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DS

BNDS

學校校園面積15.6萬平方米,現有107個教學班,5500餘名學生,是一所擁有初、高中的完全、優質中學。 2000年7月至今在北京市十一學校工作,歷任十一學校物理教師、班主任、年級主任、教育處主任、校長助理。 2005年至今,在北京市十一學校工作,歷任高中物理教師、班主任、年級主任。

學校簡介

十一學校西門(主門)
北京市十一學校原為中央軍委子弟學校,1952年在周恩來、羅榮桓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關懷下建立,聶榮臻元帥用新中國的誕生日為學校命名。
學校於1992年提出並實行“國有民辦”辦學體制改革,自此,學校得到快速發展,成為師資力量雄厚、環境設施一流、辦學質量優秀的現代化學校,享譽京城內外。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2009年底,學校回歸公辦。
學校校園面積15.6萬平方米,現有107個教學班,5500餘名學生,是一所擁有初、高中的完全、優質中學。
學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品位、專業高學識、能力多方位、科研高水平的優秀教師隊伍。現有特級教師27人,高級教師145人,博士44人,博士後3人,碩士120人,省級勞模和全國優秀教師13人,全國骨幹教師和校長培訓班成員10人,市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16人,區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77人,美、英等國家的外籍教師42名。此外,學校建立了由中科院、北師大等科研院所的專家組成的教師成長指導團隊。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通過制定《北京市十一學校行動綱要》,進一步明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發展目標和文化價值觀。
新時期,我們的使命是: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將“十一學生”塑造成為一個值得信任的卓越的品牌;把十一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受人尊敬的偉大的學校。
我們的戰略目標是:一流的質量;卓越的隊伍;能夠讓教師過體面生活的待遇;成為師生精神家園和成長樂園的和諧學校氛圍。簡言為:質量,隊伍,待遇,和諧學校。
我們的文化價值觀是:改革創新,敢為天下先;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與共和國一
同成長,共和國的利益高於一切;海納百川,包容共生;聚天下英才,做英雄事業;追求卓越,反對平庸,拒絕低劣;不為高考,贏得高考,追求素質教育與優秀升學成績的統一實現;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狀態下工作;學校未來發展:培養——研究型學校;師德高品位,專業高學識、能力多方位、研究高水平;幹部行為準則:公、勤、謙、坦;課程改變學校才會改變;主體性教育:學生能做的,老師不要包辦;優秀做人,成功做事,全面發展,多向成才,把學校辦成教職工心靈的棲所、教師施展才華的舞台、教職工的幸福家園;不可侵犯的教代會民主權利;敢於否定自我,不斷創新發展戰略;生活上可以照顧,工作上不可以照顧;卓越的領導者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建設國際化學校,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一流人才,一心辦學,心無旁騖,敬業篤志,樂業奉獻。
教育上,堅持教育的主體性,實施不被拒絕的教育。著力於培養志遠意誠、行圓思方,即志存高遠、誠信篤志、行為規範、思維活躍的民族脊樑和社會棟樑。
教學上,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創造條件努力讓教室成為學生最喜歡的地方之一,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重視教學常規,敬重教學規律,通過學科教學改革,貼近學科學習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調整教學關係,減少講和聽,增加說與做。堅持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多元發展,實現學生多向成才。
科研上,著眼教育教學規律,立足身邊問題,努力將基礎教育領域方向性的課題與教育教學實際相融合。關注當今世界、現代中國教育改革潮流和發展趨勢。將項目研究作為學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從自己的“痛”開始,從“困惑”和“抱怨”里尋找項目研究的課題。
管理上,強調溝通與協作,通過梳理並改造流程,明確邊界,理清流程,細化常規,使管理工作簡單化,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
實施國際化戰略,高水平、高定位將學校建設成為國際化學校。豐富課程資源,打造教師隊伍,搭建發展平台,努力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一流人才。
一流的教育帶來一流的辦學成績。2007年至2009年,三年共考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138人,國外一流大學60人,香港地區大學23人,重點本科上線率93.8%,本科上線率達到99.5%,每年600分以上人數,列海淀第二名。2010年高考,我校 600分以上人數達到216人,一本上線率達到98.9%,創歷史新紀錄。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總計55人,其中提前保送清華北大學生8人,列北京市第二;另外有十多人錄入香港地區大學,二十多人錄入美國大學。
學校競賽成績突出。2006-2008學年度取得了兩塊國際航海模型錦標賽金牌和一塊國際天文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特別是天文奧賽金牌的獲得,填補了國內此項金牌榜的空白;2007年至2009年,全國生物奧賽北京賽區一等獎16人,物理一等獎20人,化學一等獎19人,其中2009年全國生物競賽北京賽區一等獎8人,物理一等獎11人,化學一等獎11人,均列北京市第一名。2010年,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北京賽區物理、化學和生物複賽,我校獲一等獎的人數分列北京市第二、第一和第三。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民主管理先進學校、全國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先進學校、北京市高中示範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校、北京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北京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北京市藝術教育金帆獎、北京市電化教育先進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校等,並成為國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等10餘個單位各級各類教育課題項目的實驗學校。2006年和2007年,在由北京晨報、新浪教育頻道等多家媒體共同組織進行的“京城教育調查”活動中,我校先後被評為“北京市最具影響力的中學”、“市民滿意度最高的中學”、“畢業生最具競爭力的中學”。
站在歷史的新起點,全體十一人將進一步發揚學校的優良傳統,與時俱進,改革創新,踐行《行動綱要》,為把十一學校建設成為受人尊敬的偉大學校而努力奮鬥。

