.8延伸ISDX曲線 381
10.3.9ISDX曲線的複製和移動(Copy、Move) 382
10.4ISDX曲面創建與編輯 384
10.4.1ISDX曲面的創建 384
10.4.2ISDX曲面的編輯 386
10.4.3ISDX曲面的連線 389
10.4.4ISDX曲面的修剪 391
10.5ISDX曲面設計範例1──充電器下蓋 393
第11章鈑金設計 412
11.1鈑金設計概述 412
11.2鈑金設計用戶界面 412
11.3進入鈑金設計環境 414
11.4創建鈑金壁 415
11.4.1鈑金壁概述 415
11.4.2創建第一鈑金壁 415
11.4.3創建附加鈑金壁 421
11.4.3.1平整附加鈑金壁 421
11.4.3.2法蘭附加鈑金壁 426
11.4.4止裂槽 431
11.4.5鈑金壁的延伸 433
11.5鈑金的折彎 434
11.6鈑金展平 440
11.6.1鈑金展平概述 440
11.6.2規則展平方式 441
11.7鈑金的折彎回去 443
11.7.1關於鈑金折彎回去 443
11.7.2鈑金折彎回去的一般操作過程 444
11.8鈑金的平整形態 445
11.9鈑金的切削 446
11.9.1鈑金切削與實體切削的區別 446
11.9.2鈑金切削的一般創建過程 446
11.10鈑金成形特徵 447
11.10.1成形特徵概述 447
11.10.2以凹模方式創建成形特徵 449
11.10.3以凹模方式創建帶排除面的成形特徵 452
11.10.4平整成形 454
11.11創建鈑金的工程圖 455
11.11.1鈑金工程圖概述 455
11.11.2鈑金工程圖創建範例 456
11.12鈑金綜合範例──暖氣罩 462
第12章模型的外觀設定與渲染 473
12.1概述 473
12.1.1外觀與渲染的主要術語 473
12.1.2外觀與渲染的操作選單 474
12.2模型的外觀 475
12.2.1“外觀管理器”對話框 475
12.2.2“基本”外觀 478
12.2.3“圖”外觀 482
12.2.4模型外觀的保存與修改 484
12.2.5關於系統圖形庫 485
12.3設定模型的透視圖 486
12.4設定光源 487
12.5設定房間 491
12.6模型的渲染 492
12.6.1渲染概述 492
12.6.2PhotoRender和Photolux渲染器 493
12.6.3外觀處理及渲染舉例 496
12.6.4貼圖套用舉例 504
第13章機構模組與運動仿真 509
13.1概述 509
13.1.1機構模組關鍵術語 509
13.1.2進入機構模組 509
13.1.3機構模組選單及按鈕 510
13.1.4建立一個機構裝置並進行運動仿真的一般過程 510
13.2連線類型 511
13.2.1連線 511
13.2.2銷釘(Pin)接頭 512
13.2.3圓柱(Cylinder)接頭 513
13.2.4滑動桿(Slider)接頭 514
13.2.5平面(Planar)接頭 515
13.2.6球(Ball)接頭 515
13.2.7軸承(Bearing)接頭 516
13.2.8剛性(Rigid)接頭 516
13.2.9焊接(Weld)接頭 517
13.3主體 518
13.4拖移 519
13.5運動仿真範例 523
13.5.1裝配一個機構裝置——四連桿機構 523
13.5.2運動軸設定 526
13.5.3定義伺服電動機 527
13.5.4修復失敗的裝配 532
13.5.5機構的運行及分析 533
13.5.6結果回放與動態干涉檢查 535
13.5.7測量 537
13.5.8軌跡曲線 539
第14章 動畫模組 541
14.1概述 541
14.2動畫創建的一般過程 541
14.2.1進入動畫模組 541
14.2.2創建動畫 542
14.2.3建立事件 549
14.2.4建立時間與視圖間的關係 550
14.2.5建立時間與顯示間的關係 552
14.2.6建立時間與透明間的關係 553
14.3動畫綜合練習 554
第 15 章行為建模模組 559
15.1行為建模功能概述 559
15.2分析特徵 560
15.2.1分析特徵概述 560
15.2.2測量分析特徵──Measure 561
15.2.3模型分析特徵──Model Analysis 562
15.2.4曲線分析──Curve Analysis 565
15.2.5曲面分析──Surface Analysis 567
15.2.6關係──Relation 569
15.2.7電子表格分析──Excel Analysis 572
15.2.8用戶定義分析──UDA 575
15.2.9運動分析──Motion Analysis 578
15.3敏感度分析 579
15.3.1概述 579
15.3.2舉例說明 579
15.4可行性研究與最最佳化分析 581
15.4.1概述 581
15.4.2可行性研究 581
15.4.3最佳化設計 585
15.5多目標設計研究 587
15.5.1概述 587
15.5.2曲柄模型示例 588
第16章管道設計 595
16.1概述 595
16.1.1 管道設計概述 595
16.1.2Creo管道設計的工作界面 595
16.1.3Creo管道設計的工作流程 596
16.2創建管道的一般過程 597
16.3添加管道元件 607
16.4查看管道信息 611
第17章電纜設計 613
17.1概述 613
17.1.1電纜設計概述 613
17.1.2Creo電纜設計的工作界面 613
17.1.3Creo電纜設計的工作流程 614
17.2電纜設計的一般過程 615
17.3查看線纜信息 630
第18章模具設計 633
18.1模具設計概述 633
18.2模具創建的一般過程 634
18.2.1新建一個模具製造模型,進入模具模組 635
18.2.2建立模具模型 635
18.2.3設定收縮率 640
18.2.4創建模具分型曲面 641
18.2.5構建模具元件的體積塊 643
18.2.6抽取模具元件 645
18.2.7生成澆注件 645
18.2.8定義模具開啟 646
18.3在模具中創建澆注系統 649
第19章數控加工 661
19.1概述 661
19.1.1Creo1.0數控加工操作界面 661
19.1.2Creo1.0數控加工流程 663
19.2數控加工的一般過程 663
19.2.1新建一個數控制造模型檔案 663
19.2.2建立製造模型 664
19.2.3設定操作 666
19.2.4創建NC序列 671
19.2.5演示刀具軌跡 674
19.2.6加工仿真 675
19.2.7切減材料 676
19.2.8遮蔽體積塊 677
19.2.9後置處理 678
19.3銑削加工 682
19.3.1輪廓銑削 682
19.3.2平面銑削 687
19.3.3曲面銑削 691
19.3.4腔槽加工 696
19.3.5螺紋銑削 699
19.3.6孔加工 702
19.4 數控加工綜合範例 70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