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

9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含義 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幾點認識 中國共產黨9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

簡介

作 者: 周為民,等 編


叢 書 名:
出 版 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ISBN:9787503546778
出版時間:2012-01-01
版 次:1
頁 數:395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9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收錄了《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內涵和相互關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三重關係》、《實踐觀視閾中的馬克思主義“三化”問題》、《以人為本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基本維度》、《理論創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機制要素研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幾點認識》等文章。

目錄

第一編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內涵和相互關係
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路徑與方法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含義
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內涵和相互關係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三重關係
實踐觀視閾中的馬克思主義“三化”問題
以人為本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基本維度
理論創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機制要素研究
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幾點認識
試析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背景
走進生活: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模式選擇
關於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
第二編 9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
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與啟示
論鄧小平領導百色龍州起義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貢獻
馬克思主義的內在魅力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科學方法: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有力武器
中國共產黨90年來組織建設的主要成就與基本經驗探析
中共執政文化建設與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
9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風雨歷程及經驗啟示
中國共產黨9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
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特色
第三編 中國道路的開創和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奠基
堅持政治體制改革的正確方向再認識
“中國模式”的主要特徵論析
挑戰與應對一思想多元化視閾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路徑探討
民生視角下的社會管理創新困境及其路徑研究
對治懶治庸推進幹部能上能下的分析和思考
我國基層黨政幹部個人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研究初探
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意識創新戰鬥堡壘作用
第四編 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當代中國發展新理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平屬性探源
黨的四代領導人創新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歷史考察
中國共產黨統籌兼顧發展方法研究
科學發展觀的價值內涵及其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觀的繼承與發展

精彩書摘

黨的指導思想是保證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正確的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而黨在每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所制定的指導思想是與時俱進的重要體現,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要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時代的產物,正確地揭示和回答了特定歷史時期需要迫切解決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從而成為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一面旗幟,正是在這面旗幟的指導下,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才會緊跟旗幟,團結在這面旗幟之下,在黨的領導下,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事業才會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並從幼小不斷地發展和壯大,走向成熟。以科學發展觀作為黨在新時期的指導思想,不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最新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把我國建設成為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指導思想。黨的歷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表明,什麼時候堅持了馬克思主義與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並及時提出不同時期的指導思想,什麼時候黨的事業就興旺發達,如果一個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無法正確地回答現實問題,無法提出一個正確的指導思想,這個黨不僅在理論上僵化,不能與時俱進,在實踐上也不能更好地推動整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就在於不斷地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發展,與時俱進。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針對前蘇聯共產黨喪失執政地位而提出的,並且對於黨的建設,特別是對於新時期黨應當是一個什麼樣性質的黨給予了正確的回答,而黨的建設進入到新的歷史時期後,不僅黨的構成發生了改變,而且黨的工作重點,黨的建設呈現出種種新的特色,所以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指導思想,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