校容校貌

學校校園面積15.6萬平方米,現有114個教學班,5500餘名學生,是一所擁有初高中的完全、優質中學。現有初、高中教學樓、國際部大樓、音美大樓、體育館、學生公寓、餐廳等建築15萬平方米;1100台計算機賓士在千兆校園網上,116個教室均配備大背投電視、計算機、實物展示台,通過寬頻聯接國際網際網路;9000平方米的實驗樓設有先進的理化生、數學實驗室及深受學生喜歡的生物克隆DNA實驗室;6700平方米的圖書館藏書近20萬冊。學校開設選修課200餘門供學生選擇,實施走班制,注重全面發展,設備先進。

辦學思想

新時期十一學校辦學思想:“改革、選擇、發展、和諧”;基本辦學價值觀:“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辦學目標:“北京一流 全國示範 中國名校”。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品位、專業高學識、能力多方位、科研高水平的優秀教師隊伍。在417名教職工中,共有特級教師19人,高級教師117人,博士25人,碩士103人,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者130人;省級勞模和全國優秀教師12人,全國骨幹教師和校長培訓班成員8人,市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18人,區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110人。特級和高學歷(博士、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者)教師已占全體教職工的66%;在專職教師中,此比例為85%。另外,學校常年有來自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外籍教師7—10名。

書記介紹

北京市十一學校黨委書記是方誌堅,浙江衢州市道貫巷人,他是北京名校改革的“力行者”。
1983年,方誌堅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化學系。他被分配到鄉下的大洲中學,任一名普通的化學老師。1989年,方誌堅調任衢州市教委普教科。8年後,他又被調任衢州一中副校長,分管德育工作。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方誌堅先後榮獲浙江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個人、浙江省特殊教育先進個人、浙江省書法教育先進個人、浙江省國防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校長介紹

李希貴校長在狂歡節上扮演傑克船長
校長李希貴是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兼任國家督學、教育部高中新課程專家工作組成員、教育部中國小校本教研專家組副組長,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成員,中國教育實驗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全國新學校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導師。歷任高密四中語文教師、班主任、副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高密一中校長,高密市教委主任,濰坊市教育局長兼濰坊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籌建工作負責人;在國家級報刊發表《讓語文素養融進血液》《新課程:課堂里的挑戰與反思》《一個教育局長的聽課手記》等文章,出版《中學語文教改實驗研究》《美國中學教育》《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學生第二》《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等專著。先後參與教育部更新教育觀念報告團,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編寫組等工作。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教師等稱號,因為對學生和藹可親而被學生們稱為“貴爺”。
2011年12月31日,因在狂歡節扮加勒比海盜網路走紅引熱議。
2012年12月31日的狂歡節上,他扮演了《哈利波特》里的“鄧布利希貴”(鄧布利多+李希貴)。

錄取率

學校在教學上注重“對話與交流”、教育上實現“溝通與理解”、管理上追求“效率與和諧”、文化上講究“民主與包容”,是辦學優質校,得到家長、社會的高度認同。學生全面發展,中、高考成績優秀,已進入北京市優秀學校行列。考入清華、北大、香港地區大學的共有178人;每年600分以上的人數占海淀區15%左右(2006年201人,2007年244人,列海淀區第二);重點本科上線率穩定在85%左右,本科上線率穩定在98%左右。中考成績優秀,升學率100%。在直升班近300名學生不參加中考的情況下,中考成績一直穩定在海淀區前三名。競賽方面,2005-2006學年度取得了三塊國際奧賽獎牌,其中有兩塊是金牌,特別是天文奧賽金牌的獲得,填補了國內此項金牌榜的空白。不僅如此,在其它所有能夠開展奧賽的學科項目中,我們所取得的團體成績,在海淀區都呈現出非常優秀的成績,排在前兩名,在北京市也進入了前四名。校金帆管弦樂團和童聲合唱團多次榮獲全國和北京市一等獎。

