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F

ACSF

ACSF是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的英文簡稱,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高等學校學生會、研究生會和中等學校學生會的聯合組織。

ACSFACSF

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 All-China Students Federation
簡稱ACSF

學聯簡介

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簡稱全國學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高等學校學生會、研究生會和中等學校學生會的聯合組織。它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的團體會員。它的基本任務是:遵循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同學德、智、體全面發展,團結和引導同學成為熱愛祖國、適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要求的合格人才;發揮作為黨和政府聯繫同學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在維護國家和全國人民整體利益的同時,表達和維護同學的具體利益;倡導和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開展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社會服務,努力為同學服務;增進各民族同

ACSFACSF
學的團結,加強與台灣和港澳同學的聯繫,促進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偉大祖國的統一;發展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學生和學生組織的友誼與合作,支持各國、各地區人民和學生的正義事業。

全國學聯實行團體會員制。國民教育體系中國家舉辦和社會力量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的學生會、高等學校和科研教育機構的研究生會、國外中國留學生團體,承認全國學聯章程的,均可成為全國學聯的團體會員。目前,全國學聯擁有團體會員10萬多個,團結和聯繫著全國8000多萬大中學生。全國學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指導下,依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和《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全國學聯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代表大會。代表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審議和批准全國學聯委員會的工作報告,討論和決定本會的工作方針與任務,選舉全國學聯委員會,修改本會章程,討論、決定應當由全國學聯代表大會議決的其他重大事項。由全國學聯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全國學聯委員會是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最高權力機構。全國學聯委員會選舉產生的全國學聯主席團作為全國學聯委員會問會期間的常設機構。全國學聯秘書處由全國學聯主席團聘任,由秘書長、副秘書長組成,是全國學聯主席團領導下的日常工作機構,執行全國學聯主席團的決議和決定,負責全國學聯日常工作,對外代表全國學聯。全國學聯會員團體分別在所在自治區直轄市組成該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學生聯合會,為全國學聯會員團體的地方聯合組織。

全國學聯是“五四"運動的直接產物。1919年6月16日,來自全國各地和留日的學生代表60餘人,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學生代表大會,宣告全國學聯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全國學聯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全國青年學生,為抵禦外來侵略,推翻三座大山,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發揮了重要的歷史性作用。從“五四”運動到全國解放,全國學聯共召開14次全國學生代表大會。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學聯回響黨的號召,團結和引導全國廣大學生刻苦學習,勇於實踐,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建功立業。從1951年到1965年,全國學聯召開了十五大至十八大4次代表大會。“文化大革命”中,學聯組織受到嚴重衝擊,全國學聯被迫中斷工作。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的偉大歷史轉變,使祖國的發展進入了嶄新的歷史階段,全國學聯也重新煥發了應有的青春活力。在這一新的歷史時期,全國學聯注重引導和幫助廣大同學樹立起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團結起來,發憤學習,奮發成才,勇敢地擔負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學聯召開了十九至二十二次代表大會,全國學聯二十三大將於2000年7月在北京召開。

近年來,全國學聯及地方學聯、各大中學校學生會組織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青年學生的實際,積極開展工作,在團結引導廣大同學高舉愛國主義旗幟跟黨走,服務於廣大同學健康成長,表達和維護廣大同學的具體利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同學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樹立遠大理想和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關心國家大事,擁護和支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維護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在重大政治鬥爭中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在重大節慶活動中抒發對祖國的熱愛。廣泛開展以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為代表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引導廣大同學在深入社會、了解國惰的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大力開展“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畫大賽、電腦網路大賽等系列科技競賽活動,為廣大同學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創業精神創造條件。普及和深化以公民意識教育、成人預備期志願服務和成人宣誓儀式為主要內容的十八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引導廣大中學同學激發愛國情感,樹立公民的責任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同學們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中陶冶情操,提高身心素質。積極發展與世界各國和地區學生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同港、澳、台地區學生的相互了解與友誼。

面向新世紀,全國學聯將主動適應時代的要求,以更加積極進取的姿態,努力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歷次大會

ACSFACSF
【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
1919年6月16日至8月5日在上海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和留日的60多名學生代表出席了會議。工、商、教育各界也分別派代表到會講話表示祝賀。會議通過了《中華民國學生聯合總會章程》,確定“以聯絡感情、昌明學術、促進社會、輔衛國家為宗旨”,討論了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辦法,組織了全國學生拒簽和約的鬥爭,出版了《全國學生聯合會日刊》,決定由京、津、滬等7處學聯各派一人組成全國學聯第一屆理事會,會址設在上海。這次會議宣告了中華民國學生聯合總會的正式成立,推動了全國學生運動的健康發展。

【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第二次代表大會】
1920年5月在上海舉行。1920年4月,為抗議日本政府對我國主權的粗暴干涉,全國學聯決定實行罷課,天津、杭州、上海等地學生的罷課遊行遭到鎮壓,學生運動轉入低潮。全國學聯於5月底舉行會議決定:北京、南京各選理事一人參加第二屆理事會,會址仍設在上海。但由於會議在匆忙中召開,遲至10月,各地理事仍未報到,於是只能組織全國學聯臨時委員會,推舉李達為主席。直到1921年1月底,這屆學聯理事會才最終組成。

【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第三次代表大會】
1921年8月14日在上海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來自全國16個省區的30多位學生代表。會議通過了《對太平洋會議之提案》,要求廢除二十一條,收回青島山東的一切權利。當會議討論“否認北庭案”及學生運動的方針時,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兩派意見僵持不下,使會議陷於分裂。

