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S工藝

CASS工藝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是周期循環活性污泥法的簡稱,又稱為循環活性污泥工藝CAST(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是在SBR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在SBR池內進水端增加了一個生物選擇器,實現了連續進水(沉澱期、排水期仍連續進水),間歇排水。CASS工藝從污染物的降解過程來看,當污水以相對較低的水量連續進入CASS池時即被混合液稀釋,因此,從空間上看CASS工藝屬變體積的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範疇;而從CASS工藝開始曝氣到排水結束整個周期來看,基質濃度由高到低,濃度梯度從高到低,基質利用速率由大到小,因此,CASS工藝屬理想的時間順序上的推流式反應器,生化反應推動力較大。

基本簡介

CASS工藝CASS工藝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是周期循環活性污泥法的簡稱,又稱為循環活性污泥工藝CAST(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是在SBR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在SBR池內進水端增加了一個生物選擇器,實現了連續進水(沉澱期、排水期仍連續進水),間歇排水。設定生物選擇器的主要目的是使系統選擇出絮凝性細菌,其容積約占整個池子的10%。生物選擇器的工藝過程遵循活性污泥的基質積累--再生理

CASS工藝CASS工藝
論,使活性污泥在選擇器中經歷一個高負荷的吸附階段(基質積累),隨後在主反應區經歷一個較低負荷的基質降解階段,以完成整個基質降解的全過程和污泥再生。

該工藝最早在國外套用,為了更好地將其引進,開發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污水處理新工藝,有關科研機構在實驗室進行了整套系統的模擬試驗,分別探討了CASS工藝處理常溫生活污水、低溫生活污水、製藥和化工等工業廢水的機理和特點以及水處理過程中脫氮除磷的效果,獲得了寶貴的設計參數和對工藝運行的指導性經驗。將研究成果成功地套用於處理生活污水及不同種工業廢水的工程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並開發的CASS工藝與ICEAS工藝相比,負荷可提高1-2倍,節省占地和工程投資近30%。

優勢

主要優點

5.1 工藝流程簡單,占地面積小,投資較低

CASS的核心構築物為反應池,沒有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設備,一般情況下不設調節池及初沉池。因此,污水處理設施布置緊湊、占地省、投資低。

5.2 生化反應推動力大

CASS工藝從污染物的降解過程來看,當污水以相對較低的水量連續進入CASS池時即被混合液稀釋,因此,從空間上看CASS工藝屬變體積的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範疇;而從CASS工藝開始曝氣到排水結束整個周期來看,基質濃度由高到低,濃度梯度從高到低,基質利用速率由大到小,因此,CASS工藝屬理想的時間順序上的推流式反應器,生化反應推動力較大。

5.3 沉澱效果好

CASS工藝在沉澱階段幾乎整個反應池均起沉澱作用,沉澱階段的表面負荷比普通二次沉澱池小得多,雖有進水的干擾,但其影響很小,沉澱效果較好。實踐證明,當冬季溫度較低,污泥沉降性能差時,或在處理一些特種工業廢水污泥凝聚性能差時,均不會影響CASS工藝的正常運行。實驗和工程中曾遇到SV30高達96%的情況,只要將沉澱階段的時間稍作延長,系統運行不受影響。

5.4 運行靈活,抗衝擊能力強

CASS工藝在設計時已考慮流量變化的因素,能確保污水在系統內停留預定的處理時間後經沉澱排放,特別是CASS工藝可以通過調節運行周期來適應進水量和水質的變比。當進水濃度較高時,也可通過延長曝氣時間實現達標排放,達到抗衝擊負荷的目的。在暴雨時,可經受平常平均流量6倍的高峰流量衝擊,而不需要獨立的調節地。多年運行資料表明,在流量衝擊和有機負荷衝擊超過設計值2-3倍時,處理效果仍然令人滿意。而傳統處理工藝雖然已設有輔助的流量平衡調節設施,但還很可能因水力負荷變化導致活性污泥流失,嚴重影響排水質量。