榮譽

學校是“全國民主管理先進學校”、“全國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先進學校”、“北京市高中示範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校”、“北京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北京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北京市藝術教育金帆獎”、“北京市電化教育先進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校”、“教育質量優秀校”、“全面發展辦有特色校”。並成為國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等10餘個單位各級各類教育課題項目的實驗學校。學校黨總支多次被評為海淀區和海淀區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

展望

新時期,該校將一如既往的堅持“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的辦學價值觀,貫徹落實新頒布的《義務教育法》,踐行教育均衡和優質發展,努力為首都乃至全國的基礎教育做出更大貢獻。

國際部

國際部位於該校西門東南部,現為初一一區、建華實驗學校、國際部留學生項目部、IB課程、AP中美合作課程、A-LEVEL課程教室。
十一學校擁有十分健全的國際部體系,在國際教育上做出了很大的投入,包括創立CCC等部門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申請大學。
目前十一學校A-Level項目已經開展7年,AP項目已經3年且第一批畢業生成績優異,絕大多數申請上了美國前50的大學,充分體現了十一學子的實力。
十一學校的國際教育還在不斷完善和進步著,相信之後的2015屆4班的畢業生zaza也能申請上自己的理想大學,並朝著夢想不斷前進。
十一學校國際部大樓

教學樓

高中樓
高中樓位於該校東部,現為高一學部、高三學部教學樓。四年制高一、高一在科技樓,高中教學樓面積10952平方米,共有61間教室和4個觀摩教室。
國中部
國中部位於該校南部,現為初一二區初二二區以及初三二區(中考常規區)教學樓。 國中教學樓面積7747平方米,共有44間教室,每間教室均配備電腦、背投電視、實物投影儀和投影幕,並通過寬頻連線國際網際網路。
校史館
該校校史館位於游泳館東面,是學校1952年建校時的一批建築中唯一存留至今的。展出內容截止至2002年五十周年校慶和2007年五十五周年校慶。學生可在每周一、三、五中午12:00-13:00左右參觀。校史館占地約1100平方米,是學校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愛校建校的德育基地。
音美樓
位於體育館東面,現為初二一區教學樓。一層為美術、書法教室、初二6班教室,二層為初二1-5班教室,五、六層有琴房,四層為音樂教室,三、五層有排練廳,七層是天台。

籃球館

籃球場塗鴉牆。
戶外籃球場

先進設施

經過一、二期工程建設,十一學校已從一所營房式的學校變成了現代化的校園:校園占地面積15.6萬平方米,初、高中教學樓、圖書館、科技實驗樓、學生公寓、教師公寓、餐廳等建築10.4萬平方米;110個教學班,5600餘名學生;1100台計算機賓士在千兆校園網上,116個教室均配備大背投電視、計算機、實物展示台,通過寬頻聯接國際網際網路;9000平方米的實驗樓設有先進的理化生、數學實驗室及深受學生喜歡的生命科學實驗室;6700平方米的圖書館藏書近20萬冊……
投資1.2億元的三期工程已封頂,並於2006年9月投入使用,工程建有籃球館、游泳館、體操館和球類練習館、樂團、合唱團排練廳、演奏廳、行政辦公樓、培訓樓……那時,一座更恢弘的現代化學校將展現在京城西郊,十一學校將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校園建築面積最大的中學之一。

設備

學校先後投資數千萬元建設了多媒體電教系統、校園閉路電視網、多功能教室、電子閱覽室、電子備課室、計算機教室、千兆以太快速網和互動式教學質量控制中心;學校現擁有計算機1100餘台,都賓士在網際網路上。120多個教室都是多媒體教室,每一間教室都與校園網、國際網際網路、校園雙向控制閉路電視系統以及有線電視信號相連,同時連線學校教學評估系統,可對外直播每節課的信息。電子閱覽室擁有200多個電子閱覽座位,每位教師都配有筆記本電腦。學校在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中期評估中獲北京地區總分第一名,並成為首批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目標

學校制定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建設和套用水平的目標:現代、領先、一流。在環境建設上,努力追求“現代”;在技術套用上,努力爭取“領先”;在運用成果上,努力達到“一流”。其中,環境建設是基礎,領先套用是關鍵,一流成果是目的。在這一目標激勵下,學校投資數千萬元,完成了校園信息化環境建設,千兆校園網,預留有2900個信息點,並通過DDN專線聯通了國際網際網路。在建成教師電子備課室後,電子備課工具為不懂計算機編程的教師提供了編制多媒體課件的再創作平台,這就可以形成具有個人風格的教學軟體。
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在該校教育教學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德育方面,主要用於校會的電視直播、錄相班會和學生電視台。在教學領域,除錄音、錄相設備外,實現信息化教學是引進計算機、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最重要目的。這些技術對課堂教學的設計、結構和方法的改革都產生了巨大影響。1998年5月,該校被確定為教育部首批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同時參加“九五”重點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索質教育實施》的實驗研究和北京市《校園閉路電視系統和綜合電化教室教育教學功能開發與套用》的實驗研究。老師們結合工作實踐,確定選題,進行研究。如計算機教學手段與數學教學中學生空間想像能力的培養,中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系統的設計與研究,計算機輔助化學課堂教學的研究,中學歷史學科多媒體教學系統的設計與研究,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套用與地理課堂教學結構的最佳化等。教師們自製的許多優秀課件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獎,有的被收入國家“九五”重點攻關項目CAI資源庫。