【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3年3月15日在上海大東旅社召開。出席大會的有全國17個省區26位代表。會議在法巡捕房的干涉下,於26日被迫閉幕。這次大會以討論改革政治為中心,確定了“獨立教育,澄清政治,擁護人權,力爭外交”四項原則;明確提出“打倒國際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建立自由獨立民主的國家,為青年學生的利益而奮鬥,為被壓迫的民眾利益而奮鬥”的政治主張,大會討論通過了《學生界與其他民眾關係案》等重要檔案,並最後決定由北京、上海等7處各出一名理事,組成第四屆理事會。這次大會由於一批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的積極努力,改變了以前學生運動“只問外交,不問政治”的傾向,制定了明確的奮鬥目標,這標誌著中國學生運動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成為“五四”以後學生運動從低潮走向高潮的起點。

歷屆主席

全國學聯第十五屆委員會

主 席 田德民

副主席 宋錫恆 方光宇 關若鸞 陳震雷 馮蔭復 張文潔 董學隆 托乎提艾力

全國學聯第十六屆委員會

主 席 胡啟立

副主席 田海亭 葉紹賓 伍慧蓮 孫壽珠 黃照康 傅 傑

全國學聯第十七屆委員會

主 席 胡啟立

副主席 張寅安 潘麗華 馬嫻華 李清泗 林敏瑞 關東明 暨植榆 索 更 彭仲皓 滕世甲 徐 葵

全國學聯第十八屆委員會

主 席 伍紹祖

副主席 黃伯誠 曹小冰 魏章玲 屈 忠 張明卿 曲耕莘 范順榮 唐文合 張永子 王同親 易元雙 白姚生 趙淑敏 阿不都拉. 哈木都拉

全國學聯第十九屆委員會主席團

主 席 伍紹祖

副主席 袁純清 齊寶林 吳學范 樓志豪 韓建敏 崔 麗 杜松岩貴麟 黃鳴奮 許為揚 胡樹祥 王勝洪 王濟川 張薦華 郭汝艷 艾爾肯.司迪克

全國學聯第二十屆委員會主席團

主 席 劉能元

副主席 宋 軍 李 一 張少林 崔建中 王立春 張海濱 姚為群 丁 綺 姚衛民 謝鵬雲 王藝華 胡 軍 郭立興 區綿明 張 軒 何 俊 吳 煒 買買提艾力.達尼

全國學聯第二十一屆委員會主席團

主 席 楊岳

副主席 陳 偉 王學勤 毛勁松 張 雁 薛劍文 包 鋼 孟志強 李胤輝 安桂武 張偉 張立軍 朱 慶 徐明書 王 曉 童 磊 郭孝實 劉宏偉 李獻峰 明 銘 毛曉峰 洪 軍 包紅勝 冷光明 郭曉帆章勛宏 陳 穎 邵 德 邊 巴 金志鵬 劉見明 石 敏 郭書印 安尼瓦爾.熱合曼

全國學聯第二十二屆委員會主席團

主 席 張菁

副主席 楊瑞東 代 鵬 陳建文 黃可瀛 王宏乾 任佩文 郭曉峰 蘇小軍 張健為 陳凱雲 朱 健 宋 歌 張鎖庚 唐屹峰 周 治 陳燁輝 謝 康 劉 釗 金玉磊 劉山鷹 歐陽峻 陳小峰 盧慧敏 何 期 張彬熏 楊雲志 任利波 彭文才 普布頓珠 苗彥民 吳 飛 馬金芳趙瑞寧 阿里木.克里木

全國學聯第二十三屆委員會主席團
主席申躍(女)

副主席:秦春華尹飛李勝蘭(女)王銀龍武衛強杜剛劉薇(女,蒙古族)許研牟大鵬 馮傑鴻李祺李作言胥偉華周健瞿暉葉斯挺余科豪劉傑潘晗(女)何其生曹磊康峰吳彥慧(女)何美玲(女)李靜(女)張衛華 姜風鳴 喻文科馬銳(回族)馬繼梁梁嵩周琳琳(女)庫鳳玲(女)李新靈(回族)阿里木(維吾爾族)

全國學聯第二十四屆委員會主席團

主 席 劉凱

副主席 荊 偉 王 佐 雷連鳴 李 山 陳 蘇 巴依勒 郭予填 孫 偉 郝鵬程 高 傑 潘 喆 王 睿 葛生亮 張 寧 秦 猛 于成龍 紀 旭 薛建龍 穆瑞欣 陳國華 何 勵 周 鴿李侍效 張 楠 黃 進 宋紅葉 袁俊樂 馬雁梅 杜晨光 於天成 李 鑫 何志強 侯方俊 斯麗娟

第二十五屆主席團體清華大學學生會:齊興達

副主席團體 北京大學研究生會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會 北京師範大學學生會 天津大學學生會 河北大學學生會 山西大學學生會 內蒙古大學學生會 東北大學研究生會 吉林大學學生會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生會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會 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會 南京大學研究生會 浙江大學學生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會 廈門大學學生會 南昌大學學生會 山東大學學生會 鄭州大學學生會 武漢大學研究生會 湖南大學學生會 中山大學學生會 暨南大學學生會 廣西大學學生會 海南大學學生會 四川大學研究生會 重慶大學學生會 貴州大學學生會 雲南大學學生會 西藏大學學生會 西安交通大學學生會 蘭州大學學生會 青海民族大學學生會 寧夏大學學生會 新疆大學學生會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生會 秘書長李小豹(一次全會)陳光浩(二次全會)

現任主席團
第二十六屆主席王聖博

主席團體北京大學學生會 秘書長杜匯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