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程式設計案例教程

C#程式設計案例教程

《C#程式設計案例教程》是200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明福。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1

基本信息

書 名:

C#程式設計案例教程
作 者:王明福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3-1
ISBN: 9787030239747
開本: 16開
定價: 29.00元內容簡介

本書以微軟Visual Studio 2005作為開發平台,全書共13章,前6章介紹C#語言面向對象程式設計基礎和編程環境,主要內容包括Visual Studio 2005開發平台介紹、C#語言基礎、流程控制、數組與結構,以及類與對象、繼承與多態、接口、委託和事件;第7~13章介紹Visual C#的套用開發,通過開發計算器、記事本、時鐘仿真、媒體播放器、學生信息管理系統、桌面時差時鐘和OO聊天室等Windows應用程式,詳細介紹了包括窗體與常用控制項、選單與工具列、對話框等在內的界面設計,以及Windows窗體應用程式進階,包括GDI+編程、檔案操作、多媒體技術、資料庫技術、多執行緒技術和網路通信等編程技術。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類各專業,以及套用性、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各類教育的“C#程式設計”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培訓學院的培訓教材和廣大計算機編程愛好者的自學讀物。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2章 數據類型和表達式
第3章 結構化程式設計
第4章 數組、枚舉和結構
第5章 面向對象編程基礎
第6章 面向對象編程進階
第7章 Windows窗體程式開發
第8章 窗體界面高級編程
第9章 檔案與對話框
第10章 圖形與多媒體
第11章 資料庫編程
第12章 多執行緒技術
第13章 網路編程
附錄
參考文獻