十一文化

文化是多學科研究的對象,不同研究視角決定了文化的不同內涵和外延。一般認為,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面。
學校文化是學校群體成員,在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中逐漸積累共同創造生成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及其活動結果,以具有學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質形態為外部表現,影響和制約著學校群體成員並代代相傳。學校文化從分類看有理念文化和具體文化。理念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價值觀、學校精神、學校發展觀等;具體文化,包括教師文化、學生文化、課程文化、網路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等。
現代學校文化建設,是具有時代特徵和直面教育改革特點的學校文化建設。在現代社會中,多元文化的衝突、融合與價值選擇已經成為每一個民主開放國家面臨的重要問題,僅僅把多元的社會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條件和背景是遠遠不夠的,更要通過學校對社會文化的選擇、發展與生成過程將現代學校文化建設上升為學校發展的內在要求。學校必須與時俱進,既要適應當前的社會文化背景,又要著眼於文化發展的未來趨向,使現代學校文化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學校提出,要培養“具有世界眼光、中國魂和多元文化理解力的社會棟樑和民族脊樑。”
校徽解讀:校徽上的六種顏色:春華綠、銀鷹灰、秋實黃、太空藍、大地黑、國旗紅,分別代表學校從初一到高三的六個年級。logo的設計體現了十一“思方行圓”的十一精神。

新任務

現代學校文化建設是教育改革與發展提出的新任務,是對教書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新概括。學校文化建設已經從邊緣性話語,成了學校新時期的新任務新主題。
現代學校文化建設不僅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學校深層次、高品位的建設。它不僅涉及人的表意行為,而是從價值觀這個深的層面引導人、塑造人,使人學會正確處理與自我、與他人、與自然、與民族、與國家的關係,從而學會怎樣做人;它是智慧型發展的超越,不僅僅去具體地影響、規範人的行為,而是以高尚的民族精神培育人,促使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養,熔鑄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正因為如此,現代學校文化建設對豐富素質教育的理論認識和實踐體系,推動素質教育高水平的實施,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弘揚民族精神,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代學校文化建設是凝聚和激勵全校教職工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力量。現代學校文化建設不僅是對學校以往歷史積澱的概括和總結,更是推動學校在新時期素質教育的主旋律下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強大動力。
現代學校文化建設是創設優越的人文氛圍,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人文素養、促進成長的條件。創設有利於學生成長的人文氛圍,主要體現在校園環境藝術化,課堂教學審美化,人際關係和諧化。

師德

現代學校文化建設是不斷提升學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境界,實現師德、專業、能力全面發展的精神力量。一所學校教職工的精神境界與創新能力,與學校的文化積澱和氛圍是分不開的。先進的學校文化一旦形成,將產生深刻的道德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深深地熔鑄在學校教師群體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促使教師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心理素質、行為準則趨於同一目標、同化為統一的步調,凝聚成強有力的團隊,在促進學生、學校獲得發展的同時,個人也獲得了充分的發展。
現代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從文化層面上進行管理制度建設的推動力量。現代學校文化建設倡導以人為本的文化創造理念,充分尊重學校群體成員文化創造的主體地位,促進學校和人的全面發展。這必然要求學校要加強學校管理體制的改革,構建具有激勵和服務功能的人本管理體制,生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激勵學校群體成員創造性思維與行動的現代學校制度文化,推動學校向更高層次的自我管理目標邁進。

