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eteria roenbergensis病毒

Cafeteria roenbergensis病毒

Cafeteria roenbergensis,是一種世界上最大、最複雜的海洋病毒,該病毒主要感染那些吃海洋生態系統中非常重要和分布廣泛的浮游生物的掠食者。

發現

Cafeteria roenbergensis病毒Cafeteria roenbergensis病毒

大多數的病毒都是輕裝旅行的。它們僅僅攜帶了合成新病毒所需的少量基因,並依賴其宿主的機制來完成剩下的工作。

2010年10月,加拿大溫哥華市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MatthiasG.Fischera和同事發現了一種被稱為Cafeteriaroenbergensis飛病毒——它攜帶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約73萬個脫氧核糖核酸(DNA)鹼基對,其中包括超過500個類似於基因的區域。

2010年10月25日,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網路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這也使得這種病毒成為已知最大的海洋病毒,它甚至比一些細菌所具有的DNA還要多。

特點

Cafeteriaroenbergensis病毒最早於20世紀90年代早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沿海中被分離出來。

這種病毒主要感染那些吃海洋生態系統中非常重要和分布廣泛的浮游生物的掠食者。這種病毒的基因組比一些細胞生物的基因組還大。

此外,Cafeteriaroenbergensis病毒成為目前(2010年10月)已知的世界最大海洋病毒和第二大病毒,排名僅次於淡水病毒——多噬棘阿米巴模仿病毒,後者擁有120萬個鹼基對。這種病毒可能還是一大組未知但是具有生態重要性的海洋巨型病毒的代表。

研究推測

研究人員推測,與較小的病毒相比,例如愛滋病病毒(HIV)或皰疹病毒,這種病毒——能夠感染Cafeteriaroenbergensis,後者是一種獵食性的單細胞有機體,能夠捕食海洋中的細菌和其他病毒——在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中扮演了一個更加積極的角色。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病毒擁有大量基因,這些基因通常被活細胞用於修復它們的DNA損傷以及合成蛋白質和糖。它還擁有編碼病毒複製需要但是必須從宿主生物那裡獲取的一些蛋白質的基因。

科學家一般不會把病毒劃歸為活的生物體,這是因為病毒無法獨立複製,但是像這樣的巨大病毒——具有它們自己的蛋白質合成機制以及其他通常在活體細胞中才能夠完成的功能——模糊了什麼是活的有機體,以及什麼是非生命之間的界限。唯一已知的較大病毒能夠感染一種淡水變形蟲,且被認為是一個近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