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讓你讀懂生活心理學

《7天讓你讀懂生活心理學》一書將告訴讀者:心理學是幫助人們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釋行為的一門實用科學。人的心理千變萬化,這也使得人的心理現象成為一個極為複雜和奇妙的領域。但通過大量的試驗以及經驗的總結證明,人類的心理活動仍然是有一定規律的,人們對心理現象事實上都很熟悉,只不過由於缺乏科學的理解,因此覺得神秘罷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7天讓你讀懂生活心理學 7天讓你讀懂生活心理學
從普通大眾看來,嚴謹深奧的心理學的確是晦澀難懂的,一些專業的名詞術語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難以被理解。所以,迫切需要一條合適的紐帶將心理學的科學性運用到我們的現實生活與工作中,《7天讓你讀懂心理學》系列叢書無疑就是這樣一條及時出現的紐帶。

圖書目錄

第1天認識自我——解讀自己的內心
1.巴納姆效應——知己者最強
2.喬韓視窗理論——正確地認識自我與經營自我
3.感覺剝奪實驗——盡情體驗生活的各種滋味
4.記憶的強弱——記憶就是經驗的貯存與重現
5.注意的選擇性——三人眼中不同的街道
6.觀察力——實踐出真知
7.思維的特點——自作聰明的盜賊
8.聯想——酒令中的智慧
9.錯覺的產生——光陰似箭與度日如年
第2天成功之道在於心——決定成敗的心理規則
10.詹森效應——心理素質決定成敗
11.瓦倫達現象——怕輸不會贏
12.心理定勢——是什麼讓人變得愚蠢
13.靈感的產生——得來全不費功夫
14.馬太效應——成功是成功之母
15.投籃實驗——一個人偉大是因為他的目標偉大
16.習慣的產生——好習慣造就成功,壞習慣摧毀人生17.關於挫折心理——自古英雄多磨難
18.意志的力量——行百步者半九十
19.興趣心理——興趣在哪裡,你的成功就在哪裡
20.應激心理——急中生智是怎么回事?
21.戰勝自己——成功就是一個戰勝自我的過程
第3天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掌控情緒的心理方法
22.情緒探源——情緒伴你一生
23.好心情與好狀態——情緒影響競技狀態
24.情感宣洩——觸景才能生情
25.寂寞心理——候車室里的寂寞人
26.情感衝動——一失足成千古恨
27.厭惡與自身防衛——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28.情緒轉移——控制情緒的蔓延
29.心理代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30.酸葡萄與甜檸檬心理學——人人都需要自我安慰第4天社會與自我——定位自己的角色與地位
31.社會化的人——狼孩的啟示
32.社會角色規範——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33.社會角色衝突——臥室門外的女王
34.熟人鏈效應——世界沒有我們想像的那么大
35.互惠原理——生活蹺蹺板
36.從眾心理——眾口鑠金
37.流言的產生——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38.社會促進實驗——有競爭才會有發展
39.社會促退實驗——有人看著效率未必會高
40.權威效應——誰說的話更可信?
41.名人理論——名氣與社會影響力
42.旁觀者效應——是什麼導致集體冷漠
43.社會感染——情緒共鳴的產生
44.拉繩實驗——人多真的力量大嗎?
45.破窗理論——交通違章為什麼如此普遍?
46.時尚心理——人們總會和流行為伍
第5天身與心的神秘關係——心理決定健康
47.心理與疾病——心病還需心藥醫
48.成癮性——劉伶飲酒
49.環境與心理——受困的靈猿
50.心理與疼痛——燒自己手的刺客
51.感覺適應——入蘭室之久而不聞其香
52.自我欺騙——眼不見為淨
53.運動與心理——體育鍛鍊健全人格
54.刺蝟定律——為什麼人們討厭擁擠
55.顏色與心理——顏色影響情緒
56.天氣與心理——天氣左右心情
57.噪音與心理——噪音對健康不利
第6天家庭的溫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與事
58.模仿與攀比——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
59.以貌取人——情人眼裡出西施
60.鄰里效應——孟母三遷為什麼?
61.完美效應——追求完美比較累
62.互相尊重——家庭禮儀就是婚姻中的營養劑
63.鼓勵與讚揚——讚賞是快樂家庭的興奮劑
64.互相理解——不快樂總是源於自己
65.禁果效應——被誘惑的夏娃
66.皮格馬利翁原理——點石成金
67.道德的自律和他律——打碎杯子的小孩
68.道德感——以德服人
第7天生活離不開工作——事半功倍的心理技巧
69.注意的穩定性——鬼斧神工來自忘我境界
70.選擇的最佳化——歧路亡羊
71.心理疲勞——比爾?蓋茨為何不知疲倦
72.潛能激發——將自己沒有動用的90%的能力挖掘出來73.80法則——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到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74.拖延與懈怠——不要讓拖延使自己疲於奔命、心力交瘁75.緊張與效率——適當地保持緊張感
76.工作中的成就感——不時地鼓勵自己
77.認真心態——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
78.保持工作的樂趣——在工作中最值得重視的就是自己79.決斷力與效率——敏捷地做出決斷,這是工作的秘訣80.對時間的態度——“分”永遠比“時”多59倍
81.固執的感覺——學會偶爾地擱置問題
82.勞逸結合——在疲勞的時候減少工作
……

圖書書摘

第1天 認識自我——解讀自己的內心
1.巴納姆效應——知己者最強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這些問題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開始問自己。然而到如今人們都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蘇東坡有一句有名的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如此。明明就站在這個山中,卻偏偏不識其真面目。明明自己就擁有“自我”,卻偏偏不自悟,或者僅有個模模糊糊的認識。
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認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像老子說的:“知己者強”。一個人越了解自己,就越有力量,因為他知道怎樣揚長避短,以及怎樣最好地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但是認識自己是很難的。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位置來觀察自己。正因為如此,個人便藉助外界信息來認識自己。由於外部世界的複雜多變,個人在認識自我時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而不能正確地認知自己。
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