發展規劃

十一學校辦學思想:“改革、選擇、發展、和諧”;基本辦學價值觀:“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辦學目標:“北京一流 全國示範 中國名校”。
十一學校的理念:教學上“對話與交流”、教育上“溝通與理解”、管理上“效率與和諧”、文化上“民主與包容”。
展望未來,學校在第一輪改革取得輝煌成就的基礎上,謀求新的發展。通過檢索過去,透視未來,2004年,十一學校前瞻性地制定了學校發展的五大規劃:體制強校戰略、人才強校戰略、信息化戰略、教育科研強校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其中包含著跨世紀的三大發展目標:1.實現並完善學校國有民辦體制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建;2.建成高水平實施索質教育的示範校——國家級示範校;3.完成學校全面改建任務並建成現代化的學校。
同時,詳細編制了我校在2l世紀前15年的發展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是:爭取北京一流,實現全國示範。成為中國名校。具體指:一流的校園建設、一流的設備設施、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學生質量、一流的工作待遇、形成“十一”特色。十一學校將採取“抓住機遇、利用優勢、擴大規模、加速發展”的戰略,分步實現“北京一流、全國示範、中國名校”的宏偉目標。
首先在2008年前建成國家級示範校。為此,學校將從十四個方面著手進行建設示範:體制示範、德育示範、課程體系示範、教學模式示範、教科研示範、信息的示範、學生全面發展的示範、學生主動發展示範、學生輕負擔、高質量的示範、學校的文化示範、教師隊伍的示範、校園環境和條件的示範、對外輻射和影響的示範、後勤保障示範。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以後後,社會發展出現了市場化趨勢、法制化趨勢、民主化趨勢、人本化的趨勢,這為該校在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的進程中提供了更加適合的環境。該校在建設國家級示範高中的同時,在已具備現代學校制度的特徵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為基礎教育的發展提供典型,做出應有的貢獻。
十一學校還有豐富的社團生活

高考喜訊

2008年高考喜報

2008年高考成績揭曉,該校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在高分段、重點本科上線率、本科上線率、生均分方面均跨越歷史新台階,特向全體教職員工、全體同學和家長報喜。
⑴ 600分以上人數共184人,海淀區排名第二,理科最高分699分,680以上共7人,文科最高分671分,640以上4人,預計錄入清華、北大、香港地區大學的人數達到65人左右。
⑵重點上線率達91.74%,其中,文科重點上線率為87%,理科重點上線率為93.01%。
⑶本科上線率達99.58%,其中,文科本科上線率為99%,理科本科上線率為99.73%。
⑷ 文科生均分為565.41分,比重點線515分高出50.41分;理科生均分580.95分,比重點線502分高出78.95分。

2009年高考喜報

2009年高考成績揭曉,該校取得優異成績,特向全校教職員工、全體同學和家長報喜。
1.600分以上188人,海淀區排名第二,占海淀區600分以上人數的10.93%;
2.重點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上人數396人,其中文科87人,理科309人。重點本科率93.8%,文科重點本科率87.9%,理科重點本科率95.7%;
3.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上人數420人,其中文科98人,理科322人,本科率99.5%,文科本科率99%,理科本科率99.7%;
4.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提前保送錄取學生7人,列北京市第四,海淀區第二;
5.有16人被美國康奈爾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世界一流大學錄取。

2010年高考喜報

1.在2010年北京市的高考保送中,該校有 11人被保送進入大學深造,其中5人保送清華大學,3人保送北京大學,2人保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人保送中國農業大學。保送進入清華、北大的人數排列北京市第二,特向師生及家長報喜。
2.2010年高考成績揭曉,我校600分以上人數達219人。
3.2010年清華、北大的高考錄取工作已基本結束。雖然清華、北大兩所大學在北京招生的名額有所減少,但該校升入清華、北大的人數在上升。清華、北大兩校共錄取我校學生55人;其中,清華大學23人、北京大學32人。

2011年高考喜報

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家長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我校高考再創佳績。
1、2011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數203人,文科600分以上人數北京市第三,理科600分以上人數北京市第五;文科最高分691分(含加20分),理科最高分711分(含加20分)。
2、保送北大、清華的學生15人,北大、清華錄取人數60人,另有15人超過北大清華錄取線選擇了香港、歐美等世界名校。
3、2011年高中畢業生中還有50名學生被美國明德學院(美國最頂尖的文理學院)、康奈爾大學、布朗大學、密西根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西班牙IE商學院、加拿大女皇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錄取。

2012高考喜報

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高考再創佳績。
1、2012年高考,我校600分以上人數219人(其中文科600分以上人數21人,理科600分以上人數198人),理科650分以上全北京市727人,其中海淀區374人,我校獨占57人,占北京市的比例為7.84%,
2、理科統招生一本上線率100%,文科統招生一本上線率98.8%,整體一本上線率99.7%。北大清華(已保送13人)和著名高校頂尖專業錄取人數值得期待。
3、我校國際部和本部出國班本屆高三一共80餘人,據不完全統計共收到310餘份美國、英國、加拿大、荷蘭等國名校的錄取通知書,商科、藝術、醫學、工科等各專業排名靠前的學校都有斬獲,如英國的劍橋、帝國理工、倫敦大學學院;美國的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著名文理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西北大學、紐約大學、埃默里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芝加哥藝術學院;加拿大的麥吉爾大學、皇后大學、多倫多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荷蘭的萊頓大學、海牙大學等。

郵政地址

西門:北京市海淀區玉泉路66號 郵編:100039
南門:北京市海淀區太平路(近石槽車站)
北門:北京市海淀區北太平路22號 郵政編碼:100039

學生手冊

評選辦法

一、思想品德
1.模範遵守《十一學校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品德行為表現在班級民主測評中獲得半數以上同學的肯定
2.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3.積極參與班級、年級的建設或學校的管理,具有愛心和責任心。
二、學分標準