圖書信息2

基本信息

書名:C#程式設計案例教程
套系名稱:全國高等職業院校計算機教育規劃教材.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科)“十一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
書號:978-7-113-11718-4 
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
開本:16開 
頁碼:268頁
作者:周龐榮 易斌
出版時間:2010-09-01
定價:28 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適合“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教材,它結合已開發的完整項目實例——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介紹了程式邏輯、C#程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的編程。全書以項目為引導、以任務為驅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展示了學生成績管理系統項目開發的完整思路。重要知識點穿插在項目實現過程中,包括C#語言基礎、程式控制結構、數組、函式、類、對象、繼承、多態、委託與事件、異常處理、檔案的輸入與輸出等。本書結構新穎,層次分明,內容豐富,充分考慮了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具體案例與C#語言的功能緊密結合。書中所有案例及課堂實訓都選自作者多年積累的教學素材,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實用性。使用本教材,讀者可在輕鬆的氛圍中掌握項目開發的基本知識、技巧和方法。本書適合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學習C#程式設計的教材,也可作為C#程式設計自學人員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1章 編程邏輯
1.1 什麼是程式
1.2 I-P-O周期
1.3 繪製一個簡單的程式流程圖
1.3.1 初步認識繪製程式流程圖的符號
1.3.2 繪製程式流程圖的工具
1.3.3 繪製程式流程圖
1.4 繪製順序結構流程圖
1.4.1 初步認識變數和常量
1.4.2 初步認識數據類型
1.4.3 聲明變數
1.4.4 初步認識運算符與表達式
1.4.5 繪製順序結構流程圖
1.5 繪製簡單的選擇結構流程圖
1.5.1 選擇結構
1.5.2 構造條件表達式
1.5.3 繪製程式流程圖
1.6 繪製嵌套的選擇結構流程圖
1.6.1 嵌套的選擇結構
1.6.2 繪製程式流程圖
1.7 繪製複雜的選擇結構流程圖
1.7.1 複雜的選擇結構
1.7.2 繪製程式流程圖
1.8 繪製次數固定的循環結構流程圖
1.8.1 初步認識循環結構
1.8.2 構造循環結構條件表達式
1.8.3 繪製次數固定的循環結構流程圖
1.9 繪製次數可變的循環結構流程圖
1.9.1 初步認識次數可變的循環結構
1.9.2 繪製次數可變的循環結構流程圖
1.10 繪製內嵌的循環結構流程圖
1.10.1 初步認識內嵌的循環結構
1.10.2 繪製內嵌的循環結構流程圖
1.11 繪製使用模組的流程圖
1.11.1 初步認識模組
1.11.2 繪製使用模組的流程圖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Visual C#概述
2.1 Visual Studio .NET和C#簡介
2.2 創建一個簡單的C#應用程式
2.2.1 編輯C#應用程式
2.2.2 編譯C#應用程式
2.2.3 運行C#應用程式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變數和常量
3.1 數據類型
3.1.1 初步認識C#中的數據類型
3.1.2 確定需要使用的數據類型
3.2 變數
3.2.1 如何使用變數
3.2.2 確定需要使用的變數
3.3 使用控制台的輸入/輸出
3.3.1 初步認識控制台的輸入/輸出
3.3.2 實現應用程式
3.4 變數的作用域和生存周期
3.4.1 確定變數的作用域
3.4.2 修改程式
3.4.3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3.5 常量
3.5.1 了解常量的類型
3.5.2 輸出程式的結果
3.6 實現數據類型轉換
3.6.1 初步認識類型轉換
3.6.2 實現應用程式
3.7 裝箱與拆箱
3.7.1 初步認識裝箱與拆箱
3.7.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運算符與表達式
4.1 C#運算符簡介
4.2 算術運算符
4.2.1 初步認識算術運算符
4.2.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4.3 自增/自減運算符
4.3.1 初步認識自增/自減運算符
4.3.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4.4 關係運算符
4.4.1 初步認識關係運算符
4.4.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4.5 邏輯運算符
4.5.1 初步認識邏輯運算符
4.5.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4.6 位運算符
4.6.1 初步認識位運算符
4.6.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4.7 條件運算符
4.7.1 初步認識條件運算符
4.7.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4.8 複合賦值運算符
4.8.1 初步認識複合賦值運算符
4.8.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4.9 其他運算符
4.9.1 is運算符
4.9.2 as運算符
4.9.3 typeof運算符
4.9.4 sizeof運算符
4.10 運算符的優先權和結合性
4.10.1 初步認識運算符的優先權和結合性
4.10.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程式控制語句
5.1 順序結構
5.1.1 初步認識順序結構
5.1.2 實現應用程式
5.2 簡單的選擇結構
5.2.1 初步認識選擇結構
5.2.2 實現應用程式
5.3 嵌套的選擇結構 75
5.3.1 初步認識嵌套的選擇結構 75
5.3.2 實現應用程式 77
5.4 複雜的選擇結構 78
5.4.1 初步認識複雜的選擇結構 78
5.4.2 實現應用程式 79
5.5 switch語句 81
5.5.1 初步認識switch語句 81
5.5.2 實現應用程式 81
5.6 while語句 83
5.6.1 初步認識while語句 83
5.6.2 實現應用程式 84
5.7 do…while語句 85
5.7.1 初步認識do…while語句 85
5.7.2 實現應用程式 87
