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109戰斧巡航飛彈4

“戰斧” 巡航飛彈 是美國海軍最先進的全天候、亞音速、 多用途巡航飛彈,可以從水面艦隻和潛艇上發射,主要用於打擊海上和陸上重要目標,是美軍實施防區外打擊的骨幹裝備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戰斧”巡航飛彈於1973年開始研製,是美國海軍最先進的全天候、亞音速、多用途巡航飛彈,可以從水面艦隻和潛艇上發射,主要用於打擊海上和陸上重要目標,是美軍實施防區外打擊的骨幹裝備之一。

性能特點

①射程遠、精度高。C型彈射程1296千米,理論命中精度為6-10米,實戰中達到15-18米。
 ②威力大,制導方式複雜。戰斧可採用454千克的高爆戰鬥部、BLU-97子母彈戰鬥部、碳纖維戰鬥部、大功率微波戰鬥部和鈍感鑽地戰鬥部,實現了軟、硬打擊一體化。戰斧飛彈的制導方式較為複合制導,BLOCK3以前大部分採用的是慣導+地形匹配製導+數字式景象地形匹配相關器末制導,BLOCK3採用慣性制導+GPS+數字式景象地形匹配相關器末制導。
③體積小、高度低、雷達難以探測和跟蹤。
④弱點較明顯。只能打擊固定目標,對於運動目標無法實時攻擊;造價昂貴、作戰效費比低於雷射制導炸彈,遠低於常規炸彈;無法實時評估打擊效果;彈速低,易被攔截等。

主要改型

“戰斧”飛彈自研製和裝備以來,已有多種型號,主要是:
1、“戰斧”BGM-109A對陸核攻擊巡航飛彈。該飛彈屬艦(潛)對陸型,於1984年裝備部隊,射程2775千米,巡航高度7.6~152米,巡航速度0.72馬赫,配備核彈頭,動力裝置採用了固體火箭肋推器和渦輪風扇發動機,制導系統採用了地形匹配和慣性導航方式。
2、“戰斧”BGM-109B反艦巡航飛彈。該飛彈屬艦(潛)對艦型。
3、“戰斧”BGM-109C常規對陸攻擊飛彈。該飛彈屬艦(潛)對地型,於1983年裝備部隊,射程13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馬赫,配備高能彈頭。
4、“戰斧”BGM-109G新射手陸射巡航飛彈,該飛彈屬地對地型,於1983年裝備部隊,射程25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馬赫,配備核彈頭。
5、“戰斧”AGM-109空射巡航飛彈。該飛彈屬空對地型。
6~10、“戰斧”AGM-109H、I、J、L中程飛彈。該飛彈屬空對地型,射程5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0馬赫,配備常規彈頭。
11、“戰斧”BGM-109D布撒型對陸攻擊飛彈。該飛彈屬海對地型,於1988年裝備部隊,射程875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馬赫,配備子母彈頭。
12、“戰斧”BGM-109E反艦飛彈。該飛彈屬艦(潛)對艦型,射程460千米,巡航高度15~60千米,巡航速度0.72馬赫,配備高能彈頭。
13、“戰斧”BGM-109F攻擊機場飛彈。該飛彈屬海對陸型,射程875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馬赫,配備多彈頭。
14、“戰斧”BLOCK3對陸攻擊飛彈。該飛彈屬艦(潛)對陸型,於1993裝備部隊,射程1667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馬赫,配備高能彈頭。
15、“戰斧”反潛武器。該武器屬艦(潛)對潛型。
16~17、“戰斧”BGM-109B、E反艦飛彈。該飛彈屬艦對艦型。
18-19、“戰斧”UGM-109B/E反艦飛彈。該飛彈屬潛對艦型。
20、“戰斧”BLOCK4多任務飛彈。該飛彈屬海對陸和海對海型。
21、“戰斧”BLOCK5對陸攻擊飛彈。該飛彈屬艦(潛)對陸型。
22、“戰斧”反裝甲對陸攻擊飛彈。該飛彈屬艦(潛)對陸型,配備子母彈頭。

基本數據

最大射程463(B型)~1296(C、D型)千米
最大飛行速度0.72馬赫
巡航高度山地152米,海平面7~15米
戰鬥部454千克小鬥犬(B、C型)BLU-97B子炸彈(D型)(相當40-100發122或152毫米炮彈)電磁脈衝彈穿透型彈碳纖維彈
動力裝置渦輪風扇發動機+固體助推火箭
制導複合制導
彈長5.55米6.2米(帶助推器)
彈徑533毫米
翼展2.62米
發射重量1202千克(不含助推器)1452千克(含助推器)1906千克(潛射型含筒)
發射平台攻擊核潛艇(鱘魚、洛杉磯、海狼)巡洋艦(弗尼吉亞、提康羅德加、斯普魯恩斯)
發射裝置MK44、MK41、MK63、MK67

作戰運用

1991年海灣戰爭中,戰斧式飛彈首次投入大規模使用。美軍的主要發射平台是游弋于波斯灣、紅海的18艘戰艦。其中:戰列艦2艘,飛彈巡洋艦9艘,飛彈驅逐艦5艘,攻擊型核潛艇2艘,裝備4種發射裝置,總計43具,總載彈量477枚。主要目標是伊軍指揮控制機構、核生化武器設施、防空陣地、薩達姆地下住地和指揮中心。共發射288枚,發射成功282枚,被伊軍攔截29枚,占10%。
1993年1月17日,美軍使用戰斧飛彈打擊伊拉克核基地,發射平台是停泊于波斯灣和紅海的水面艦4艘計有:CG-63“考佩斯”號巡洋艦,DD-966“休伊特”號、DD-978“斯頓普”號、DD-970“卡倫”號驅逐艦,總載彈量約125枚。主要目標是巴格達東南郊約20千米處托法拉尼亞赫核設施。共發射45枚,成功發射44枚,被攔截8枚,占18%。
1996年9月3、4日,美以保護庫德人居住區為由,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和南部地區發射了44枚。
1998年8月20日,美以阿富汗和蘇丹境內建有恐怖組織訓練基地為由,分別向阿富汗和蘇丹境內發射了60枚飛彈。
1998年12月17日至19日,美國在對伊“沙漠之狐”行動中,共發射了325枚戰斧飛彈,伊軍攔截了包括AGM-86C在內的巡航飛彈超過100枚。
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美國、英國共發射包括AGM-86C在內的巡航飛彈1000多枚,給南境內的重要設施造成了巨大破壞,南聯盟軍使用多種方法進行攔截,共擊落了328枚,攔截成功率在30%左右。
識別特徵
①彈頭為鈍圓形,彈體呈柱形。
②採用二組控制翼面,第一組在彈尾、4片呈“X”形安裝,前緣後掠,第二組在彈體中部,2片對稱彈體安裝,翼展較大,呈梯形。
③發動機進氣斗位於彈體下方,兩組控制面之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