卓越學生

1.非畢業年級
1.學業必修課程:每門功課考核優秀,達到3學分。
2.選修課程:考核優秀,每學期不低於2分。
3.綜合活動實踐課程:社會實踐每學期不低於1學分,社區服務每學期不低於0.4學分(初一年級上學期可在校內進行公益勞動,作為社區服務累計學分)。
4.社團活動:自組織社團或參與社團活動,每學期不低於1學分(初一年級上學期滿10小時計1學分,下學期按照學校統一標準18小時計1學分)。
5.一項體育技能考評,初一、初二(上學期)、高一、高二(上學期) 學生需達到基本掌握水平4分;初二(下學期)、四年制高一、高二(下學期)學生需達到熟練掌握水平6分。
6.一項藝術技能考評,初一、初二(上學期)、高一、高二(上學期) 學生需達到基本掌握水平4分;初二(下學期)、四年制高一、高二(下學期)學生需達到熟練掌握水平6分。
7.參加名家大師講壇活動,每學期不低於0.6學分。
8.電影欣賞活動,每學期不低於0.6學分。
9.加分項目:每學期累積不低於5學分。
10.研究性學習,第一學期上報研究課題並開展研究活動不少於54課時,第二學期,當年申報的研究課題成果評獎達到良好以上級別,獲得5學分。此條標準限於高中學生。
2.畢業年級
1.學業必修課程:每門功課考核優秀,達到3學分。
2.綜合活動實踐課程:社會實踐從初一、高一起累計達到6學分,社區服務從初一、高一起累計達到2學分。
3.社團活動:從初一、高一起累計達到4學分
4.從初一、高一計起,有一項體育技能考評,達到熟練掌握水平,6學分。
5.從初一、高一計起,有一項藝術技能考評,達到熟練掌握水平,6學分。
6.從初一、高一計起,參加名家大師講壇活動不少於10場2學分。
7.從初一、高一計起,參加電影欣賞活動不少於10場2學分。

優秀學生

1.非畢業年級
1.國中:學業必修課程:語、數、外、物理(二四制國中為科學)考核優秀,達到3學分,其他課程考核良好,2學分;高中:學業必修、選修模組課程:語、數、外考核優秀,達到3學分,其他課程考核良好,2學分。
2.選修課程:考核優秀,每學期不低於2分。
3.綜合活動實踐課程:社會實踐每學期不低於1學分,社區服務每學期不低於0.4學分(初一年級上學期可在校內進行公益勞動,作為社區服務累計學分,寒假的社區服務作為下學期該項評優學分)。
4.社團活動:自組織社團或參與社團活動,每學期不低於1學分。(初一年級上學期滿10小時計1學分,下學期按照學校統一標準18小時計1學分)。
5.一項體育技能考評,初一、初二(上學期)、高一、高二(上學期)學生需達到初步掌握水平2分;初二(下學期)、四年制高一、高二(下學期)學生需達到熟練掌握水平4分。
6.一項藝術技能考評,初一、初二(上學期)、高一、高二(上學期)學生需達到初步掌握水平2分;初二(下學期)、四年制高一、高二(下學期)學生需達到熟練掌握水平4分。
7.參加名家大師講壇活動,每學期不低於0.6學分。
8.電影欣賞活動,每學期不低於0.6學分。
9.加分項目:每學期累積不低於3學分。
10.研究性學習,第一學期上報研究課題並開展研究活動不少於54課時,第二學期,當年申報的研究課題成果評獎達到良好以上級別,獲得5學分。此條標準限於高中學生。
畢業年級
1.國中:學業必修課程:語、數、外、物理、化學考核優秀,達到3學分,其他課程考核良好,2學分;高中:學業必修、選修模組課程:語、數、外考核優秀,達到3學分,其他課考核合格,2學分。
2.綜合活動實踐課程:社會實踐從初一、高一起累計達到6學分,社區服務從初一、高一起累計達到2學分。
3.社團活動:自組織社團或參與社團活動,從初一、高一起累計達到4學分。
4.從初一、高一計起,有一項體育技能考評,達到熟練掌握水平,6學分。
5.從初一、高一計起,有一項藝術技能考評,達到熟練掌握水平,6學分。
6.從初一、高一計起,參加名家大師講壇活動不少於10場2學分。
7.從初一、高一計起,參加電影欣賞活動不少於10部2學分。