5.8 for語句 88
5.8.1 初步認識for語句 88
5.8.2 實現應用程式 89
5.9 使用break語句終止循環 91
5.9.1 初步認識break語句 91
5.9.2 實現應用程式 93
5.10 使用continue語句結束本次循環 94
5.10.1 初步認識continue語句 94
5.10.2 實現應用程式 95
5.11 內嵌的循環結構 96
5.11.1 初步認識內嵌的循環結構 96
5.11.2 實現應用程式 98
思考與練習 99
第6章 數組 101
6.1 數組概述 101
6.2 一維數組 101
6.2.1 定義一維數組 102
6.2.2 初始化一維數組 102
6.2.3 引用一維數組 103
6.2.4 理解“冒泡”排序法的思路 104
6.2.5 實現應用程式 104
6.3 二維數組 105
6.3.1 定義二維數組 105
6.3.2 初始化二維數組 106
6.3.3 引用二維數組 106
6.3.4 實現應用程式 106
6.4 arraylist 107
6.4.1 初步認識ArrayList 108
6.4.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109
思考與練習 110
第7章 函式 111
7.1 函式概述 111
7.2 函式 111
7.2.1 定義函式 112
7.2.2 調用函式 113
7.2.3 實現應用程式 114
7.3 值類型參數 116
7.3.1 初步認識值類型參數 116
7.3.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117
7.4 引用類型參數 117
7.4.1 初步認識引用類型參數 118
7.4.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118
7.5 輸出型參數 119
7.5.1 初步認識輸出型參數 120
7.5.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120
7.6 數組型參數 121
7.6.1 初步認識數組型參數 121
7.6.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121
7.7 遞歸 122
7.7.1 初步認識遞歸 123
7.7.2 實現應用程式 123
思考與練習 124
第8章 面向對象程式設計基礎 126
8.1 面向對象程式設計概述 126
8.1.1 對象 126
8.1.2 類 127
8.1.3 訊息和方法 127
8.1.4 類的封裝性 127
8.2 對象 128
8.2.1 定義類 128
8.2.2 定義類的成員欄位 129
8.2.3 定義類的成員方法 129
8.2.4 載入訪問修飾符 131
8.2.5 創建對象並訪問對象成員 132
8.2.6 實現應用程式 133
8.3 屬性 137
8.3.1 聲明屬性 137
8.3.2 訪問屬性 140
8.3.3 實現應用程式 140
8.4 索引器 143
8.4.1 初步認識索引器 143
8.4.2 實現應用程式 144
8.5 方法重載 146
8.5.1 初步認識重載方法 146
8.5.2 構造重載方法原型 147
8.6 構造函式 147
8.6.1 定義構造函式 148
8.6.2 實現應用程式 148
8.7 重載構造函式 150
8.7.1 定義重載構造函式 150
8.7.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151
8.8 析構函式 152
8.8.1 初步認識析構函式 152
8.8.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153
8.9 靜態類 153
8.10 靜態成員 154
8.10.1 初步認識靜態成員 155
8.10.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156
思考與練習 157
第9章 繼承 160
9.1 類的繼承性 160
9.1.1 繼承的概念 160
9.1.2 繼承的工作機制 161
9.2 繼承 161
9.2.1 定義基類 161
9.2.2 設定基類成員的訪問控制方式 161
9.2.3 設定派生類成員的訪問控制方式 163
9.2.4 實現應用程式 164
9.3 隱藏基類成員 167
9.3.1 使用new關鍵字隱藏基類成員 167
9.3.2 實現應用程式 167
9.4 派生類的構造函式和析構函式 170
9.5 base關鍵字 171
思考與練習 172
第10章 多態 174
10.1 多態性 174
10.2 使用虛方法實現多態 174
10.2.1 初步認識虛方法 175
10.2.2 實現應用程式 177
10.3 使用抽象類實現多態 180
10.3.1 定義抽象類 180
10.3.2 定義抽象方法 181
10.3.3 實現抽象方法 181
10.3.4 實現應用程式 182
10.4 使用接口實現多態 183
10.4.1 定義接口 184
10.4.2 實現接口 185
10.4.3 實現應用程式 186
10.5 密封類和密封方法 188
10.5.1 密封類 188
10.5.2 密封方法 188
思考與練習 189
第11章 委託與事件 191
11.1 委託 191
11.1.1 初步認識委託 192
11.1.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193
11.2 多路廣播委託 194
11.2.1 初步認識多路廣播委託 195
11.2.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196
11.3 事件 197
11.3.1 初步認識事件 198
11.3.2 定義事件 199
11.3.3 引發事件 199
11.3.4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200
思考與練習 201
第12章 異常處理 203
12.1 異常 203
12.1.1 初步認識異常 204
12.1.2 異常的處理機制 205
12.1.3 修改應用程式 207
12.2 自定義異常 208
12.2.1 初次認識用戶自定義異常 210
12.2.2 預測程式的輸出結果 211
思考與練習 211
第13章 檔案的輸入和輸出 213
13.1 檔案與流 213
13.2 讀/寫文本檔案 214
13.2.1 讀文本檔案 214
13.2.2 寫文本檔案 216
13.2.3 實現應用程式 217
13.3 二進制檔案的讀/寫 219
13.3.1 讀二進制檔案 220
13.3.2 寫二進制檔案 221
13.3.3 實現應用程式 222
思考與練習 224
第14章 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226
14.1 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的設計 226
14.1.1 系統概述 226
14.1.2 系統功能模組設計 227
14.1.3 數據檔案設計 233
14.2 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的實現 234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