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技術

ATM技術

ATM是異步傳輸模式的縮略詞, 是國際電信聯盟ITU-T制定的一個電信標準。

原理

ATM是一種傳輸模式,在這一模式中,信息被組織成信元,因包含來自某用戶信息的各個信元不需要周期性出現,這種傳輸模式是異步的。
促進ATM技術發展的因素主要有:用戶對網路頻寬與對頻寬高效、動態分配需求的不斷增長;用戶對網路實時套用需求的提高;網路的設計與組建進一步走向標準化的需要。但是,關鍵還是在於ATM技術能保證用戶對數據傳輸服務的質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的需求。目前的網路套用已不限於傳統的語言通信與基於文本的數據傳輸。在多媒體網路套用中需要同時傳輸語音、數字、文字、圖形與視頻信息等多種類型的數據,並且不同類型的數據對傳輸的服務要求不同,對數據傳輸的實時性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種套用將會增加網路突發性的通信量,而不同類型的數據混合使用時,各類數據的服務質量QoS是不相同的。多媒體網路套用及實時通信要求網路傳輸的高速率與低延遲,而ATM技術能滿足此類套用的要求。目前存在的傳統的線路交換與分組交換都很難勝任這種綜合數據業務的需要。線路交換方式的實時性好,分組交換方式的靈活性好,而ATM技術正是實現了這兩種方式的結合,他能符合B-ISDN的需求,因此B-ISDN選擇了ATM作為它的數據傳輸技術。

說明

ATM信元是固定長度的分組,共有53個位元組,分為2個部分。前面5個位元組為信頭,主要完成定址的功能;後面的48個位元組為信息段,用來裝載來自不同用戶,不同業務的信息。話音,數據,圖像等所有的數字信息都要經過切割,封裝成統一格式的信元在網中傳遞,並在接收端恢復成所需格式。由於ATM技術簡化了交換過程,去除了不必要的數據校驗,採用易於處理的固定信元格式,所以ATM交換速率大大高於傳統的數據網,如X.25,DDN,幀中繼等。另外,對於如此高速的數據網,ATM網路採用了一些有效的業務流量監控機制,對網上用戶數據進行實時監控,把網路擁塞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對不同業務賦予不同的"特權",如語音的實時性特權最高,一般數據檔案傳輸的正確性特權最高,網路對不同業務分配不同的網路資源,這樣不同的業務在網路中才能做到"和平共處"。

優點

在實際運用中,ATM技術無法對所有用戶提供廉價的共享傳輸,所以一種將ATM與PON結合的新型技術出現了,即APON技術,它結合了二者的優點,相對於其他接入方式來說,具有以下優點:
1、系統穩定、可靠;
2、可以適應不同頻寬、傳輸質量的需求;
3、與有線電視CATV相比,每個用戶可占用獨立的頻寬,而不會發生擁塞;
4、接入距離可以達到20~30k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