優秀特長生

1.特長生申報範圍:
1.在聲樂、器樂、舞蹈、書法、繪畫、手工、篆刻、攝影、棋類、廣告設計、影視編導、動漫、語言類(話劇表演、小品、主持)、體育等領域,學有所長,在十一學校就讀期間當年獲得過校級活動一等獎,市區級二等獎、國家級三等獎以上。
2.科技創新、學科競賽、研究性學習等活動中,當年獲得校級一等獎、市區級一、二等獎或者國家級三等獎以上者。
3.在藝術技能、體育技能、特殊技能考核中,達到熟練掌握者。
4.在社團活動、校園創業或者學校社會工作中表現突出,有突破創新者。
符合上述任一條件,且達到學分標準要求者,均可申報
2.學分標準
1.國中:學業必修課程:每門課程考核合格,達到2學分;高中:學業必修、選修模組課程:每門課程考核合格,達到2學分。
2.選修課程:每門考核達到合格,2學分。
3.綜合活動實踐課程:社會實踐每學期不低於1學分(畢業班從初一、高一起累計達到6學分),社區服務每學期不低於0.4學分(初一年級上學期可在校內進行公益勞動,作為社區服務累計學分,畢業班從初一、高一起累計達到2學分)。
4.研究性學習:研究課題成果驗收合格,獲得5分。此條限於高中學生。
5.申報體育、藝術類特長生的,體育或者藝術技能需要達到熟練掌握水平,6學分。其他類特長生申報,體育、藝術技能學分不做硬性要求。畢業班學生需達到畢業要求的熟練掌握水平,即6學分。
6.學校社會工作特長生,每學期加分項目學分累計不得少於8學分。

學校領導

校長顧問

李金初:校長顧問,男,土家族,湖南張家界人,196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中學高級教師, 1974年至1987年任北京十一學校副校長,1987年至2007年任十一學校校長,2007年10月任校長顧問。併兼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和國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央教科所兼職研究員。被北京市教委聘為德育專家。主要著作有《改革、選擇、發展——我的辦學思想與實踐》,《平生只想辦好一所學校》、《校長的思路學校的出路》,主編、參編出版物數十本,並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踐了學校國有民辦制。主要榮譽稱號有: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新世紀中國改革百名優秀人物、世界成功人士、首屆全國中學十大明星校長、北京市中學模範校長,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教學成果獎獲得者、北京市海淀區優秀黨員、優秀教育工作者、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副校長

吳鳳琴:副校長,兼任國際部主任,分管學校國際化教育工作,女,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人。中學英語特級教師,中共黨員,獲文學學士學位和教育碩士學位。曾被評為哈爾濱市“市級骨幹教師”、“黑龍江省省級骨幹”教師、哈爾濱市市級優秀教師、黑龍江省省級先進個人;獲得哈爾濱市首屆“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哈爾濱市第二十個教師節 “20位名師”榮譽稱號。參加教育部“跨世紀名師工程”中學英語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曾擔任黑龍江省教育廳高級職稱評審英語學科組副組長。歷任高中英語教師、班主任、備課組長、教務副主任、教務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
田俊:副校長,兼任高三學部主任、人力資源部主任主任。男,漢族,湖北黃岡人,大學本科, 中學高級教師。2000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物理系,同年進入北京市十一學校工作至今。歷任初、高中物理教學和競賽教練,班主任、年級主任、校長助理。校物理競賽一級教練,海淀區物理學科學科帶頭人,參加課堂教學和各類教學業務比賽多次榮獲全國、市區一等獎,數次榮獲“海淀區優秀青年教育工作者”、“海淀區優秀青年教師標兵”稱號。2008年被評為“北京市師德之星”、2009年授予“首都五一勞動獎章”,2012年被授予“海淀區十大傑出青年”。
秦建雲:副校長,兼任課程研究院院長、奧林匹克競賽總教練。男,漢族,河北尚義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87年—2002年在河北北方學院從事教育工作。2002年7月至今在北京市十一學校工作,歷任物理教師、班主任、奧林匹克競賽總教練、校長助理兼課程研究院院長。培養學生獲得物理競賽一等獎14人,考入清華北大學生24人,榮獲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等稱號,成為首批入選的教育家成長工程教師。

黨支副書記

張之俊:黨總支副書記,兼任工會主席,並主持總務處工作。男,漢族,河北玉田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81年8月—2000年7月在河北省玉田縣從事教育工作,歷任玉田縣窩洛沽中學物理教師,玉田縣第二中學物理教師、班主任、教導處副主任、副校長,玉田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副校長。2000年7月至今在北京市十一學校工作,歷任十一學校物理教師、班主任、年級主任、教育處主任、校長助理。榮獲十一學校模範教師、優秀黨員、模範幹部、海淀區班主任學科帶頭人、海淀區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稱號。