當強化脫氮除磷功能時,CASS工藝可通過調整工作周期及控制反應池的溶解氧水平,提高脫氮除磷的效果。所以,通過運行方式的調整,可以達到不同的處理水質。

5.5 不易發生污泥膨脹

污泥膨脹是活性污泥法運行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由於污泥沉降性能差,污泥與水無法在二沉池進行有效分離,造成污泥流失,使出水水質變差,嚴重時使污水處理廠無法運行,而控制並消除污泥膨脹需要一定時間,具有滯後性。因此,選擇不易發生污泥膨脹的污水處理工藝是污水處理廠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由於絲狀菌的比表面積比菌膠團大,因此,有利於攝取低濃度底物,但一般絲狀菌的比增殖速率比非絲狀菌小,在高底物濃度下菌膠團和絲狀菌都以較大速率降解底物與增殖,但由於膠團細菌比增殖速率較大,其增殖量也較大,從而較絲狀菌占優勢。而CASS反應池中存在著較大的濃度梯度,而且處於缺氧、好氧交替變化之中,這樣的環境條件可選擇性地培養出菌膠團細菌,使其成為曝氣池中的優勢菌屬,有效地抑制絲狀菌的生長和繁殖,克服污泥膨脹,從而提高系統的運行穩定性。

5.6 適用範圍廣,適合分期建設

CASS工藝可套用於大型、中型及小型污水處理工程,比SBR工藝適用範圍更廣泛;連續進水的設計和運行方式,一方面便於與前處理構築物相匹配,另一方面控制系統比SBR工藝更簡單。

對大型污水處理廠而言,CASS反應池設計成多池模組組合式,單池可獨立運行。當處理水量小於設計值時,可以在反應地的低水位運行或投入部分反應池運行等多種靈活操作方式;由於CASS系統的主要核心構築物是CASS反應池,如果處理水量增加,超過設計水量不能滿足處理要求時,可同樣複製CASS反應池,因此CASS法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可隨企業的發展而發展,它的階段建造和擴建較傳統活性污泥法簡單得多。

5.7 剩餘污泥量小,性質穩定

傳統活性污泥法的泥齡僅2-7天,而CASS法泥齡為25-30天,所以污泥穩定性好,脫水性能佳,產生的剩餘污泥少。去除1.0kgBOD產生0.2~0.3kg剩餘污泥,僅為傳統法的60%左右。由於污泥在CASS反應池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所以剩餘污泥的耗氧速率只有10mgO2/g MLSS.h以下,一般不需要再經穩定化處理,可直接脫水。而傳統法剩餘污泥不穩定,沉降性差,耗氧速率大於20mgO2/g MLSS.h ,必須經穩定化後才能處置。

經濟性

實踐證明,CASS工藝日處理水量小則幾百立方米,大則幾十萬立方米,只要設計合理,與其它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經濟優勢。它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節省投資20%-30%,節省土地30%以上。當需採用多種工藝串聯使用時,如在CASS工藝後有其它處理工藝時,通常要增加中間水池和提升設備,將影響整體的經濟優勢,此時,要進行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以確定採用CASS工藝還是其它好氧處理工藝。

由於CASS工藝的曝氣是間斷的,利於氧的轉移,曝氣時間還可根據水質、水量變化靈活調整,均為降低運行成本創造了條件。總體而言,CASS工藝的運行費用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稍低。

CASS法的特點與SBR相比,CASS法的優點是-其反應池由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組成,因此,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效果更好。進水過程是連續的,因此,進水管道上無需電磁閥等控制元件,單個池子可獨立運行;而SBR進水過程是間歇的,套用中一般要2個或2個以上池子交替使用。排水是由可升降的堰式潷水器完成的,隨水面逐漸下降,均勻將處理後的清水排出,最大限度降低了排水時水流對底部沉澱污泥的擾動。 CASS法每個周期的排水量一般不超過池內總水量的1/3,而SBR則為3/4,所以,CASS法比SBR法的抗衝擊能力更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