校長助理

馬玉琴:校長助理,兼招生辦公室主任,女,漢族,北京市人,大學本科,北京師範大學學士。中學高級教師,民進會員。1983年進入北京市十一學校工作至今。歷任語文教師、班主任、年級主任、教學處主任、教導處主任、校長助理。曾獲十一學校模範教師、模範班主任、模範幹部、海淀區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海淀區班主任學科帶頭人、海淀區優秀班主任、海淀區優秀教師、海淀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等稱號。
于振麗:校長助理,高二學部主任。女,漢族,天津武清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學物理特級教師,中共黨員。曾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天津市勞動模範、參加過教育部“跨世紀園丁工程”中學物理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1985年-2005年在天津市武清區楊村一中任教,擔任班主任和物理教研組長工作,是天津市高中物理學科帶頭人、天津市教研室兼職教研員。2005年至今,在北京市十一學校工作,歷任高中物理教師、班主任、年級主任。
卡爾.伊文:校長助理,國際部劍橋國際課程中心物理教師。曾被評為十一學校“青年才俊”。卡爾.伊文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獲得數學及物理學士學位,並多次在國際物理競賽中獲大獎。他熱愛中國文化,樂教十一學校。他能靈活運用8000個漢字,對墨家思想、古典文學頗有研究,對圍棋、橄欖球、演講、哲學均有涉獵。學生們稱讚他是一位“superman with a smart head and big heart.”

校務委員

王春易:校務委員,兼任高一學部主任,生物學科主任。女,漢族,天津市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學生物特級教師,中共黨員,曾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天津市勞動模範,天津市普教系統師德標兵,2000年參加教育部組織的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榮獲優秀學員。2003年從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學調入北京市十一學校工作,擔任生物教師,奧賽教練等工作,榮獲海淀區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優秀黨員,北京市優秀黨員等稱號,成為首批入選教育家成長工程的教師。
周志英:校務委員,兼任國中學部主任。女,漢族,北京市人,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碩士。中學高級教師。歷任數學教師、班主任、教研組長、年級主任、學部主任。曾獲海淀區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海淀區班主任學科帶頭人、海淀區學科帶頭人、海淀區先進青年工作者、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等稱號,入選首批教育家成長工程教師。

圖書館

介紹

學校圖書館隨著學校的發展而不斷發展,2001年學校新圖書館大樓建成,學校圖書館進入一個迅速發展的新階段。現在的學校圖書館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擁有紙質圖書20多萬冊,紙質期刊500多種,電子圖書17,000冊,電子期刊2000多種,CNKI中國知網《中國基礎教育知識倉庫》專題資料庫。早在2000年就引進了ILASⅡ,可以網上書目查詢,實現了知識服務、文獻提供、業務工作的自動化、網路化。圖書館可同時容納1200人閱讀,100多人上網瀏覽。學校圖書館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自由開放,為全校師生服務,把書用起來,讓書活起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學校圖書館的目標是:把學校圖書館建設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獲取信息,培養提升能力素質的綜合平台;把學校圖書館建設成為學生最喜歡去的地方;把學校圖書館辦成全世界最好的中學圖書館。為了更方便於學生的學習閱讀、獲取信息、探究交流,圖書館按照學科體系,分設8個專業設定閱覽室和28個主題閱覽區。每個閱覽室內均配備聯網電腦,實行的是藏、借、閱一體、多介質文獻共存的全開放式開架管理。實現了紙質文獻和電子文獻、實體館藏和虛擬館藏的統一。圖書館一層為借閱大廳,有采編室、研討廳、會議室、階梯教室。二層為自然科學閱覽室、音像閱覽室、報告廳。音像閱覽室主要為學生提供由優秀教師課堂講解刻錄而成的各學科教學重點、難點錄像,學生可以在此任意選擇收看、反覆學習以達到鞏固掌握的程度。同時音像閱覽室還提供大量的的社會生活、科普、音樂、工藝美術、百家講壇、計算機學習等光碟資源,為學生的課餘學習提供優質豐富的資源,也為教師備課提供大量的素材。三層為綜合社科閱覽室(史地政藝英文)。四層為文學閱覽室。相信,有學校領導對學校圖書館的高度重視,有全校師生的積極參與和熱愛,有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無私奉獻,學校圖書館會越辦越好,一定會成為最好的中學圖書館。

參考諮詢

參考資料庫指包含各種數據、信息或知識的原始來源和屬性的資料庫。資料庫中的記錄是通過對數據、信息或知識的再加工和過濾,如編目、索引、摘要、分類等然後形成的。
引文索引:SCI科學引文索引、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A&HCI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ISSHP人文科學會議錄索引。
常用中文參考資料庫: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被稱為中國的SCI;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社科版、科技版);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資料庫;NSTL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資料庫;
常用英文參考資料庫:
科學文摘(INSPEC)分為A分輯《物理文摘》、B分輯《電工與電子學文摘》、C分輯《計算機與控制文摘》、D分輯《信息技術文摘》;化學文摘(CA);生物學文摘(BA); OCLC(在線上計算機圖書館中心) FirstSearch系統資料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